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葛洪《肘後備急方》、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等老祖宗留下來的治療各種病症的特效外用敷法,還不轉給朋友們看看!

葛洪《肘後備急方》、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等老祖宗留下來的治療各種病症的特效外用敷法,還不轉給朋友們看看!

文章啟迪靈魂,音樂使靈魂升華,一起來聆聽閱讀吧!



葛洪《肘後備急方》、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等老祖宗留下來的治療各種病症的特效外用敷法,還不轉給朋友們看看!






葛洪《肘後備急方》、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等老祖宗留下來的治療各種病症的特效外用敷法,還不轉給朋友們看看!


中醫各種外用敷法 ,老祖宗留下來的特效法


1 ) 濕敷法是用紗布浸吸藥液,敷於患處的一種外治法。古稱溻法。


從現有文獻看,濕敷(溻)方首見於《肘後備急方》,該書載:「又丹癰疽始發浸淫進長並少小丹擒方」。《劉涓子鬼遺方》稱本方為「擒湯方」,並敘述有「令極冷,擒腫上」及溫洗瘡上」,「令恆濕」的冷敷和熱敷兩種方法。至唐?6?1孫思邈所著《備急千金要方》已載有數種溻方,如「揄腫方」,「治癰疽始作,腫赤掀熱長甚速方」,「升麻揄湯方」,「大黃擒洗方」等。對於具體應用方法也有論述:「故帛四重內汁中」,「故帛兩重內湯中」,「擒腫上,干易之,日夜數百度」,「常令濕」。這和現在臨床常用的濕敷法是完全一致的。


【操作方法】

把所選藥物浸泡、煎湯取汁,將5~6層紗布置於藥液中浸透,擠去多餘藥液後,敷於患處。一般每1~2小時換1次即可,如滲液不多,可4-5小時換1次。


【主治病症】


一、急性腸梗阻


葛根皂角湯(《俞穴敷藥療法》) 葛根、皂角各500g。上藥加水4000ml,煮40分鐘,去渣,取4塊10層30cm見方的紗布,浸藥液交替在腹部濕熱敷,每次1小時,每日2~3次。功能理氣通便。主治急性腸梗阻。

二、脅痛


麻菜湯(《常見病驗方研究參考資料》) 鮮麻菜1棵。草藥切碎,煎湯,以毛巾或紗布浸藥液,趁熱濕敷痛處。每日3~4次。每次20分鐘。藥液不可內服。功能理氣活血止痛。主治脅痛。


三、癲狂


礞石癲狂湯(經驗方) 透骨草20g,礞石20g,艾葉、菖蒲、遠志、鬱金、膽南星、茯苓、法半夏各10g。上方礞石先煎30分鐘,再加入其餘藥物煎煮30分鐘,去渣,將一塊潔凈紗布浸泡於葯汁中,使之濕透。取出,溫度適中後敷於患者神闕、氣海、關元穴處15分鐘。然後再浸泡於葯汁中再敷於心俞15分鐘,每日1次。功能清熱化痰,重鎮安神。主治各型癲狂。


四、失眠


刺五加安神湯(經驗方) 刺五加、磁石各20g,茯神20g,五味子10g。先煎煮磁石30分鐘,然後加入其餘藥物再煎30分鐘,去渣取汁。將一塊潔凈紗布浸泡於葯汁中,趁熱敷於患者前額及太陽穴,每晚1次,每次20分鐘。功能鎮驚安神。主治各型失眠。


五、不育症


生精湯(經驗方) 熟地、枸杞子、山藥、楮實子、菟絲子各15g,淫羊藿12g,澤瀉、山萸、丹皮、茯苓、透骨草各10g,丁香9g。上藥加水2000ml,煎至藥液約1000ml時去渣,將毛巾浸泡於藥液中,取出毛巾絞去多餘葯汁至不自然滴水為度,將其敷于丹田穴。敷3次後再同法熱敷命門、腎俞共3次。此法可於先內服上述中藥2次後進行。每日1次。功能補腎生精。主治陰陽兩虛之精子缺乏症。


六、坐骨神經痛


乾薑烏頭湯(《中藥貼敷療法》) 乾薑60g,烏頭20g,干辣椒30g,木瓜25g。上藥加水2000ml,煮30~40分鐘,趁熱熏患部,水溫後以紗布浸葯汁熱敷患部,反覆2~3次,每日2次,7天1療程。功能散寒止痛。主治寒痹型坐骨神經痛。


七、失語


玉蝴蝶湯(經驗方) 玉蝴蝶、桔梗、薄荷各10g,白芷6g。上藥加水煎煮後去渣取汁。將潔凈紗布浸泡於葯汁中,取出敷於神闕穴、肺俞穴,每日1次。功能宣利肺氣。主治各型失語。


八、癰


一味消腫湯(《中藥貼敷療法》) 黃芩6g。將晒乾的黃芩切碎,投入500ml水中,火煎20分鐘過濾;然後放入無菌紗布浸泡3天,即得黃芩紗條敷料。將患處用雙氧水消毒後,覆上黃芩紗條,再覆以消毒紗布,用膠布固定,每日2次,2日1療程。功能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主治癰、疽、疔、癤。


九、顏面癰腫


三黃湯(湖北中醫雜誌1985;(1):20) 黃芩、黃柏、黃連各10g。上藥煎沸5~20分鐘,待冷卻到40°C左右,視病灶大小,取敷料塊或毛巾折4~5層,面積稍大於病灶範圍,浸透藥液敷於患部。每次1小時左右,每日3~4次,3天為1療程。功能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主治顏面部癰腫未潰者。


十、臁瘡


蚯蚓水(中醫雜誌1957;(5):18) 大的活蚯蚓30~50條。以涼水洗凈活蚯蚓,放入杯內任其吐出泥土,約2~3小時後,再經水洗放於潔凈之玻璃杯內,然後撒白糖15g,放在冷暗處經15小時左右,蚯蚓體內水分即全部滲出與糖溶化,遂成一種淡黃色粘液,然後去蚯蚓,將溶液過濾消毒(煮沸或高壓蒸氣),即成蚯蚓水,放於冷暗處或冰箱內,以防腐臭。用時先用生理鹽水拭凈


