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戰爭

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戰爭

在冷兵器時代,兩軍交戰,軍隊佔壓倒性數量的一方未必就能取得決定性的勝利,只要戰術和計策運用得當,在交戰中也能以少勝多,以弱勝強。


一、牧野之戰


牧野之戰,是周武王的軍隊與商紂王的軍隊在牧野(今河南省淇縣南、衛河以北,今衛輝市境內)進行的戰爭。

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戰爭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聯合各個部落,率領數萬大軍大軍發動了滅商的戰爭,紂王派出數十萬軍隊在牧野與聯軍交戰。由於紂王軍隊中的奴隸,戰俘等陣前倒戈,紂王軍隊不戰而潰,紂王也自焚而死,導致數百年的商王朝滅亡。此戰是中國歷史上已知最早的以少勝多的戰爭。


二、柏舉之戰


柏舉之戰,是公元前506年,由吳王闔閭率領的3萬吳國軍隊深入楚國,在柏舉(今湖北省麻城市境內)擊敗楚軍20萬主力的戰爭。

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戰爭


在戰爭中,吳軍靈活機動,因敵用兵,以迂迴奔襲、後退疲敵、尋機決戰、深遠追擊的戰術,楚軍大敗,吳軍攻佔郢都,楚昭王帶領殘部出逃,楚國國力空前受創。


三、陰晉之戰


陰晉之戰,發生於前389年,秦國起兵50萬進攻魏國西河郡,被郡守吳起在陰晉(今陝西省華陰市)擊敗的戰爭。


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戰爭 吳起

公元前389年,秦國調集五十萬大軍大舉進攻西河郡,吳起採取優待士兵和贍養戰死士兵家屬的激勵方式,率領魏軍在陰晉向秦軍發起反擊,魏軍人雖少,卻個個奮勇殺敵,以一當十。魏軍經反覆衝殺,將50萬秦軍打得大敗,取得了戰爭的勝利,這場戰爭也是中國古代戰爭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


四、伊闕之戰


伊闕之戰,發生於周赧王二十二年(前293年),由大將白起率秦軍在伊闕(今河南省洛陽市龍門鎮)各個殲滅韓國、魏國、東周聯軍的作戰。戰爭中,秦將白起針對韓、魏兩軍互相觀望,不願當先出擊的弱點,以少量兵力牽制聯軍的主力韓軍,以主力猛攻較弱的魏軍。魏軍沒有防備而慘敗,韓軍側翼暴露,遭秦軍夾擊,潰敗而逃。白起乘勝揮師追擊,全殲韓魏聯軍24萬大軍。


五、即墨之戰


即墨之戰,發生於前284年至前279年,戰國時代燕國名將樂毅統率燕軍攻打齊國即墨城,齊國田單堅守城池,最後由防禦轉入反攻,一舉擊敗燕軍。

六、鄗代之戰


鄗代之戰,發生於公元前251年,廉頗率領25萬趙軍在鄗(今河北高邑東)、代(今河北蔚縣東北),利用燕軍輕敵,疲勞的弱點,擊敗60萬燕軍。


七、巨鹿之戰


巨鹿之戰,發生於公元前207年,項羽率領數萬楚軍,與秦朝大將章邯、王離所率四十萬秦軍主力在巨鹿(今河北平鄉)進行的一場重大的決戰性戰役,項羽破釜沉舟,以大無畏精神在各諸侯軍畏縮不進時率先猛攻秦軍,全殲二十萬王離軍,並迫使章邯領二十萬秦軍投降,巨鹿之戰是中國歷史上非常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爭。

八、彭城之戰


彭城之戰,發生於在前205年,是楚漢戰爭其中一場大戰,楚軍依靠項羽堅毅果敢的指揮,在半日之內以3萬之師擊潰56萬漢軍,殲滅劉邦主力,使劉邦陷入危機局面,項羽創造了古代戰爭中速戰速決的典範,是中國歷史上非常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爭。


