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吳佩孚這樣的人,不能算「民族英雄」

吳佩孚這樣的人,不能算「民族英雄」

>天天快報










吳佩孚這樣的人,不能算「民族英雄」


吳佩孚這樣的人,不能算「民族英雄」

短史記


2016-12-07閱讀原文

吳佩孚這樣的人,不能算「民族英雄」



圖註:吳佩孚(1874—1939)


文 | 楊津濤


近年來,網路上對北洋軍閥的評價日趨正面,其中直系領袖吳佩孚尤其為人推崇。在常見網文中,吳佩孚不僅被塑造為「不納妾、不積金錢、不出洋、不走租界」的道德楷模,還是堅守氣節、拒任偽職,以致被日本殺害的民族英雄。

其實呢,吳佩孚雖沒有落水,但其屢次同日方交涉,意欲借侵略者力量東山再起,此種謀劃實屬晚節有虧。至於說日本人趁吳佩孚醫治牙病將其暗害,也只是不足信的傳言。


吳佩孚當年,確確實實拿過日偽的錢


1927年,在北伐軍的追擊下,吳佩孚被迫避居四川,依附楊森。吳表面過著隱居生活,實際在靜待時機,謀劃復出。1931年8月,蘭州發生「雷馬事變」,原國民軍將領雷中田發動政變,扣押甘肅省代理主席馬鴻賓,吳佩孚遂以調停名義進入甘肅,並委任天水等地官員為所謂「興國軍」的顧問、參議。在說服雷中田釋放馬鴻賓後,吳佩孚「認為解決了他人不能解決的問題,為自己培植了力量」,遂公開組織川、甘等省代表,通電擁護自己為「五省聯軍總司令」。蔣介石命楊虎城入甘平叛,使吳佩孚此次復出計劃破產。


被驅離蘭州後,吳佩孚投靠張學良,寓居北平。「關起門做大帥」的吳依舊在尋找復出的契機,維持著屬下幕僚組織「八大處」。吳極講究排場,每日花銷很大。故早年未下台時,吳自己雖不受賄,卻從不禁止夫人張佩蘭收禮。但早年積下的這一大筆財產在吳入川時大都遺失了。此時吳在北平的花銷主要由張學良供給。


張下野後,吳佩孚的經濟來源斷絕,陷入困頓。時值日本特務勾結吳的「秘書長」陳廷傑等人,希望吳出面聯繫舊部、奉軍、土匪,一切費用由日方負責。此事被北平當局獲知,參與者大多被捕,最後不了了之。已經花出去的十幾萬經費(日方提供)中,有八萬被張佩蘭「補貼家用」。及至日本在華北扶植偽政權,偽「冀東防共自治政府」對吳關懷備至,「一年三節和吳的生日,都饋送5000元」;偽「中華民國臨時政府」,也請吳佩孚做「特高顧問」,每月車馬費4000元。簡言之,吳當年確確實實拿過日偽的錢。

吳佩孚這樣的人,不能算「民族英雄」



圖註:吳佩孚號稱「儒將」,能舞文弄墨,這是他畫的墨竹


對日軍之拉攏,吳佩孚沒有斷然拒絕,而是一再商談「出山」條件

中日全面戰爭爆發後,日本為建立一個「新的中國中央政府」,謀劃「起用中國第一流人物,削弱中國現中央政府和中國民眾的抗戰意識」。這個所謂「第一流人物」,鎖定為吳佩孚、唐紹儀、靳雲鵬,其中,唐紹儀因被認為已露出通敵嫌疑,遭軍統處決;靳雲鵬一心向佛,堅決不出;吳佩孚遂成為日方經營的重點人物——不同於早已南下的段祺瑞,吳佩孚一直公開視蔣介石及國民政府為仇敵,故「七七事變」後堅持滯留北平,仍稱呼日本為「友邦」,「日以啟導和平為事」。這也是日方對吳抱有很大期望的一個重要原因。


