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我開炮」:蔣慶泉、於樹昌、普羅霍連科,中俄軍人的驕傲
近來,俄軍特種部隊一名軍官在敘利亞被大批恐怖分子包圍後,呼叫戰友並要求對自己所在位置發動空襲,最終與敵人同歸於盡的消息,讓不少人動容。「向我開炮」,這句濃縮了英雄主義的壯烈言辭,再一次震撼了人們——儘管我們已經被震撼了50多年——電影《英雄兒女》是有真實原型的。這名俄羅斯軍官的犧牲,也讓人看到了中俄軍人的一些相似氣質!讓我們向他們致敬!
「戰鬥民族」的優秀代表,故事令人動容
俄國防部3月24日公布,一名俄軍官犧牲。普羅霍連科在執行引導俄戰機打擊巴爾米拉附近恐怖分子的任務時不幸犧牲。俄在敘利亞赫梅米姆空軍基地代表曾表示,這名軍官在被恐怖分子發現和包圍後,將火力引向了自己。
此後,俄羅斯總統普京決定授予普羅霍連科「俄羅斯英雄」稱號。普羅霍連科出身於軍人世家,另外兩個兄弟均加入軍隊。他本人從學校畢業後,就讀軍校,之後成為俄軍某特種部隊一員。俄媒稱,普羅霍連科在犧牲前18個月前與妻子葉卡捷琳娜結為夫婦。兩個月前,普羅霍連科被派至敘利亞服役。當時葉卡捷琳娜已經懷孕,為了不讓妻子擔心,普羅霍連科告訴妻子他被派往高加索地區執行任務。
「向我開炮」的兩個志願軍原型
普羅霍連科的舉動讓人不禁想起了電影《英雄兒女》中,志願軍戰士王成的一句豪言:「為了勝利,向我開炮」。
在電影《英雄兒女》開始之後的第17分鐘,王成壯烈犧牲。那個年代,董存瑞和黃繼光都是確有其人也確有其事,而王成卻因為喊出那驚天動地的一聲「為了勝利,向我開炮!」,而一躍成為新中國電影中最著名的「虛構」英雄。不過,這在現實中是有原型的!
在構想王成犧牲的細微情節時,決定以楊根思為原型。楊根思在解放戰爭時期已經成名,最擅長爆破技術,並屢次立功。在朝鮮戰場上,他帶領一個連守衛某高地,一直堅持到只剩下他一個人,最後抱起炸藥包與敵人同歸於盡。但是,他並沒有說過「向我開炮」這樣的話。
在確定採用楊根思的事迹之後,編劇在無數資料中意外地發現了一篇通訊,「敵人離我50米,炮彈打50米,又近了,到30米,再打,到20米,最後10米,不能再打了,一直到最後,直接朝我瞄準,最後喊向我開炮!」
這篇通訊的主人公原型是作者洪爐的戰友,名叫蔣慶泉。蔣慶泉並沒有犧牲,炮彈將他震暈,他被俘了,陣地也失陷了,所以這一事件被暫緩宣傳,但是他的戰友們卻聽見了那句著名的「向我開炮」,並且迅速在軍中流傳。時間剛剛過去兩個月,在另一個山頭,又傳來了同樣的聲音,這個人叫於樹昌。洪爐把蔣慶泉和於樹昌兩個人的事迹合在一塊兒,豐富了文章內容,最後發表了出來。
呼叫「向我開炮」後沒等來炮彈,卻因受傷被俘
2013年7月27日,是抗美援朝戰爭停戰60周年的日子,已經85歲、在遼寧錦州市大嶺鄉務農蔣慶泉接受了採訪。
1953年4月,抗美援朝戰地記者洪爐下連隊採訪,通訊員陸洪坤向他講述了一個震撼人心的故事——
1953年4月16日,步話機員蔣慶泉所在的23軍67師201團2營5連接到命令:攻佔石峴洞北山,扼守陣地,組織炮火大量殺傷反擊之敵。對手是美軍王牌部隊第7師。
蔣慶泉當時25歲,剛在此前的一場戰鬥中受了傷,還在休整中。原本要跟2營營長下連隊的步話機員有事走不開,請他臨時代替。誰知這一安排,改變了蔣慶泉以後的命運。
16日晚上8點,蔣慶泉隨2營營長來到石峴洞北山。兩天後,5連僅剩下20多個人在陣地上堅守。他們已經兩夜一天沒休息、吃飯,也沒喝水了。「連長和排長都死了,營長叫我留下來聯繫炮火,等待接應。」幾十年後,蔣慶泉回憶道,「我接到營長的命令,就知道自己很可能活不下來了。」
當時,距離抗美援朝停戰還有3個月,膠著狀態的戰爭更殘酷。戰友們一個個倒下去,在陣地的暗堡中,倖存的戰友圍著蔣慶泉保護他,以便他能順利向炮兵指揮部通報炮彈的位置。
談到戰場上的瞬間,蔣慶泉充滿了自豪感,語氣鏗鏘。「炮彈打好了,我就謝謝炮兵同志;打遠了,我就要求近點兒。離我方碉堡40米、30米、20米、10米、5米,你給我轟!」
當戰友說離他太近時,他幾乎是聲嘶力竭地喊:「別廢話。向我碉堡頂開炮!向我開炮!向我開炮!」最後,蔣慶泉徹底急了:「為啥不來炮!」
「當時是不是已經完全顧不上自己的性命了?」面對記者的提問,蔣慶泉搖搖頭:「不是我不顧性命,是在那個山上的人都不顧性命!」
