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映像齊魯:八九十年代的魯西南鄉村記憶

映像齊魯:八九十年代的魯西南鄉村記憶

>

1963年3月5日,毛澤東主席為瀋陽部隊某部因公犧牲的英雄戰士雷鋒的題詞「向雷鋒同志學習」在《人民日報》發表。此後,全國廣泛開展學習雷鋒的活動。因此每年的3月5日定為學雷鋒紀念日。從此,學習雷鋒的活動在全國展開,而且不管政治形勢如何變化,雷鋒精神卻經久長存。「向雷鋒同...


說起淄博,最起碼有全國第一:周村號稱天下第一村,張店號稱全國第一店。如今淄博經濟發展越來越快,城市面貌也發生了翻天地覆的變化,以前的老房子,老街道,老集市大多數都被高樓大廈取代了,老故事和兒時回憶則慢慢的湧上每一個「老淄博」的心頭。通過一批上世紀充滿韻味的老淄...


鼓子秧歌是山東省的漢族民間舞蹈,最初起源於濟南商河縣,距今已有千年歷史。它是漢族民間為慶祝豐收而舉行載歌載舞的藝術形式。濟南市商河縣,自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每年的春節期間,民間便興起「鼓子秧歌匯演」活動,已經連續舉辦三十五屆。鼓子秧歌有著上千年歷史,表演粗獷豪放...

當人們還不能在影院觀賞動態圖片時,一個名叫弗里德里希·貝莫(Friedrich Behme)的德國人響應國家的號召,前往陌生的中國。從1898年開始,他在中國長6到7年時間裡,給仍然沉睡的青島留下了珍貴的照片。 作為德國皇家民事法官和法律博士,貝莫1903至1904年間,在相當程度...


北坦,位於濟南市老城區的西北部,因轄區內古地名而得名。東臨制錦市街道,西、南連緯北路街道,北依北園街道。北坦地區是濟南澇窪地區之一,被濟南市列為棚戶區改造重點區域。自本世紀初開始,北坦地區開始進行大面積的棚戶區改造,許多建築及老街巷被拆除。如今,通過影像再看過...


化妝扮相,身穿彩袍,腳蹬1米多高木杆,伴著鑼鼓成群結隊大搖大擺地走在街道上,煞是吸引眼球。在老濟南人的記憶里,每逢春節過年,走街串巷的高蹺隊成為春節里一道靚麗的風景線。而如今,高蹺隊在濟南市區已經少見,正在「漸行漸遠」。但是,過去那鑼鼓喧天、成群結隊的三米多高...


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進影院看電影曾是濟南百姓生活中的一部分,每逢新片上映,都會成為市民關注的熱點。那時,供市民觀看電影的影院就有十多家,甚至有些劇院也放映電影。這些影院多分布在經二路(東西路)、緯三路(南北路),與經一路(東西路)構成「匚」形路段。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歲...

宋曉,是一個土生土長的魯西南人,年輕時就特別喜歡攝影,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宋曉騎著一輛自行車,帶著一部照相機,穿村街,入農戶,進田間,上工地,拍攝了上萬幅圖片。這些作品,全部取材於魯西南鄉村,多是反映農村「飯場」、「生計」、「農閑」的場景。再看這些圖片,每一幅...


濟南長途汽車總站前身是華東軍區兵站部,1948年11月遵照華東局指示,由軍事化轉為運輸事業企業化並組成運輸公司,定名為華東運輸公司濟南分公司,隸屬於山東省公路運輸局。1962年成立山東省交通廳濟南汽車運輸公司,1995年更名為山東省濟南汽車運輸總公司,直到2003年成立山東省交...


春運,是中國在農曆春節前後發生的一種大規模的高交通運輸壓力的現象。以春節為中心,共40天左右,每年農曆臘月十五到次年正月廿五。作為濟南長途汽車總站自1948年成立以來,歷經了近70載的滄桑巨變,記錄了幾代人對於家鄉、對於旅途、對於春運的記憶,見證了時代的變遷與發展。齊...


長途汽車站的變遷使我們追憶起不少塵封的故事,在這些故事裡,我們不能忘記一個重要角色——客運車輛。隨著時光的流逝,一代又一代客運車的更新,成為旅客們心中難忘的記憶,也同樣見證了時代、社會的發展。


這幾幅照片,收錄在日本1920年代發行的《亞東印畫輯》中,反映的是山東魯中一帶的城鄉景物。魯中是春秋戰國時的齊國腹地,自古繁華。而其中的臨淄,當年更是「連衽成帷,舉袂成幕,揮汗成雨」,為神州大地首屈一指的大都市。此時,這裡雖然早已不復當年的光景和地位,但仍是山東重...