1939年1月,王克敏、梁鴻志等偽政權首腦推吳為「綏靖委員長」,吳的表現是「既未表示拒絕,也沒宣布接受,只是對來人客氣了一番」。在隨後的記者招待會上,吳佩孚拋開日方擬好的發言稿,說「我吳某人一生反對國民黨,但此乃我中國人自己家中事,不容外人干涉,今請日人退出中國,將東北交還中國,我吳某人自會率軍反蔣,與國民黨作戰也。」這番話虛虛實實,既可理解為吳佩孚故意刁難日方;也可理解為吳為自己的出山預留緩衝。中國輿論多傾向於前一種理解,日方則多有傾向於後一種理解者。如岡野增次郎認為:吳雖然「平生信奉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但他素來以「天下第一位自居,不甘拜他人下風」,利用此種「富貴心及功利心」,是有希望拉他下水的。


據國民政府當年所獲取的情報,吳佩孚和日方遲遲無法談攏,主要在於雙方所求差異太大。吳同意「出山」,但要實權,他向土肥原提出五項條件:「(一)割冀魯豫晉察綏蘇皖鄂等九省為勢力範圍;(二)由吳練兵五十萬;(三)槍械經費由日方供給;(四)簽定中日防共協定;(五)日軍退出上述九省」。吳佩孚確實有借日方力量東山再起的想法,但日方想要的只是一個傀儡「元首」,不可能滿足吳的要求。


此外,吳希望「中央政府」建立後,原有偽「臨時」「維新」兩政府宣告取消,而日本僅想讓吳以開封、武漢為中心,統治河南、湖北、湖南、四川等省,使之成為另一個地區性的傀儡政權。吳佩孚希望收容雜軍、土匪,作為自己掌握的軍事力量,日方則要求這些武裝成為「新中央政府的直屬部隊」。因存在上述分歧,日方對「吳佩孚工作」一度日趨冷淡。


日方對吳佩孚漸失耐心之際,汪精衛自重慶出走。日方遂改推「汪吳合作」計劃。吳佩孚和汪精衛書信往來多次,甚至有「二人同心,其利斷金」之語,但由於利益分配問題,兩人沒能談妥。在未來「新政權」中,吳佩孚「既欲掌管軍事,又欲擔任華北行政」,而汪精衛只想讓吳負責軍事;汪精衛要「還都」南京,建立偽「國民政府」,而吳佩孚則想留在北平另起爐灶。合作不成,吳對汪的批評日多,最終沒有參與汪偽政權。


綜上,對於日軍之拉攏,吳佩孚不是斷然拒絕,而是一再商談「出山」條件。這固然可以解釋為吳是在與日本人虛與委蛇,但也等於給了日偽宣傳利用的機會。日偽報刊當年曾大做吳佩孚「出山宣言」的報道,如《朝日新聞》等刊登消息,稱「吳近日將赴開封,組織軍隊,討伐蔣」等。這種輿論,對國人抗戰信心的維繫無疑是不利的。

吳佩孚這樣的人,不能算「民族英雄」



圖註:1924年,作為中國當時的風雲人物,吳佩孚登上《時代周刊》封面


國民政府勸吳脫離日軍範圍前往重慶,被吳拒絕;吳甚至向蔣介石建議「唱雙簧」


因吳與日軍及汪精衛不斷接觸,外界對吳的去向疑竇重重,很多人寄去警告信或登門勸說,提醒他不要「一失足成千古恨」。在勸阻吳投敵過程中,「中統局」起到了很大作用。


日方啟動「吳佩孚工作」的同時,中統北平站、天津站的地下人員也通過吳身邊親信,遊說吳在必要時前往大後方重慶,以脫離日人包圍。吳佩孚則要求重慶給予其某區「軍司令長官」或華北數省軍政長官一類職務。重慶回電,同意任命吳為「冀察熱遼吉黑六省戰區司令長官」或「冀魯豫察戰區司令長官」,指揮轄區內國軍及游擊隊,但要求吳離開北平,到河北或洛陽任職。吳佩孚則要求留居北平,指揮淪陷區國軍,向蔣介石表示「願以軍民擁護方式,出而與鈞座剛柔相濟,藉收和衷共濟之效」。言下之意,吳竟是主張蔣在重慶主持戰事,自己在北平主持和談與日方周旋。蔣斷然回信拒絕了吳的要求:「鬼域之中,豈容爾我合唱雙簧乎?」


