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佛教為何一直倡導懺悔

佛教為何一直倡導懺悔

佛教為何一直倡導懺悔



懺悔,是認識錯誤或罪過而感到痛心並決心改正。懺者,懺其前愆。從前所有惡業、愚迷、驕誑、嫉妒等罪,悉皆盡懺,永不復起,是名為懺。悔者,悔其後過。從今以後,所有惡業、愚迷、驕誑、嫉妒等罪,今已覺悟,悉皆永斷,更不復作,是名為悔。懺悔是我們與諸佛最虔誠的對話,是消除宿業的主要方法,也是止惡從善必經的程序。業障既由惡業所造成,當然,也就必須先消除惡業,業障才可望消除。

懺悔的五個要點


1、要有慚愧羞恥之心,要真正知道自己錯了。


2、要相信因果報應,知道自己的所作所為肯定會得到相應的果報。


3、要在我們發現錯了之後立即懺悔,不能等以後再說。

4、不是懺完就完了,懺悔最重要的就是「未來之惡更不敢造」,沒有這個心不能稱其為懺悔。


5、懺悔要以佛法僧為對象。


禮佛的懺悔功用


在佛門寺院的晚課中,有篇「大懺悔文」。主要的內容就是稱頌、禮拜八十八佛;然後念上一篇懺悔文,以表示發露懺悔;最後是發願迴向。


除了八十八佛為寺院晚課必須稱念、敬禮之外,一般佛教徒也有隻禮拜一尊佛或菩薩的。像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藥師佛、當來下生彌勒尊佛,以及觀世音菩薩、文殊菩薩、普賢菩薩、地藏菩薩……等,都深受我國佛教徒的恭敬與禮拜。經典上也都有記載敬禮這些佛菩薩的功德,除了能消業障滅罪,也能增長福德智慧。

總之,禮佛對一般佛教徒來說,是有它重大且廣泛的意義。因此,懺悔時自然就少不了禮佛。


懺悔方法的演變


比丘戒律中規定的,犯了戒必須在僧團中發露懺悔出罪;但在中國佛教的僧團中,似乎可免了,犯了戒只要禮佛、向佛菩薩懺悔就好,何必那麼麻煩呢?這可能是大多數人的想法。


但犯戒很容易,尤其是出家比丘、比丘尼,他(她)們受持的戒條多(比丘戒有二百多條,比丘尼戒有四百多條),可以說,出家人行住坐卧、一舉一動,都在戒律中,稍有不慎,便會犯戒。犯了戒,自有戒罪;戒罪不除,後世就會受到罪報。但要如何除罪呢?要依作法懺來除罪,在當前的國內佛教界,已是不大可能了。犯了比丘(尼)戒,竟然不能以比丘(尼)戒律所規定的方法來懺悔除罪,實在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依比丘(尼)戒律所立的作法阡,既然不能實行,那麼,就只有採用菩薩戒所建立的取相懺了。


所以,國內佛教徒,不管是出家、在家,禮佛懺悔是很普遍的事;也不管是犯了什麼戒,也唯有禮佛懺悔一法,最為方便了。

但也不可否認,要達到取相懺,並不容易,那麼,無生懺呢?同樣也不是容易的。還好,除了犯下性罪以及五逆重罪,必須以取相懺、無生懺才能滅除,非得從事那兩種辛苦懺法外,其他較輕的惡業,則只要有心懺悔,肯改過自新、止惡行善,也是可以消除的。


廈門市思明南路515號


微信:npts0592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南普陀寺 的精彩文章:

不用再擔心:一念經就感覺心很散亂
進入寺院要記得一個字——「輕」
「感情」就是執著
入寺有殷重心,可以獲得究竟實益
人如果沒有信譽就沒有立足之地

TAG:南普陀寺 |

您可能感興趣

佛學常識:佛教為何一直倡導懺悔
一名佛教徒的懺悔
一位特級教師懺悔:女兒自殺後上的這堂教育課,引無數家長深思!
佛教常識 怎樣去懺悔
佛教里有十種懺悔法門,願您消除一切罪業
佛教的三種懺悔方法
佛教文化:如何懺悔及通行懺法
佛家的懺悔究竟有何深意?
佛教文化:懺悔的意義
佛門裡面常講懺悔,什麼是懺悔?
佛教 故事:懺悔業障
佛教音樂:懺悔文
地藏菩薩教導我們要先修懺悔,不然你連修定慧的機會都沒有十輪經講記115
懺悔法門細講系列之四:正修懺悔凈界法師
懺悔法門細講系列之二:解釋什麼是懺悔?凈界法師
淺談道教懺悔的修持
努爾哈赤幽死親弟後懺悔,皇太極為何歸罪阿敏,使另一人殊榮終身
一位父親的懺悔:有了女兒,我才知道如何疼老婆
被冤魂債主纏身,出現這五個徵兆,那就是諸佛菩薩提醒你該懺悔消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