患部,然後按創面大小剪紗布放入蚯蚓水內浸透,以消毒鑷子將其敷於瘡面,同時外敷消毒紗布5~6層,用繃帶固定,每日或隔日1次,療程2ro~30天。功能清熱利濕斂瘡。主治臁瘡,亦可治小兒腮腺炎。


十一、褥瘡


蛋姜水(新中醫1990;22(8):18) 乾薑粉10g,生薑汁40ml。上藥經高壓滅菌後,取蛋清60ml,生理鹽水400ml,和好攪勻,用紗布敷料在配好的溶液里浸泡後,取出敷於瘡面,隔2~4小時換藥1次,或連續濕敷即可,10天1療程。功能溫經活血斂瘡。主治褥瘡。


十二、燒傷


黃連水(經驗方) 黃連適量。將黃連煎水製成5~10%黃連水備用。用時注意痂下有無積膿,如有積膿,應剪除痂皮,予以引流;創面上用紗布浸葯濕敷,每日2~3次,10日1療程。功能清熱解毒。主治燒傷已有感染者。


十三、蟲咬螫傷


黃柏水(中西醫結合雜誌1986;6(4):248) 黃柏5g,元明粉3g。上藥水煎,取紗布浸藥液濕敷患處,每日4~6次。功能清熱解毒消腫。主治各型蟲咬螫傷。


十四、帶狀皰疹


雄茶酊(福建醫藥雜誌1986;8(3):63) 雄黃30g,兒茶60g,七葉一枝花30g,金銀花10g,蛇床子90g,白英90g,半邊蓮60g,白蘚皮60g,75%酒精100ml。將上述中藥浸入酒精中,浸泡1周後,經過濾裝瓶備用。用時,取紗布浸藥液濕敷患處,每日4次,一般連續敷藥4~6天可愈。功能清熱解毒燥濕。主治帶狀皰疹潰破糜爛滲出者。


十五、濕疹


馬齒莧水(《趙炳南臨床經驗集》) 馬齒莧60g(鮮品250g)。洗凈加水2公斤煎煮20分鐘(鮮品10分鐘),棄渣。用時取凈紗布6~7層浸藥水濕敷患處。每日2~3次,每次20~40分鐘。功能清熱利濕。主治急性滲出性濕疹。


十六、剝脫性皮炎


生甘草煎液(《實用中醫皮膚病學》) 生甘草60g。上藥加水煎成藥液,然後以毛巾或紗布蘸取藥液濕敷患處,每日1次,10日為1療程。功能清熱解毒。主治各型剝脫性皮炎。


十七、陰道炎


大蒜汁(《民間中草藥驗方選》) 大蒜頭。去皮洗凈,搗汁,浸濕消毒紗布,睡前塞入陰道深處,放置15~30分鐘後取出。連用7天為1療程。功能解毒殺蟲。主治滴蟲性陰道炎。


十八、小兒麻疹


透疹湯(赤腳醫生雜誌1974;(2):29) 生麻黃、桂枝各9g、浮萍、西河柳、櫻桃核、芫荽子各15g。上藥煎湯1000ml,煎好後去渣乘熱用毛巾或紗布蘸濕,輕輕擦熨頭面、心胸部皮膚,稍冷即換,如此反覆5~10分鐘,每日4~5次,每劑葯使用2~3次後更換,2~3天為1療程。功能發表透疹。主治麻疹透出不暢。


十九、天行赤眼


黃柏菊花液(新中醫1975;(4):8) 黃柏30g,菊花15g。上藥加開水500ml浸泡2小時,用紗布濾過,以此葯汁用紗布濕敷,每次10分鐘,每日2次,連用1~2天或至病癒。功能清熱解毒。


主治急性結膜炎。


二十、麥粒腫


食鹽水(《中國民間療法》) 食鹽15g。將食鹽用開水溶化,待溫,以消毒紗布蘸鹽水濕敷患處,輕者3~5小時換1次,重者1~2小時換1次,3天為1療程。功能消腫散結。主治麥粒腫。


【注意事項】


1.注意保持敷料濕潤與創面清潔。


2.大皰性皮膚病及表皮剝脫松解不宜使用。


(2) 熱烘療法是在病變部位塗藥後,再加熱烘的一種治療方法。


熱烘療法是近代在塗法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外治法,它藉助熱力的作用,使局部氣血流暢,腠理開疏,藥力滲入,從而達到活血祛風以減輕或消除癢感、活血化瘀以消除皮膚肥厚等治療目的。


【操作方法】


依據病情,選擇適應的藥膏,將藥膏均勻極薄地塗於患部,然後用電吹風吹烘(或火烘)患部,每日1次,每次約20分鐘,視皮膚病變部位大小可適當增減時間,烘後即可將所塗藥物擦去。


【主治病症】


一、陽痿


熱烘補陽散(《中國民間療法》) 淫羊藿、巴戟天、蘆巴子、澤瀉、石菖蒲、柴胡各10g,茯神、山萸肉各12g,肉桂、附子各6g。上藥共研細末,將藥粉鋪在少腹部,然後蓋上數層白布,再灑上酒和醋,點燃,當病人感覺熱痛時,即用棉墊輕壓,將火熄滅,約在1分鐘後把熱水袋放棉墊上保溫,約隔4~5分鐘,再加醋和酒少許,重新點火,如此重複5~6次。每天治療1次,10次為1療程,病俞即停。功能溫腎壯陽。主治陽痿。


二、疥瘡


青黛膏(經驗方) 青黛散75g,凡士林300g。先將凡士林烊化,再將青黛散徐徐調入,配成青黛油膏,將藥膏塗於患部,須均勻極薄,然後以電吹風烘(火烘亦可)患處,每日1次,每次約20