九、井陘之戰


井陘之戰,發生於公元前204年,漢軍統帥韓信表現出了卓越智謀和用兵韜略,以3萬兵力擊敗趙國20萬大軍,並且俘虜了趙王。


十、濰水之戰


濰水之戰,發生於公元前204年,是楚漢戰爭一場轉折性戰役,韓信、曹參、灌嬰率領十萬漢軍消滅楚齊聯軍二十萬,並殺了項羽的第一猛將龍且,自此形勢逆轉,劉邦佔據戰場主動。


十一、昆陽之戰


昆陽之戰,發生於新朝末年,新漢兩軍在中原地區進行的一場戰略決戰,它決定了新漢兩軍的命運和未來中原王朝數百年的國運,是中國歷史上一次有深遠影響的戰略決戰。昆陽之戰中,劉秀率領兩萬軍隊擊敗王莽43萬大軍,劉秀從此天下聞名,不但是劉秀擊敗王莽的關鍵一戰,同時也為劉秀日後奪取天下奠定了基礎。


十二、赤亭之戰


赤亭之戰,發生於元初二年(115年),交戰雙方為東漢與羌人,是武都太守虞詡擊敗西羌於赤亭(今甘肅成縣西南)的著名作戰。此戰,虞詡智謀超群,用兵靈活,在兵少勢孤的情況下,不斷地虛張聲勢,以弱示強,以強示弱迷惑敵軍,取得對數萬羌軍作戰的勝利,是中國戰爭史上靈活用兵,以少勝多的典型戰例。


十三、兗州之戰


兗州之戰,發生於東漢獻帝初平三年(192年),在曹操統一北方的戰爭中,東郡太守曹操在壽張(今山東東平西南)地區擊敗黃巾軍的作戰。此戰,曹操數萬大軍以少勝多,擊敗數十萬黃巾軍,不僅取得了兗州根據地,而且收編精兵數萬,為曹操日後的發展奠定基礎。


十四、官渡之戰


官渡之戰,是三國時期「三大戰役」之一,也是中國歷史上非常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發生於東漢獻帝建安五年(200年),曹操軍與袁紹軍相持於官渡(今河南中牟東北),在此展開戰略決戰。曹操奇襲袁軍在烏巢的糧倉(今河南封丘西),繼而擊潰袁軍主力。此戰奠定了曹操統一中國北方的基礎。


十五、赤壁之戰


赤壁之戰,發生於東漢末年,孫權、劉備聯軍於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長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帶以火攻大破曹操大軍,奠定三國鼎立的基礎。是三國時期「三大戰役」中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最著名的戰役,它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在長江流域進行的大規模江河作戰,標誌著中國軍事政治中心不再限於黃河流域,曹操敗退回北方,孫、劉各自奪去荊州的一部分。


十六、夷陵之戰


夷陵之戰,又稱彝陵之戰、猇亭之戰,是三國時期蜀漢昭烈帝劉備對東吳發動的大規模戰役,是中國古代戰爭史上一次著名的積極防禦的成功戰例,也是三國時期「三大戰役」的最後一場。章武元年(221年)七月,也就是劉備稱帝三個月後,劉備以替名將關羽報仇為由,揮兵東征東吳孫權,氣勢強勁。孫權求和不成後,決定一面向曹魏求和、避免兩線作戰,一面派陸遜率軍應戰。陸遜用以逸待勞的方法,阻擋了蜀漢軍的攻勢,更在章武二年(222年)八月夷陵一帶打敗蜀漢軍。夷陵之戰的慘敗,是蜀漢繼關羽失荊州後又一次實力大損。


十七、涼州之戰


咸寧五年正月,涼州刺史楊欣因與羌族關係不和睦,而被鮮卑首領禿髮樹機能攻陷涼州,致使河西地區與中原朝廷斷絕聯繫,晉廷震動。司馬督馬隆向晉武帝司馬炎自薦,選募勇士3000西進平定涼州,晉武帝力排群臣非議,遂詔命其為討虜護軍、武威太守。馬隆受命後,立即招募勇士,其條件是,能靠腰部力量拉開三十六鈞強弩的人,並且當場立靶測試,馬隆選募勇士3500人。此役,馬隆知難而進,勇於創新,在戰法和兵器的結合上運用尤為巧妙,長距離征戰,以少勝多,安定邊塞,為爾日晉滅吳解除了後顧之憂。


