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水煮日報:民國最後一位才女張充和

水煮日報:民國最後一位才女張充和


水煮日報:民國最後一位才女張充和



「張氏四姐妹中」的小妹、美國耶魯大學教授張充和昨日在美國逝世,享年102歲。張充和1914年生於上海,祖籍合肥。她是民國時代著名的「張家四姐妹」之一,張充和在1949年隨夫君、美國漢學家傅漢思赴美,50多年來在哈佛、耶魯等20多所大學執教,傳授書法和崑曲,她被譽為「民國最後一位才女」。

1、



水煮日報:民國最後一位才女張充和



張氏四姐妹晚年合影

葉聖陶說:「九如巷張家的四個才女,誰娶了她們都會幸福一輩子。」大姐張元和,喜愛文學,情系崑曲名家顧傳玠;二姐張允和與語言學家周有光結為伉儷;三姐張兆和因為作家沈從文的追求而名聲在外;四妹張充和,工詩詞,擅書法,成為傅漢思的夫人。她們的絕代風華牽動著人們對那個時代的想像。


2、


1933年,張充和考大學,當時北大入學考試要考國文、史地、數學和英文。充和在16歲前根本就不知道什麼叫幾何、代數,於是乾脆放棄,把精力全用在其他三科上。臨考的那天,家人為她備好圓規、三角尺等作圖工具。她說「沒用」,因為她連題目都看不懂。數學得了零分,但她的國文考了滿分,尤其是作文《我的中學生活》寫得文采飛揚,受到閱卷老師的激賞。試務委員會資深評委(據說是中文系主任胡適)愛才心切,破格錄取了這名優異生。


3、


夏志清回憶,「卞之琳多年來一直苦追一位名門閨秀。我離開北大後,她同一位研究中國文學的洋人結了婚,卞之琳的傷心情形可想……卞之琳給我的印象卻永遠是一種憂鬱的臉。」張充和曾坦言:「確實有另外一些不相干的一起玩的人,追求過我,但都不如卞之琳這一段來得認真,持續的時間長。他的好意我是心領了,但這種事情不能勉強,我自始至終對他都沒有興趣,就看見他在那裡埋頭作詩,你說我能怎麼辦?」卞之琳的名詩《斷章》,張充和承認,「他這首詩是寫給我的,我當時就有點知道。」

4、


張充和書法


張充和擅隸書,字跡眉清目秀,結體端莊雅正,且看時人評說:周有光說「張充和受到的傳統教育最多,是書法家」;陳平原說:「掰著指頭算,依舊健在的北大中文系系友,會寫字的雖不少,但如此優雅,且又如此高壽的,沒有第二位」;董橋說:「每次人家求字,就算只求幾個字,她都費盡心思慢慢打好腹稿,醞釀多時才展紙搦筆寫了又寫,試了又試,直到寫出氣勢,排好布局,這才終於完成上佳之作。我觀賞充和先生法書好多年了,筆筆穩貼,字字生姿,沒想到竟是如此老謀深算。寫字實難。」但張自己卻說,「我的字是『山中無老虎,猴子稱大王』,在美國還算一個,在中國就算不得了。」


5、


張充和與沈尹默夫婦合影

張充和說:「沈(尹默)先生眼睛不好,近視深達一千七百度。平日難得單獨出門,更別說認路了。有一天,(和沈先生)吃過飯,我要坐公車去胡家。沈先生想要表現他的紳士風度—男士一定要送小姐上車的呀,無論我怎麼推辭,他都非要親自送我上車不可。我拗不過他。可是我作後輩的,更擔心沈先生的眼睛不好。所以,遠遠的看車來了,我跟沈先生大聲說:再見再見!車一響,他就轉身走了。其實我沒上車,我知道他眼睛看不清,又擔心他自己找不到回家的路,就悄悄地尾隨在他後面,離他丈把遠,他完全不察覺。那時候街燈亮了,我看他一路上摸摸索索地找人問路。沒想到,他跌跌碰碰的,還真找對了家門!我這才放心走了……」


6、


張充和畫的仕女圖


1944年,張充和供職於教育部,某次去鄭肇經辦公室時,鄭不在。張便信手用辦公桌上的紙墨作畫。畫意是沈尹默的小詩「四弦撥盡情難盡,意雖無聲勝有聲。今古悲歡終了了,為誰合眼想平生。」張用工筆剛畫好仕女的眼線,加眉鼻口時,見鄭回來了,怕長輩笑話她,忙害羞地將畫稿塞進紙簍,被鄭肇經止住。鄭展讀畫稿,大加讚賞,「強迫」張充和畫完。因有事,張充和擲筆扭頭要走,硬又被鄭肇經攔住。張充和只得以幾條虛線畫畢仕女的身子和琵琶,並抄了沈尹默的詩及落款,交差。後來,鄭肇經請章士釗、沈尹默、汪東、喬大壯等名流題詞,裝裱收藏。並翻拍成照片贈張充和留念。