重陽佳節,登高思親。山東紅十字會醫院聯合齊魯網開展「曬照片、贏大獎、孝敬咱爸媽」老照片有獎徵集活動。晒晒父母的老照片,網友通過老照片寄語父母,表達對父母感恩及對往昔歲月的追憶。思憶過去,感恩當下,見證時代的發展與變遷。


萬里,1916年12月出生於山東省東平縣,1936年0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36年05月參加工作,是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久經考驗的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傑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黨和國家的卓越領導人,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十二屆中央書記處書記,第十二屆、十三屆中央政治局委員...


國際歷史科學大會始辦於1900年,每5年舉辦一屆,至今已舉辦了21屆(世界大戰期間未能舉行);每屆參會的各國歷史學家都在1500—2000人之間,是世界歷史學家的盛會。在荷蘭阿姆斯特丹舉行的第21屆國際歷史科學大會上,經過大會陳述、執行委員會投票等程序,最終以36票支持、8票反對、5...


青州市地處山東半島中部,為古「九州」之一。因地處東海和泰山之間,位於中國東方,「東方屬木,木色為青」,故名「青州」。青州總面積1569平方千米,屬半山區半平原地形結構。青州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2000多年的建城史造就了這座城市古樸的色彩,留下了豐富的歷史人文底蘊,大量...


濟南素有「泉城」美譽,全市遍布著700多處天然湧泉,僅在濟南老城區2.6平方公里的範圍內就分布著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五龍潭等四大泉群、136處泉水。泉水湖畔不僅是市民生活的地方,也是合影留念的最佳場所。本期映像齊魯給大家帶來民國時期泉水湖畔的旗袍美人,帶你領略那個...

改革開放初期,山東作為第一批開放的省份,依靠沿海等優勢,大力發展進出口業務,山東特別是青島的一些企業打造了眾多當時暢銷品牌,馳名中外。


為保護經濟發展,1938年10月,山東抗日根據地建立自己的金融機關——北海銀行,保護了紅色根據地的經濟發展,為抗戰的勝利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在此齊魯網為您搜集、展現當年的那些珍貴的影像資料,帶您了解紅色根據地的經濟發展。


在老濟南,許多人吃水是生活,一些人吃水是工作,即靠「吃」水維持生活,這便是老濟南的賣水夫。那時,城廂城關一帶臨泉靠河的人家,是自己挑水吃,而城裡更多的人家和店家,則要靠水夫供水,買水吃了。那時,水賣得便宜,兩分錢一擔,而五分錢,可買三擔。水夫們手裡都備有一些竹...


從19世紀末到20世紀40年代,在時局動蕩國難當頭的社會背景下,資本主義萌芽開始在中國滋生,濟南作為最先「開放」的城市之一,湧現了眾多的民族企業,在民族企業家的不斷奮鬥中,中國的民族企業發展迎來了的短暫春天,他們的奮鬥精神也值得我們學習並發揚。

100多年前,濟南開埠。商埠興起,使得風格各異的西洋建築在泉城大量出現,呈現出華洋建築並立的城市風貌。為保護在華利益,西方列強紛紛在濟南設立領事館,直到百年後的今天,這些建築依然被保留了下來。


歷史上濟南是黃河、小清河的重要碼頭。上世紀初,隨著膠濟、津浦鐵路的相繼開通,濟南成為重要的交通樞紐。因鐵路,濟南與工商業巨埠上海、天津及青島的聯繫更為便捷,同時,也促進了濟南市政建設及通訊方式的近代化。


濟南是山東省的政治、經濟、文化、金融、交通、會展和科教中心。濟南因境內泉水眾多,被稱為「泉城」,素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美譽,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首批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史前文化龍山文化的發祥地之一。本期映像齊魯帶你穿越回上世紀,看美如油畫的泉城...


