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人物 > 她20年不花一分錢,工作、財產全不要,卻成了全世界最快樂的人

她20年不花一分錢,工作、財產全不要,卻成了全世界最快樂的人


| 生活·藝術·家 |

極致生活方式的發現者




人生事,


二三事。


···




斷舍離




20年,沒有工作,沒有收入,


從一個城市到另一個城市,


Schwermer和自己的行李箱「相依為命」,


那個略顯破舊的箱子里的衣服,


始終都沒有超過十件。


Schwermer卻用最簡單的生活,


找尋到了屬於自己的精神樂園。








1942年,Schwermer出生於東普魯士。


二戰時期,她跟隨家人逃難到德國,


在那裡度過了無憂無慮的童年。


那時,父親曾成功經營咖啡烘焙廠,


Schwermer過著公主般夢幻的生活。


但沒想到,戰亂來襲,曾經的財富,


轉眼化為烏有,一家人連吃飯都成了問題。


在一段艱難的生活後,父親東山再起,


開辦了一家財源滾滾的煙草廠,


Schwermer搖身一變,又成了大小姐。


這種財富上的得到與失去,


很早就在Schwermer的心裡,


打下無常的烙印。


她永遠記得破產後父親的抑鬱,


也記得再次發家後母親的狂喜。








1988年,Schwermer,


來到46歲的人生路口,


結束了一段不幸的婚姻後,


她搬到了多特蒙德。


很快,大量無家可歸的人,


引起了Schwermer的關注。


或許是因為當過教師和心理醫師,


Schwermer對生命有著本能的關愛。


經過一番慎重考慮,Schwermer開了一家商店,


名字叫做「給予和索取」。


在這裡,沒有明碼標價的貨物,沒有收銀台,


人們可以以物換物,換取所需,


以此來解決流浪漢生存的基本需求。








不過這個商店,


最終沒能吸引到流浪漢,


倒是吸引了不少失業者和退休老人。


而在經營商店的過程中,


Schwermer發現,其實生活之中,


充斥著太多太多,


我們根本就不需要的東西。


但是我們的慾望總在驅使四肢,


不停勞作、不停賺錢,不停購買…


看看衣櫃里,滿滿當當的衣服,


家裡各種各樣的雜物,


我們並不是非得需要它們不可。


於是Schwermer堅守一個原則:


除非扔掉舊物,否則絕不買新。








而由於購買需求的減少,


Schwermer開始審視自己的工作。


她發現它並不能讓自己快樂,


只是因為需要金錢來購買填補慾望的東西。


隨後,她辭職去做洗碗工,


報酬低得只能維持基本生活。


她的同事很不理解她的行為:


「你有那麼高的文憑,


為什麼要來干這樣的工作?」








在越來越返璞歸真的過程中,


Schwermer回想自己幼年的經歷,


開始對貧富、物質和需求做認真思考。


她曾經是家境富裕的小公主,


也曾是吃不上飯的苦孩子,


又變成了隨手揮霍的千金小姐,


佔有金錢的多少,似乎成為了她的標籤,


那麼脫去這個標籤之後,


真實的自己到底又是怎樣的呢?


而且,為了追逐大眾所認可的東西,


自己需要不斷參與社會競爭,


每天勞心勞力,不斷賺錢,


本以為生活可以就此豐足,


卻好像賺得越多越覺得不夠,


最後連自己真正需要什麼都不清楚了。








1996年,當Schwermer受朋友委託,


幫忙照顧了三個月的房子後,


她決定實現自己一直有的一個想法:


放棄手中己擁有的一切,


去體驗沒有錢的生活。


遠離不必要的競爭,


抹去金錢給自己的標籤,


只去擁抱那些真正需要的東西。








就這樣,54歲的Schwermer,


做出了一個無比大膽的決定:


賣掉房子,清理舊物,


只留下一個行李箱和一個包,


攜帶生活必須的基本用品,


在12個月時間裡堅持不用錢,


開始一場直抵內心的人生之旅。








一般來說,Schwermer,


會去找那些外出度假的人商榷,


幫他們照看房子、打理家務。


食物就吃留在冰箱里的。


如果實在找不到這樣的人,


她就找一個願意收留自己的家庭,


以家務勞動來換取免費的食宿。








如果時間更加富餘,


她還會主動聯繫超市、商店,


在那裡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換取一些特別廉價的生活用品,


即便是人家處理的廢物也無所謂,


只要還能用,滿足需求即可。








當然,從一切都有保障的日子,


到這種一無所有,未來不可預知的生活,


Schwermer也經歷了恐懼和焦慮,


生怕自己吃了上頓沒下頓。


但她相信自己的能力,


並為12個月的目標苦苦奮鬥。


很快,她也就適應了這種恐慌感,


心裡變得越發平靜和自由。


時間久了,她發現自己需要的東西,


不用耗費太多精力就能得到,


要麼是從街上拾來的,


要麼是有人送給自己。








在那些不明就裡的人看來,


一個老太太身無分文,


像個流浪漢一樣拖著箱子,


四處尋找別人不要的東西和食物,


連下一頓飯的著落都沒有,


真的是非常可憐。


但在完滿過了12月沒錢的日子後,


Schwermer自己在這場旅程中,


體會到了前所未有的樂趣和自由。


她覺得自身閉塞的心靈被打開了,


不可思議的是,心情愉悅,


連身體的疼痛也隨之消失了。







於是Schwermer告訴自己:


