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書法《般若波羅密多心經》說了什麼

書法《般若波羅密多心經》說了什麼

凡習字者,大都會寫一寫《心經》。見過真行草隸篆者,可謂異彩紛呈。然其晦澀難懂 ,不知所云者眾。更有甚者,讀音亦錯,尤為憾事 。

書法《般若波羅密多心經》說了什麼

如此,大致了解《心經》所述內容,不至誤唸;縱然與佛無緣,不得超度,尚可免貽笑大方是也 。 人云亦云,若鸚鵡學舌。故不大可能嘩眾,亦絕非是在吆喝家傳黑膏藥了。易於激憤者,不必拍案。阿彌陀佛。 《心經》容易讀錯的幾個字:般(bo),若(re),埵(duo),罣(gua),耨(nou)藐(miao),呵(he) 至於密與蜜,世傳之譯本不同則無所謂對錯。 據悉:《心經》為《金剛經》縮編而來,原經五千字;而《經剛經》則由《大般若》經縮編而成 ,原經六百卷。如此說,《心經》即佛教之精髓 。 智者雲;《心經》的宗旨便是開啟智慧之光到達彼岸。 佛在彼岸。靜謐,安詳。五蘊皆空。 彼岸,不再有世宿仇恨你死我活;不再為情孽頓生萬念俱灰;不再為感恩而聲淚俱下;亦不再為區區債權逼人於死地。彼岸原空,真空。空,成就大有。此乃究竟,或曰涅槃。 佛曰:人有前世,今生,來世。基於一種因緣 。 如此,此岸亦是空的 ,物之空相,一片苦海。 世人被諸多慾望誘惑,在輪迴的苦海里掙扎。或忙碌奔波,日思夜想,求之所不能;或爾虞我詐,坑蒙拐騙,唯恨斂之不多。前者飄渺,虛無;後者徒勞,枉然。此謂苦厄,生成罣譺,恐怖,顛倒,夢想是也。 人死了便了了。 誰又能真正帶走丁點。曾經的帝王將相,富戶豪門奈之何若。掘地三尺,或謂考古,或曰盜墓;空餘一堆黃土,幾根白骨。 一個空字,竟將彼岸與此岸之真諦生生示於人前。驚醒世人多少夢魘?

書法《般若波羅密多心經》說了什麼

知彼,知此,知空。《心經》則不難釋讀了。 《心經》,或曰釋迦牟尼與舍利佛之對話,亦曰觀世音菩薩與舍利佛之對話。似乎前者較為合理。釋迦牟尼一生無論著。後人將其佛學言論彙編成六百卷《大般若》經,之後有《金剛經》及《心經》。 傳喬達摩悉達多是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是後人對其一種尊稱。釋迦,氏族稱謂;牟尼,意為聖人。 般若:梵文。佛曰大智慧。波羅密多:到達彼岸。心經:即咒語。按說,咒語是不能釋讀的。跟著師傅照唸便是,多唸幾遍,自然進入佳境。晚上失眠,唸唸阿拉伯數字,不懂素數與偶數之奧秘亦能入夢不是。 觀自在菩薩:說法有二 。世人若能超越三世輪迴,脫離苦海,涅槃於彼岸,自在菩薩即與你合二為一。那是你自在之菩薩 。 其二,自在菩薩即觀世音菩薩。自宋以後,國人將其變異成十分美麗的女性形象:一襲輕紗,飄然於祥雲之上,踏蓮花,執玉瓶,欲灑甘露。而在大唐燈煌壁畫中,觀世音菩薩為男性,二撇小鬍子。 國人喜歡女性,大漢文化與異國風情就是不同 。 人們願意竭誠地匍匐在冥冥之中的,美麗的女性菩薩腳下,凈手焚香 :或祈求賜福及第,光宗耀祖;或盼得子女 ,延續宗祠;或禱告懲惡揚善,伸張正義。之後,人們自是歡天喜地心滿意足而返,亦不知能否顯靈 。姑且不論了,既然是自己心中之菩薩 。

