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科普知識:元素、原子和分子

科普知識:元素、原子和分子

也許曾經有人告訴過你,世界是由物質組成的。那麼物質又是由什麼組成的呢?經過不斷地研究,科學家們又告訴我們,物質是由不同的化學元素構成的。那什麼又是元素呢?又有人給元素下了這樣的定義:元素是具有相同核電荷數的一類原子的總稱。其實,元素指的就是自然界中118種最基本的金屬和非金屬物質,就是元素周期表上所列的那些元素。



科普知識:元素、原子和分子


不要覺得元素周期表只是化學元素的一種簡單排列,其實,這樣的排列是一定道理的。首先,元素周期表上的元素是按照原子量從小到大依次排列的,而且這些元素的性質是具有明顯的周期性的。那麼是誰那麼聰明發現了這個規律呢?那就是俄羅斯的著名化學家門捷列夫,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都是他在1869年發現的,可以說他的發現在化學發展歷史上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里程碑。


目前,我們已經確定的化學元素有118種,每確定一個化學元素,都會給它一個名稱。比如說氧、碳、鈉、碘等,都是化學元素的中文名稱。體現這些元素的最小微粒是原子,原子是構成元素的最小單位,它非常非常小,所以我們用肉眼是看不到的。不同的原子之間可以發生化學變化,重新進行組合,形成新的物質。



科普知識:元素、原子和分子


既然原子是化學元素的最小組成單元,那是不是說明原子就是不可分割的呢?事實並不是這樣的,原子也是可以再分的。原子可以分為中間帶正電的原子核以及周圍帶負電的電子,所以說原子的內部其實是一個非常豐富的世界。但是,如果原子發生了變化,它就會變成另外一種元素。所以,原子並不一定能保持物質本身的特性。原子核還可以再分嗎?當然可以。原子核是由質子和中子組成的,不過中子是不帶電的,只有質子帶正電荷。在原子核裡面,質子和中子是緊緊地堆在一起的,所以原子核的密度很大。如果就質量來說,質子和中子是差不多的,不過中字還要略重一些。


原子核是非常小的,即使跟已經很小的原子相比,原子核也是非常小的。所以原子的大小主要是由最外層電子的大小決定的。其實原子的大部分空間都是空著的,如果把原子想像成一個足球場,那麼原子核就只是足球場中的一顆綠豆,而剩下的空間則全部被電子霸佔著。



科普知識:元素、原子和分子



原子中的電子非常淘氣,它們總是喜歡到處亂跑,所以原子是很不穩定的。當遇到其它的原子時,它們之間就會發生化學變化,從而形成一種新的分子。分子由原子構成的,與原子不同的是,分子一般都比較穩定,所以分子可以表現出各種物質的特性。比如說兩個氧原子可以結合為一個氧分子、兩個氫原子和一個氧原子可以結合成一個水分子等。但是也有的分子是由單個原子構成對,比如說碳和金屬元素。

既然原子和原子可以互相結合為分子,那麼分子和分子是不是也可以相互結合呢?答案是肯定的。分子雖然比較穩定,但是它們也不甘心總是停留在一種狀態,所以當有其它的分子到來的時候,它們也會試圖改變一下自己。比如說,當一個氯分子遇到兩個鈉分子,它們就會化合成兩個全新的分子——氯化鈉分子。



科普知識:元素、原子和分子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山西科普 的精彩文章:

科普知識:關於「數」的來歷
人是怎樣感受到感覺的
科普知識:磁力的真相
母體激素對新生兒的影響
為什麼水有輕重軟硬之分

TAG:山西科普 |

您可能感興趣

原子掛鐘
知識點:原子核外電子排布
一分鐘看完十條冷知識(你知道比基尼和原子彈的關係嗎)
德謨克利特的原子
科學家是如何看到原子和分子的?
原子發射光譜法與原子熒光、分子熒光、分子磷光光譜法的差別
自製亞原子粒子探測器
揭開原子秘密的人——盧瑟福 盧瑟福與原子模型
原子構築了世界,如何知道原子的存在?
雲霧繚繞的原子世界——尼爾斯·玻爾的量子論
原子,不可分割的粒子
馮-諾依曼、博弈論和原子彈之謎
單分子原子力顯微鏡揭示瀝青質分子的真實結構
希特勒的「原子弹」为何没成功?难道真是德国科学家自己捣的鬼?
李薰:研究小原子解決大問題的無名英雄
萬物是由原子構成的,那麼宇宙中的原子是怎麼產生的?
細聽星語——星原子
量子科学最新发现:原子被盯着时会不动,芝诺效应被证实
研究者用激光轟擊反氫原子:光譜與氫原子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