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緬懷:一門三院士,九子皆才俊的傳奇佳話

緬懷:一門三院士,九子皆才俊的傳奇佳話

緬懷:一門三院士,九子皆才俊的傳奇佳話

昨天,我國著名的航天事業奠基人之一、中國科學院院士、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梁思禮於14日10時52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1歲。梁思禮是中國著名的導彈和火箭控制系統專家,曾任中國首枚遠程運載火箭控制系統的主任設計師。


梁思禮院士是梁啟超最小的孩子,作為近代中國的翹楚人物之一,梁啟超不僅僅自身成就非凡,難能可貴的是,梁啟超的九個子女皆成大才,梁氏一門造就了「一門三院士,九子皆才俊」的傳奇佳話,值此緬懷。


梁思順(1893年-1966年),長女。生於廣東新會,她自幼愛好詩詞和音樂,從小梁啟超就在家中教她讀書,畢業於日本女子師範學校,曾編有《藝蘅館詞選》,此書1908年初版,後多次再版,是研究梁啟超學術思想的重要參考資料。新中國成立後,已過花甲之年的梁思順還積极參加各種社會活動,曾任北京市東城區政協委員。

梁思成(1901年-1972年),長子,著名建築學家。生於日本,1913年隨父母回國,早年入清華學堂學習,1924年赴美國留學,畢業於賓夕法尼亞大學建築系,獲碩士學位。回國後他選擇了當時比較艱苦的東北大學去創辦了我國北方的第一個建築系。「九一八」事變前夕,他離開東北大學回到北平加入了中國營造學社,從事中國古建築的研究。1945年抗戰勝利後,他深感國家缺乏建築人才,因而又創辦了清華大學建築系,並於1946年赴美講學及考察建築教育。1948年3月當選為中央研究院首屆院士(人文組)。其妻為一代才女林徽因。


梁思永(1904年-1954年),次子,著名考古學家。生於澳門,1913年隨父母從日本回國,1923年畢業於清華學校留美預備班,隨後赴美國入哈佛大學研究院攻讀考古學和人類學,曾參加印第安人古代遺址的發掘,並研究東亞考古。其間,曾一度回國在清華學校國學研究所擔任助教,1930年在美國哈佛大學畢業後,回國參加前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考古組工作。1931年春參加河南安陽小屯和後岡的發掘,秋季參加山東歷城(今章邱)龍山鎮城子崖的第二次發掘。他的工作提高了中國考古發掘的科學水平,使之納入近代考古學的範疇。1939年他在「第六次太平洋學術會議」上提交的論文,全面總結了龍山文化。直至目前對龍山文化類型的進一步劃分,仍導源於梁思永半個世紀以前的創見。1948年3月當選為中央研究院首屆院士(人文組)。


1950年8月被任命為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長,他躺在病床上主持著考古所的工作,制定長遠規劃,指導野外工作和室內研究,熱心培養青年一代。由於工作辛勞,體力更加衰弱,終於不支,於1954年春心臟病發作,4月2日在北京逝世,終年未滿50歲。著名考古學家夏鼐說:「梁思永是我國第一個受過西洋的近代考古學正式訓練的學者。」著名考古學家安志敏也說他是中國近代考古學和近代考古教育開拓者之一。


梁思忠(1907年-1932年),三子。1907年生於日本,自清華畢業後到了美國留學,先後在弗吉尼亞軍事學院和西點軍校學習。在梁啟超所有留學子女中,梁思忠的政治熱情最高,1927年初他一度想終止學業回國參加「北伐」,但被父親勸阻。20世紀30年代初梁思忠畢業回國,加入了國民革命軍。入伍後,由於留學資歷和傑出才幹,他很快升任國民革命軍第十九路軍炮兵上校。在1932年的一·二八淞滬抗戰中,駐防上海的十九路軍浴血奮戰,梁思忠表現相當出色。可惜此後不久,身處前線的他卻在戰鬥中不慎喝了路邊的髒水,結果患上腹膜炎並服錯了葯、貽誤了治療時機而去世,年僅25歲。

梁思庄(1908年-1986年),次女,著名圖書館學家。生於日本,1913年隨父母從日本回國。1926年至1930年間就讀於加拿大蒙特利爾麥基爾大學,獲文學學士學位。1930年至1931年就讀於美國紐約的哥倫比亞大學圖書館學院,獲圖書館學士學位。1931年學成歸國後,立即投身於我國圖書館事業,先後在北平圖書館、燕京大學圖書館、廣州中山圖書館從事西文編目工作。1936年重返燕京大學,任圖書館西文編目組長、主任和圖書館主任等職。1952年院系調整後任北京大學圖書館副館長。1980年當選為中國圖書館學會副理事長。她為圖書館事業嘔心瀝血、默默無聞地工作了整整50年。一生致力於西文編目工作,在這方面被公認為全國首屈一指的專家。


