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關羽敗亡真是導致了諸葛北伐失敗的原因嗎?

關羽敗亡真是導致了諸葛北伐失敗的原因嗎?

關羽敗亡多被認為間接導致了諸葛北伐失敗,但事實果真如此嗎?


隆中戰略的缺陷一直伴隨著蜀漢,蜀漢建國過程由隆中戰略主導,但最終證明了它的不足,蜀漢北伐則是另一個版本的隆中戰略,只不過後人受三國演義的影響,反而容易淡化三國志的關鍵細節。



關羽敗亡真是導致了諸葛北伐失敗的原因嗎?


.


先來重溫諸葛亮隆中戰略的關鍵部分,蜀漢的悲喜都從這裡啟航:


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而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孫權據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若跨有荊益,保其岩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

如果熟悉漢末群雄的紛爭史,就會立即察覺出這套戰略的可行性有問題。


劉備當時處於劉表的監控之下,要取荊州談何容易?諸葛亮認為「其主不能守」,是從亂世英豪的角度去考慮。賈詡說劉表乃「平世三公才」,郭嘉鄙其為「坐談客」,這些說法都指出曹操有足夠實力攻取荊州,但不代表劉備有這個實力。


劉表自受任以來,一直牢牢把持荊州政局,麾下謀士願為所用,攘外不足而安內有餘。劉備實乃羈旅之客,除了名聲好之外實力極弱,若以為劉表「不能守」而採取襲殺之策,不可能達到袁紹攘奪冀州的奇效,劉備尚且不敢在手握強兵的情況下襲取成都,又豈敢在根基未穩時謀殺劉表?


事實也證明了劉備的顧慮,當劉表已死,曹操奇襲荊州,劉備寧願狼狽南逃,也不敢在局勢混亂下襲殺劉琮,就足以說明他連亂中取勝的可能性都沒有。



關羽敗亡真是導致了諸葛北伐失敗的原因嗎?


劉備(161年-223年6月10日),字玄德,東漢末年幽州涿郡涿縣(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漢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三國時期蜀漢開國皇帝、政治家,史家又稱他為先主。


雖然時局艱難,但劉備還是願意按照隆中戰略去做,試試總有成功的可能,否則連失敗的機會都沒有,這點可以從劉備在荊州刻意結交名士,以及南逃時有大量荊州官民願意跟隨上看得出來。


第一步先巴結人心,然後再伺機移花接木套取荊州,不是沒有這個可能,曹操能主掌兗州,也是採取這個步驟。


但隆中戰略的致命缺陷開始暴露了。

諸葛亮將荊州定義為「用武之國」,從地圖上可以看出那裡是個四戰之地,以此為基地去奪取益州真的合適嗎?可以先從漢末的事例中對比一下「據荊跨益」的合理性。


最早將四戰之地的危害看得透徹之人,是後來曹操的謀士荀彧。


當董卓與關東諸將連兵不已時,荀彧早已洞察家鄉潁川的危險,原因就在於潁川是四戰之地,敵我兩軍疊相交戰,結果只能是此地的人畜靡有孑遺。後來董卓大軍對潁川附近地區的剿殺,完全證明了荀彧的天才預言。


荊州也是四戰之地,那它被夾擊的可能性極高,作為劉備的立足之地,根本無法與劉邦的關中、劉秀的河內相比,至多只能比附項羽的彭城。


關羽敗亡真是導致了諸葛北伐失敗的原因嗎?



《赤壁》劇照。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瞞,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三國中曹魏政權的奠基人。


與劉備身處荊州情形相似的還有曹操。


曹操是被兗州官吏請過去的,此前他也沒有穩固的根據地,只能硬著頭皮去了。兗州的地理形勢就與荊州差不多,當曹操東擊陶謙時,呂布借陳宮裡應外合,就只給曹操留下可憐的三座城;當曹操進攻呂布時,劉備與袁術又聯兵襲擾。


曹操在兗州時的四處征討,頗像項羽的疲於奔命,即便當他定都許昌後,那一帶的地理也沒給他帶來多少好處,最嚴重的隱患莫過於,當曹操南攻張綉時,袁紹襲取許昌的風吹草動,都能逼得他匆忙回軍,以致被張綉撿了便宜。


潁川、兗州的窘境暗示著荊州也處於相似的情況,不久這點就被曹操親自證明了。


得知劉表死訊後,曹操計劃奇襲荊州,從七月出軍到九月劉琮投降,不過兩月而已,而劉備從葭萌襲取成都卻要花一年多,如果再加上從荊州進入益州腹地的時間,結果將令人大跌眼鏡。


這個對比的結果,基本上可以說,只要劉備在荊州一有異動,曹操很快就能兵臨城下。還記得劉備曾以曹操襲擊荊州為由,向劉璋請兵回援嗎?劉備自信能以這個理由騙過劉璋,本身就說明他深知荊州所處的不利位置。


荊州處於群雄環視之地,劉備以此為據點,其擔擾程度,恐怕絲毫不亞於每晚陪著孫夫人。荊州的不利地理,是「據荊跨益」戰略的極大隱患,「據益跨荊」的可行性更高些,不過劉璋還長壽著呢,劉備也就只能打打劉表的主意了。



關羽敗亡真是導致了諸葛北伐失敗的原因嗎?