分鐘,視皮膚部位的大小可適當增減時間,烘後即可將所塗藥膏擦去。功能解毒殺蟲。主治疥瘡。


三、濕疹


濕疹熱烘方(《中國民間療法》) 魚腥草、白蘚皮、苦參、蘇葉、黃柏、紫草、大楓子(打)、蒼耳子(打)各30g。上藥浸於75%酒精中數日,酒精以浸沒藥物為度,濾出酒精,裝瓶備用。


用時以藥液浸濕棉墊,敷於患處,以電吹風的熱風吹棉墊,每日2次,每次20分鐘,7~10日1療程。功能燥濕止癢。主治各種濕疹。


四、銀屑病


退銀膏(山東中醫雜誌1986;4:52) 麻油250g,黃蠟50g,輕粉15g,雄黃30g,東丹4g。麻油煎沸後,入黃蠟,再煎至無黃沫時,將余葯末漸漸投入,調成膏。將少許藥膏薄塗患處,用電吹風吹局部,每日1次,每次25分鐘。烘畢即可將藥膏搽去,不再塗藥。視皮損情況連續使用。功能解毒涼血。主治銀屑病。


五、手足皸裂


瘋油膏(《中醫外科學》) 輕粉4.5g,廣丹3g,飛硃砂3g,麻油120ml,黃蠟30g。將瘋油膏配成後,取少量在患處塗勻,用電吹風機熱烘,每日2次,每次30分鐘,15天為1療程。功能潤膚生肌。主治手足皸裂。


【注意事項】


1.操作時須隨時聽取病人對治療部位熱感程度的反映,防止皮膚灼傷。


2.一切急性皮膚病禁用。


3.需堅持治療長時間方能獲效。


(3) 酒醋療法是用酒或醋局部外用,以達治療疾病目的的方法。


以酒、醋治病的歷史悠久,在魏晉時期就有以酒、醋治病的記載,如《名醫別錄》載:酒「味苦甘辛,大熱,有毒,殺百邪惡毒氣」。醋「味酸、溫,無毒,消癰腫,散水氣,殺邪毒」。以後歷代醫家都將酒、醋廣泛運用於臨床,以治療各種疾病,並且由內服發展至外用,如唐孫思邈《千金方》中載治霍亂轉筋入腹,以「醋煮青布溻之,冷復易之」;明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記載用酒「洗目赤腫痛」則「淚出而腫消赤散」;清王孟英所著的《隨息居飲食譜》中則記述了「風寒入腦,久患頭痛,及飲停寒積,脘腹久痛,或寒濕久痹,四肢痰痛,諸葯不效者,以滴花燒酒頻摩患處自愈」,以及用醋淋洗「治燙火傷」等。現代則有用醋浸洗患部,治療石灰燒傷,取得較好療效。


【操作方法】


一、酒療法


1.摩擦法 用手或紗布等蘸酒頻摩患處,每日數次,以活血行氣,散寒止痛。


2.淋洗即用酒淋洗患部,可活血消腫止痛。


二、醋療法


1.浸洗以5%食醋溶液浸洗患部,每日1~2次,每次15~30分鐘,主要用於燙火傷、石灰燒傷等。


2.調敷將醋與其他葯末調成糊狀,敷於患處。


【主治病症】


一、面神經炎


皂角膏(《內病外治》) 皂角30g。上藥研面,以陳醋調成膏狀,貼鬆弛側酒窩處,每日1次,7次為1療程。功能化痰通絡。主治面神經炎。


二、失語


苦酒湯(《傷寒論》) 清半夏10g,雞蛋清10g,醋20g。將雞蛋打開一孔,塞半夏於其中,火上烤之令熟,然後去殼加醋,令患者含。功能養陰開竅。主治肝腎陰虛型失語。


三、癰疽


1.沖和膏(新中醫1954;(10):21) 紫荊皮150g,獨活90g,白芷90g,赤芍60g,石菖蒲45g。上藥共為細末,蔥酒調敷患處。功能溫經活血通絡。主治癰疽發背,陰陽不和,冷熱瘀凝者。


2.芋根糊(上海中醫藥雜誌1955;(10):10) 野芋根1隻。用醋磨如糊狀,塗抹患處。功能清熱消腫。主治腦後疽(即對口疽)。


四、急性乳腺炎


伏龍肝糊(《中藥貼敷療法》) 伏龍肝32g,大黃、芥草、生薑各0.6g。上藥搗末,以醋調和塗乳房患處。每日3次,3天1療程或至病癒。功能清熱消腫散結。主治乳腺炎初期。


五、乳腺增生病


香附餅(浙江中醫雜誌1986;(1):20) 香附子120g,陳酒、米醋各適量。香附子研末,陳酒、米醋酌量以拌濕為度,搗爛後製成餅蒸熟,每日1次,乾燥後復蒸,輪流外敷患處,5日換藥再敷。功能理氣活血散結。主治乳腺增生病。


六、陰部濕疹


土槿皮酊(《中醫外治方葯手冊》) 土槿皮6g,白酒30g。將土槿皮浸入白酒內48小時後,以藥酒外擦患處,每日2次,至愈為止。功能清熱燥濕。主治陰囊濕疹。


七、痱子


苦參酊(《簡明中醫皮膚病學》) 苦參20g,生大黃20g,冰片、雄黃、黃連各10g。上藥浸泡於75%酒精300ml中,2~3天後即可取藥液塗擦患處。每日數次,至愈為止。功能清熱燥濕。主治痱子暑癤。


八、癬


1.丁香酊(《中醫外治方葯手冊》)丁香15g,70%酒精100g。將丁香浸泡於酒精中24小時,塗擦患處,每日3次,連用至愈。主治體癬。


2.蛇蛻癬藥水(四川中醫1986;(10):54) 蛇蛻1條,全蠍2g,露蜂房1個。上藥用食醋300ml泡24小時後,外搽患處,每日2次,連用1月可愈。主治體癬、股癬。


3.百部酊(中醫函授通訊1989;(5):35) 生百部50g,鴉膽子10g。上藥加白酒、陳醋各250g,泡10日後用。每日外擦2次,7天1療程。主治手足癬。


九、虱病


止癢酊(《常見皮膚病中醫治療簡編》) 蛇床子、百部各25g,50%酒精100ml。以酒精浸泡諸葯,24小時後過濾即成,外搽患處每日數次。功能燥濕殺蟲止癢。主治虱咬等致皮炎。