蔣慶泉呼喊的炮彈還沒有來,他卻被敵人的彈片擊中肚子,還有一塊彈片飛進右眼,眼前血紅一片。被炮火映紅的天空,以及彈藥、沙土混合而成的氣味成了他一生抹不去的記憶。
在步話機另一端一直和蔣慶泉通話的是陸洪坤,他聽到了「向我開炮」這句話不久,步話機里就再也沒有蔣慶泉的回應。他猜測,蔣慶泉可能犧牲了。
1953年5月18日,洪爐根據陸洪坤的敘述,寫了戰地通訊《頑強的聲音——記步話機員蔣慶泉》。當媒體正準備大力宣傳時,上級突然命令所有報道要立即停止。因為在美軍提供的戰俘名單上,出現了蔣慶泉的名字。
51年後,當年的戰地記者終於找到了蔣慶泉
被彈片擊中後,蔣慶泉昏了過去,再一醒來已在美軍的汽車上……一個多月後,他才開始能說話。美軍審了他多次,但他的回答都一樣:「我是1953年1月參軍,我在1軍1團1營1連1排,我們排就我1人。」
1953年7月27日板門店停戰協議簽訂後,6000多名志願軍歸國戰俘被送到遼寧昌圖的歸來人員管理處。他們仍然穿著軍裝,用印有「抗美援朝」的搪瓷缸喝水,卻不再被當作自己人。負責審查歸俘的幹部下了論斷:「人民軍隊的字典里沒有被俘,被俘就等於變節。」
1954年,蔣慶泉複員返鄉。開始,家裡人以為他死了,家門口還掛了烈屬的牌子。等到他回去,補助烈屬的小米沒有了,但人能回來,家人還是高興的。蔣慶泉自己卻整天鬱鬱寡歡。別人問起他的戰場經歷,他總是岔開話題。
1964年,《英雄兒女》上映,成為那個年代最有影響力的作品之一,電影改編自巴金先生的小說《團圓》。1966年,蔣慶泉也和家人去看了這部電影,看到半截他就哭了。「這個好像是我,可是又不是我,為啥這樣說?王成撩衣服的動作都跟我那麼像,話也一樣,但人家是英雄,我被俘了。我不敢說,也沒說,只能趴被窩裡哭。」
這麼多年過去,戰地記者洪爐一直試圖尋找到蔣慶泉。2000年,他發表了《「王成」你在哪裡》一文,公開尋找蔣慶泉。2004年,在央視的《電影傳奇》欄目《英雄兒女》專輯中,洪爐又提到王成的原型叫蔣慶泉。之後,蔣慶泉的兒子蔣立看到了相關報道,聯繫上洪爐。2010年,洪爐終於見到了蔣慶泉。
從那之後,來採訪的人很多,蔣慶泉仍糾結於自己曾經的俘虜身份。「我也不承認自己是王成。我就說,我雖不是英雄,但也不是狗熊;我曾是俘虜,但我絕不是叛徒。」
蔣慶泉每月可得老兵補貼800多元,每年還有1000多元的醫療費。每逢集市,他就和老伴去離家二里地的集市賣鞋墊。出發前,他要將幾百雙鞋墊搬到家中那輛已生鏽的三輪車上,用麻繩捆好,然後招呼老伴出門。
過著這樣近似清貧的生活,有人替他抱不平,但是他覺得現在挺好。「人如果連這點心態都擺不正,那怎麼能行?」蔣慶泉說:「一生多坎坷,老來無續章,功過是非由他去,無需論短長。」
2011年8月,在民政部門安排下,蔣慶泉在長春一家醫院接受免費白內障手術,58年前殘留在他眼裡的彈片也被取出。8名當年在朝鮮戰場上的老戰友來到醫院看望他,見到戰友,蔣慶泉哽咽地說:「好久沒見了,你們都好嗎?」此時此刻,老兵的眼裡都噙著淚花。
一句「你們都好嗎」,既是問戰友,也是問自己。如今,60年過去了,對於戰爭帶給他們的榮耀與遺憾,他唯有一句:好好活。


※黃埔軍人的驕傲:抗戰中的萬家嶺大捷
※傳奇的「北非軍團」和他的神秘領軍人物隆美爾
※大陸演員中演軍人最像的,孫紅雷上榜,孫海英第三,李幼斌第二
※桂林大森林,創作靈魂根雕的領軍人!
※皇家貴族趙伯駒成為南宋繪畫領域的領軍人物
※在巴丹吉林沙漠騎駱駝巡邏的邊防軍人
※揭秘:蔣介石為何斥責邱清泉的所為乃「軍人之奇恥大辱」
※李鼎峰,慶陽書法的領軍人物之一
※《軍艦島》宋仲基:同為軍人但朴武英和劉時鎮完全不同
※中朝邊界:英姿颯爽的中國軍人與弔兒郎當的朝鮮軍人
※軍人書家張作龍:鐵骨丹心 翰逸神飛
※《戰狼2》:吳京軍人情懷燃爆中國!永遠熱淚盈眶!
※王旗篇:用忠誠挺起中國軍人的脊樑
※影訊| 神木隆之介將配音《瑪麗與魔女之花》 《軍艦島》宋仲基再次挑戰軍人角色
※《軍艦島》劇照公開 宋仲基再演軍人黃政民蘇志燮齊飆演技【組圖】
※中國軍人!英姿颯爽 氣壯山河!
※英姿颯爽的巴勒斯坦女軍人
※俄羅斯姑娘:中國軍人帥極了!
※佩劍,第三帝國軍人榮譽和權威的象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