十八、前秦滅前燕之戰


前秦滅前燕之戰,發生於太和四年(369年)十一月至太和五年(370年)十一月,前秦名將王猛率軍攻佔前燕都城鄴城(今河北臨漳西南)並滅亡前燕的戰役。此戰,作為後方君主的苻堅在戰略上掌握戰機,能在前燕朝政敗壞,內部矛盾加劇,且又連年與東晉作戰、軍隊戰鬥力大為下降之時發動進攻,在戰爭指導上,能先爭取前進基地,再由捷徑進軍,攻其無備,直搗腹心,同時給予對手下將軍充分信任,這是獲勝的基本原因。而作為前方作戰指導的王猛,在作戰指導上,採取政治攻心與武力打擊相結合,以及地道攻城、迂迴夜襲等戰法,創造了以少勝多的著名戰例。


十九、淝水之戰


淝水之戰,發生於公元383年,是東晉時期北方的統一政權前秦向南方東晉發起的侵略吞併的一系列戰役中的決定性戰役,前秦出兵伐晉,於淝水(現今安徽省壽縣的東南方)交戰,最終東晉僅以八萬軍力大勝八十餘萬前秦軍。擁有絕對優勢的前秦敗給了東晉,國家也因此衰敗滅亡,北方各民族紛紛脫離了前秦的統治,分裂為後秦和後燕為主的幾個政權。而東晉則趁此北伐,把邊界線推進到了黃河,並且此後數十年間東晉再無外族侵略。


二十、沙苑之役


沙苑之役,發生於南北朝時期的東魏天平四年(公元537年)十月,東魏丞相高歡親率二十萬軍隊至蒲津攻打西魏,西魏帝派遣宇文泰前來迎擊,當時宇文泰的軍隊不滿萬人,但他力排眾議,率軍輕騎急進,在沙苑一舉擊潰東魏軍隊,高歡狼狽而逃。


二十一、淺水原之戰


淺水原之戰,發生於唐武德元年(618年)六月至十一月,唐朝秦王李世民率軍在淺水原(今陝西長武東北)對隴西割據勢力薛舉、薛仁杲父子所部的作戰,此戰李世民採用後發制人,疲敵制勝,堅壁不出,窮追猛打的策略,反敗為勝。以3萬大軍一舉擊敗薛仁杲十餘萬大軍,奪取隴西,除去關中西面的一大威脅勢力。


二十二、虎牢關之戰


虎牢關之戰,發生在唐朝武德三年(公元620年)七月至四年(公元621年)五月,秦王李世民率軍在洛陽、虎牢關(今中國中部河南省滎陽汜水鎮西北)各個擊破王世充軍(鄭軍)、竇建德軍(夏軍)的一次極其重要戰役。戰爭中,竇建德率領精銳主力十餘萬人前來支援王世充,李世民僅用3500名玄甲精兵為前鋒增援虎牢關,結果大破竇建德十餘萬眾,竇建德僅率數百騎逃遁,隨後,洛陽的王世充也被消滅。天下的局勢完全轉向了對唐軍有利的一面。


二十三、唐平蕭銑之戰


唐平蕭銑之戰,中國唐朝武德四年(621年),唐軍攻滅長江中游、江南割據勢力蕭銑的一次統一戰爭 ,是一場著名的江河作戰。此戰,唐軍善擇戰機,以水軍順江而下,直搗腹心,一舉擊滅蕭銑數十萬大軍。


二十四、磧口之戰


磧口之戰,發生於貞觀四年(630年)正月,唐朝平定漠南東突厥勢力的決定性戰役,唐太宗命兵部尚書李靖督李世勣、柴紹、薛 徹、李道宗等率軍於余萬,自今山西、陝西、甘肅等地分路進擊突厥,唐軍大獲全勝,漠南東突厥勢力基本平定。


