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數學家破解百年高維「球體填充問題」

數學家破解百年高維「球體填充問題」

分享信息,整合資源



交流學術,偶爾風月


有些人的工作是在雜訊圖像中分離信號,以尋找來自數十億公里外的外星文明;有些人在研究弦理論,以探索宇宙中基本要素的內在聯繫;有些人則在食品店堆放水果,以求最節省空間的方法從而碼得最多。奇妙的是,這些看似無關的事情都因為數學紐帶而聯繫到一起——它們都涉及到球體填充問題。只不過有些球體存在於其他維度。讓我們看看數學家有什麼最新發現。文末可下載相關預印論文。


數學家破解百年高維「球體填充問題」

早在1611年,開普勒就已經推測出如何碼放相同大小的球體能夠達到最密集效果。他認為,形如金字塔那樣的堆積方式乃是正解,就像在水果店裡見到的桔子那樣。球與球之間總會存在空隙,通過進一步研究,數學家們發現在滿滿一袋子網球裡面,大約36%的空間都是空氣。假如你能夠精心排布這些網球,那麼這個比例可以降低到26% (亦稱26%法),但是人們在一百年前就已經認識到,26%乃是其極限。而對於開普勒的猜想,直到1998年,才被現在匹茲堡大學的Thomas Hales教授所證明。據說當時數學論證文檔長達250頁,還動用了猛獁象計算機。


其實,玩數學的人還會在高維度下鼓弄球體填充遊戲——球的定義依然不變,但「距離」這一概念則在我們熟知的三維繫統 (比如x,y,z軸) 之外獲得了更多屬性。其實,高維球體的定義並不複雜:在高維空間下到給定球心距離相等的一組點所構成的即為高維球體。重要的是,在多維環境下將具有更多的碼放方法。所以尋找能夠空間利用率最高的球體排布可能性一直是主要挑戰。


不過,我們很難對高維度下的球體填充進行視覺呈現,但它們卻是非常實際的存在:高密度的球體填充與我們常見的糾錯代碼有著密切關係。早在上世紀60年代,John Leech試圖糾正信號在傳播過程中所積累的錯誤或雜訊。他發現在24維度下處理數據會非常實用,尤其對於從5億英里以外傳送回木星圖像這種工作來說。


數學家破解百年高維「球體填充問題」

旅行者1號

十年後,旅行者1號和2號確實採用了這一方法。1977年,NASA在發射木星和土星探測器前曾面臨著重要難題:在極低的電力供應下,如何將旅行者號拍攝的彩色圖片傳送回地球?當時所採取的方式是將圖像轉換為一組24位的二進位序列,成為「代碼字」。代碼字以無線電波的形式發射進宇宙,波峰和波谷分別代表1和0。但數據傳輸總會伴隨著雜訊,有時1會失真為0,有時0又會變成1。所以要還原旅行者號的圖像,就需要糾錯。

一方面,代碼字需要足夠清晰顯著以便識別;另一方面,在24位的限制下,相對含混模糊的代碼字才能提供更多的可能性,以及更快的數據傳輸速度。這樣的矛盾與需求也隨之轉化為幾何問題,比特位對應在了空間坐標上,每段代碼字都成為一個24維空間下球體的球心。如果球體發生重疊,那麼相關的代碼字也將無法被識別。為了最大化地傳輸數據並且進行糾錯,問題最終演變為:如何在24維空間下最密集地填充球體?


數學家破解百年高維「球體填充問題」

E8lattice points

長久以來,數學家們已經積累了大量證據,幾乎要默認E8和Leech晶格 (兩者分別為8維度和24維度下極為美妙且對稱的球體填充模型) 就是兩種維度下的最佳填充方法。但他們一直缺少一項關鍵證據,即一個能夠計算可容許球體最大密度的函數。


如今,烏克蘭數學家Maryna Viazovska似乎已經找到了答案。今年3月,她先後在論文預印網站上貼出了兩個重要的成果。她首先從8維空間球體排布開始說起,證明了E8晶格 (E8lattice) 在8維空間中具有最大密度。E8很像是高維版本的「26%法」問題,只不過在8維空間下,球體之間擁有更多空隙,可以多塞進去一些。


數學家破解百年高維「球體填充問題」

Maryna Viazovska


當然,弦理論家並不會擺弄球體,他們只是將E8結構當作不同維度下的弦理論彼此關聯方式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弦理論從26個維度開始,並需要摺疊簡化至我們所熟知的3維。E8則包含了摺疊所需要的所有必要屬性。

數學家和物理學家認為這絕不是一個巧合。他們覺得這樣一個維度是最為簡單有效的,因為再添加任何一維空間都會使其更難以解釋。可能他們還真說對了,Viazovska已經可以證明E8結構不會留下任何額外空間,對於8維球體填充來說這是最高效的方法。



數學家破解百年高維「球體填充問題」


不過她並沒有止步於此。在發布了8維研究後,一些希望解決24維問題的數學家找到她,於是他們開始研究 「Leech晶格」。Leech晶格對信息的處理方式就好比在24維度下排布球體,數學家們也一直認為這是最有效的解決方法。僅僅在E8文章公布一周之後,Viazovska和同事們又搞定了24維的問題


儘管兩篇文章尚未接受同行評議,在數學圈內似乎並沒有什麼質疑。由於E8和Leech晶格與數學和物理的諸多領域關係密切, Viazovska等人的發現對未來的研究有著重要意義。


原文鏈接

http://www.sciencealert.com/a-mathematician-just-solved-the-centuries-old-sphere-problem-in-higher-dimensions?perpetual=yes&limitstart=1

本文由知社原創編譯,轉載請聯繫授權投稿、授權、合作事宜請聯繫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社學術圈 的精彩文章:
您可能感興趣

地球可能是由一個巨大泥漿球體所形成
圖看世界上最圓的球體:原材料超千萬,重新定義千克
月球體積縮小,地球:怪我咯
全球體重最大女人去世 年僅37歲 曾重達半噸
南非礦工們挖出神秘金屬球,這種球體已有30億歲!
28億年前的不規則球體離奇旋轉,巫師認為它可以增加法力!
這種球體有30億歲,你信嗎?
天文發現迄今最完美球體,直徑為太陽二倍
仙人球球體腐爛怎麼回事
胖成氣球體重116斤的狗狗,9個月成功減肥,被人愛卻難收養
本國媒體痛批體壇美少女:全球體壇最名不副實 靠批莎拉波娃上位
安踏上市十周年:市值超700億 躋身全球體育用品四強
易拉罐底部為何有「凹槽」 為何不是球體或長方體
海灘上出現數百個神秘球體,人們紛紛談論屬外星生物
2017年全球體外診斷五大趨勢
太陽周邊出現神秘黑色球體,天文學家已開始調查
行走的人體肌肉模型!全球體脂率最低的男人7個健身信條
28億年前的古老球體在非洲被發現
他是全球體脂最低,肌肉分離度最高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