書法《般若波羅密多心經》說了什麼

行深:佛之大切大悟。照見:與陽光等同 。否則兩眼一抹黑。 五蘊:色,受,想,行,識 。 舍利子:即舍利佛 。釋迦牟尼之弟子。智慧之化身 。 色:本意指世間之萬物,視覺內外之一切。色與空,是佛在涅槃之際的感悟。 於是,有色不異空,空不異色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之說。而佛門中一些師父往往把色定義為男女間那些事。以至有萬惡淫為首之訓戒。這或許是文化上的失誤? 佛學院出現之前,凡遁入空門者大致有二:看破紅塵者或是一些家境貧寒之少年。 前者,往往有很深的社會閱歷和文化底蘊。既看透人世間的險惡及虛無卻無能為力,一聲長嘆斷三千青絲,對影於青燈古佛。而後者 ,進入佛門只是求其溫飽,一塊遮風避雨之地。這些涉世未深的少年一般沒有受到什麼教育或是很少。其有慧根者,只是學會師父之所云。來日成為師父後 ,他們亦在傳經送寶,然其所云,常使人啼笑皆非。如曰:其在搭乘飛機時幾遇空難,唸唸經文即可解除;又:其駕馳豪華轎車險遭車禍,亦是念誦咒語而化險為夷。至於釋讀色與空,師父最先想到的是女人,怒目噴火。佛門自是寂寞,清冷。然如此說經已是大相徑庭 ,真真戲之也哉。 若大悟:佛門今非昔比。方丈,主持,沙彌,和尚,職稱也。芸芸眾生 ,一樣自由地徜徉在滾滾紅塵之中。據評估,他們的待遇大致相當於縣局級。基於此,其所念經文自是不同。不時凡心大動。 那麼 ,追溯到兩晉之際,在佛教進入華夏之後,如何? 其時,師父們注重的是感恩。當溫飽業已不愁,不再倍受煎熬於凄風苦雨,一襲袈裟,自然秉承先訓廣為布施:或幾句秘訣,或一紙開了佛光之經文,換得募捐以擴充廟宇,重朔金身。亦不知釋迦牟尼是否需要世俗之一切?且佛之教誨在於修行,參悟以達正果。無誑語,無迷信。 師父還注重種種徒勞之回饋:既已能呼風喚雨且已施恩於世人,理應得到諸多殊榮。於是在其身後使人真金披掛,成為真身供人祭祀。殊不知身於此岸,終無究竟,亦無涅槃矣。倒讓世人毛骨悚然,止步於佛門之外。

書法《般若波羅密多心經》說了什麼

人死了,一切都了了。 化成一把粉末,揚揚洒洒在天地之間;飄飄渺渺於江河之上。或許,此乃彼岸焉。 長嘆息。誰真正與佛有緣?告知世人彼岸之捷徑。世人那!從來處來到去處去。 諸法空相 ,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 :此亦為釋迦牟尼涅槃之際的感悟。 眼,耳,鼻,舌,身,意 :六根。 色,聲,香,味,觸,法 :六塵。 苦集滅道,佛法四聖教。 以無所得:這類似老子所云 ,無中生有了 。 菩提薩埵:菩薩 。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無上,正等,正覺 。 無所不能謂神咒;無所不照謂明咒;無以比之謂上咒;高低無異謂無等等咒 。此乃般若波羅密多咒是也 。 揭諦揭諦——去呀去呀!波羅揭諦 ——渡過彼岸呀!波羅僧揭諦——眾人都渡過彼岸呀!快快證得菩提呀!

書法《般若波羅密多心經》說了什麼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發布,不代表今日頭條立場。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沃德利成書畫院 的精彩文章:

徐行敏山水作品欣賞
怎樣學習畫工筆畫?學工筆畫一定要有耐心
中國古代書法郵票 欣賞
中國56個民族圖騰與服飾
莫道牡丹真富貴 須知梅佔百花魁-湯祿名作品藝術

TAG:沃德利成書畫院 |

您可能感興趣

鄧石如篆書《般若波羅密多心經》
般若波羅密多心經
董其昌米法行書般若波羅密多心經拓本
被俄羅斯搶去的敦煌遺書:大般若波羅密多經卷 精品書法 欣賞
藏漢對照:一字般若波羅密多經
敦煌寫經:《大般若波羅密多經卷第二百七十七》
敦煌遺珍《大般若波羅密多經卷第二百七十七》
凈空老法師:家庭主婦的圓滿六波羅密
《修鍊實紀》實證完畢四禪九定及般若波羅密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