二十五、蔡州之戰


蔡州之戰,發生於唐元和十二年(817年),唐隨鄧節度使李愬在宰相裴度支持下,採用歸唐大將李祐之計,於雪夜引兵奇襲吳元濟總部所在地蔡州城(今河南汝南),擒獲吳元濟,徹底摧垮淮西叛軍。


二十六、太原之戰


太原之戰,發生於唐至德二年(757年)春,在唐朝平定安史之亂的戰爭中,唐北都留守李光弼率領軍民堅守太原(今太原西南),挫敗史思明等部圍攻的著名防禦作戰。李光弼率軍出擊,大破敵軍,殲其7萬餘人,繳獲大量軍資器械,蔡希德率殘兵倉惶逃走,太原之圍遂解。


二十七、雍丘之戰


雍丘之戰,發生於唐平安史之亂的戰爭中,天寶十五載(756年)春,唐真源令張巡率領軍民堅守雍丘(今河南杞縣),牽制安祿山叛軍數萬人的著名作戰。張巡在敵眾我寡的形勢下,據守孤城,以忠義激勵將士,臨機應敵,智謀超群,因而取得了防守雍丘的勝利。


二十八、嘉山之戰


嘉山之戰,發生於天寶十五載(756年)五月,在唐平安史之亂的戰爭中,唐朔方節度使郭子儀與河東節度使李光弼於嘉山(今河北曲陽東)大敗史思明大軍的著名作戰。郭子儀、李光弼採取疲敵戰術,初敗叛軍於沙河,繼敗叛軍於嘉山。這是我國古代戰爭史上,運用疲敵戰術取勝的典型戰例。


二十九、六合之戰


六合之戰,發生於五代後周顯德三年(南唐保大十四年,956年),在後周攻南唐之戰中,殿前都虞侯趙匡胤率軍打援,以少勝多,於六合擊敗南唐軍反攻的作戰。


三十、西夏、吐蕃攻宋之戰


西夏、吐蕃攻宋之戰,發生於西夏天儀治平元年(宋元祜二年,),西夏與吐蕃聯合進攻宋邊地的數次作戰,夏蕃聯軍兵力據絕對優勢,因缺乏統一部署和指揮,兵力分散,四面出擊,不能相顧,導致大敗。宋軍集中兵力,各個擊破,快速出擊,獲得以少勝多的重大勝利。


三十一、達魯古城之戰


達魯古城之戰,達魯古城之戰於金收國元年(遼天慶五年,1115年)正月,在金遼戰爭中,金軍於達魯古城(今吉林省扶余西北土城子)以少擊眾,大敗遼軍的作戰。


三十二、護步達岡之戰


護步達岡之戰,發生於金收國元年(遼天慶五年,1115年),在金遼戰爭中,金軍追擊大敗遼軍主力於護步答岡(今黑龍江省五常西)的戰略決戰。此役,是中國戰爭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此戰,阿骨打殲滅遼軍七十萬,遼國主力盡滅。


三十三、和尚原之戰


和尚原之戰,發生於南宋初年抗金將領吳玠、吳璘兄弟指揮抗金戰爭中的重要戰役之一。在此次戰役當中,南宋軍隊給金軍以重創,並獲得最終的勝利。宋軍以少勝多,重創金軍主力,鼓舞了宋軍的士氣,扭轉了戰場的局勢。


三十四、順昌之戰


順昌之戰,是南宋初抗金重要戰役之一,由著名抗金將領劉錡指揮,此戰歷史上一次著名的以少勝多的城邑防禦戰爭。整個戰爭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從1140年五 月二十五日至六月一日,歷時6天,經過三次戰鬥,擊潰金軍的前鋒部隊;第二階段從 六月七日至六月十二日,歷時6天,劉錡率全城軍民與金兀朮親自率領的金軍主力決戰,取得了順昌保衛戰的最後勝利。


