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中國發明的馬鐙竟影響了歐洲中古史?

中國發明的馬鐙竟影響了歐洲中古史?

馬鐙對於騎兵發展史的深遠影響是眾所周知的。有了馬鐙人可以更好的協調身體控制平衡,馬鐙使人在馬背上長時間騎乘而不會很勞累,而馬鐙最重要的作用在於使騎兵衝刺的威力更為顯著,並催生了騎兵向高度重裝方向發展的趨勢。


中國發明的馬鐙竟影響了歐洲中古史?


不過,很少人知曉,推動歐洲11世紀至14世紀騎士制度興盛的一個重要原因竟然是中國人發明的騎馬時踏腳的裝置:馬鐙。

中國發明的馬鐙竟影響了歐洲中古史?


▲描繪中世紀歐洲弓弩手對歐洲騎兵的情形


為什麼這樣說呢?原來早在馬鐙發明前,騎士們騎上馬以及騎在馬上都會遇到困難。當時上馬的主要姿勢為:或左手緊抓馬鬃,飛身上馬;或用手中的矛點地支撐身體而跳上馬;或靠踩住安裝在矛上的橫栓而上馬。而當騎在馬上時,騎士們的雙腳是無處擱置的,奔騰或跳躍時,騎士們必須緊緊抓住馬鬃,夾住馬肚,才能避免被顛下馬背。


中國發明的馬鐙竟影響了歐洲中古史?

▲留存至今的歐洲中世紀馬鐙


這種狀況使騎士們在馬上作戰甚為困難,也因此使騎士制度無法在公元11世紀前形成。大約公元3世紀,中國人發明的馬鐙改變了這一局面。


當時的中國人藉助先進的冶金技術,開始生產鑄銅或鑄鐵馬鐙。馬鐙的發明者沒能青史留名,但其想法很可能是來自於用皮繩打成套環再踩套環上馬的啟發。馬鐙雖然很小,作用卻很大,它可以使騎士和戰馬很好地結合在一起,把人和馬的力量合在一起,發揮出最大效力。


中國發明的馬鐙竟影響了歐洲中古史?


▲北票北燕馮素弗馬鐙

從馬鐙的演變來看,是從木質到向金屬演變,南北朝是出土最早的鮮卑馬鐙是木質,外包少量金屬皮革,越往後使用的金屬部件越多,那麼,筆者看來越往前期,使用的金屬越少,而皮革和木頭都是很容易腐敗的,所以不容易找到實物佐證,從這一點來看,馬鐙的歷史肯定要比現行的考古發現更早。


1993年在吉林帽兒山墓地18號墓中出土了一副西漢中晚期至南北朝馬鐙,用銅片夾裹木芯,以鉚釘綴合加固。這是中國出土年代較早的馬鐙。此前,在南京象山發掘的東晉琅玡王氏族墓群中,亦出土了一件裝雙鐙的陶馬,墓葬年代為東晉永昌元年(322)或稍後。


中國發明的馬鐙竟影響了歐洲中古史?


▲敦煌西魏畫中的重甲騎兵


馬鐙發明後,很快就由中國傳到朝鮮,在公元5世紀的朝鮮古墓中就已有了馬鐙的繪畫。馬鐙大約在6世紀經一個向西進的少數民族部落先傳入土耳其,然後傳到古羅馬帝國,最後傳到整個歐洲大陸。或許是缺乏冶金技術的原因,歐洲的常規部隊在中世紀初期仍沒有採用馬鐙。

中國發明的馬鐙竟影響了歐洲中古史?


▲西漢大型壁畫佐證:中國人首先在世界上發明馬鐙


對於中國人發明的馬鐙,英國著名中國科技史專家李約瑟給予了高度的評價,他說:「關於馬鐙曾有過很多熱烈的討論,最近的分析研究,表明佔優勢的是中國。直到 8世紀初期在西方(或拜占庭)才出現腳鐙,但是它們在那裡的社會影響是非常特殊的。林恩?懷特說:『只有極少的發明像腳鐙這樣簡單,但卻在歷史上產生了如此巨大的催化影響。』」


中國發明的馬鐙竟影響了歐洲中古史?

▲安陽孝民屯晉墓馬具復原


馬鐙在中國誕生之後,除了在本土廣泛使用,也很快傳到了周邊國家。五世紀末傳到了朝鮮半島,慶州皇南洞天馬冢出土的鞍具就有與馮素弗墓形制相似的馬鐙。又通過朝鮮半島傳到了日本,在日本古坂時代中期的墓葬中曾發現帶馬鐙的馬具。向西,經青海、甘肅、新疆傳到了中亞,再輾轉傳到了歐洲。不過這已是此後三四百年的事了。


馬鐙傳入歐洲,正是歐洲中世紀步兵向騎兵演進之時。它像催化劑,促進了歐洲馬具的改進和騎兵的發展,也促進了中世紀騎士制度的和封建化的進程。


中國發明的馬鐙竟影響了歐洲中古史?


對刀劍感興趣可加鑄劍師沈師傅的私人微信號:LQLSSFA ?長按左邊字母複製


獲取更多冷兵器知識也可鎖定我們的微信公眾號:LBQYJS ?長按左邊字母複製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冷兵器研究所 的精彩文章:

近代軍隊只用冷兵器能擊敗古代軍隊嗎?
中世紀騎士的雷霆—騎槍
您可能感興趣

中國軍事史上的偉大發明竟是馬鐙?
馬鐙究竟是誰發明的?韓國:高句麗,並促成蒙古稱霸歐亞
馬鐙與中國古代騎兵
原來中國馬鐙改變歷史:幫助歐洲進入「騎士時代」,自己卻落後了
被稱為「中國鞋」的馬鐙,使古代戰爭進入騎兵時代
三國的馬不該有馬鐙
在實戰中,馬鐙真的有那麼重要嗎?
亞歷山大大帝的繼承者:無馬鐙時代的夥伴騎兵
小小的馬鐙,竟成為「五胡亂華」的幫凶
古代官員為升官發財醜態百出:舔高官靴子,當高官馬鐙,還出了一個嘗糞御史
沒馬鐙就沒重騎兵?歷史並非如此
肉搏騎兵一定得靠馬鐙嗎?漢朝人回答:不!
天了嚕,這個部位也會硬化?不過,一塊「馬鐙」就能解決……
腦洞:沒有馬鐙的騎兵怎麼打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