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走向人心的建築,是與宇宙規律共鳴的精靈

走向人心的建築,是與宇宙規律共鳴的精靈

為普通人,「所有的人」,研究住宅,這就是恢復人道的基礎,人的尺度,需要的標準、功能的標準、情感的標準。就是這些!


這是最重要的,這就是一切。這是個高尚的時代,人們拋棄了豪華壯麗。


—— 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

走向人心的建築,是與宇宙規律共鳴的精靈



從古代希臘、羅馬以來,歐洲建築師著書立說的不算很少,尤其是文藝復興以後這幾百年里。不過,讀了維特魯威的《建築十書》之後,曾經滄海難為水,其他的著作就沒有多大味道了。只有法國神父勞吉埃,在18世紀啟蒙運動高潮里,寫了一些有新意的話,可惜借的是「返回自然去」那一股風,托古立論,也只能在建築歷史的長河中冒幾朵水花而已。


2000年過去,從19世紀下半葉起,出現了一些全新的建築思想,一場建築理論的大革命開始醞釀了。到20世紀20年代初,石頭縫裡迸出了一個孫猴子,柯布西耶出版了《走向新建築》,造了玉皇大帝的反。

這本書1923年初版,不到一年出了經過修訂增補的第二版。到1927年埃切爾斯把它譯成英文時,所據的已經是第十三版了。這位英譯者在序里說:「當代的人,讀了這本書,會覺得像做了一場噩夢。……我們用不著大驚小怪。一切構成我們現代文明的發明創造,都曾經引起同樣的恐慌。」


柯布西耶在《走向新建築》的「第二版序言」里寫下了這麼幾句話:


「建築成了時代的鏡子。


現代的建築關心住宅,為普通而平常的人關心普通而平常的住宅。它任憑宮殿倒塌。這是時代的一個標誌。


為普通人,『所有的人』,研究住宅,這就是恢復人道的基礎,人的尺度,需要的標準、功能的標準、情感的標準。就是這些!這是最重要的,這就是一切。這是個高尚的時代,人們拋棄了豪華壯麗。」

整本書的精髓!就是它,使這本書成了劃時代的著作。


建築是一個大系統。它包含許多層次,從紀念碑、陵墓、宮殿、廟宇一直到平民住宅,甚至牛棚、雞舍。在每個層次里,建築的元素,例如功能、經濟、美觀等等,都有著不同的關係、不同的地位。幾千年來,沒有一個建築概念、理論和著作,能夠涵蓋差異如此之大的所有層次。

走向人心的建築,是與宇宙規律共鳴的精靈



大約從奴隸制社會建立時開始吧,也就是從宮殿、陵墓、廟宇之類的出現開始,每個時代最好的材料、最傑出的工匠、最先進的技術,都毫無例外地用在那些為少數統治者服務的建築物上,為他們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為他們生前的「偉大」和死後的「萬歲」,幾千年的建築史,無非是宮殿、廟宇等等的歷史。建築師們給帝王將相工作,他們的視野里哪裡有平民的住宅?

因此,幾千年來的建築概念、理論和著作,反映的主要都是那些最高層次的建築物。「山河千里國,城闕九重門。不睹皇居壯,安知天子尊。」建築是藝術,它必須豪華壯麗,誰說不是呢?就連民主制度相當徹底的古希臘共和城邦里,佔主導地位的建築也是廟宇;歐洲中世紀的城市公社,獨立鬥爭的紀念碑也是主教堂。17世紀之後法國的古典主義的學院,又進一步把建築學錘鍊成純粹貴族氣的觀念和教條。建築是藝術之首,在象牙塔的頂點,無比高貴。


石破天驚,柯布西耶要把為普通而平常的人建造普通而平常的住宅當作建築學的基本層次了,要把建築的觀念和理論,它的全部價值觀,建立在這個層次上了。《走向新建築》為這個目的而寫,它的所有論證都是住宅,為普通而平常的人建造的大批量生產的住宅。


這是革命,建築觀念的一場大革命。


革命不是柯布西耶一個人幹起來的,不過,他給予這場革命最鮮明的自覺意識和比較完備的理論體系。弗蘭普頓(K.Frampton)在《現代建築史》(1980)中把柯布西耶稱為20世紀現代建築的「種子和主角」,這應該是原因之一。

觀念的革命,反映著現實中的革命。


《走向新建築》的結尾一章叫作「建築或革命」。柯布西耶說:


「在工業的所有領域裡,人們都提出了一些新問題,也創造了解決它們的整套工具。如果我們把這事實跟過去對照一下,這就是革命。在房屋建造業中,人們開始大批生產構件;根據新的經濟需要,人們創造了細部構件和整體構件;在細部和整體上都做出了決定性的成就。如果我們把這事實跟過去對照一下,這就是企業的方法上和規模上的革命。