三十五、郾城之戰


郾城之戰,發生於紹興九年(1139),金朝統治集團內完顏宗弼一派得勢,主張再次以武力迫使南宋屈服,奪回河南、陝西。次年,金朝分兵三路,東起兩淮,西至陝西,向宋發動大規模的軍事進攻,岳飛率領的宋軍以少勝多,給金軍以沉重打擊。宋軍如能乘勝前進,收復故疆大有希望。但宋高宗趙構和秦檜只圖利用勝利,作為對金乞和的資本,遂下令班師,斷送了這次戰爭的勝利成果。


三十六、陳家島海戰


陳家島海戰,發生於南宋紹興三十一年(公元1161年)秋,金主完顏亮完成了南侵準備後,統兵40萬分四路向南宋大舉進犯,南宋副提督李寶,率水兵三千,出奇制勝,一舉消滅金兵七萬之眾,因指揮有方,以少勝多,以弱勝強,在中國海戰史上留下了輝煌的一頁。


三十七、采石之戰


采石之戰,公元1161年(南宋紹興三十一年,金正隆六年),南宋文臣虞允文率領軍民於採石(今安徽馬鞍山市西南)阻遏金軍渡江南進的江河防禦戰。 此戰由文臣虞允文指揮宋軍打敗金軍,打破了完顏亮渡江南侵、滅亡宋廷的計劃,加速了完顏亮統治集團的分裂和崩潰,使宋軍在宋、金戰爭中處於極為有利的地位。


三十八、海州之戰


海州之戰,發生於1162年(宋紹興三十二年,金大定二年)五月,宋軍在海州(治朐山,今江蘇連雲港西南海州鎮)擊敗金軍的一次作戰。此戰,宋軍在力量對比懸殊的情況下,不與金軍正面爭鋒,採取機動靈活的戰法,夜擾金軍,依險拒守,最終以少數兵力戰勝了數倍於己的金軍。


三十九、廬州之戰


廬州之戰,發生於宋嘉熙二年(蒙古窩闊台汗十年,1238年),在蒙宋戰爭窩闊台攻宋之戰中,宋淮西制置副使兼轉運使、知廬州杜杲守廬州,擊敗蒙古軍大規模進攻的一次作戰。 此戰是中國戰爭史上城邑防禦戰的典型戰例,宋將杜杲守城謀劃有方,善於用兵,屢挫蒙古軍,取得守城的勝利。蒙古軍則缺乏攻城經驗,屢戰屢敗。


四十、邊堡寨之戰


堡寨之戰,發生於1206年,鐵木真被選為成吉思汗後,即借為祖先報仇之名,決計攻金。此戰,金軍坐失戰機,將士離心,招致失敗。蒙古軍則集中兵力於主要方向,充分發揮騎兵優勢,採取強擊戰法,取得了以少勝多的戰績。


四十一、納忽山、不黑都兒麻之戰


納忽山、不黑都兒麻之戰,發生於宋嘉泰四年(金泰和四年,1204年)春,在成吉思汗統一蒙古之戰中,與乃蠻部太陽罕、屈出律不欲魯(北乃蠻部首領)在納忽昏山之察乞兒馬兀特地區(今蒙古哈剌和林北納莫合山)的戰略決戰。鐵木真以4萬人的劣勢兵力,戰勝太陽罕8萬之眾的優勢兵力,是中國戰爭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圍殲戰。


四十二、迦勒迦河之戰


迦勒迦河之戰,發生於1223年(元太祖十八年)五月,在蒙古第一次西征中,蒙古軍在迦勒迦河擊敗俄羅斯聯軍的一次重要作戰。此戰,蒙古軍在力量對比懸殊的情況下,採取各個擊破的戰法,一舉擊敗俄羅斯聯軍,創造了中國戰爭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例。