追閱百年影像,回味齊魯往事。齊魯網圖片頻道《映像齊魯》專欄本期特別策劃推出「民國時期齊魯名校與師生」,通過老照片留住民國時期齊魯名校及廣大師生尤其是女大學生的印記。


濟南慘案又稱五三慘案。 1928年第二次北伐進行期間,日本恐怕中國一旦統一,必不能任其肆意侵略,是以竭力阻撓北伐之進行。日本以保護僑民為名,派兵進駐濟南、青島及膠濟鐵路沿線。1928年,國民革命軍於5月1日克複濟南,日軍遂於5月3日派兵侵入中國政府所設的山東交涉署,將交涉...


街頭舞刀弄棒、胸口碎大石等賣藝表演,大多是在影視劇中出現,在如今的大街上是絕對看不到的,但是在上個世紀初的濟南街邊卻能經看到。今天映像齊魯帶你看一下你絕對沒見過的濟南賣藝人,街邊算卦、打把勢、踩高蹺、耍猴等等,很是熱鬧。


4月23日是世界讀書日,全稱「世界圖書與版權日」,最初的創意來自於國際出版商協會,1995年正式確定,設立目的是推動更多的人去閱讀和寫作。讀書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優良傳統,從古至今我們都崇尚讀書,世界讀書日來臨之際,映像齊魯帶你回憶一下上世紀的山東人是怎樣讀書的。


改革開放至今,山東經濟的高速發展,作為省會城市的濟南更是山東發展的領頭羊,城市的發展日新月異。本期映像齊魯我們用一組珍貴的老照片,帶你回憶八九十年代的故事。


山東省實驗中學位於山東省濟南市,建校於1948年,是山東省首批省級重點學校、山東省省級規範化學校。山東省實驗中學分主校(走讀)、東校(寄宿)和西校(寄宿)三個校區。據2015年02月學校官網顯示,山東省實驗中學有教學班133個,學生7000餘名,教職工570餘人,學校校訓:博學日新,德...


在濟南英雄山革命烈士陵園的烈士墓地最高處,安葬著1502名革命烈士,黃祖炎烈士就是其中之一。1951年3月13日黃祖炎遇害犧牲,毛澤東主席就黃祖炎的犧牲做過三次重要批示,並於1952年10月27日,在山東軍區司令員許世友陪同下,親臨黃祖炎的墓前悼念。


在濟南英雄山革命烈士陵園北部的山巔,矗立著革命烈士紀念塔,通高34.64米,平面呈長方形,為乳白色花崗石砌成,碑塔南北,鐫刻毛澤東題"革命烈士紀念塔"七字。這座紀念塔已經走過了66年的風雨滄桑。


「博山窯」以琉璃和陶器見著,始於漢,北朝時燒制青瓷,有青黃、青褐等色,製作粗糙。唐代盛燒黑釉瓷,釉質晶瑩滋潤、色黑如漆。宋代燒制白瓷、黑釉陶等,黑釉陶以「雨點釉」和「茶葉末釉」名傳於世。


棗莊名勝古迹眾多,名人英才輩出,歷史文化豐厚。其中,中國歷史上最大民族資本企業「中興公司」、中國工業史上的第一支股票、山東省第一條商辦鐵路(台棗鐵路)等均誕生於棗莊。近現代民族工業發展的歷史,奠定了棗莊獨特的文化底蘊,現存的滄桑老建築見證和展現了城市文明的發展軌...


新加坡國父李光耀一生都為新加坡有儒家文化背景而感到高興。與中國結下了許多情節,訪華逾30次,會見過五代中國領導人,並多次來到山東,對山東的孔孟文化非常認同,在濟南、曲阜、青島、煙台、威海,都有它的足跡。


在中華民族工業發祥地的山東棗莊,誕生了中國歷史上最大的民族資本企業——中興公司。這是中國近代史上一個獨特的存在,被 譽為中國活著的民族工業,它是棗莊礦務局的前身,山東能源集團的源頭之一。近期,我們將帶您領略棗礦老照片的風采,講述百年中興煤礦背後的故事。


六十年,彈指一揮間。1954年8月17日,山東省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開幕,標誌著山東省人民代表大會成立,山東省人民政權建設進入新的階段。六十年來,山東省人民代表大會依照憲法與法律的規定,行使地方立法、監督、決定重大事項、選舉等職權。從即日起,齊魯網圖片頻道《...


