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二戰時日本為何放棄「北進」蘇聯,而選擇「南進」這條不歸路?

二戰時日本為何放棄「北進」蘇聯,而選擇「南進」這條不歸路?

日本自明治維新後,走上了一條擴張道路。明治天皇維新詔書就聲稱:「開拓萬里波濤,布國威於四方。」日本在1895年甲午戰爭中打敗了中國清政府、在1905年日俄戰爭中打敗了世界陸上強國俄國後,奠定了在東亞的霸主地位。日本又以此為起點,要稱雄整個亞洲太平洋地區。


1927年,日本完成了大陸政策,認為「欲征服中國,必征服滿蒙;欲征服世界,必征服中國」。這一政策表明,作為一個後起的資本主義國家,日本已把中國作為其整個擴張戰略的重要步驟。在這個戰略指導下,1931年,日本製造了「九一八事變」,侵入了中國東北;1937年,日本製造了「七七事變」,發動了全面侵略中國的戰爭。


二戰時日本為何放棄「北進」蘇聯,而選擇「南進」這條不歸路?

對中國戰爭初期的勝利,使得日本認為,由它主導的建立世界新秩序的時代已經到來。用日本人自己的話來說:「我們不再只是簡單消極地應對世界局勢的變化,而是要自己主動地指導世界的變化,依靠自己的力量建立世界新秩序。」


日本人說的這個新秩序,是針對英美等國在中國建立的舊秩序而言的。當時,中國是半殖民地國家,帝國主義列強在中國都有自己的利益。日本擴大對中國的戰爭,勢必造成與其他西方大國的利益衝突。同時,中國北部還有一個蘇聯。


這樣,日本就面臨了一個戰略選擇!


當時,日本有兩個戰略選擇。一個是北進戰略,即將蘇聯作為主要假想敵,向北進攻西伯利亞;一個是南進戰略,即以美國、英國為主要假想敵,向南進攻南洋群島。陸軍是南進戰略派,主張鞏固和擴大在中國的侵略利益,向南進攻南洋群島,與美英開戰;而海軍是北進戰略派,主張以中國為根據地,向北進攻西伯利亞,與蘇聯開戰。

究竟採取哪一種戰略,關係到使用日本軍事力量的重點放在什麼方向的問題。日本兩派爭得非常厲害。1936年8月7日,日本最高決策層決定採取「南北並進」戰略。根據這個方案,陸軍軍備以實施北進戰略為目標,準備同蘇聯作戰;海軍軍備以實施南進戰略為目標,準備同美國作戰。


這個戰略是個折衷方案。儘管是南北並進,但是,北進戰略仍然強勢。日本並沒有動搖北進的企圖。


當時,日本陸海軍還是在爭。然而,到了1940年,日本卻最終選擇了南進戰略。促使日本放棄北進戰略而選定南進戰略的原因有這樣幾個:


一個是德國因素。德國與日本是同盟國家,然而,這個同盟只是政治同盟關係,雙方沒有簽定軍事同盟條約。為什麼呢?因為當時日本陸海軍對此認識嚴重分歧,海軍擔心與德國簽訂條約後會導致日本捲入歐洲的戰爭,為德國火中取栗。海軍大臣米內光政與聯合艦隊司令山本五十六是反對與德國結盟的主要代表人物;而陸軍則主張與德國結盟。國內爭得厲害,定不下來,但是負責談判的日本駐德國大使大島浩和駐義大利大使白鳥敏夫,卻是堅決簽訂條約派。他倆敢明目張胆,在沒有得到國內指示的情況下,超越許可權獨斷專行,竟然答應了德國與義大利的要求。這個事件成為外交史上的奇聞。


然而,對於日本最意料不到的事情還在後面。日本與德國簽約是為了針對蘇聯,以儘快結束在中國的戰爭。可是,他們萬萬沒有想到的是,1939年8月23日,德國與蘇聯簽訂了《互不侵犯條約》。德國與蘇聯簽約的事一直瞞著日本。因而當消息傳來,便在東京炸了廟。日本人就像打開信箱卻猛地碰上一群黃蜂出來一樣,被螫得直叫。沒有辦法,日本只得放棄對蘇聯的進攻企圖,轉向南進。

二是蘇聯因素。1939年8月,日本在諾門坎挑起了與蘇聯的戰爭事端(蘇聯把這個事件稱之為「哈拉欣河事件」)。諾門坎位於中國內蒙古與蒙古交界地區,隔哈拉欣河與蒙古相望。1939年8月12日,日本關東軍第23師師長小松原道太郎中將,向駐守在這一帶的蘇軍第57特別軍發起攻擊。後來,日本關東軍第6集團軍也投入了作戰。


斯大林接到報告後,敏銳地覺察到日本的意圖是在試探蘇軍的實力,為其日後進攻蘇聯做準備。他認為,必須堅決粉碎日軍的進攻,否則後患無窮。於是,他決定派朱可夫指揮蘇軍與日軍作戰。斯大林給予朱可夫只有一句話:在儘可能短的時間內擊潰入侵的日軍,但行動不超過蒙古人民共和國邊界!


