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古代女性為何對丈夫納妾逛妓院視而不見?

古代女性為何對丈夫納妾逛妓院視而不見?

中國古代的女性為什麼對丈夫納妾甚至是逛妓院都當做視而不見呢?在我國古代有些女性甚至會鼓勵自己的丈夫去納妾,因此妾文化也才得到了全面的發展。似乎只有逼迫丈夫去納妾才能給自己里一個貞節牌坊似的,這樣的價值觀在中國可謂是一大奇觀了。


所以在古代中國女性見自己的男人去妓院嫖妓倒也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心中感嘆,誰讓人家是男的呢?誰讓妓院是合法單位呢?甚至有些女性安慰自己說:皇帝都去妓院,自己的丈夫去妓院也算跟皇上平起平坐哩!



古代女性為何對丈夫納妾逛妓院視而不見?


在這種封建禮教下,女人往往是得不到幸福的,即便是李清照這樣的才女最終也只能孤苦零落在紅塵中,女人在那時候更多的是男人的附庸品,像李師師、陳圓圓包括小鳳仙等名妓也只能是男人的玩物罷了。


於是在古代,女性被扼殺著性慾,男性則更多的是仁義道德下的男盜女娼,在現代化文明推進的歷程中,我們徹底推翻傳統文化後被西方文化猛烈衝擊中,加上朱門酒肉的糜爛,我們的女性更多的解放來自肉體而不是精神的獨立。


男性更多的來自金錢的崇拜而不是為自己的後代和自己的民族去抉擇充滿正義與光輝的道路,其實我們的男性已經在現代化中被閹割了作為男性的文化魂。

我們現在還處在一個男權社會中,如果男權文化的魂不存在了,那麼在缺少獨立自主思想下的紙醉金迷社會中女性的解放更多的只能趨於肉體的解放,譬如當下社會小三、二奶的流行,這些以前在我們價值觀中認為是不好的現在也都已經默認了。


有些人的觀念中小三與二奶要比良家婦女好,這誠然是我們社會的倒退。所以當我們千夫指現在中國的性工作者的時候,根本沒有想到這個產業鏈背後帶給這個社會的金錢效益,所以他們不會徹底剷除這個產業,那麼這個產業出來的金錢哪去了?誰又會過問?



古代女性為何對丈夫納妾逛妓院視而不見?



我們只會對那些性工作者謾罵與聲討,甚至是執法者的打壓與侮辱,卻從來不去看本質的東西,這其實跟封建壓迫女性沒什麼區別。

所以我們現在回頭觀望我們的社會,女性為什麼會拜金注意日益瀰漫?女性為什麼會趨向做小三和二奶?甚至是拜鬼神求乾爹進入來潛時代?女性又是為什麼更多的進入性產業這個被人們辱罵的領域中?


男性在抱怨女性現實的時候能不能觀望下男權社會中的糜爛現狀?只是一味的說女人太現實,愛情太蒼白,這種怨天尤人也只能是牢騷罷了!


PS:筆者本篇的意義不在於批判男性而支持女性肉體解放,筆者只是想探討我們的社會究竟怎麼了?同時也真誠的對紙醉金迷下社會下的女性們說上一些話,雖然我們的社會如此糜爛不堪,但想要真正的將女權文化立足於這個社會,靠肉體的解放只能是虛妄,還只能是男性的玩物。


你們眼睛所看到的上流社會和金錢物慾只是虛擬的,因為沒有獨立人格的人是不可能獲得這個社會的承認,沒有獨立人格的群體也不會獲得這個社會的承認,最終只能在金錢和權力將青春與年華埋葬在兵荒馬亂的世界中,最終還要歸於你本該生活的境界中。



古代女性為何對丈夫納妾逛妓院視而不見?


真正的女權文化一定是精神層次的革命,一定是打破花瓶做一個有人格魅力的女強人!如果甘願沉迷在金錢與權力下,那麼女權文化最終還是無法得到真正的獨立!


最後有一句話送給諸君,一同共勉:山陰公主與廢帝之所以成為當時的活寶和日後人們的談資,其根本是他們的父親孝武帝就是一個亂倫之人。


古代女性發現丈夫去妓院也只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那麼現如今,我們的社會是否已進步?其根本就在於現代人的觀念是否是追求真理,是否是獨立自主的,精神解放是最為重要的!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笑笑神 的精彩文章:

很歡樂:歷史也能這般幽默
抗日戰爭時期,國民黨十大愛國名將,不吹不黑
曾國藩不肯反清稱帝:只因他看透了國人性格里的醜陋

TAG:笑笑神 |

您可能感興趣

古代女子有的鼓勵丈夫納妾,對去青樓也是視而不見
古代女人是如何阻止納妾的:房玄齡的老婆竟喝毒酒來拒絕丈夫納妾
古代女子馴夫有哪些奇招:如何阻止丈夫納妾呢
為什麼古代女人對丈夫納妾特別歡迎?
為何古代女人會答應丈夫納妾?因女人地位低?
大才子緣何引誘絕美寡婦,納妾年輕尼姑!事實果真如此?
不納妾的吳佩孚為何娶了三位夫人?
古代社會的妻子為什麼要同意自己的丈夫納妾?
你知道古時有個官員不敢納妾的朝代嗎?
為什麼古代女人會答應丈夫納妾呢?只因女人地位低?
北宋奇女子:鼓勵心愛的丈夫納妾,原因竟是這樣?
古代歷史上不納妾的文人宰相:別人都納妾他卻把小妾趕回娘家
北宋納妾蓄妓盛行,為何司馬光堅決不娶小老婆?
古代妻子會同意甚至主動為丈夫納妾 這種做法是聰明的
此人死都不納妾,妻子、老丈人為其納妾,他果斷拒絕只愛髮妻
古代妻子會同意甚至主動為丈夫納妾,太監不僅可以娶妻,還娶好幾位!
邢夫人為何支持丈夫納妾
古代駙馬可以納妾嗎
面對丈夫要納妾,漢代才女卓文君這樣以一封分手書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