十、皮膚瘙癢症


蛇床子藥酒(《皮膚病方劑藥物手冊》) 蛇床子60g。將上藥泡於75%酒精350ml中,5~7日過濾去渣,外塗思處,每日3次,7天1療程。功能燥濕止癢。主治皮膚瘙癢症。


十一、骨髓炎


五黃糊(浙江中醫雜誌19g2;17(10):450) 大黃90g,雄黃30g,蒲黃150g,黃連50g,黃柏100g。上藥研成細末,用白酒調敷局部,每日3~4次,15~20次為1療程。功能清熱解毒。主治熱毒熾盛型化膿性關節炎。


十二、外傷血腫


花椒餅(浙江中醫雜誌1958;(9):20) 花椒、醋、艾炷各適量。花椒研末備用。施治時取適量用醋調成厚lcm、比患處範圍稍大的葯餅,置於明顯痛點,上置艾炷施灸,約10分鐘患者感痛即去艾火,隔數分鐘續灸,覺痛再去,反覆數次。功能活血消腫。主治外傷血腫。


十三、回乳


膽星回乳方(《內病外治》) 膽南星10g。上藥研細末,米醋調敷乳房上(勿塗乳頭),過1晝夜洗去,不效再用。功能減少乳汁分泌。主治因疾病等因素需斷乳者。


十四、中耳炎


麝香酊(四川中醫1986;(4):49)麝香1g,75%酒精10ml。將麝香溶於酒精內,貯於瓶中密封7天後備用。用時先將膿液擦凈,取麝香酊1~2滴,用滴管滴入耳內,然後用消毒棉球塞於外耳道。2日1次,3次為1療程。功能清熱消腫。主治化膿性中耳炎。


【注意事項】


局部有破潰或出血者,不宜用酒療法。


(4) 塗搽法是將藥物製成洗劑或酊劑、油劑、軟膏等劑型,塗搽於患處的一種外治法。


本法許多古籍中都有記載。在清代吳尚先的《理瀹駢文》中就有塗、搽方葯近200首。除治療外科、皮膚科、五官科等許多局部病變外,還用於治療內、婦、兒等科的病證。


【操作方法】


依據病情選藥物,然後把藥物研成細末,因患病部位及皮損不同,可把葯末與水、酒精、植物油、動物油或礦物油調成洗劑、酊劑、油劑、軟膏等不同劑型外塗患處。


【主治病症】


一、急喉風


解毒化痰利咽散(《中醫外治法簡編》)硼砂15g,牙硝4.5g,雄黃6g,僵蠶3g,冰片1.5g,枯礬、劈砂各1.5g。上藥共為細末以凈水或蜜塗廉泉穴,每日3~5次,7天為1療程。功能疏風清熱,解毒化痰。主治急喉風痰壅口噤者。


二、外傷疼痛二烏酊(浙江中醫學院學報1984;8(4):31) 生川烏、生草烏、四葉對、土細辛、甘松、山柰各10g,瘋茄花9g,薄荷6g,紅茴香15g。將上藥共研細粉浸在75%酒精或白酒5000ml內,1~2周後,用藥棉浸藥水外搽患處,每日3次。嚴禁內服。功能理氣活血止痛。主治跌打損傷疼痛。


三、凝脂翳


石決明乳膏(《甘肅中醫驗方集錦》) 石決明30g,樟腦、白礬各3g。將石決明研成細末水飛,然後把三味用人乳或牛乳煉成膏,塗在眼瞼上,每日3~5次,10天為1療程。功能清熱解毒明目。主治凝脂翳。


四、黃液上沖


礬梨膏(《眼科臨症筆記》) 白礬9g,硼砂6g,冰片1.5g。上藥共為細末,與秋梨1個(去核)搗爛塗之,每日3~5次,病癒止。功能清熱解毒。主治黃液上沖。


五、腹痛


如意金黃散(《中醫內科急症證治》) 大黃、黃柏、薑黃、白芷各60g,南星、陳皮、蒼朮、厚朴、甘草各25g,天花粉120g。上藥共為細末,用酒或醋,或麻油調敷局部,每日1次。功能清熱解毒化瘀。主治熱毒腹痛。


六、胸痹


救心油(廣東醫藥1981;2(8):48) 麝香、檀香、沉香、蘇合香、龍腦香。上藥經現代科學方法提煉成精油。心絞痛發作時,將該葯塗抹人中穴,作深呼吸,以吸其氣味。大多在1~3分鐘內可緩解,如不緩解,10~15分鐘後可重複使用,至疼痛緩解為止。功能芳香開竅,活血止痛。主治心絞痛。


七、頸淋巴結核


芭蕉膽汁搽劑(《中國民間草藥方選》) 芭蕉根12g,虎耳草30g,芥菜花20g,豬苦膽1個。將上藥搗爛取汁,外塗搽患處,每日2次,1個月為1療程。功能解毒散結。主治頸淋巴結核後期。


八、痛風


紅花酒(中醫雜誌1990;(1):41) 川烏、草烏、全當歸、白芷、桂皮各15g,紅花10g,白酒500ml。上藥浸於白酒中,24小時後去渣取酒,再加入10瓶風油精,搖勻後裝瓶備用。用時外塗痛處,每日3次,10天為1療程。功能散寒通絡,活血止痛。主治痛風關節疼痛。


九、自汗、盜汗


鬱金止汗散(《瀕湖集驗方》) 鬱金20g。將上藥研成細末,臨睡時用蜜調和塗於兩乳頭上。功能和營斂汗。主治自汗、盜汗。


十、陽痿


麝香起陽丸(《中醫外治法集要》) 鳳仙藥子15g,阿片、蟾酥各3g,麝香0.3g,蔥白適量。鳳仙花子研為細末,過篩;加阿片、蟾酥、麝香調均勻,再研一遍,加大蔥適量搗為丸,如黃豆大,陰乾。臨睡前,用藥丸3粒,白酒化開,塗於神闕、曲骨、陰莖頭上。每晚1次,直至病癒。功能溫補腎陽。主治命門火衰型陽痿。