四十三、賽約河之戰


賽約河之戰,發生於1241年(元太宗十三年)4月11日,在匈牙利賽約河(今蒂薩河)畔,由蒙古第二次西征軍六萬鐵騎對戰匈牙利十餘萬軍隊的戰爭。在戰爭中,蒙軍統帥拔都與速不台先採取誘敵深入之計,又從賽約河下游結筏潛渡,迂迴匈軍側後突然襲擊。再以圍三缺一的方式殲滅匈軍七萬餘人,匈牙利國王貝拉四世單身脫逃。戰後,蒙古人控制了整個東歐。為金帳汗國的建立奠定了基礎。此戰,是世界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圍殲戰之一。


四十四、鄂州之戰


鄂州之戰,發生於1258年一1259年(蒙古蒙哥汗八年至九年,南宋寶祐六年至開慶元年),在蒙哥攻宋之戰中,忽必烈率蒙古東路軍攻鄂州(今武漢武昌)的作戰,最後被宋右丞相賈似道以少勝多擊退的作戰。


四十五、丁家洲之戰


丁家洲之戰,發生於元至元十二年(南宋德祐元年,1275年)二月,在忽必烈滅宋之戰中,元軍於丁家洲(今安徽銅陵北)擊敗宋軍水陸阻擊,瓦解宋軍主力的作戰。此戰,宋軍雖眾,然而,多次援救襄樊失利,呂文煥投敵,諸軍自是氣奪,將領各懷異志,不齊心協力,統帥賈似道貪生怕死臨陣脫逃,招致慘敗。元軍伯顏採取疲而攻之、水陸合擊的戰法,以少勝多,取得了殲宋最後抵抗餘力的重大勝利。


四十六、虎嘯山之戰


虎嘯山之戰,發生於至元元年(南宋景定五年,1264年),蒙宋戰爭,宋將夏貴率軍攻蒙古虎嘯山(今四川廣安東)城,被蒙古將張庭瑞、焦德裕擊敗的作戰。此戰,蒙古軍守城頑強,且善於抓住戰機,利用夜暗主動出擊,巧施疑兵計,取得了以少勝多的戰績。宋軍雖眾,但戰法呆板,鬥志懈怠,終至失敗。


四十七、鄱陽湖之戰


鄱陽湖之戰,發生於元朝末年,朱元璋和陳友諒為爭奪鄱陽湖水域而進行的一次戰略決戰,決戰以朱元璋的完全勝利而告終。這次戰役被視為中世紀世界規模最大水戰。此戰,朱元璋乘陳友諒軍久攻堅城受挫,分兵據守鄱陽湖口,先斷其退路;繼集中兵力,巧用火攻,殲其主力;後水陸截擊,全殲陳軍於突圍之際。創造了中國水戰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例,為統一江南奠定了基礎。


四十八、白溝河之戰


白溝河之戰,發生於明建文二年(1400年)四月,在靖難之役中,燕王軍隊與建文帝軍隊在白溝河(今河北雄縣、容城、定興一帶)進行的作戰。此戰朱棣軍擊潰建文帝軍,死傷10餘萬人,此後,建文帝再也組織不起來大規模的軍事實力,朱棣由此轉守為攻,取得戰事上的主動。


四十九、上峰嶺之戰


上峰嶺之戰,發生於明嘉靖四十年(1561年)五月,此戰是參將戚繼光率軍在台州上峰嶺(今浙江臨海西北)伏擊倭寇的作戰,是御倭戰爭史上以少勝多的典型戰例。


五十、台州之戰


台州之戰,發生於明嘉靖四十年(1561年)四月至五月,在明抗倭的戰爭中,參將戚繼光率領戚家軍在台州(今浙江臨海)附近的新河、花街、上峰嶺、長沙等地連續九次挫敗倭寇的著名戰役。史稱「台州大捷」,亦稱「台州九戰九捷」。此戰,是中國戰爭史上靈活用兵、以少勝多的典型戰例,充分體現了戚繼光的軍事思想:充分發揮火器威力,在火力掩護下實施衝鋒,火力與衝鋒密切結合,即使用各種性能火器的兵種協同作戰。這在中國戰爭史上是較早的,對後世用兵有著深遠的影響。


