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門毛主席畫像,為何不管站哪主席都看著你?真相讓人恍然大悟
今天十三姨跟大家介紹天安門城樓上毛主席巨幅畫像的故事。天安門四周鋪有特製的花崗岩條石,這是天安門廣場,面積達到44公頃,這裡被譽為中國的心臟。在這個心臟區域,毛主席的彩色巨幅畫像成為永恆的標誌,也是全中國人民最為熟悉的一幅畫像。
如果各位以後再次去北京天安門,十三姨建議大家站在城樓前不同的位置來觀看毛主席的畫像,相信大家會發現一個令人吃驚的現象:不管從哪個角度看毛主席畫像,都會發現毛主席慈祥的眼神在看著你!
很多人認為天安門城樓開始懸掛毛主席的畫像是1949年開國大典時,這是不對的,第一次懸掛毛主席畫像的時間是在1949年2月12日慶祝北平和平解放的大會上。
從1949年到2016年的67年里,天安門毛主席的畫像總共經過了八個版本,最終的第八個版本定版在1967年10月1日,同時黨中央決定,天安門城樓上的毛主席畫像以後天天懸掛,並且在每年國慶節之前必須更換一幅新的。為此黨中央還專門成立了天安門廣場領袖肖像繪畫組。
那麼為什麼從每個角度看毛主席的畫像都感覺主席在注視著你?據邢秋成解釋時說:「毛主席的畫像是一幅平面圖,眼神平視前方,如果一名畫師的基本功到位,能準確表達人物本身的神態,那麼畫出的畫像就會呈現出這樣的效果。」
(註:邢秋成,天安門廣場 領袖肖像繪畫組成員之一,師從王國棟,多次參與毛主席畫像繪製工作)
懸掛天安門城樓這幅毛主席的畫像尺寸為:畫像板外框高6.4米,寬5米,框心裡主席畫像高5.8米,寬4.4米。那麼要創造這樣一幅毛主席畫像有多艱難?
第一、畫師體力的保證。由於畫像尺寸很大,繪製這幅畫像需要近一個月的時間,同時需要在六米高的梯子上爬上爬下,這對畫師體力要求很大。不僅如此,很多關鍵部位需要一氣呵成,更加大了對畫師體力的要求。
(圖:邢秋成當年畫像用的參考照片)
第二、大量的前期準備工作。邢秋成說:「長久以來,領袖肖像繪畫組對毛主席的畫像的思考一直沒有停止過。」為了盡最大努力創造出一幅完美的主席畫像,要仔細揣摩毛主席第四幅標準像拍攝的時代背景、主席的精神狀態、身體皮膚狀況等,甚至連主席的頭髮黑白程度都需要考慮。
第三、特殊材料的準備。北京地區陽光照射強烈,為了最大程度減緩畫像褪色速度,當時採用了一種叫「中國銀珠」的高級定製顏料。但是即便如此,這幅畫像也要每年更換一幅新的。另外,毛主席的畫像板採用航空用蜂窩夾層板,目前更為先進的畫像板還在研製當中。
北京天安門這幅畫像是領袖肖像繪畫組耗費無數心血的結果,而這幅偉大的毛主席畫像將會以每年更新一幅的速度一直懸掛下去!






※天安門上毛主席畫像:你不知道的歷史變遷真相
※天安門上的毛主席畫像:你不知道的歷史變遷真相
※怎麼回事?天安門城樓上竟然沒掛毛主席畫像了!
※天安門前毛主席畫像太神奇,暗藏玄機國人都不知道
※天安門上的毛主席畫像有哪些神秘之處?
※天安門城樓上的毛主席畫像「八次更迭」,作者都是誰?
※天安門為何深夜更換毛主席畫像?揭秘主席像背後的故事
※憑什麼他的畫像曾與毛主席畫像並列掛在天安門城樓? 來看看這個吧
※1.這件事你一定不知道,天安門深夜更換毛主席畫像!
※天安門上毛主席畫像已然更換八次,究竟為何而換
※天安門廣場上 除了毛主席的畫像 ,還掛過誰的?有一個絕對驚到你
※天安門城樓上除了毛主席還掛過誰的畫像?還有一位外國人
※裸體畫像,還真不知道該看哪裡
※毛主席畫像暗藏神秘,許多人看後不知,曝光後恍然大悟
※楊堅相貌奇醜無比,陳後主看畫像嚇得大駭失色,連忙命人扔掉
※為何朱元璋的畫像不一樣?知道真相的我拍手稱機智
※你連人才畫像都不會做,憑什麼能招聘到人才?
※國畫大師們的自畫像,你看像不像?
※親測!這是一組能讓你看吐的畫像,不是因為噁心而是因為你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