十一、坐骨神經痛


蟾酥膏(中成藥研究1985;(5):20) 蟾酥、細辛、丁香、雪上一枝蒿等(成藥)。取肝俞、腎俞、陽關、環跳、風市、委中、梁丘、陽陵泉、承山、懸鐘等穴為主,配合局部壓痛點,分別順序貼葯,5~7天更換1次,4次1療程。功能散寒除濕止痛。主治風寒濕型原發性坐骨神經痛。


十二、癰疽


四黃散(《民間中草藥驗方選》) 大黃15g,黃芩、黃柏各 10g,黃連6g,天花粉10g.赤小豆15g,五倍子6g,粘香10g,草梢3g。上藥共研細末,用雞蛋清調塗患處,每日2次,10日1療程。功能清熱解毒,活血消腫。主治癰疽。


十三、癤


龜版散(《癤疔的中醫調治》) 龜版末60g,黃連30g,紅粉15g,冰片3g。上藥共研細末,用香油調勻,塗搽患處。每日2次。功能清熱解毒化濕。主治癤腫。


十四、褥瘡


三黃冰片粉(中西醫結合雜誌 1988;8(8):533) 黃芩、黃連、黃柏各100g,冰片5g。上藥研末,過20目篩加冰片調勻再過20目篩1次,裝入瓶中密閉保存備用。如創面無滲出,將三黃冰片粉用香油適量調塗局部,每日1次,病癒為止。功能清熱燥濕。主治褥瘡。


十五、血栓閉塞性脈管炎


紅靈酒(經驗方) 當歸(切片)、肉桂各60g,花椒、紅花、乾薑(切片)各30g,樟腦、細辛各15g。用95%酒精1000ml,浸泡7天備用。用時將棉棍蘸紅靈酒揉擦發涼皮膚,每日2~3次,每次擦20分鐘。功能活血散寒通絡。主治寒濕阻絡型及血脈瘀阻型脈管炎。


十六、黃水瘡


三日愈散I號(中西醫結合雜誌1988;8(7):442) 馬齒莧50g,五倍子、枯礬各25g。將上藥加水1000ml,文火煎煮30分鐘,棄渣取液,涼至37~C備用。用消毒紗布蘸藥液塗搽患處,每次30分鐘,每日2~3次,一般3天即愈。功能清熱解毒燥濕。主治黃水瘡。


十七、扁平疣


破故紙酊(湖北中醫雜誌1987;(3):25)破故紙15g,75%酒精100ml。將破故紙搗碎成塊放入酒精中浸泡,密封1周後外用。每日早、中、晚用棉簽蘸藥液塗搽患部,7日為1療程。功能腐蝕贅瘤。主治扁平疣。


十八、傳染性軟疣


倍雄膏(廣西中醫藥1988;11(6):21) 五倍子5份,烏梅、枯礬各1份,雄黃2份,大黃1份。上藥共為細末,取適量香醋調成軟膏備用。取少許藥膏,塗疣表面2~3mm厚,以膠布覆蓋。每3日換藥1次。功能清熱解毒。主治傳染性軟疣。


十九、蕁麻疹


止癢酊(《常見皮膚病中醫治療簡編》)蛇床子、百部各25g,50%酒精100ml。酒精浸泡諸葯24小時,過濾裝瓶備用。每日塗搽患處3~5次。功能燥濕止癢。主治蕁麻疹。


二十、銀屑病


1.黃柏膏(《中醫外科學》) 黃柏30g,凡士林70g。將黃柏研細末,凡士林調和成膏。每日1~2次,塗搽患處,可反覆使用。功能清熱涼血。主治血熱型銀屑病。


2.紅粉膏(《朱仁康臨床經驗集》) 當歸、甘草各30g,薑黃90g,白芷9g,輕粉、紅粉、冰片各6g,蜂白蠟90~125g。將前4味葯浸泡麻油內3天,然後在爐火上熬至枯黃,離火去渣,加入輕粉、冰片(預先研末),再加入蜂白蠟熔化(夏季加125g,冬季加90g),最後加紅粉調和成膏。每日2次,塗搽皮損。功能養血除風潤燥。主治血虛風燥型銀屑病。


3.二烏雄黃酊(中醫雜誌1983;24(2):41) 生川烏、生草烏、雄黃、辛夷、蛇床子各20g,斑蝥、巴豆各10g。將上藥放入250g白酒和250g陳醋內浸泡7天後,每日塗搽1次,可連續用藥。


功能溫經散寒解毒。主治風寒痹阻型銀屑病。


二十一、手、足癬


冰輕硫爐膏(.四川中醫1986;(6):39) 冰片1份,輕粉2份,硫磺3份,龍骨4份,爐甘石5份。先將冰片、輕粉、龍骨研極細末,過120目篩,再與硫磺、爐甘石混勻,用凡士林(醋亦可)調膏備用。用時先將患處用生理鹽水擦乾淨,外塗上藥,每日3次。功能清熱燥濕。主治手、足癬。


二十二、神經性皮炎


皮癬膏(《朱仁康臨床經驗集》) 黃柏、白芷、輕粉各25g,煅石膏、蛤粉、五倍子各30g,硫磺、雄黃、銅綠、樟丹各15g,枯礬、膽礬各6g。上藥各取凈末,研和極勻,加凡士林500g,調和成膏。每日1~2次,塗搽患處。功能清熱活血止癢。主治神經性皮炎。


二十三、夏季皮炎


千里光酊(臨床皮膚科雜誌1985;(4):219) 千里光500g,大黃300g。上藥浸於70%酒精4000ml中,浸泡1周。用時,棉簽蘸取藥液塗於患部,『每日2~4次。功能清熱燥濕。主治夏季皮炎。