梁思達(1912年-2001年),四子,長期從事經濟學研究。生於日本,1913年隨父母從日本回國。1935年畢業於南開大學經濟系,後留校作研究生,於1937年畢業。抗戰期間在重慶中國銀行總管理處任職。1949年在北京國務院外資企業局任職,後改為國家工商管理局。他曾參與科學院經濟所編寫《中國近代經濟史》一書。1965年主編《舊中國機制麵粉工業統計資料》一書。


梁思懿(1914年-1988年),三女,從事社會活動。早年在燕京大學讀書,初念醫預班準備升入協和醫學院學醫,後為了參加革命轉入歷史系。她曾參加共產黨的外圍組織「民族解放先鋒隊」,是「一二·九」運動中的學生骨幹。後參加學生流亡隊伍。1941年到美國學習美國歷史,1949年她在太平洋彼岸得知新中國即將誕生的消息立即回國。她先後在山東醫學院、山東省婦聯工作,後調到北京任中國紅十字會對外聯絡部主任,她一直從事對外友好聯絡,多次代表中國參加國際紅十字會會議。為第六屆全國政協委員。1988年病逝於北京。


梁思寧(1916年-2006年),四女,生於上海,早年曾就讀於南開大學。1937年日軍轟炸南開,她被迫失學。1940年,在三姐梁思懿的影響下,梁思寧投奔了新四軍,在新四軍123支隊司令部,主要從事宣傳工作,次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46年,她與同樣是從青年學生成長為革命幹部的章柯結婚。建國初期,陳毅元帥曾對建築學家梁思成說:「當年我手下有兩個特殊的兵,一個是梁啟超的女兒,一個是章太炎的兒子。」陳毅元帥所說的梁啟超的女兒即梁思寧。


梁思禮(1924年-2016年),五子,也是梁啟超最小的孩子,著名火箭控制系統專家,1993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生於北京,1941年當他17歲時隨姐姐思懿赴美留學,在普渡大學獲學士學位,接著在辛辛那提大學獲碩士和博士學位。1949年回國,初在郵電部電信技術研究所和通信兵部電子科學研究所從事技術工作,並參加國務院組織的「十二年科學遠景規劃」,負責起草運載火箭的長遠規則。1956年調入國防部第五研究院任導彈系統研究室主任。他為我國從無到有的導彈控制系統事業貢獻自己的才智,是我國航天事業的開拓者之一。1987年他當選為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1993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同年擔任第八屆全國政協委員。1994年當選為國際宇航聯合會副主席,1996年10月獲「何梁何利獎」。1997年9月作為全國十名有突出貢獻的老教授之一,獲「中國老教授科教興國貢獻獎」。

梁思禮是1964年實驗成功的、我國自行設計第一個地-地導彈的控制系統負責人之一,並在以後改進的型號中,領導研製出具有中國特色的全慣性制導系統,使我國導彈控制系統的設計完全脫離了仿製蘇聯的「框框」。他參加了1966年10月27日在我國國土上進行的導彈核武器試驗。這次試驗的成功震驚了全世界,從此我國進入了核大國的行列。梁思禮還是我國向南太平洋發射的遠程液體火箭和「長征二號」運載火箭的副總設計師,負責控制系統工作。在他主持下我國首次把集成電路用於彈上計算機,並首次以此進行全彈自動化測試。他還參加了1980年向太平洋發射遠程火箭的飛行試驗,獲得了1985年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


梁啟超的九個子女,均學貫中西,並在各自的領域成為本行業的絕對專家,而且他們均低調異常,不依靠父親梁啟超的名聲,也從不炫耀自己的功績。如此滿門俊秀,共同鑄就了一代傳奇佳話。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青塔 的精彩文章:
您可能感興趣

揭秘梁啟超家族:「一門三院士,九子皆才俊」的梁門傳奇
一門三院士,九子皆才俊——大師梁啟超和他的子女們!
一門三院士,九子皆才俊,他才是中國最牛的父親
一門三院士,九子皆才俊!梁啟超才是中國最牛的爹!
一門三院士,九子皆才俊:梁啟超留給後人的話,受益終生
一門三院士,九子皆才俊,一生家國夢幾代赤子心,真實至名歸嗎
梁啟超:一門三院士,九子皆才俊!9個兒女群星閃耀!
一門三院士,九子皆才俊,他才是「中國家教第一人」
梁啟超「一門三院士,滿庭皆才俊」:好的教育,就是得拼爹!
國士無雙:丈夫是兩彈元勛中唯一的烈士,妻子是中科院最美院士
清華老院士「撩妹六十年」,原來這才是真正的愛情
緬懷李四光院士:不負凌雲萬丈才,一生襟袍為國開
武漢,一座被院士看好的城市
劉道玉:回憶裘法祖院士二三事
三言兩語評某院士的演講
譚蔚泓院士:逐夢「聰明分子」精準抗癌
錢氏七房橋,一門六院士,探析這個家族人才輩出的五大因素
國人欽佩不已:馬偉明院士霸氣說出這番話!
緬懷陳景潤院士:不畏荊棘,勇攀哥德巴赫猜想高峰的勇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