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起床的「成功人士作息」未必能讓你掙到一個億,反而會潛在這些風險……
凌晨起床的「成功人士作息」未必能讓你掙到一個億,反而會潛在這些風險……
健康有約
2016-12-09閱讀原文
管家說
上周,不少網友都被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一天的行程」刷了屏,眾人看後齊呼「終於知道為什麼自己那麼窮了」。
24小時里,王健林飛了兩個國家、三座城市,各種會議、活動和儀式排得滿滿當當的。
不僅如此,今年已經62歲的王健林保持著凌晨4點起床的習慣,甚至還在起床後進行1個小時的健身鍛煉。
是的,管家終於明白為什麼「先掙它一個億」對王健林來說,只是個「小目標」了……
似曾相識的雞湯,大神科比也說過……
事實上,不僅是王健林,很多成功人士都有著凌晨起床的習慣——
蘋果公司現任CEO蒂姆·庫克堅持早上5點到健身房鍛煉
百度CEO李彥宏、通用電氣CEO傑夫·伊梅爾特也有著清晨5點起床的習慣,伊梅爾特在起床做有氧運動之餘,也會抽空讀報紙、看新聞。
不過話說回來,這種高強度的日程安排,尤其是凌晨就起床鍛煉,對於這些工作壓力大、強度高的中年成功企業家,或是像王健林這樣步入了花甲之年的普通老人來說,真的吃得消么?
「老人早醒」很正常
「如何起床」有講究
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中醫科副主任醫師馬軍指出,像王健林這樣的情況應屬特例,因為中老年人的個體差異性大,不能一概而論。總體來說,中醫的理念講究「天人相應」,人的作息不是一成不變的,人體與大自然有相似的方面或相似的變化,但應注意因時因地因人制宜。
點擊播放 GIF/441K
「古人講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有一定道理的,中醫的角度講究人的作息盡量與氣候變化相吻合。比如現在冬天,夜長日短,早晚寒涼,我們建議老年人早睡晚起,盡量保持夜間處於休眠狀態。反之,如果是春夏季,則可稍將睡眠時間推後、起床時間提前。」
同時馬軍也表示,「早睡晚起」這種理想狀態對於許多老年人來說是有一定難度的。由於老年人的身體機能退化,會使其睡眠時間縮短,「晚起」這一點比較難達成,但仍不建議過早起床。
「冬季老年人如何起床是很有講究的,尤其是有心腦血管疾病的老年人,清晨醒來後容易頸動脈供血不足、血壓偏高,突然地『猛起身』容易誘發慢性疾病。因此主張老年人醒來後儘可能先在床上靜養,休息一段時間再慢慢起身。」
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老年病科主任醫師樓慧玲也認為,老年人起床早或晚屬個體差異,大部分情況都是正常的。「有些老人家早上4、5點就醒了,總覺得自己沒睡夠、失眠,對這個問題還特別焦慮。其實大可不。許多老人都是睡得早起得早,比如晚上8點睡覺,凌晨4點自然醒,實際上這8小時睡眠已經很充分了。如果老年人實在是覺得自己睡眠不好,可以到老年病科做一個綜合評估,判斷其睡眠質量以及是否有抑鬱焦慮風險。」
過早鍛煉有風險
看書靜養更有益
除了早起,我們該如何看待清晨起床後就健身的習慣呢?兩位專家均表示,不主張中老年人在起床後立即進行較大強度的健身鍛煉,特別是在冬季,選擇在清晨開展戶外鍛煉有許多風險。
樓慧玲表示,尤其不主張老年人在冬季清晨獨自出門鍛煉。因為人體的交感神經在清晨常常處於興奮狀態,這對於患有高血壓等心血管疾病的中老年人來說存在血壓波動,從而誘發腦卒中的風險。若實在需要在清晨出門,須遵醫囑根據血壓情況服用降壓藥物,最好結伴而行。
過早出門對於呼吸系統也沒有好處。因為日出之前通常是霧霾最厲害的時分。「此外,冬季的凌晨是一天最冷的時分,這時出門一旦穿戴不合適就很容易著涼。」馬軍談到,中老年人清晨進行戶外鍛煉,如果忽視保暖問題,出汗後一吹風就容易感冒。「對老年人來說,像感冒、咳嗽這樣的『小病』,儘管表面上看起來沒什麼關聯,但其實非常容易誘發加重高血壓、冠心病等心腦血管疾病。因此不主張老年人冬季一起床過早地進行戶外鍛煉。」
馬軍建議,在冬季,中老年人起床後可以在家讀新聞、看看書,盡量在早上八九時之後、太陽出來、氣溫有所升高時再進行活動,推薦慢走、太極拳這樣偏溫和的鍛煉方式。「有些老年人實在醒得早,建議可以在家自我活動,看看書,聽聽音樂,如果回頭又覺得困了,那就再入睡,無需過多焦慮。」樓慧玲說。
提醒
心梗和腦卒中高發於清晨
兩位專家在談到中老年人早起時都不約而同地強調了血壓低問題。人過中年,穩定血壓成為了不少人每天的「必修課」。而清晨時段迅速升高的血壓,往往會伴隨更高的心血管事件風險,中老年人早起或晨練時需要重點留意。
然而當前,我國高血壓患者的清晨血壓控制情況並不樂觀,很多患者沒有做到經常監測自己的血壓,更不知道應通過有效評估和管理清晨血壓,提高整體血壓管理水平,更有效預防心腦血管事件發生。
2014年11月,中華醫學會心血管分會高血壓學組發起制訂的《清晨血壓臨床管理的中國專家指導建議》里就提到,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與清晨血壓密切相關,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及腦卒中等都於清晨高發。
你也許會問,什麼是清晨血壓?