二十四、手足皸裂


復方地龍護膚脂(中醫雜誌1983;24(11):6) 珍珠粉、廣地龍粉、煅月石、凡士林按4:20:6:70投藥。廣地龍洗凈,晒乾,一低溫乾燥後研細粉過120目篩,密封在容器內,經高壓消毒待用。將煅月石研末,與地龍、珍珠粉和勻,配入凡士林,加溫至80~C左右,調勻成膏。先以溫水洗凈皸裂處,塗藥膏適量,每日2次,直至痊癒。功能潤燥護膚。主治手足皸裂症。


二十五、化膿性骨髓炎


滕黃散(中西醫結合雜誌1984;4(11):628) 滕黃50g。將上藥研成極細末,用75%酒精300ml浸泡,經常搖動。用時以棉簽蘸葯汁塗患處,每日3~5次。功能清熱解毒活血。主治化膿性骨髓炎。


二十六、宮頸糜爛


紫草油(中西醫結合雜誌1986;6(4):237) 紫草200g,香油750g。紫草除雜後,入香油炸枯過濾,呈油浸劑,密封裝瓶備用。沖洗外陰、陰道後,將紫草油棉球塗搽宮頸及陰道上端,隔日1次。功能清熱活血,去腐生肌。主治宮頸糜爛。


二十七、尿布皮炎


青黛膏(《常見病中草藥外治療法》) 青黛粉、兒茶末、黃柏、馬齒莧各9g,五倍子4.5g,冰片0.9g。上藥研細末混合,再入冰片,加凡士林125g,調勻為油膏。用淡生白礬水洗凈患處,揩乾。將藥膏外塗患處,每2~3小時塗1次,至愈為止。功能清熱燥濕。主治尿布皮炎。


二十八、斷耳瘡


穿粉散(《中藥貼敷療法》) 輕粉、穿山甲(煨)、鋁粉、黃丹各9g,香油少許。前四味葯研細末,香油調,塗患處,每日1次。功能清熱解毒斂瘡。主治斷耳瘡。


二十九、角膜炎


蛋黃油(《眼科證治經驗》) 雞蛋1個,冰片0.1g。雞蛋去白留黃熬油,冰片研極細,二者混和,再與凡士林10g調勻。每日3次塗少許於眼內。功能清熱解毒。主治角膜炎。


三十、萎縮性鼻炎


冰蜜擦劑(四川中醫1987;(10);37) 冰片3g,蜂蜜100g。將冰片研末,溶於蜂蜜中攪勻,即成冰蜜擦劑。用棉簽蘸塗雙側鼻腔,每日3~5次,連塗至病癒。功能潤肌通竅。主治萎縮性鼻炎。


【注意事項】


1.在配製洗劑時,應盡量將藥物研細,以免刺激皮膚。


2.因酊劑有刺激性,凡瘡瘍破潰後,或皮膚病有糜爛者,或皮膚薄嫩處,或皮膚粘膜交界處。均應禁用。


3.急性皮炎和有明顯滲液之皮損處忌用軟膏。


4.局部有感染時,需先用清熱解毒、抗感染製劑,感染控制後,再針對原來皮損,選用劑型與藥物。


5.先用性質比較溫和的藥物,尤其對年幼或女病人不宜採用刺激性強,濃度高的藥物。面部、陰部皮膚慎用刺激性強的藥物。


6.先用低濃度製劑,根據病情需要提高濃度。


7.隨時注意藥物的過敏反應,一旦出現過敏現象,應立即停用,並及時處理。


葯枕法是將一定的藥物裝入布袋內作枕頭以治療疾病的方法。


(5)葯枕法最初流傳於民間,明代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就記載有葯枕處方,清代陸錦燧輯的《鮃溪外治方選》也記述了用桑葉、菊花作葯枕治療頭風。吳尚先搜集、總結民間外治經驗,在他編著的《理瀹駢文》中收載了5首葯枕方,分別治療外感項強、腦痛、耳中熱痛等病證。50年代後,醫務工作者在吸收前人經驗的基礎上,結合現代藥理,研製出了不少新的葯枕,用於防治某些疾病及保健益壽,取得了較好療效,深受廣大群眾的歡迎。 (高血壓病、失眠、結膜炎、頸椎病、頭痛)


【操作方法】


把所選藥物進行加工裝入布袋,作枕頭用。


【主治病症】


一、高血壓病


李時珍葯枕(中醫雜誌1984;(12):24)野菊花、淡竹葉、冬桑葉、生石膏、白芍、川芎、磁石、蔓荊子、青木香、晚蠶砂、薄荷。將上藥適量裝入枕芯內,每晝夜使用不得少於6小時,3個月為l療程。功能疏風清熱,平肝潛陽。主治高血壓病。


二、失眠


安眠藥枕(中醫雜誌1980;(7):45) 菊花1000g,川芎400g,丹皮200g,白芷200g。上藥用潔凈布縫製一枕頭裝入,睡眠時枕用。功能疏風清熱安眠。主治失眠。


三、結膜炎


一味清熱枕(《中醫簡易外治法》) 決明子120g,晚蠶砂120g,蒲公英120g。上藥任選一種,用水沖洗乾淨,晒乾,裝進小紗布袋裡,再縫進枕頭當中,每晚睡枕不少於8小時。功能清熱解毒。主治急性結膜炎。


四、頸椎病


頸椎病葯枕(中醫雜誌雜誌 1989;(5):41) 當歸、羌活、藁本、制川烏、黑附片、川芎、赤芍、紅花、地龍、血竭、菖蒲、燈芯、細辛、桂枝、紫丹參、防風、萊菔子、威靈仙各300g,乳香、沒藥各200g,冰片20g。上藥除冰片外共研細末,和入冰片,裝入枕心,令患者枕墊於頭項下,每日使用6小時以上。3個月為1療程。功能活血散結,通經止痛。主治頸椎病。


五、頭痛


頭痛葯枕(《中國民間療法》) 菊花、薄荷葉、桑葉、綠豆。上藥任選一味,取適量裝入枕心內,睡時枕之,每日用枕時間不少於8小時,1個月為1療程,一般2~4周才能見效。功能疏風清熱。主治各種頭痛。


