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知書丨唐德剛想說卻沒說完的歷史

知書丨唐德剛想說卻沒說完的歷史

55歲的作者用十年的時間寫下了這首《山丘》。在歌中,他用翻越一座又一座山丘的人生比喻,唱出了過來人的感悟。默然回首,年少時心中的涓滴意念,攢著攢著,不覺已匯成了長河。


其實,每個人的時間細流,交織在一起,便是歷史這條彎彎的大河。在河畔,有位這樣一位老者,他曾是一個聆聽者,也是一個說書人。如今,越過山丘的他也已經隨流而去,融到大河當中去了。


他就是唐德剛,一個最具獨特性的歷史學者,近代以來找不出第二個像他這樣的人來。

胡適先生的「小門生」


知書丨唐德剛想說卻沒說完的歷史


唐德剛1920年生於安徽,中央大學歷史學系畢業,1948年赴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攻讀博士


在五十年代的紐約,唐德剛遇到了最低潮、最失意、最孤獨的胡適。

年輕的唐德剛初到美國,少不了要靠打工賺取口糧。年老的胡適則是貧病交加。長期患有心臟衰弱、胃潰瘍不說,學術上還受到美國同行的排擠,難以教書謀生。漂泊海外的胡適有心回國,可是海峽隔絕,兩邊都不許上岸。


如果說唐德剛尚可謀生,胡適則「不能自生,只能自滅」了。


說來胡適是「安徽出生,哥大畢業,北大成名」,對三個地方都有極厚的溫情主義,並且「老而彌篤」。唐德剛是哥大圖書館唯一的一個華裔小職員,胡適先生常來借書。兩人講起徽州話來,不禁湧起濃濃的鄉誼。一來二去,胡適便不時讓唐德剛來家裡「添雙筷子」。


胡適太太燒菜的手藝如同她打麻將一樣精湛。可有趣的是,師母從廚房裡端出的各種「安徽口味」,唐德剛從來沒有吃過。師母一個勁兒的問「可吃的慣「?唐德剛趕忙答應著「吃的慣、吃得慣」!


知書丨唐德剛想說卻沒說完的歷史

唐德剛回憶起當時的兩人,就像一個「乞丐老和尚」和一個「乞丐小和尚」,一同箕坐在草窩裡,草窩裡的齋飯則是胡適太太親手作的「安徽菜」。


胡適是位詢詢儒者,在育人方面可謂桃李天下,唐德剛就是胡適學生的學生。沒曾想到,」徒孫「竟和「祖師爺」成了忘年交。胡適倒也很喜歡這位小友,常常打趣唐德剛是自己的「小門生」。


出於二人的師徒緣分,才有了後來胡適口述、唐德剛執筆的《胡適口述自傳》。唐德剛聆聽著胡適的徐徐訴說,不僅成為了一個徹頭徹尾的」胡適之的朋友「,也意外的開啟了自己獨特的史學人生。


口述歷史的由來


說起唐德剛,一般人會講他是近代史大家,中國口述歷史第一人。他留下的《胡適口述自傳》、《李宗仁回憶錄》、《顧維鈞回憶錄》、《張學良回憶錄》是近代史研究的珍貴史料。而這口述歷史的「第一」其實來的頗為偶然。

知書丨唐德剛想說卻沒說完的歷史


圖中從右起分別為唐德剛,張學良和趙一荻(趙四小姐)


一九四九年,美國的駐華記者羅伯特(RobertA.Burton)脫離新聞界,轉而給寓居香港的張國燾做了口述自傳。這幾百頁獨特的史料引起了學術界極大的興趣,羅伯特也輾轉到了哥倫比亞大學進行最後的訂稿工作。


唐德剛此時正在哥大的東亞研究所,給代所長韋慕庭(C.MartinWilbur)先生作研究助理。說來也是辛苦,東亞研究所的主題是「漢代社會史」,韋慕庭教授研究的範圍是「北伐戰爭」,唐德剛尚未完成的博士論文是「美國內戰的外交史」。因此,唐德剛上午搞漢書,下午參加北伐,夜晚鑽美國檔案,可謂是「一雞三味」。

唐、羅二人相識後,朝夕見面,處的如兄如弟。羅伯特見唐德剛疲於奔命,便建議他趕快脫離三個不同的「勢力範圍」,自己招兵買馬,做一個「割據一方」的小軍閥。當時中國「名人」在紐約的「難民」真的是「車載斗量」,考慮過後,唐德剛決定從最熟識的胡適開始著手,進行口述自傳的嘗試。


胡適聽到昔日學生張國燾寫自傳的故事,也感到很興奮,大談了一整晚如何寫自己的「自傳」。順利擬訂了計劃,唐德剛便找到韋慕庭,希望能得到東亞研究所的資助。哪能料到,韋慕庭正在籌劃一個更大規模的「中國口述歷史計劃」。唐德剛成為「小軍閥」的夢想便因此化為泡影,轉而變成韋慕庭的「僱傭兵」了。


丨 歷史的三峽 丨


其實,唐德剛真正為國人所知的,還是《晚清七十年》等通俗性的歷史著作。論史學功力,唐德剛的文章曾在顧頡剛的上古史課上拿過第一,基礎很好。可最令唐德剛服膺的還是《史記》的文筆,他認為學術語言太過正經枯燥,只有富於文學性的表達才能更好的傳遞歷史的溫度。