過去的建築史,經過多少個世紀,只在構造做法和裝飾上緩慢地演變。近50年來,鋼鐵和水泥取得了成果,它們是結構的巨大力量的標誌,是打破了常規慣例的一種建築的標誌。如果我們面對過去昂然挺立,我們會有把握地說,那些『風格』對我們已不復存在,一個當代的風格正在形成;這就是革命。」


19世紀中葉以來,新技術、新材料、新形式主要在圖書館、展覽館、火車站、大商場之類需要大空間的建築物里使用,以適應它們的特殊要求。這些特殊要求和適應它們的手段,點燃了建築革命的星星之火。


但是這些建築物在建築的大系統中處於比較高的層次,這個層次里,美觀這個元素占的比重很大,要的是雄偉壯麗,向來是學院派的禁地,傳統力量特別頑固。


所以,雖然建築革命從這兒開始,卻很難鞏固陣地,擴大戰果。在歐洲來說,一直到20世紀30—40年代,傳統勢力在這個層次的建築里還絞殺過早期的現代建築。在我們這兒,不久之前,假古董建築剛剛慶祝過它的勝利,彷彿吞下了太上老君煉就的不死仙丹。


可是,住宅建築,尤其是普通而平常的人們的普通而平常的住宅,這個特別廣闊的層次,卻是現代建築的千里沃土。學院派在這兒的統治特別薄弱,大工業在這兒卻大有用武之地。學院派要在它瞧不起的、包工頭們乾的領域裡栽跟斗,直到被整個兒地趕出歷史舞台。


柯布西耶比別人更清楚地看到了這一點。《走向新建築》的倒數第二章「成批生產的住宅」,有理論有實例,痛痛快快地把建築老傳統打得落花流水。這是全書最重要的一章,前面的11章,只不過給它蓄勢而已。柯布西耶在這一章向企業家、建築師和普通而平常的人提出要求:


「必須樹立大批量生產的精神面貌,


建造大批量生產的住宅的精神面貌,


住進大批量生產的住宅的精神面貌,


喜愛大批量生產的住宅的精神面貌。」


一個個設計,證明大批量生產的住宅的優越性,它們比舊式住宅經濟、實用、美觀、合乎道德。這些住宅是「工具」,由這些住宅組成的城市,也應該是「工具」,「井井有條而不是雜亂無章的了」。


住宅是工具,或者,像「遠洋輪船」那一章里說的,「住宅是住人的機器」。柯布西耶把話說到了底,說絕了。他的理論好徹底!他的建築革命意識好堅定!這個徹底性和堅定性,是柯布西耶的影響大於當時其他一些現代建築開拓者的原因之一。

走向人心的建築,是與宇宙規律共鳴的精靈



聖伊利亞在1914年的《未來主義宣言》里曾經說過,建築應該是居住的機器,但熱情多於思考,這句話帶著技術崇拜的味道。柯布西耶卻給它做了科學的論證,所以,理所應當,他擁有這句劃時代名言的首創權。


不過,為了使這句話有生命,使建築革命在住宅這個層次里取得完全勝利,然後擴大到整個建築領域,柯布西耶還必須回答這樣一個問題:作為機器或者工具的住宅,它美嗎?


這是任何一個建築革新者都不能迴避的問題。《走向新建築》這本書從頭到尾都在回答,尤其是前面的11章。


柯布西耶的回答是革命性的。


有許多人,在替新生事物辯護的時候,喜歡委曲求全,證明新事物並不違背舊的價值標準。這種論證,最後必定還是會束縛新事物的發展。柯布西耶可不來這一套。為了給現代建築開路,他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從根上推翻了舊的建築審美觀念,建立起現代建築自己的審美觀念,這就是「工程師的美學」。

走向人心的建築,是與宇宙規律共鳴的精靈



工程師的美學講的是建立在嚴格計算之上的數學和諧,它跟作為基本規律統治著整個宇宙的數學和諧是一致的。


任何東西,在人們心裡引起了跟宇宙規律的共鳴時,它就是美的,所以經過工程師計算的東西就美。這本來是畢達哥拉斯的美學,柯布西耶巧妙地把它跟技術美、機器美聯繫起來。


擴而大之,他用了整整三章篇幅,熱情洋溢地歌頌了遠洋輪船的美、飛機的美和汽車的美。在20年代,它們都是科學、技術和大工業的尖端產品,正悄悄地但是不可抗拒地改變著人們的生活和觀念。柯布西耶用它們的美來攻擊傳統的審美觀念,提倡新的審美觀念,鋒利無比,而且叫人心情振奮。

走向人心的建築,是與宇宙規律共鳴的精靈



柯布西耶最膽大、最出奇制勝的一步棋是把帕提農神廟納入到機器美學裡來。帕提農「是激動人心的機器」!制服了帕提農,那麼,用機器美學來證明大批量工業化生產的住宅的美,還有什麼困難呢?他可能有點兒簡單化,有點兒片面性,過分急於打殲滅戰,不過他說了些很能啟發思想的話。