【注意事項】


1.葯枕所用藥物要進行適當的加工,以便於枕睡。


2.布袋要選薄而柔軟,透氣性能好的布料縫製,以利藥力的透散。


(6) 藥物鞋墊法是用一定藥物研末,加賦形材料製成鞋墊,以防治某些腳部疾病的方法。(足跟骨刺、腳臭)


本法源於古代的墊葯法,如明代《外科正宗》中就記載用細辛、防風、白芷、草烏各等份為末組成千里健步散,摻在鞋底,治療遠行引起兩腳腫痛;另有用川芎、白芷各等份研末撒在鞋內,治療久行、久立引起的足心痛。現代則在此基礎上經科學配方選葯加工製成藥物鞋墊,以防治腳臭、腳氣等病症。


【操作方法】


把所選藥物研成細末,撒於紗布之間做成鞋墊,放於鞋底。


【主治病症】


一、足跟骨刺


1.芎歸鞋墊(中國中醫骨傷科雜誌1988;(3):22) 當歸20g,川芎15g,乳香15g,梔子15g。上藥研末,撒入綿紗布間縫製成合適的鞋墊數只,每日1隻鞋墊,1個月為1療程。功能活血散結。主治足跟骨刺。


2.川芎鞋墊(四川中醫1989;(3):46) 川芎45g。上藥研為細末,用棉紗布做成3隻鞋墊,每日1隻放入鞋內使用,3隻鞋墊交替使用。一般7天見效,20天疼痛消失。功能活血止痛。主治足跟骨刺。


二、腳臭


除臭鞋墊(大眾醫學1986;(2):47) 甘草15g,白芷15g。上藥共研細末,做成鞋墊數只,令患者交替使用。


【注意事項】


1.縫鞋墊應選用薄棉紗布,以利藥力透出。


2.每日需將鞋墊取出晒乾或涼干,以防藥物變質而失效。


3.使用本法時,若有過敏現象,應立即停止使用。


(7) 沐浴法即是用藥物煎湯沐浴,以治療疾病的方法,類似現代水療法中的葯浴法。(尿血、感冒、嘔吐、便秘、痹證、盜汗,肥胖症、濕疹、痱子、蕁麻疹,銀屑病、剝脫性皮炎、皮膚瘙癢症、胎黃、水痘)


早在《內經》中就已有「摩之浴之」、「其有形者漬形以為汗」等有關水療的記載;張仲景則在《金匱要略》中明確記述了治馬墜及一切筋骨損傷:「先銼蒲席半領,煎湯浴衣被蓋覆,斯須通利數行,痛楚立瘥」,開沐浴法之先河。以後,本法一直沿用並不斷發展,應用範圍也逐漸擴大。清代吳尚先在《理瀹駢文》中就有沐浴方10餘首,分別用於治療內、外、兒、皮膚等科的一些疾病。本法是藉沐浴時浴水的溫熱之力及藥物本身的功效,使周身腠理疏通,毛竅開放,從而起到發汗退熱、祛風除濕、溫經散寒、疏通經絡、調和氣血、消腫止痛、祛瘀生新等作用的一種方法。


【操作方法】


根據具體病症,選取適當的藥物製成煎劑,然後把藥液加入沐浴用的熱水中,乘熱遍洗頭部及全身;也可將藥物裝入紗包,放入熱水中進行沐浴。一般每日洗1~2次。


【主治病症】


一、尿血


涼血沐浴方(《中醫外治法集要》) 蒲黃150g,旱蓮草600g,車前子草150g。上藥加水煎煮15~20分鐘,倒入大盆中,待水溫40℃左右,沐洗少腹部,每日1次。功能涼血止血。主治熱傷血絡所致的尿血。


二、感冒


1.發散風寒方(《中國民間療法》) 麻黃10g,薄荷15g,荊芥15g,防風12g,生薑10g。上藥煎2次,混合,取汁擦浴全身,每次10~20分鐘,每日2次,日換藥1劑,3日為1療程或病癒停用。功能發散風寒。主治風寒感冒。


2.疏風清熱方(經驗方) 桑葉、菊花、薄荷、荊芥各15g,蘆根30g。水煎兩次,混合,取汁擦浴全身,每次10~20分鐘,每日2次,日換藥1劑,3日為1療程或病癒停用。功能疏風清熱。主治風熱感冒。


三、嘔吐


胡椒乾薑湯(《中醫外治法簡編》) 胡椒20g,綠豆1把,黃連120g,乾薑120g。上藥加水煎煮20分鐘,煎取藥液3000ml,兌入涼水至40℃左右,沐浴胸腹部,冷後加溫再浴,並浸雙足。每次30~60分鐘,每日1~2次。功能溫胃散寒止嘔。主治暴飲暴食弓f起的嘔吐。


四、便秘


硝黃通便湯(《中國民間療法》) 芒硝、大黃、甘遂、牽牛子各等量,加水煎湯,量依據浴盆而定,待藥液40℃時,沐浴全身。亦可煎取藥液500ml,兌入溫水中沐浴。每日2次。功能攻積導滯。主治實熱便秘。


五、痹證


1.除濕活血沐浴方(《中醫外治法》) 透骨草、延胡、歸尾、薑黃、川椒、海桐皮、威靈仙、川牛膝、乳香、沒藥、羌活、白芷、蘇木、五加皮、紅花、土茯苓各10g。共研細末,紗布包紮好,加水煎煮,過濾去渣,乘熱洗浴患肢。每日1次,每次約1小時,7~10日為1療程。功能祛風除濕,活血通絡。主治風濕痹證。


2.清熱活血沐浴方(《中國民間療法》) 桑枝、海桐皮、稀薟草各100g,海風藤200g,絡石藤200g,忍冬藤60g,雞血藤60g。共研細末,紗布包紮好,加水煎煮,過濾去渣,乘熱洗浴患肢。每日1次,每次約1小時,7~10日為1療程。功能清熱解毒,活血通絡。主治熱痹。


六、盜汗


收斂止汗湯(經驗方) 麥冬30g,五味子50g,黃柏40g,艾葉30g。上藥水煎煮1桶,在避風保暖處沐浴全身,有條件者可浸泡於浴池,3~4天1次。功能收斂止汗。主治各型盜汗。