因此,口述歷史研究之餘,「不務正業」的唐德剛悄悄地完成了一次從「聆聽者」到「說書人」的轉身。


所謂「說書人」,就是讓歷史的捲軸隨著故事打開,在鮮活的場景中展露人性的五彩斑斕。複雜而詭譎的歷史事件,在唐德剛的講述下,總能如抽絲撥繭一般,裸露出其內在的肌理。比如在《袁氏當國》中,唐德剛以其細緻入微的洞察,還原了一個「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別樣袁世凱,幾乎引起了對袁歷史評定的翻案。


不過,雖然是「說書」,唐德剛的史學思考卻從未停止。研究近代史一生,他念及最多的就是中國近代以來的轉型。轉型就像要經過」歷史的三峽「,進入」三峽「,水流湍急,社會各層面的變革巨大。等到出了峽口,社會定型,便能進入長久的穩定期。 唐德剛猜想,晚清以來的「三峽路」,大概要走上倆百年。


未完成的民國軍閥史


《段祺瑞政權》


知書丨唐德剛想說卻沒說完的歷史


唐德剛遺稿編成的民國軍閥史,因為直系軍閥的內容沒有完成,書名定為《段祺瑞政權》


唐德剛的近代史作品,是最具趣味性和可讀性的。遺憾的是,在2009年,唐先生就於世長辭了。


長年于海外教授中國近現代史,唐德剛一直有心建立大陸、台灣之外的歷史研究第三方陣營,故而數十年來筆耕不輟。《段祺瑞政權》這部書就是由唐先生多年的文章編合而成的,分為上、下、外三部分,從袁氏勢力崩潰講到了張氏父子當權。


原本這部書應當是部完整的民國軍閥史,遺憾的是,直系軍閥的故事,唐德剛先生沒有來得及講完。


唐德剛筆下的軍閥


袁世凱的洪憲帝夢破滅後,中央政府解體,全國上下頓時成為了無政府狀態。於是,大大小小的軍閥「偶然」的登上了歷史的前台。大的軍閥如段祺瑞,張作霖,閻錫山,韓復渠,名聲至今如雷貫耳。小的軍閥只有槍兵數十人,也能做個最小最小的皇帝。


知書丨唐德剛想說卻沒說完的歷史


書中的歷史真實照片,圖中為皖系軍閥段祺瑞


唐德剛回憶幼年時在徽州的鄉下,就有個諢名魏三鬧的「司令」。他擁兵二三十人,發派民夫,徵收賦稅,「保護」一個鎮的治安達數年之久。上級的縣長也不聞不問,彼此相安無事,井水不犯河水。於是魏三鬧穩坐釣魚台,在鎮上做了多年的土皇帝。


暮年的「少帥」張學良在接受唐德剛訪問時,也毫不避諱的講起「大帥」張作霖是「鬍子」(土匪)出身。這個「張三鬧」在東北地方上收保護費,後來越鬧越大,被招安當了管帶(營長),進而團長、旅長、師長、軍長,直到總司令而大元帥,割地為王,變成了管領中國半壁江山的「張大帥」。


政治的轉型下,傳統社會在生活上也跟著轉變,軍閥的日常也過得不中不洋。比如某個嚮往現代享受的四川軍閥,特地從上海僱傭了網球秘書。結果這個東北小伙被年輕漂亮的夫人看中,一起私奔。更為荒誕的是,醋海興波的的軍閥竟然被二人的愛情感動,不僅未判死刑,反而資助他們的情奔。


知書丨唐德剛想說卻沒說完的歷史


唐先生總講從「帝制到民治的轉型方向」是必然的,不會變動的,但各個小階段中的變動往往是不可捉摸和反覆無常的。我們看軍閥混戰時期,無疑就是近代轉型過程中最混亂也是最精彩的小階段。


這些軍閥一共胡鬧了十六年,而這十六年又整整齊齊的劃分成四大段,每段四年,每段都有一個軍閥當權。袁世凱、段祺瑞、吳佩孚、張氏父子,每個叱吒風雲的軍閥都曾掀起過給中國的現代化進程帶來深遠影響的政治風波。


他們得失故事,還是在書中聽唐德剛先生一一講述吧。


編輯:清林


圖片:獨木鳥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讀者 的精彩文章:
您可能感興趣

徐靜蕾書法手跡欣賞:父親不要求我成為書法家,想讓我知書達理!
知書識禮的西關小姐,沒想到你是這樣的人……
潘天壽:知畫者,必知書
等錄取通知書的你是什麼樣子的?
曲筱綃不學無術趙醫生接受,關雎爾知書明理為什麼他一眼也不看?
知畫者,必知書
千古冤案潘金蓮,實則是身家清白知書達理的好姑娘?
看電影知書,再去看這二本書更給了不一樣的感覺
寫了一輩子書法竟然不知書法為何物?
通知書何時到?錄取結果怎麼查?這些你知道嗎?
劉濤近照曝光,抱兒子被嫌棄,女兒知書達理好看懂事
何玉興:最幸福的時刻,就是把錄取通知書交到媽媽手裡的時候
大學錄取通知書的秘密你知多少?看完本文秒懂
幸有雅趣,才能遇見知書達理的你
齊白石:只知書畫貴,不聞筆墨香
你為寫好字而學書法,殊不知書法也在回饋著你!
今天你被錄取了嗎?來看一看小哥哥小姐姐們曬的錄取通知書吧!
宣告沒救了的狗狗卻上了待認領通知書,主人表示很驚喜
雖然沒有收到貓頭鷹寄來的入學通知書,但霍格沃茲永遠是我的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