如果說吳佩孚沒有斷然拒絕日軍之拉攏,而是一再與其商談「出山」條件,尚可被解釋成是在與日本人虛與委蛇(吳的開價過高而難被日方接受),那麼,吳拒絕接受中統的勸告和幫助,拒絕離開北平脫離日軍勢力範圍前往重慶;拒絕國民政府的任命前往河北、洛陽任職;乃至於向蔣介石提出「合唱雙簧」的建議,則無不在在表示,其用心,實有諸多不可測之處。


當吳佩孚流露出無意歸附重慶,且對「綏靖委員長」一職半推半就時,中統局長朱家驊一度下令:「如鄭白(吳佩孚的化名)無可挽回,希即予嚴厲制裁」。所幸吳在記者發布會等公開場合,從未公開表示投敵,不然很可能成為第二個唐紹儀(因被認為投日傾向已露而遭軍統處決)。此後,中統繼續對吳進行遊說,如日本謀劃「汪、吳合作」期間,朱家驊親自給吳去信,稱「先生明鑒古今,熟稔成敗,對此等自誤誤國之徒,自必不屑瞻顧,尚願力辟莠言,堅維古道,正人心於一旦,標大義於千秋」,提醒他切勿隨汪下水。


目前所見史料,尚不足以確證吳乃是被日本人殺害


1939年12月,吳佩孚在北平去世。關於其死因,當時即有多種說法。重慶《中央日報》率先發布「遇害說」,稱「吳佩孚將軍之死,據各方調查,得悉吳並非因病致死,確系敵威脅利誘,迫其發表擁護新政權宣言,被吳拒絕,乘吳牙疾就醫致死……臨危並囑其左右……至死勿為敵用,如得機會,可向政府及民眾聲述本人至死不降之經過……」隨後《大公報》《申報》《新華日報》等紛紛轉載,使這一說法在民間廣為流傳。此外,還有人說是重慶方面的特工人員為防吳佩孚投敵,而將其秘密處決。


揆諸史料,重慶方面所持吳佩孚被日本殺害的說法,尚難確證。如一直在吳佩孚身邊工作的汪崇屏,即認為吳佩孚之死,乃是醫治無效,而非遭人謀殺。1939年11月,吳牙齒上鑲的金葉子出了毛病,遂找日本鑲牙師伊藤過來處理,結果沒有消毒。不久,吳又得了重感冒,吳夫人請以前曹錕的醫生來開了幾付中藥,吳吃了後病情更加嚴重。這時吳佩孚家人已經開始準備後事,只在齊燮元的建議下,找日本醫生石田一試,結果「一刀下去,吳就斷氣了」汪崇屏當時很反對請日本醫生,其理由是:「恐怕這樣不是辦法,他已經不行了,為什麼還要日本醫生擔此惡名呢?讓他安靜地死去,不更好嗎?」。簡言之,目前所見史料,尚不足以確證吳乃是被日本人殺害。


至於說重慶方面處決吳佩孚,亦屬謠傳。經查,在中統呈報的工作報告中,只說吳佩孚因牙疾而死。如果吳為中統或軍統處決,其事肯定會上報侍從室,並為行動人員申請獎勵。既然未上報相關內容,則可以排除吳被重慶方面所殺的可能。


吳的「民族英雄」稱號,乃國民政府出於抗戰宣傳需要所賦予


當時《中央日報》之所以報道吳佩孚死於日本人之手,主要是出於抗日宣傳需要,想要樹立一個同汪精衛對立的民族英雄形象。國民政府對吳佩孚這個曾經的「革命對象」,摒棄前嫌不吝讚美,也是出於同樣的考慮——蔣介石親發唁電,說「先生托志《春秋》,精忠許國……雖暴敵肆其誘脅,群奸竭其簧鼓,迄復屹立如山,不移不屈……」國民政府追贈吳為陸軍一級上將,明令褒揚。在重慶為吳佩孚舉辦的追悼大會上,蔣介石、何應欽、孔祥熙、陳立夫、于右任等黨國政要,都親往致祭,遺照兩側懸掛著國民黨黨旗和中華民國國旗。


