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明」寶寶是怎樣培養出來的?
兒童的觀察能力和實踐能力遠超父母的想像。比如,有研究發現,72小時的新生兒便能表現模仿成人張嘴伸舌頭、晃動頭部等行為。
蒙台梭利也發現:一個幾個月大而且還在喝奶的嬰兒,看到了一幅畫了許多水果的畫,他會一邊看著畫,還一邊做出假裝吃東西的樣子;一個小孩看見大廳的芭蕾舞者雕像後,立刻跳起舞來,雖然她只看過別人跳舞的樣子而自己沒有學過。
或許這時,多數父母會誇讚自己的寶寶多麼聰明,可當他們長大後,似乎這些「聰明」消失了,父母就會埋怨孩子沒有認真學習。
真的如此嗎?「嗨寶寶」認為,就如同世上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一樣,每個寶寶都是不同的。他們的發展不可能在某一時間點,比如1歲或2歲生日時,就突然具備了某種能力,這也不符合實踐論的觀點。
毛主席在其著名的《實踐論》中講到:「人的正確思想是從哪裡來的?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嗎?不是。是自己頭腦里固有的嗎?不是。人的正確思想,只能從社會實踐中來,只能從社會的生產鬥爭、階級鬥爭和科學實驗這三項實踐中來。」
「一個正確的認識,往往需要經過由物質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質,即由實踐到認識,由認識到實踐這樣多次的反覆,才能夠完成。」
這是父母們在小時候政治課本中學到的,但學到並不意味著理解進而會應用了。如果把這一理論運用到小孩子身上,「嗨寶寶」認為可以這樣理解,小孩子認識世界也不是天上掉來的或是頭腦固有的,而是通過實踐獲得的,如果他們不去觀察世界,不斷地實踐,他們就不可能擁有正確認識世界的能力,而且他們認識能力的增強,必須是不斷實踐、認識,循環往複,這其中包括無數次的試誤探索。
事實上,孩子天生的敏銳觀察力和實踐力通常是被大人錯誤的干涉摧毀的。比如,假裝吃東西的嬰兒或自己跳舞的孩子,如果父母在他們興趣盎然的時候打斷他們,他們沒有了實踐的機會,這些天生的能力就無法發展下去。
所以,蒙台梭利奇怪,孩子本來有很強的觀察和吸收力,可大人們卻時常打斷他們的專註,反而用鮮艷的顏色、誇張的手勢和高分貝的聲音來吸引孩子的注意。
由此「嗨寶寶」認為,不是小時候「聰明」的孩子變笨了,而是父母們錯誤的干涉沒有讓他們原本突出的能力更突出,反而弱化了。就如同人工修剪的樹木雖然看起來齊整,但它永遠長不成原始森林裡的參天大樹,過度的干涉只會帶來的是天性的毀滅。
耶穌基督要人們學會寬容:「不要熄滅冒煙的蠟燭。」換句話說,就是「不要多此一舉地把已熄滅的蠟燭再弄熄。」蒙台梭利認為這條原則借用到教育上:「不要毀滅孩子設計內在生命的軟蠟。」
更多育兒問題,請關注「嗨寶寶」頭條號或公眾號(hiangel_cn)!


※天資聰穎的寶寶原來是這樣培養出來的
※如何培養一個聰明的寶寶?
※寶爸寶媽們只有捨得,才能培養出聰明的寶寶
※這樣做可以培養聰明寶寶
※聰明的孩子是這樣培養出來的
※六招培養出寶寶,讓寶寶更聰明
※如何培養出聰明寶寶?一定要先捨得這5種東西
※培養聰明寶寶看這裡
※如何培養出來像「黃渤」高情商的寶寶?
※怎樣能成功「培養」依賴的寶寶?
※配方奶粉要怎麼選?這樣選才能培養一個聰明伶俐的寶寶!
※怎麼樣才能培養出聰明的孩子
※懶媽媽反倒培養出健康寶寶?這些地方臟一些寶寶更健康!
※如何培養聰明寶寶,這5個做法或許是制勝秘訣哦!
※太聰明容易早逝?實際更長壽!怎樣培養出聰明的孩子
※一個孝順的孩子真的是培養出來的嗎?你怎麼看?
※培養聰明寶寶,在家也可做早教
※你是怎樣給寶寶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的
※育兒:好爸爸也是培養出來的!(寶媽寶爸必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