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影遠去!攝影大師布列松記錄的「南京1949」
亨利·卡蒂埃-布列松(1908-2004),享有世界聲譽的現代新聞攝影之父,世界著名的人文攝影家,決定性瞬間理論的創立者與實踐者。
稍微了解一點攝影史的朋友,對布列松不會陌生,他一生中到過世界各個角落,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見證了20世紀眾多重大歷史事件。時至今日,他仍然擁有眾多追隨者。
布列松
布列松首次提出了「決定性瞬間」觀念,也就是通過抓拍手段,在極短暫的幾分之一秒的瞬間中,將具有決定性意義的事物加以概括,並用強有力的視覺構圖表達出來。
羅伯特·卡帕非常推崇這個理念,視之為新聞攝影最有效的手段。
下面是隨便搜來的幾張布列松的代表作,即便你不關心攝影的歷史,應該也看過其中的一兩張——
作為一個在南京生活的老照片愛好者,我在整理南京的老照片時,驚喜地發現,布列松也來過南京,並且留下大量影像。
1947年,布列松等人創辦瑪格南圖片社,開始為《生活》、《時代》、《新聞周刊》等雜誌提供圖片。1948年底,在中國的內戰基本分出勝負,國民黨政權即將垮台之時,《生活》雜誌請布列松前往中國,記錄這個註定將改變20世紀人類歷史的宏大歷史畫面。
在中國的日子裡,布列松在香港、北京、上海、南京等採訪。在當時還叫做北平的北京,他拍攝了這樣一張照片,一對國民黨軍隊士兵即將出征, 一個穿著長袍的老者,無助地接近新兵的隊伍,希望從中找到自己的兒子。
這個背影就是布列松。
在上海,他拍攝的另一張《搶購黃金》同樣使人難忘,黃金搶購風潮已經失控,象徵著那個已經敗局已定的政權。
當然,我最關心的還是布列松的南京影像。
在南京,布列松拍攝了國民黨官員最後一次會議,他們的匆匆撤退,以及解放軍士兵進入這座國民政府首都的場景。
1949年4月,南京,首批進城的解放軍士兵席地休息,旁邊擠滿了圍觀的市民。
1949年4月,南京,在市民的注視下首批進城的解放軍士兵。後面是南京著名的「鶴鳴鞋帽店」的廣告。
1949年4月,南京,帶著財產逃亡的國民黨軍官。
1949年4月,南京,採集蓮藕的鄉下農夫坐在城牆下。
1949年4月,南京,懷抱孩子的軍人。
1949年4月,南京解放前,國民黨統治的最後日子裡,來到南京的軍閥馬鴻逵。
這張照片我不確認是不是拍攝於南京,這個小男孩明亮的眼睛令人無法忘記。
1949年4月,南京街頭張貼的宣傳單。
1949年4月,南京,街道上的解放軍士兵。
1949年4月,南京,街道上的解放軍士兵。
1949年4月,南京,街頭。
1949年4月,南京,歡迎解放軍入城的慶典遊行。
可能是當時的雲錦織機。
1949年4月, 南京,市民。
1949年4月, 南京,市民。
1949年4月,南京,火車站外人行道上。
1948年11月—1949年1月,南京,理髮師和算命先生。
1949年,南京街頭的國民黨士兵。
1949年,南京街頭的國民黨士兵。
1949年4月,南京,逃離城市的人。
1949年4月,殘破的南京城牆。
1949年4月,南京,城牆外連接長江的河流。
1949年4月,南京,閻錫山。
1949年4月,南京,美國大使司徒雷登在新教教堂演講。
1949年的風雲變幻,影響了每一個中國人的命運。
如果,換一個角度,通過一個西方人的鏡頭看那段歷史,你是不是能夠獲得更多的此前未曾注意到的歷史信息?



※1993年:法國攝影師馬克·呂布,鏡頭記錄下的北京
※外國攝影師記錄下,1900年的老北京城影像
※繁華的東北大都市:1929-1931年瀋陽影像記錄
※1860年,英國戰地攝影師記錄下的北京古觀象台影像
※超過1998!湖南洪水破歷史記錄!
※蜿蜒300米,記錄北京返城高峰的一瞬!
※北京保利2016春拍記錄盤點
※圖史:《生活畫刊》記錄的1945-1949中國影像
※僅20幾萬,《大話西遊3》或創電影史上最低記錄!
※2016年的影像記錄
※山雨欲來風滿樓:1931年的瀋陽影像記錄
※19歲攝影師記錄美國風光 360度無死角絕美震撼
※老照片記錄 1948年往於南京和上海之間的豪華列車
※夢幻西遊:(記錄)暫時充15塊從0玩到109!(廣東4區狀元坊)
※黑白影像記錄1995年莫斯科街頭的流浪漢
※4008米!最遠狙擊記錄誕生
※震驚:北京女孩兒90天徒步西藏,出書記錄3304800步旅程
※漸變:1986年的上海影像記錄
※89歲攝影家快門記錄昆明70載 勾起市民塵封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