7、



水煮日報:民國最後一位才女張充和



張充和與傅漢思


1948年11月,張充和與時任北大西語系的美籍學者傅漢思結婚,次年1月赴美定居。當年在重慶,章士釗在《仕女圖》題詞上,把張充和比作東漢末年的蔡文姬,「文姬流落於誰事,十八胡笳只自憐。」當時充和不悅,認為「擬於不倫」。不料,章士釗一語成讖。


8、


八十年代,鄭肇經在致張充和的信中嘆息:「十年動亂中,我所有的文物圖書及字畫等蕩然無存。你寫的字和畫的仕女軸、圖章,當然同歸於盡。」他請張充和將《仕女圖》照片複製一份給他,並希望寫首小詩「什襲珍藏」。張將《仕女圖》照片放大,並作3首小令贈之。其詩作之一《菩薩蠻》云:畫上群賢掩墓草,天涯人亦從容老。渺渺去來鴻,雲山幾萬重。題痕留俊語,一卷知何所。合眼畫中人,朱施才半唇。1983年,張充和赴南京拜訪鄭肇經。時鄭已垂垂老矣,他拿出珍藏的《仕女圖》照片,凄楚地說:「這上面人物,只剩我們兩人了。」



水煮日報:民國最後一位才女張充和



張充和小楷


9、


1983年張充和回中國探親,在滬上與黃裳晤敘,齒及名人墨寶時,黃裳哀嘆他本有一幅胡適題款的條幅,在「文革」中怕惹是非,將其毀了。言者無意,聽者有心。張充和返美後,竟割愛將胡適題贈他們夫婦的一幅「清江引」寄贈,以慰友人。


10、



水煮日報:民國最後一位才女張充和



1986年,充和與大姐元和一起受邀回到北京,在政協禮堂「海內外曲友聯合演出《牡丹亭》專場」,聯袂演出了《牡丹亭·遊園驚夢》,此時這位「柳夢梅」已近八十高齡,「杜麗娘」也七十多了。姐妹四人,相隔了四十年,終於白首重聚。


張家的秘書吳氏跟充和相處多年,曲子聽多了,喜歡崑曲了。一次,吳才拿起笛子吹「琴挑」【懶畫眉】,就被充和察覺了,說:「聲音怎麼啦?」旁邊客人說:「他吹的是我給他的尺字調笛子。」充和說:「為什麼要用兩根笛子?我們都是一根笛子吹七個調門。」客人說:「現在所有樂器都按照西洋鋼琴的音來定音。如果用老的平均孔的笛子,音準就跟別的樂器配不起來了。現在崑曲的世界已經變了,我不能用平均孔的笛子給別人伴奏了。」充和說:「我早就知道崑曲已經改變了。現在唱曲的人都不講究咬字吐音。才學了幾天曲子,就急著上台表演,而且身段變得毫無道理的繁複。真正的崑曲到了我這一代就傳不下去了。」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水煮百年 的精彩文章:

最冷地零下93.2℃ 揭秘地球上十大最冷地方
他是清朝第一奸臣,歷經三朝不倒,只憑藉六個字
宋朝如何救助流浪乞丐
「三公九卿」具體都是什麼官職
「太子洗馬」是個什麼官職?真的是負責給太子洗馬?

TAG:水煮百年 |

您可能感興趣

水煮日報:民國十大才女
水煮日報:任性的民國軍閥
水煮日報:民國女神林徽因
「民國最後一位才女」張充和書法欣賞
水煮日報:民國時期九位著名教育家
民國時期最富影星李麗竟為獲取情報要和日軍上床?
民國四大才女最後的結局和歸宿
民國才女張允和十六歲的愛情
民國三才女之一的張愛玲:歲月從不敗美人
民國時期最富影星李麗為偷情報而委身日軍?
一代才女張充和與民國大師們
民國時候的女孩,最後兩張好美!
民國時期的六大才女,個個驚艷無雙
民國的秋天 魯迅:秋夜
民國最美的中國女人,最後一張讓人看傻了!
民國最後一位才女寫的小楷真迷人
民國三女俠:秋瑾英勇就義,兩位是孫中山的保鏢
張充和:她的一生就是民國閨秀最好的詮釋
民國日曆上嫵媚的美女們,你最喜歡哪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