五十一、渾河之戰


渾河之戰,發生於明萬曆十三年(1585年),在努爾哈赤統一女真的戰爭中,在渾河南岸、界凡至南山(今遼寧撫順縣東部)一帶擊退哲陳等部5寨聯軍的作戰。


五十二、薩爾滸之戰


薩爾滸之戰,發生於1619年(明萬曆四十七年,後金天命四年)二三月間,在明朝與後金的戰爭中,努爾哈赤在薩爾滸(今遼寧撫順東大夥房水庫附近),以及薩爾滸附近地區大敗明軍四路進攻的反擊戰,是明朝與後金遼東戰爭中的戰略決戰。薩爾滸之戰以明朝攻圍後金,後金防衛反擊的形式發生,在這次戰役中,後金軍在作戰指揮上運用集中兵力、各個擊破的方針,5天之內連破三路明軍,殲滅明軍約5萬人,繳獲大量軍用物資,此戰役以明軍大敗而告終。此戰役是明清戰爭史上一個重要的轉折點,是明清興亡史上一次具有決定性意義的戰爭,是以少勝多的典型戰例。


五十三、寧遠之戰


寧遠之戰,發生於1626年(明天啟六年、後金天命十一年)正月,後金與明朝在寧遠(今遼寧興城)進行的作戰,此戰,袁崇煥組織軍民堅壁清野,協力共守,剷除姦細,憑堅城用大炮,配以火攻,殺傷後金軍1.7萬人,挫敗了努爾哈赤奪占遼西和山海關的企圖,是明朝對後金作戰的一次重大勝利, 使明朝軍民重新樹立了戰勝後金軍的信心。


五十四、貴陽之戰


貴陽之戰,發生於明天啟2年(1622年)12月,在明平安邦彥之戰中,貴州巡撫王三善為解除貴陽受圍與叛軍進行的一次作戰。此戰,秘密行軍,屢戰皆捷,官軍以少勝多,以2萬兵力擊潰安邦彥圍城叛軍10萬,使貴州轉危為安,扭轉了平叛戰爭開始以來的被動局面。


五十五、清征達瓦齊之戰


清征達瓦齊之戰,發生於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二月至六月,清軍奔襲伊犁,征討準噶爾汗達瓦齊叛亂之戰。此戰,清軍選擇戰機得當,行動快捷,以22人精騎突襲達瓦齊大營,取得大勝。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之窗 的精彩文章:

中國歷代王朝都城今何在?
朝鮮王朝歷史上的三大妖女
西楚霸王項羽手下五大猛將的結局
秦國為何能在短短十年之內滅亡六國?
中國歷史上殺父奪位的「皇帝」
您可能感興趣

中國歷史上5場以弱勝強的戰爭
盤點三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五大戰役
中國歷史上對外戰爭最多的王朝,屢次以少量優勢兵力戰勝外敵
中國歷史上死亡人數最多的四場戰爭
中國歷史上八大以少勝多戰役,淝水最懸殊,巨鹿經典
世界歷史上,中國的戰爭賠款是最多的嗎?
中國歷史上十大著名的「北伐戰爭」
中國歷史上死亡人數最多的四大戰爭,三場和清朝掛鉤!
世界歷史傷亡人數最多的五大戰爭 中國竟全部參戰
影響中國歷史的五大戰爭,最後一場被認為國人的恥辱
中國歷史上的十大戰神
光武帝劉秀有多牛?他是世界歷史上以少勝多戰役的紀錄保持者
中越兩國歷史上發生過的七次戰爭
盤點世界歷史上的7大戰爭狂人:中國佔兩個
美國人眼裡世界歷史上最具有影響力的五大戰役,中國僅一場在列
中國歷史上的三大盛世,最後一個頗具爭議
軍事第一也不行:美國歷史上沒有取勝的戰爭
40多年前越南戰爭中,美國所謂的營救孤兒計劃的珍貴歷史照片
中國歷史上最大的一次「黨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