七、肥胖症


利水減肥湯(《中國民間療法》) 冬瓜皮500g,茯苓300g,木瓜100g。煎水沐浴,用熱水浴法,每日1次,20~30天為l療隉。功能利水滲濕。主治單純性肥胖症。


八、濕疹


千里光藏青果沐浴方(《皮膚病方劑藥物手冊》) 千里光500g,藏青果90g,煎水洗沐,每日1次,每次20分鐘,至愈為止。功能清熱燥濕。主治範圍較大的各種濕疹。


九、痱子


消痱沐浴方(經驗方) 藿香20g,佩蘭20g,野菊花20g,枇杷葉60g,滑石30g。上藥加水煎至2000ml,加清水1倍洗沐。每日1次,3~5天為】療程。功能祛暑利濕。主治痱子初起屬暑濕.盛者。


十、蕁麻疹


燥濕止癢湯(雲南中醫雜誌1986;7(1):20) 蛇床子20g,明礬12g,花椒6g,土茯苓30g,白蘚皮15g,苦參30g,荊芥12g,食鹽20g。諸葯加水2000ml,煎煮至1000ml,將藥液傾入盆內,加溫水適量,入盆浸浴,用毛巾邊擦邊洗,至藥液漸涼為度。每日1次,每劑葯可煎用2~3次。功能燥濕止癢。主治蕁麻疹周身起風團,劇癢者。


十一、銀屑病


銀屑病溶液(《常見皮膚病中醫治療簡編》) 枯礬、川椒各120g,朴硝500g,野菊花250g。上藥加水10kg,煮沸過濾後趁熱洗浴,每日1次。功能清熱涼血。主治銀屑病各期皮損。


十二、剝脫性皮炎


1.糠浴(《實用皮膚科學》) 麥糠、米糠或谷糠1~2kg,任選一種盛於布袋內,加水5~10kg,煮約半小時,再加水適量,調整水溫使其約為30~45℃,作全身沐浴,一般20~60分鐘。主治剝脫性皮炎。


2.澱粉浴(《實用皮膚科學》) 澱粉或麵皮1000~2000g或玉米粉適量,先將澱粉或麵粉以適量水調成糊狀,放入浴盆中,再加適量溫水作全身浴;或將澱粉或麵皮盛於布袋內,放入浴盆中,用熱水在袋上沖,然後加溫水適量作全身浴,水溫在30~45℃之間。洗浴時常捏布袋,或以布袋代浴巾。若用玉米粉浴,可將玉米粉先用冷水調和,再加熱水煮成糊狀,然後加溫水適量稀釋作全身浴,一般20~60分鐘。主治剝脫性皮炎。


十三、皮膚瘙癢症


1.疏風燥濕止癢劑(《中國民間療法》) 防風30g,川羌25g,荊芥20g,地膚子40g,蛇床子60g,川烏10g,草烏10g,浮萍100g,生地30g。水煎稀釋後,倒入浴盆,水溫40~50℃,沐浴15~20分鐘,每日1~2次,5~7天為一療程。功能疏風燥濕止癢。主治全身皮膚瘙癢。


2.止癢浴劑(《皮膚科外用藥物手冊》) 枯礬120g,川椒120g,朴硝500g,野菊花250g,上藥加水15~20kg,煎煮開,過濾後趁溫洗浴,至微出汗為度。每天1次,5~7天為1療程。功能燥濕止癢。主治全身頑固性瘙癢。


十四、胎黃


大黃洗劑(經驗方) 大黃、硝石、黃柏、山梔各10g,上藥共煎湯1000ml,擦洗患兒全身,每日2次,3次為1療程。功能清熱利濕、退黃。主治新生兒黃疸。


十五、水痘


水痘洗劑(中醫雜誌1989;30(3):10) 銀花、連翹、六一散、車前子各10g,紫花地丁、黃花地丁各15g,上藥共煎湯 100ml,兌入溫水中外洗患部,每日1~2次,3天為1療程。功能清熱解毒。主治水痘。


【注意事項】


1.浴液溫度要適中,不能過熱,以免燙傷。


2.沐浴時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寒,受風,洗畢應立即拭乾,蓋被保暖。


3.高熱大汗及高血壓、主動脈瘤、心功能不全及有出血傾向者禁用。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道醫之家 的精彩文章:

南懷瑾:每個人身體都會放光的秘密
道家「生死一體」觀,超越生死的大智慧!
錢學森論中醫:人體科學的方向是中醫,不是西醫
百歲高道的養生秘方,一般人我不告訴他
超實用的養生與做人的五行知識彙集

TAG:道醫之家 |

您可能感興趣

花錢也買不到的五大食療方子,對付你不同病症的冠心病
黃芪治療不同的病症配方是不同的
梔子花芳香撲鼻潔白美麗 知其常見病症方能呵護備至
傳世秘方,冬病夏治中醫貼敷療法,神奇功效不用吃藥輕鬆治療身體病症!
自慰是一種必須治療的病症
如何治雞皮膚?找對病症安全護理很重要
腋臭病症的患者要怎麼護理呢?
艾灸後不同的癥狀代表什麼樣的病症你清楚么?
農村野外的「刺梨子」,好多人想吃卻不敢摘,治療隱秘病症有良效
可以治療營養不良及失眠等病症的一種樹皮
生孩子猶如和閻王賭命,孕媽注意這些危險病症,毫不誇張!
得不到最好,哪些星女易患這種愛情病症呢?
一張柚子皮,搞定8種常見病症,便宜還方便
嘴巴內不同的味道,暗示著什麼病症?我們需要對症下藥
唇炎真的好治嗎?一定要對病症安全護理
你的指甲上有豎紋嗎?不同的豎紋對應不同的病症,這些你清楚嗎?
一種神奇的中藥接骨木,用的好可以治療很多病症
可愛寶寶患上痛苦病症,無法自己呼吸,可能要永遠待在醫院裡
看「手相」也可觀察出身體的病症,掌握這些有利於除疾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