我將不再把生命,


浪費在賺錢和花錢上,


我要過自己喜歡的生活,


不再為金錢患得患失。


這樣的宣言說出來簡單,


但若要付諸實踐,並且一過就是20年,


想必於任何人都是巨大的考驗,


沒有持之以恆的毅力與抵禦誘惑的能力,


隨時都可能半途而廢。


但Schwermer告訴自己,


一旦放棄這種快樂,回到從前,


那便意味著迷失自己,掩埋自己,


所以她一路昂首挺胸,


就這麼過了20年不花錢的生活。


諸位,那可是整整20年那!







一開始,子女們還很擔心,


但看到母親這麼快樂,


逐漸變得佩服她的勇氣。


Schwermer每年都去看望兒孫,


在不同的家庭度過一段時光,


在那裡講述自己遇到的人和事。


在那裡,她和所有老太太一樣,


可以安享天倫之樂。








很快,Schwermer的生活方式,


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


一些媒體也開始採訪她。


Schwermer的故事變得廣為人知。


這對Schwermer來說,算是某種利好,


有人專門敞開家門,邀請她來居住,


也有人跟她一起,去遠行交換生活。


有一位主婦,很早就聽過她的故事,


專門聯繫她,邀請她到家中小住,


Schwermer也樂於前往,


分享自己快樂的生活經驗。


此後,每當Schwermer路經那裡,


那位主婦都會盛情相邀。








雖然不斷有人向她發出邀請,


但她始終堅持自己的旅途規劃,


從不在一個地方逗留太久。


她希望去看不同的風景,


認識不同的人,理解他們的生活,


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充盈自己的生命。


即便是有男朋友的時候,


她也只會在旅途中,和男友約會,


時間一到,她就再次提上行李箱,


身無分文地離開,行走在茫茫人潮中。








多年以來,


Schwermer只許自己帶一個行李箱,


裡面裝一些當季的衣服,多餘的丟掉。


而那些衣服,要麼是以物換物得來的,


要麼是朋友和房東贈送的。


雖然沒有花一分錢,


但Schwermer絕不認為這是流浪生活,


她將這些贈物視為生命里的「奇蹟」,


而不是當做對自己的「施捨」。


Schwermer說:

我不是寄生蟲,不是無家可歸,


我走到哪兒都是受歡迎的,


因為我是憑藉自己的能力在生活,


用自己的友善來博得別人的信任,


和別人用心溝通,建立聯繫。








Schwermer或許想不到,


自己一個人的選擇,


會影響更多人來審視自己的人生。


開始有人建立不花錢的組織,


讓她來擔當顧問,指導生活。


在一次次交流和短期體驗中,


拋開外界物質的干擾,


人們互相之間敞開內心,


溝通竟也變得更加順暢,


生活的樂趣變得無比簡單。


以前,大家因為金錢苦惱,


為收支賬薄上的數字倍感焦慮,


而當拋掉沉墜的慾望,


就如同一個肥胖者甩掉了贅肉一般,


身心都變得那樣輕盈起來。








2010年,Schwermer的生活,


被拍成紀錄片《Living Without Money》。


Schwermer也將自己的人生感悟,


一一付諸筆端,供人閱讀。


她的書被翻譯成多種語言,


暢銷了好幾個國家。


而出書所得的收入,Schwermer,


全部都捐給了慈善機構。


媒體再一次蜂擁而至,


Schwermer被邀請去演講,上節目。


她感到無比開心,非常樂意,


將自己20年所得所想分享給大家。


她想告訴人們:

很多時候,你放棄得越多,


最後內心就變得越自由,


快樂與否,和賺多少錢無關。








但很多人擔心,


萬一Schwermer老了怎麼辦。


對此,Schwermer哈哈一笑:


我已經老了,而且正因為如此,


我才要抓緊時間,過我想過的生活。


Schwermer不斷強調:

你想過什麼樣的人生,


和你的年齡沒有關係,


重要的是你知不知道自己,


內心深處究竟想要什麼。








現在,她沒有醫療保險,


甚至連退休金也放棄了。


但Schwermer很少生病,


一方面是愉悅的心情,


讓她身體遠離了重大疾病,


另一發麵,Schwermer相信,


身體有自我修復的能力,


不必過於擔心自己的健康。


「我已經20年沒看病吃藥了,


可我每一天都充滿活力,


每一天睜開眼睛,都會充滿希望,


一天比一天覺得快樂。」








很多人來諮詢Schwermer,


如何才能擺脫金錢的控制,


過上她那樣的生活。


Schwermer說:


我當然希望你們的人生,


可以自己做主,不被金錢控制,


但我也並不是提倡大家丟掉錢,


非要和我過一模一樣的生活,


畢竟只要人類有慾望產生,


金錢的魔力就不會消失。


但至少人們要學會放棄,


一切從簡,輕裝上路,


這樣才能抵達真正的快樂。












每一個在這個高速運轉的,


不,勿如說是狂飆突進的,


現代社會中生存的我們,


彷彿置身於一個巨大的漩渦之中,


不管你樂不樂意,


物質主義的力量都會迎面而來,


如同剛烈的風席捲全身。


而在本能慾望的驅使下,


面對如此繁盛的物質品類,


我們無一不是見好就抓,


只要是從我們身旁經過的一切,


似乎都想牢牢抓在手中。








服裝設計師馬可曾說過:


在這個時代,


我們好像總是在買買買,


但是越買卻越覺得不夠,


買了一個包包,反而覺得還差十個,


買了一雙鞋子,又覺得該買另外十雙,


我們不是越有越充足,


而是越有越匱乏。


馬可說,這就像我們現在的時裝,


它複雜、華麗、墜物滿身,


高跟鞋有十幾厘米,


只是為了凸顯人的身份。


但它並不能給我們帶來舒適感,


這些所謂的「時尚」成了人的標籤,


卻淹沒了人的本性。


好的衣服,是穿上去,


可以由內而外散發一個人的氣質。





同樣,真正愜意的生活,


也是由內而外,


去呈現一個人內心深處的充盈,


而不是需要過多的物質,


來強調自己人生的優越。


因為真正的優越,是發自內心。


在這個世界上,慾望有很多種,


有的可以將人升華,


有的可以帶人墮落,


而與相對庸俗慾望對峙的過程,


就是我們不斷鍛造內心的法寶。








我們不一定,


要過苦行僧式的生活,


但一定不要為了累贅的慾望,


為自己戴上金色的鐐銬。


否則,當有一天你試圖起飛時,


腳下已是回不去的深淵。



推薦

一日一度,

既是度人,更是度己。


招聘

要求:

1.熱愛文字的2名小編;2.講得一手好故事;3.有傳統媒體、新媒體從業經驗更佳;4.能到上海工作;5.月薪6000—15000。

徵稿

徵集符合藝非凡風格的人物故事、藝術人生類稿件或素材,採用均付稿酬,簡歷、投稿均發送到郵箱hr@efifan.com

毛巾中的平價奢侈品

?



藝 非 凡

| 極 致 生 活 方 式 發 現 者 |

轉 載 須 知

除註明外,內容均為藝非凡原創

轉載需回復「轉載」二字


點擊一下,來條平價奢侈毛巾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藝非凡 的精彩文章:

因為一種聲音,想起一個人,念起一座城
少男少女必備噴霧,從此遠離濕身煩惱~
他是清華男神,被譽為一代宗師,一生未婚只做一件事

TAG:藝非凡 |

您可能感興趣

37億人都干不過他們,這8個人的財富=全球一半人的財產總和
一個伺候人的黑人得了近2億的財產,還是要給有錢人打工
老公把全部財產都給婆婆支配,三年攢了數十萬如今一分都要不回來
我賺的錢是夫妻共同財產是有你的一半,不過以後沒有了,你去別人家作吧
這個全球最富的女人走了,一生充滿金錢與不幸!晚年13億財產送密友,和女兒對薄公堂…
大行:人民幣兩年要貶17%!財產保衛戰只有這幾條路!刻不容緩!
全世界wifi一夜之間變成不安全,手機里有財產的,都必須這麼做!
世界上最窮的總統,全部財產只有1800美元,與狗相依為命
娛樂圈為了要孩子不要財產的5大女星,最後一位沒想到是她!
同居8個月花了20萬,女友突然提出分手,卻不願歸還財產!
它們世界上最有錢的動物,連一隻雞都有千萬美元的財產
重磅:馬蓉不僅不會吃牢飯,還有可能對分上億財產
42歲的她擁有世界上最多的愛馬仕包包,全因前夫給的巨額財產
分財產時因為不公只分到了一隻貓,這貓突然說話還可以許願?
不能忍!跳舞磨出血拚得4億身家,男友要平分財產,親人也坑她
她被親媽捲走財產,一度退出娛樂圈,只差一步成天后,今不如前
三位家人分別患癌,已經耗盡了家裡的財產,還負債纍纍
十大富豪的財產,平均每分鐘花多少錢,才能50年花完
公公找了個小三十歲小老婆,不到半年他去世,把財產給了這個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