同樣出於宣傳目的,日偽方面則塑造了一個心向「和平運動」的吳佩孚。偽「臨時政府」首腦王克敏發表談話,「緬懷故人,表示甚深之愴悼」,贈賻儀2萬元。偽滿總理張景惠及日本政要松岡洋右、土肥原賢二等都致電哀悼。日偽為吳佩孚在北平舉行的葬禮規模宏大,僅抬棺的苦力即有80餘名。日本的《大阪每日新聞》採訪山東旅日華僑,稱「正因為新政權成立日近,(吳將軍)同汪先生一同活躍之日亦迫近,更加對其驟然離世感到遺憾不已,三千名在大阪的華僑亦感覺被疏離了」。以上種種,均旨在為「和平運動」造勢。


吳佩孚死後能同時得到敵對雙方的極高禮遇,以及完全不同的評價,完全緣於他生前模稜兩可的不可測立場。一方面,吳一直唱高調,要求日本退兵及恢復主權,但又拒不南下,以同國民政府共進退;另一方面,又同日方及汪精衛往來密切,而非堅守立場斷然回絕所謂「和平」計劃。如此,吳就成了中日雙方皆可宣傳利用的對象。中國在二戰中成為戰勝國,國民政府方面的肯定評價成為主流敘述,吳佩孚的歷史形象遂被定格為「民族英雄」。

吳佩孚這樣的人,不能算「民族英雄」



圖註:吳佩孚在北平的靈堂


注釋


韓定山等:《吳佩孚過甘見聞》,《文史資料選輯 第35輯》,中國文史出版社,第186頁;陶葊:《吳佩孚與日偽的勾結》,《文史資料選輯 總第35-36輯》,中國文史出版社2011年,第153頁;吳根樑:《日本土肥原機關的「吳佩孚工作」及其破產》,《史學情報》1982年第4期;《任致遠北平電朱家驊》,國史館檔案,轉引自徐吉村《地下戰場——戰時重慶國民政府與汪政權的暗鬥》,(台)政治大學碩士論文2004年;《中華民國史資料叢稿:「吳佩孚工作」檔案資料》,中華書局1987年;馬振犢《吳佩孚蓋棺不能論定》,《史學月刊》1997年第3期;徐吉村:《地下戰場——戰時重慶國民政府與汪政權的暗鬥》;蘇全有:《吳佩孚之死》,《歷史檔案》2010年第2期;《汪崇屏先生口述歷史》,九州出版社2012年,第101頁;林輝鋒、黃寶撰:《吳佩孚逝世後的社會輿論反應》,《學術研究》2015年第1期。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吳佩孚這樣的人,不能算民族英雄
張獻忠是什麼樣的人?是民族英雄,還是殺人不眨眼的大魔頭?
民族英雄還是千古罪人?張學良與谷瑞玉不為人知的那些事
岳飛到底能不能被稱為「民族英雄」?
不能忘記我們的民族英雄
如果不是他漢族早已滅族!中國最偉大的民族英雄不是岳飛而是他!
朱元璋到底是不是民族英雄?
南宋的民族英雄你只知道岳飛和文天祥嗎?那些不為人知的英雄們
毛、周對他很欣賞,可張學良到底是民族英雄還是罪人
霍元甲:不是民族英雄的「民族英雄」
鄭成功為什麼是民族英雄?他的那句話說得真好,大長我國人志氣!
林則徐小楷驚艷世人,不愧為民族英雄
成吉思汗是不是民族英雄?
冉閔根本不是什麼民族英雄,千古一帝
都知張學良愛國兵諫,稱頌其為民族英雄,卻不知他還有這兩件大功
汪精衛:我不是漢奸,沒丟過一寸土地 我是民族英雄,張學良才是
歷史上的絕世猛將!為何有人說他是民族英雄,有人卻說他是惡魔?
岳飛不但是偉大的民族英雄,還是宋代的商業地產老闆
是誰在抹黑我們的民族英雄,良心何在?打擊歷史虛無主義人人有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