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中國以往雖然孤芳自賞,但並未抹滅其吸收力

中國以往雖然孤芳自賞,但並未抹滅其吸收力

文/史景遷


審諸歷史可見,中國以往雖然孤芳自賞,但並未抹滅其吸收力。西方人帶給中國的每一項技術,最終都能為中國消化:日心說和曆法科學、細膩的外科醫學、經濟計劃、工程學、科際整合的大學、長程通訊、機械化戰爭、核子物理學。西方人以專業技術粉飾意識形態,企圖強迫中國全盤接受,這正是中國人斷難容忍的,即使在中國最孱弱的時候,也意識到依外國條件接受外來的意識形態乃是屈從。



中國以往雖然孤芳自賞,但並未抹滅其吸收力


回顧1620年到1960年這段歷史,可看到西方人以唯我獨尊之姿來到中國。這種優越心態起於兩大因素:西方人擁有先進科技,自認師出有名。西方人自認目標崇高,他們的建議是中國迫切需要的,因而一副君臨中國的姿態;若是中國質疑其目標的妥適,不接受其建言,他們便不知如何是好,抑或惱羞成怒。西方人受其願景驅使,多與中國有很深的情感糾葛,他們要的不只是中國的報酬,但他們沒能認清中國人是以契約的觀點來看待彼此之間的關係,並以僱主的身份保持終止雙方協議的權利。這點誤解會滋生嚴重的後果。以美國為例,他們曾在晚清和民國積極扮演顧問的角色,卻又出現背叛與「失去」中國的論調。不過,美國並未遭到背叛,美國人只不過重蹈昔日的覆轍,他們所失去的是前人曾失去的——金錢、前途、希望。中國不是美國的禁臠,也不是羅馬天主教歐洲、大英帝國或蘇聯的附庸。傅蘭雅、戈登、赫德之輩只不過是胡美、史迪威、托德的前車之鑒。


西方人仍對自己的文明感到自豪,深信自己師出有名,急欲「開發」被他們視為落後的民族,這些西方顧問的境遇實可作為借鏡,以昭炯戒。傅蘭雅和丁韙良堅忍不拔,湯若望、李泰國及托德精力充沛,胡美和鮑羅廷洞察敏銳,戈登和史迪威精明幹練,赫德和魏德邁善於組織,南懷仁和伯駕匠心獨運,華爾和陳納德勇氣卓絕,白求恩無私奉獻。他們每個人都把一生的精華貢獻給中國。


持平而論,這些人士的故事是警世教訓,而非鼓舞人心的宣傳。抵消積極面的不純然是他們個性中的負面特質——如傲慢、急躁、偏執、笨拙、愚蠢,惹得中國人在不同階段抗拒西方人。對此,還有更深刻的問題有待探索,其中癥結不僅涉及在中國工作的西方顧問,還與仍在其他國度試圖從事相同工作的人士相關。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歐洲人對西方方法論及目標的絕對信心已搖搖欲墜,歷經越戰的美國人對此亦產生動搖,但若就此說西方人的優越感已全然不再,也太過荒謬。1970年代末,西方人了解到石油資源的有限,以及核子反應爐潛藏的威脅,斷傷了對科技的自信。十年河東、十年河西,今天的中國似乎已強大到足以讓他們確信,若西方人以顧問的身份前來中國,就必須按中國人的規矩行事,絕不坐視西方顧問夾帶別的價值觀。然而,若是就此以為中國人會輕易吸納他們看似乎歡迎的力量,那也同樣荒謬。如果中西雙方都對自己有了新的了解,至少還有機會不讓由來已久的誤認再度發生。


摘自《改變中國:在中國的西方顧問》



中國以往雖然孤芳自賞,但並未抹滅其吸收力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講史 的精彩文章:

其實保定大可不必因狗腿子一詞氣餒,因為還有趙匡胤
從《三國志》來考察,周瑜的人品其實特別好
項梁決定殺殷通,不是一個簡單的衝動行為
雖然多數專家認為乾隆生母應是姓鈕鈷祿,但仍不確定
從孤兒寡母到孤家寡人,蔣介石想不獨裁也難

TAG:講史 |

您可能感興趣

你是孤芳不自賞的誰
寂寞是自帶險情的孤芳自賞
歌曲孤芳不自賞 聽了之後耳朵會懷孕的
解釋那麼多,《孤芳不自賞》的鍋還得有人背
《三生三世》看似很牛,其實還不如被罵慘的《孤芳不自賞》
寧可孤芳自賞,也莫隨波逐流
《孤芳不自賞》差評累累,並不只是因為摳圖
可別說林黛玉孤芳自賞,她拍起馬屁來也是空前絕後了
《孤芳不自賞》-雖然你長得好看,但是你圖摳的爛啊!
孤芳不自賞:經營好自己的生活很重要
《孤芳不自賞》已經大結局 不過又被捲入爭議熱潮
話說孤芳不自賞!你的情感能讓你追劇多久?
鍾漢良連肌肉都被「摳」走了?孤芳不自賞果然有毒!
她成名於下一個天亮,卻莫名消失,今唱孤芳不自賞卻整容認不出
《孤芳不自賞》製作故事陣容都不錯,卻不是第二個《錦繡未央》!
baby談及《孤芳不自賞》摳圖,自稱自己也很失望你們相信嗎?
「自戀鳥」成澳大利亞最新網紅:其實我不想紅,只想孤芳自賞
玩書法,是要孤芳自賞,還是要雅俗共賞
大叔的孤芳自賞,也是極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