在現代建築運動中,還有兩句很有名的話,為新建築的風格辯護。一句是盧斯的「裝飾就是罪惡」,一句是密斯的「少就是多」。盧斯從經濟上和人道上否定裝飾,切中要害,但說文明進化必然排斥裝飾,論證還不夠有力,只說了些感情衝動的話。密斯的話太有技巧性,並且含糊不清,理論意義也不強。


而柯布西耶則比較嚴謹,從正面建立了現代建築的美學,基本上是完整的。40年後,文丘里企圖否定現代建築的美學基礎,代之以他主觀隨意得很的新理論,但是,他站在認識的低水平上,力不從心。


柯布西耶自己是純凈主義的畫家兼雕塑家。《走向新建築》本來是先分篇發表在他主編的純凈主義刊物《新精神》上的。但在這本書里,柯布西耶沒有片言隻語談到純凈主義,也沒有談到繪畫和雕塑。他只是按照建築本身的邏輯立論,一開篇就說工程師如何如何。這事有點兒怪。


不過,建築本身的邏輯跟純凈主義的理論是一致的。純凈主義者認為,藝術應該排斥自然界大量偶然的東西;藝術家應該極精確地找出對象的內部規律,表現它的合理的、永久性的東西;藝術品應該是高度組織起來的現實、人道主義的現實。


他們認為,工業製品最少偶然性的東西,它們是內在合理的,因而是永久的。所以純凈主義者喜歡用工業品做藝術題材,他們讚賞遠洋輪船、飛機和汽車。……再說下去,就是《走向新建築》了。因此,雖然沒有說到純凈主義,《走向新建築》卻是地道的純凈主義建築理論。


建築的發展有它自己的規律,完全不同於文學、藝術等等的。19世紀以來,現代建築就按建築本身的規律在醞釀了,到20世紀初,它跟文學、藝術之類的現代主義運動同步發展。這是因為,它們都受到現代工業社會的哺育。


雖然根據不同,價值和是非也不盡相同,但它們的協同作戰,形成了觸天的浪濤,衝破了傳統的束縛,互相促進,互相借鑒,互相提供思想和經驗。現代建築終於在這個洶湧的浪濤中一瀉千里,開闢了新的歷史時代。


研究現代建築,當然像研究歷史上任何一種建築一樣,要著重它的內部規律。不過,我們每一個搞建築創作的同志都明白,外部條件的制約作用有多麼強。這種制約在什麼時代都有,所以,目前相當流行的,認為不必研究建築發展的外部條件的主張,也是一種片面性,就跟不研究內部規律一樣。


建築是一種開放性的社會實踐,一部完整的建築史,應該包括兩個組成部分,這就是,建築社會史和建築本體史。建築本體是在建築的社會環境中發展的,社會史是本體史的前提。只有在建築社會史和建築本體史都完備了的時候,我們對建築的發展才能有整體的、系統的認識。


譯完《走向新建築》之後,我寫下這個方面的背景材料,也許對讀者有一點兒用處。

走向人心的建築,是與宇宙規律共鳴的精靈



這並不意味著我認為《走向新建築》十全十美,完全贊同柯布西耶的話。這本書的體系並不嚴謹,結構混亂,美學觀點也有可商榷之處,有些論證不免簡單化。


不過,它是一本極重要的書,一本好書,一本在歷史上起過開拓作用的書,一本永遠不會磨滅的書。一部雖然有片面性甚至錯誤,卻提出了新思想,很能啟發人的書,比一部面面俱到,十全大補,滾光溜滑,卻全是陳詞濫調,連一句新鮮話都不敢說的書,那是要好得太多了。


(《走向新建築》譯後記,有刪節,原載《新建築》1986年第3期。題目為小編所加。)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商務印書館 的精彩文章:

11本好書,值得分享
里爾克的「冬日」
4本好書,值得分享
2016商務印書館人文社科「十大入圍好書」
職場人必讀的10本書

TAG:商務印書館 |

您可能感興趣

神秘的宇宙 探究宇宙的奧秘和人類存在的理由
探索宇宙奧秘從未止步,宇宙的玄妙和生機讓人驚嘆!
走進夢的世界,找尋宇宙中最美的景色,令人心動!
宇宙的终极规则
在語言、宗教、藝術、科學中,人所能做的不過是建造他自己的宇宙
宇宙的規律:盛極而衰
郝景芳:宇宙與人的意義
比宇宙更加浩渺的,是人類永不磨滅的好奇心
哲學與科學的相通與相悖 真的是宇宙創造了靈魂嗎
撼動人心的插畫——星空、宇宙
令人震撼的宇宙紋身
漫威宇宙的中國歷史是怎樣的?
探索宇宙的誕生,宇宙真的會是這樣誕生的嗎
神秘的宇宙蛇.宇宙的規則在哪裡
流水的宇宙,永恆的愛
人類大腦與宇宙的驚人巧合,帶你探詢人類和宇宙的終極奧秘!
宇宙中無形的規則,人類才是地球的主宰
宇宙和人類的驚人巧合
宇宙的秘密,黑洞真的能建立起多元宇宙之間的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