吳太祖大皇帝孫權(182年-252年5月21日),字仲謀,吳郡富春(今浙江富陽)人。三國時代東吳的建立者。父親孫堅和兄長孫策,在東漢末年群雄割據中打下了江東基業。建安五年(200年),孫策遇刺身亡,孫權繼之掌事,成為一方諸侯。


各位可能會認為還漏了一位對荊州四戰局勢發起挑戰的人,沒錯,就是孫權!諸葛亮的計劃是「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不過就連這點,上天恐怕也要對諸葛亮打臉了。當時孫權正在全力攻打黃祖,黃祖死後,局勢嚴重到連劉琦都要派去鎮守江夏了,與孫權「為援」這個想法又從何說起呢?


魯肅為孫權設計的東吳版隆中對里,就明確建議「剿除黃祖,進伐劉表,竟長江所極,據而有之」,後來甘寧也提出了相似的建議。其實不僅荊州,孫權甚至還想要益州,周瑜、呂蒙、甘寧這些東吳重量級戰將都看出了荊益的價值,當劉備還在荊州嘆息髀肉復生時,孫權已經採取行動了,諸葛亮於此時提出據有荊州,難道不是「見事遲」嗎?


如果說諸葛亮見到劉備之前還未接觸過孫權,不了解東吳陣營的想法,因而沒有及時修改隆中戰略的「援吳」部分,那麼當赤壁戰後,這個理由就站不住了。


曹操襲取荊州,徹底暴露了孫權立足江東的國防隱患,張昭率先指出荊州一失,長江之險就消失了。戰勝曹軍後,周瑜急速西進,不惜以攻城硬啃的方式,也要逼曹仁丟棄江夏,原因就在於荊州身處長江上游,對東吳而言實在太重要,迫使孫權傾全力攻取。


劉備趁機搶佔荊州部分地區,以及後來發生的「借荊州」之事,都讓孫權有如腹心之疾,並很快就以呂蒙攻取三郡地,以及襲殺關羽,表達了自己誓取荊州的決心,以此徹底否定諸葛亮「跨有荊益」戰略的可行性。


大意失荊州只是戰術層面的考慮,實際上關羽敗亡與劉備病死,都直接與諸葛亮隆中戰略的缺陷深刻相關,即便經歷了赤壁之戰與奪取益州,也沒有基於吳蜀聯盟的形勢適當修改早期的戰略設計。


丟棄荊州不影響蜀漢的東部邊疆安全,特別是考慮到吳蜀聯盟這點(諸葛亮早有此打算),蜀軍遏守巫峽完全可以阻擋吳軍西進,證據就是後來即便蜀漢亡了,東吳想趁機向西撈油水,結果被蜀漢的巫峽孤軍給擋了回去。


荊州對蜀漢而言可以是個雞肋,但對東吳而言則是西部重鎮,不妨看看歷史上江東政權丟棄了荊州的後果。當晉軍攻破荊州後,東吳派出的中央軍不堪一擊,印證了張昭長江之險與敵共有的威脅;蒙古攻破襄樊,南宋旋即滅亡,昔日抗金的輝煌戰績根本無法重演。



關羽敗亡真是導致了諸葛北伐失敗的原因嗎?



赤壁之戰,是指東漢末年,孫權、劉備聯軍於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長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帶大破曹操大軍,奠定三國鼎立基礎的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著名戰役。


諸葛亮對荊州態勢的考慮不周,直接導致蜀漢建國初期的嚴重挫折,但隆中戰略真的沒有修正的餘地嗎?也不是!


劉備東伐遭遇慘敗後,東吳佔據荊州已成定局,蜀漢「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的戰術雖然已不可能施行,但它的替代方案立即被東吳落實了,主管荊州的陸遜就多次出兵,與孫權攻打合肥成掎角之勢,它的效果不亞於蜀漢從荊州北伐,而且東吳北伐之頻繁,實不亞於以恢復中原為宗旨的蜀漢。


也許有人會覺得由蜀漢兩線出兵,效果要好得多,畢竟可以統一指揮。其實這個可行性很低的,秦川一線與荊州一線的攻擊對象不同,兩軍相隔距離遙遠,憑三國時期的通訊技術,很難做到相互協調,這是技術層面的局限。


另外,從荊州出兵難以對曹魏構成威脅,荊州軍隊的主體是水軍,當初曹操挾持的荊州軍也是以水軍居多,這說明荊州軍的步兵不佔優勢,與江東地區之士卒不習步戰的特點相同。


不要以為關羽的「威震華夏」就是荊州軍的勝利,于禁之敗主要是大雨導致江水暴漲的結果,這點曹操的謀士已經看出來了,關羽的勝利不具有可持續性,在後期攻打樊城以及與魏軍的野戰中,荊州軍都處於下風。而且兩線出軍的可能優勢,也被後來事實證明言過其實,吳蜀聯兵北伐,曹魏往往採用守此而攻彼的戰術,在關中與淮南兩個戰場遊刃有餘,就算改為蜀漢兩線出擊,戰果也不會有太大的改觀。


或者可以這麼說,蜀漢丟了荊州,吳蜀反而可以放心地傾力北伐,而如果蜀漢死握荊州不放,吳蜀只會相互攻殺,只要曹魏採納劉曄聯蜀滅吳之計,三國時代就要提前結束了。



關羽敗亡真是導致了諸葛北伐失敗的原因嗎?