濟南很多老建築通過翻修再建基本還原了本來的風貌,還有一些舊時的街巷已經不復原貌,甚至標誌性建築已經消失,但街巷依然沿用原來的名字。


近日,幾組濟南街頭巷尾的老照片曝光,同一地點在不同時代有著不同的風采。老照片見證了濟南的變遷之路。


六十年代青島老照片重現世人眼前。市民賞櫻花,游公園。


近日,一批大明湖「舊照」公開,舊時大明湖的秀麗風光重新展現在世人面前。二郎廟供奉的並不是三隻眼的「二郎神」,每一個建築都有她的故事。讓我們跟隨這些珍貴的老照片一起感悟。


近日,幾組濟南街頭巷尾的老照片曝光,同一地點在不同時代有著不同的風采。過去的城門和站台有些現在依然存在,老照片見證了濟南的變遷之路。


建國之前,臨沂作為山東省政府駐地、山東省政治中心,是歷史上著名的革命老區;建國後,臨沂人秉承沂蒙精神率先在全國革命老區中脫貧,並一直保持著平穩的高速發展態勢,創造了舉世矚目的「臨沂速度」。


1930年10月1日,中國與英國曆時9年的關於交收威海衛的文涉方告結束。由中國外交次長、接收威海衛專員王家楨與英國駐威長官莊士敦在英國威海衛行政長官署前舉行了中英交收典禮。英國殖民統治32年之久的威海衛終於歸還了中國。


1948年青島的珍貴影像資料為人們還原一個建國前的青島。


當年德國人剛佔領青島時,對城市規劃是有嚴格限制的,而且在建築的樣式和風格上,都有很嚴格的審批,例如不能建築相同風格和樣式的房子,這也是造成今天的青島的老房子還吸引著我們目光的一個重要的緣由。


山東大學是一所歷史悠久、學科齊全,在國內外具有重要影響的教育部直屬全國重點綜合性大學,山東大學前身系創辦於1901年的山東大學堂,是繼京師大學堂之後,中國最早興辦的官立大學堂。


百年前濰坊老照片,見證風箏之都的變遷。


這些老建築在幾十年前、幾百年前或許就在我們現在生活的地方旁邊,老建築見證濟南的風雨變遷。


濟南的老商埠曾經見證老濟南的商業發展,如今很多建築已經不復存在,只有影像記錄下當時老濟南的繁華。


穿越時光,重走舊時路,一起探訪記憶中濟南的老街巷。


20世紀初的韻味青島,德式建築雲集。


煙台老照片以影像記錄歷史。


30年前日照老照片曝光。


醫院始建於1890年,先後稱華美醫院、共合醫院、齊魯醫院、山東省立第二醫院、山東醫學院附屬醫院、山東醫科大學附屬醫院。2000年10月正式更名為山東大學齊魯醫院。


新中國建國前,濟南城區珍貴老照片。


山東師範大學老照片,見證老校發展史。


"噢,噢,我們是風 ,我們是電 ,我們是桔紅色的火焰 ,我們是鋼,我們是鐵 ,我們是永不倒的泰山......"這是球迷們耳熟能詳的魯能隊歌,從山東濟南泰山隊到山東濟南泰山將軍隊再到山東魯能泰山隊,球隊經歷了從平民球隊到中超豪門的蛻變,老照片記錄了球隊這一系列的變化。


山東廣播電視局珍貴歷史照片。

您可能感興趣

天下第一村江蘇華西村多有錢?簡直就是鄉村版迪拜啊
中國最美的六大鄉村古鎮,麗江古城墊底,丹巴藏寨排第一
段蘭姣散文:鄉村四月春光好
「花漾九龍·香約仙境」 英德(九龍)美麗鄉村
美麗鄉村:十年為記!航拍龍舟,敬請收藏!
「紫塞」京津冀周邊鄉村旅遊攻略二十八:萬年枝茂露香凝(心足跡戶外)
浙江金華|烏石村,千年火山岩堆砌的風水鄉村
長篇小說《鄉村女教師》第九部 連載 榮愛和
歐陽華:用鏡頭記錄湖南鄉村之美
陝北35年的鄉村記憶
運城一個小鄉村竟隱藏著西周的廟宇,千年的古柏,上古的聖賢
豐縣鄉村的中秋記憶
鄉村樹:屋上的南瓜
鄉村老師——澤西
曲周:「西瓜村」美麗鄉村別樣紅
晒晒「天下第一村」:修長城、建別墅,被稱為「鄉村版迪拜」
萊蕪鄉村游▊鄉愁,從卧雲鋪秋天的一粒谷穗說起
農林衛視《醉美鄉村大舞台》全國千縣巡演落地黃龍縣
晉北鄉村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