清晨血壓的定義是指,人在清晨醒後1小時內、服藥前、早餐前的家庭血壓測量結果,或動態血壓記錄的起床後2小時或早晨6:00~10:00間血壓。由於家庭血壓監測可以經常甚至每天進行,是觀察降壓治療過程中血壓控制情況的最佳方法。
《建議》給出的家庭血壓測量方法是:
(1)應在起床後0.5~1.0小時內進行,通常在6:00~10:00之間;
(2)應儘可能在服藥前、早飯前測量血壓;
(3)測壓前應排空膀胱,並儘可能取坐位。《建議》也結合專家意見,明確了清晨血壓的正常值,當家庭血壓監測或動態血壓監測清晨血壓≥135/85mmhg和(或)診室血壓≥140mmhg即為清晨高血壓。
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主任委員、北京大學第一醫院霍勇教授指出,對絕大多數患者來說,清晨血壓是管控全天24小時血壓的風向標。通過監測清晨服藥前血壓,可以很好地判斷患者的降壓治療方案是否能夠真正控制24小時血壓。
專家建議,清晨血壓治療方案的選擇應遵循四項原則:(1)使用半衰期24小時及以上、真正長效每日1次服藥能夠控制24小時血壓的藥物;(2)使用安全可長期堅持使用並能控制每一個24小時血壓的藥物,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3)對於單純清晨高血壓患者,也可調整服藥時間;(4)使用心腦獲益臨床試驗證據充分並可真正降低長期心腦血管事件的藥物,減少心腦血管事件,改善高血壓患者的生存質量。
「身體就是本錢」雖然俗套,管家還是要再三提醒,成功人士的「超人」體質並非人人都有。他們這種高強度的、「凌晨健身」的生活方式也並非適合每個人。不僅不能幫你掙到一個億,反而還會給自身健康帶來諸多風險。
早起有風險,起床須謹慎
尤其是中老年朋友們,冬季清晨盡量還是留在室內,選擇一些較為溫和的活動方式,比如讀書看報,晒晒太陽,又或者看看每天早上7點的「健康有約」推送,也是种放松自我、增進知識的好方式呀。
點擊播放 GIF/134K
醫學指導/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老年病科副主任、主任醫師樓慧玲、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中醫科副主任醫師馬軍
文/廣州日報記者黎蘅、李津 通訊員魏星、黃月星
編輯/吳婉虹
圖片來自網路
了解近期熱點文章
※她每天的頭髮都像「起床頭」,這還真不是故意的……
※起床後的這幾個習慣千萬不要做,因為它會直接影響到你的壽命!
※喵星人這樣大概就是你每天起床的狀態,雖然坐著但還是能睡
※剛起床發現眼屎很多,很多人都不當回事,卻沒想到是這種疾病前兆
※清晨起床這幾件事不能做!超9成的致癌率,就是有人忍不住!
※當掀開被子看到這一驚喜時,就決定再也不想起床了……
※到點不起床就碎錢包,多款提醒你起的鬧鐘,其中一個從來沒人敢用
※早晨起床很多人都有的壞習慣,如果一直這樣做堪比自殺!後悔都來不及!
※早上起床這樣」排毒「,這些壞習慣如果不改會減壽,你卻天天在做!
※早上起床後5種千萬不能吃,你卻每天都在吃,無疑是自殺!
※早上起床如果這樣刷牙的話,可能會致命,千萬注意了!
※想睡你的人很多,陪你起床的只有一個
※早上起床發現有這些癥狀,千萬要注意可能是肝不行了!
※「愛一個人,就跟她一起起床」
※小喵叫朋友起床,想不到幾秒後它竟跟著一起睡著了,讓人笑噴
※如果談到一天的開始,就很容易令人想到叫人起床的公雞
※想睡你的人那麼多,陪你起床的只有一個!
※每天早上狗狗還能繼續睡,人類卻不得不起床!
※起床後千萬不要做這個動作,會悄悄偷走你的壽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