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號卧龍(也作伏龍),漢族,徐州琅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祖籍琅琊諸縣(今諸城),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散文家、書法家、發明家。


隆中戰略的另一個修正之處在於秦川戰場。劉備死後,諸葛亮親自率軍北出秦川,但他與魏延的意見分歧,透露了不尋常的戰略變動。魏延要仿效韓信取長安,這點明顯做不到,因為隆中戰略有個前提,就是「天下有變」,也就是曹魏內亂,韓信就是趁三秦王不穩,項羽援軍來不及支援,才迅速奪取關中,但曹魏此時的局勢很穩,對蜀軍入侵的反應非常迅速,輕率直取長安的結果很可能是頓兵于堅城之下,被魏軍包了餃子。


諸葛亮不採納魏延之計多被理解為審慎,這個理解忽略了一個地理特點。


諸葛亮不想取長安,明確表示「不如安從坦道,可以平取隴右」,隴右在諸葛亮的眼中之所以重要,就在於連接關中與隴右的那條隴道。東漢初年,佔據隴右的隗囂讓橫掃關東群雄的光武帝吃盡了苦頭,當漢軍進入關中打算上隴時,隗囂軍伐樹木以塞隴道,結果漢軍前進受阻。


同樣的現象也出現在東漢中期,當羌亂突然爆發時,羌人隔絕隴道讓漢廷與涼州失去了聯繫。諸葛亮肯定知道這個地理特點對關中地區的影響,首次北伐就直取街亭,而隴道就在附近。


單靠蜀漢北出秦川的孤軍很難吞併關中,但如果斷絕隴道進而佔據隴右,情況就完全不同了。東漢羌亂時隴道斷絕,引發一個異常可怕的後果,虞詡指出如果涼州與朝廷的音訊被長期隔斷,搞不好就會與羌人聯合或獨立,成為東向爭奪天下的強大力量,涼州乃天下精兵處,董卓已經讓關東諸侯見識了這點。諸葛亮也是在打這個主意,以漢室僅剩的權威,憑藉隴道隔絕的狀態,趁曹魏還未穩固對涼州的統治,拉攏涼州豪傑為蜀漢所用,這樣可以彌補蜀漢步兵不如魏軍的劣勢。


諸葛亮在丟失荊州後,修正了早期的隆中戰略。


當蜀漢大臣嚴厲抨擊孫權稱帝時,他從容地承認了兩主並立的局面,意圖是以吳蜀聯軍擊魏代替蜀漢兩線北伐;當魏延打算險中求勝時,他改取隴右之地,彌補北出秦川孤軍作戰的劣勢。隆中戰略在劉備死後,正按諸葛亮的劇本有序地改變著,但街亭之敗後,曹魏洞察到了諸葛亮的意圖,加強了關隴地區的防禦,以後的數次北伐已經回天乏術,權且當作「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吧!


歷史大學堂官方團隊作品 文:羅海林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品讀 的精彩文章:

康熙帝到底喜歡哪個兒子?
秦武王嬴盪雖舉鼎而薨,但絕非孬種
清末湘軍戰鬥力到底有多強,又為何沒落得如此快?

TAG:歷史品讀 |

您可能感興趣

諸葛亮的事必躬親,是不是導致西蜀滅亡的根本原因?
諸葛亮為何要疏遠關羽,而親張飛,最後導致關羽死亡,這就是原因
導致很多男人戀愛失敗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柘皋之戰導致宋軍先勝後敗的原因是什麼?
這才是導致你減肥失敗的根本原因!
導致減肥失敗的主要幾種原因!
哪些原因會導致胃潰瘍惡變?你了解嗎
這些不良習慣是導致女性容易衰老的原因嗎?
是誰導致了蜀漢滅亡?並非昏庸後主劉禪,另有隱情
導致女性房事疼痛的原因何在?
是什麼導致了蔣介石的失敗?竟是因為他常說的這句話!
神經衰弱的危害有哪些?是什麼原因導致的?
「康乾盛世」才是導致清朝腐敗無能直至滅亡的根本原因!
姜維最終導致了蜀漢的滅亡,真的是這樣的嗎?
細菌感染可能是導致失智症的關鍵因素?聊聊那些失智症原因的假說
驚!導致隋朝快速滅亡的竟然是這個原因!
真正導致狐臭的原因,你知道嗎?
林則徐猝死之謎,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的?
秦朝的衰亡最大的緣故緣由是什麼?導致秦朝衰亡的人有哪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