二戰時日本為何放棄「北進」蘇聯,而選擇「南進」這條不歸路?


8月20日5時45分,朱可夫指揮蘇蒙聯軍向正面日軍發起強大的反攻。150架轟炸機、幾百門火炮向日軍前沿陣地、縱深內炮兵陣地、部隊集結地域,實施猛烈的轟炸和炮擊。睡夢中的日軍非死即傷,僥倖活命者也被眼前這一切驚呆了。一個名叫小谷的日軍上士記錄了當時的情景:


炮彈遮天蓋地般地落在我們的前前後後,真可怕!觀察哨想盡一切辦法找尋敵人的炮兵陣地,但都失敗了。因為敵人的轟炸機在轟炸,殲擊機在掃射。敵人全線獲勝!

當航空兵火力和炮兵火力達到目的後,朱可夫下令全線實施進攻。日軍狼狽潰逃。


在朱可夫卓越的指揮下,日軍遭到殲滅性的打擊,傷亡和被俘了61000人,損失了660架飛機,最後,被迫向蘇聯求和。9月16日,蘇聯與日本根據達成的停戰協定,結束了諾門坎戰役。


二戰時日本為何放棄「北進」蘇聯,而選擇「南進」這條不歸路?


日軍在諾門坎戰役遭到失敗後,這才感到自己不是蘇聯的對手,進攻蘇聯無異於以卵擊石,得不償失,轉而與蘇聯緩和關係。1941年初,日本派外交大臣松岡洋佑到莫斯科訪問。松岡到莫斯科不到一周,就同蘇聯政府簽訂了《日蘇中立條約》。斯大林出席了慶祝條約簽訂的宴會,並喝了許多酒,有點醉意,高呼「天皇陛下萬歲」!本來宴會結束後,日本代表就坐火車回國。可是由於宴會喝酒時間太長,火車都推遲了一個小時發車。日本通過《日蘇中立條約》穩住了北部的蘇聯,進而加快了南進的步伐。

三是歐洲戰場因素。希特勒在歐洲戰爭初期的勝利,使得法國、荷蘭、英國紛紛慘敗,這幾個國家在東方的殖民地成為了孤兒。在日本人眼裡,此時不進兵南洋,奪取那裡的石油等重要的戰略資源,還更待何時?日本人說:「一定不要誤了公共汽車!」紛紛主張立即對南洋開戰。


在這種戰略態勢下,日本最終確定了「南進戰略」。珍珠港事件就是南進戰略的具體實施。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史終如一 的精彩文章:

他率部起義,毛主席親自接站,竟稱呼他為「老上級」、「老領導」
他是「閃擊戰之父」,納粹德國三大名將之一,卻被希特勒兩度解職
他是CC系大佬,地上打下滾蔣介石竟給陞官,還給徐悲鴻戴綠帽子
孔祥熙性格膽小優柔,為何老婆和幾個子女貪腐起來卻肆無忌憚?
您可能感興趣

二戰日本為何不跟德國聯手先幹掉蘇聯,而是選擇南下?
二戰中的德國為何放棄英國,而是選擇進攻蘇聯?
二戰日本為何不進攻蘇聯:反倒選擇挑戰美國,自取滅亡?
二戰期間,抓了一把好牌的日本為何要放棄蘇聯,轉而進攻世界第一的美國?腦子進水了?
二戰時為什麼日本寧可偷襲珍珠港也不敢向北進攻蘇聯 是真瘋了嗎
二戰後蘇聯放棄賠款,還要歸還北方四島,但日本卻霸氣的拒絕了
日本為何不北進與德國共同夾擊蘇聯而是南下挑戰美國?其實這也是無奈之舉
二戰後蘇聯向日本拋出橄欖枝,願意歸還四座島嶼,日本卻拒絕了
二戰前,如果蘇聯不殺這名將軍,那麼德軍根本就進不了蘇聯!
解密:二戰美國投向日本的第三顆原子彈,竟間接搞垮了蘇聯?
二戰,原是日本放了蘇聯一馬!
二戰後蘇聯放棄賠款,北方四島也給日本了,但是日本卻拒絕了!
二戰後日本為何對蘇聯又怕又恨?因為蘇聯做了三件事
二戰時日本不與盟軍進攻蘇聯反而偷襲美國!原因原來是這個!
二戰後,日本為何懼怕蘇聯,蘇聯只做了三件事
第二次世界大戰,日軍若選擇北進蘇聯,會讓「皇國」武運長久嗎
二戰時日本為什麼不配合德國進攻蘇聯?
二戰九名日本女戰俘被一蘇聯士兵擄走,為何他選擇投案自首?
二戰時,日本為何始終不動用70萬關東軍進攻蘇聯,原因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