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想讓孩子自願合作?試試博弈論!

想讓孩子自願合作?試試博弈論!

想讓孩子自願合作?試試博弈論!


作者 Paul Raeburn


編譯 寒冬

想讓孩子自願合作?試試博弈論!


提到博弈論,你首先想到什麼?超級天才馮·諾依曼,還是美麗心靈約翰·納什?戰場上決策,還是大國間的競爭?其實博弈論還可以用在教育孩子上。用博弈論可以讓孩子們自願合作,這可是經過數學證明的方法。


小朋友之間發生了爭吵、手足間出現了不和該怎麼辦呢?在這個時候,關於人類行為以及博弈論的一點知識就能派上用場了。心理學家已經發現孩子如何達成共識,他們究竟選擇配合還是選擇對抗,很大程度上取決他們於對於公平的理解。


最理想的情況當然是孩子能夠自己明白合作比衝突更好,從而在沒有家長強制的情況下自願合作。但問題的關鍵是,孩子不會每次都選擇合作。

想讓孩子自願合作?試試博弈論!


圖片來源:smartstartandover


想像這樣一個兩難境地:房間亂得就像豬窩,積木、拼圖堆得到處都是……這時候必須要有一個孩子收拾房間,但是你的兩個孩子不願意收拾,都在等待對方行動。他們看起來完全不可能配合,該怎麼辦呢?


學習合作


不僅人會合作,很多動物也會合作,從魚類到蝙蝠,還有猴子。哈佛大學的心理學家 E. Spelke 是幼兒認知研究的先驅,研究兒童如何學會合作。她發現成年人更願意與三類人分享:關係親密的人;向自己分享東西的人;向別人分享東西的人。問題是,這種偏好是如何產生的呢?在成長發育中自然出現,還是在環境中習得?

2008年,Spelke 和華盛頓大學的心理學家 K. Olson,嘗試用一系列的實驗來回答這些問題。參與這個實驗的有20個4歲左右的男孩和女孩,研究人員給每個孩子一個玩偶,分配一定的資源(玩具水果,動物玩具,糖果等等)用來分享給其他的玩偶。其他玩偶代表兄弟姐妹、朋友或是陌生人。研究人員發現,即使在4歲左右的年齡,孩子們也會讓自己的玩偶向「親人」分享更多,「朋友」相對少一些,而給「陌生人」的最少。


在另一個實驗中,科學家給孩子們讀一個故事,故事中描述某個玩偶將東西分享給了他們自己的玩偶。作為回報,孩子們會更多地向這些玩偶分享。在最後一個實驗中,孩子們會對慷慨的玩偶分享更多。


這項研究說明了兒童分享的三個原則,證明兒童並不是從成年人那裡學到這些東西,也不是通過道德上的指導習得。相反地,他們學會這些是由於內在的發展或是與其他孩子接觸。更重要的是,孩子可以在家庭環境中學到這三個原則。


建立公平


現在我們回到開頭所遇到的整理房間的問題。要解決這個問題,需要先了解一下博弈論中著名的「囚徒困境」。

設想兩個犯人被分開關押,他們有兩種選擇:承認罪行或者保持沉默。規則是這樣的:如果兩人什麼都不說,他們都會判得較輕;如果一個認罪而另一個保持沉默,認罪的釋放,保持沉默的則重判;如果兩人都承認,他們得到同樣程度的中等刑罰。


想讓孩子自願合作?試試博弈論!


圖片來源:mashable


密歇根大學的教授 R. Axelrod 使用電腦對「囚徒困境」進行了模擬。結果表明,從長遠來看(多次重複的」囚徒困境「),利他的策略會有更好的結果;而貪婪的策略則會表現很糟。這說明合作可以在沒有外界干預的情況下出現。或者,像 Axelrod 說的那樣,「合作僅僅取決於一件事,那就是可能的互惠結果。」

如何把運用這個結論呢?設想你的兒子拒絕收拾房間,那麼作為回應你的女兒也不會收拾。但如果兒子選擇沉默,或許下次女兒作為回報也會這樣做、為什麼?因為善意對每個人都好。如果我們能讓孩子這樣考慮事情,他們就會更願意合作。


如果你的兒子選擇的收拾房間,那麼你的女兒可以下次收拾房間或者也可能拒絕,但無論她做什麼,從此以後兒子都會像她那樣做。如果她合作,他也會合作;如果她拒絕,那麼他也拒絕。在博弈論中,這就叫做「投(yi)桃(ya)報(huan)李(ya)」。


禮尚往來,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往,亦非禮也。——《禮記·曲禮上》


當孩子面對整理房間的兩難境地時,每人都有不合作的動機,就像是「囚徒困境」中的那樣。但是在不斷重複的「囚徒困境」中——比如在玩耍的地方——他們很快就會再次見面,這時候,合作就是最佳的選擇。


對於父母來說,最好的策略就是鼓勵孩子學習「投桃報李」,這是經過數學證明的。讓女兒和兒子輪流整理房間,這樣他們就能對整理房間做出同樣的貢獻,他們就會認為相互之間是公平的。如果他們合作,你可以給每個人獎勵一個冰激凌。你的職責就是,監督這種輪流勞動並持續下去,知道每次該誰做,並保證公平。每個孩子都更願意打掃房間,因為這樣做會讓另一個孩子做同樣的事情。


超越「投桃報李」


其實你也可以試試相反的策略:如果孩子都不願意收拾房間,那就由你來收拾,但是兩個孩子都不會得到任何獎勵。通常,他們會意識到自己應該收拾房間,不然就得不到獎勵。下次發生類似的事情,孩子們就會自覺地輪流收拾房間了。


Axelrod 還為這個策略引入了「慷慨」的概念。假設第一次兒子收拾房間,女兒下次收拾。這種情況會繼續,直到女兒不想再做了。根據「投(yi)桃(ya)報(huan)李(ya)」,你兒子也應該停止。但是,如果兒子相信女兒會再次行動,也就是說他選擇寬恕,願意給女兒一次改正的機會。Axelrod 稱之為「慷慨的投桃報李」。你兒子允許你女兒偷懶一次。


如果女兒再次拒絕收拾房間,那麼兒子也會停止。女兒會為破壞了合作感到抱歉,於是重新開始,然後你兒子也繼續參與合作。Axelrod 稱之為「悔悟了的投桃報李」。「慷慨及悔悟的投桃報李都可能湊效,」Axelrod 說,「因為這能給人改正錯誤的機會,合作就能恢復。」


但這也不一定每次都管用。怨恨——合作的相反面——會對合作造成很大損害。我們在這說的是心理學上的怨恨——願意承擔一定損害以便讓別人承擔更大的損害。怨恨可以比其他任何事情都更容易損害孩子之間的關係。幾年前, McAuliffe 調查了這個問題。


怨恨的力量


人類可以與完全陌生的人合作,而動物通常不會這樣。這種合作可能與人類的公平感及厭惡不公平有關。McAuliffe 及同事發現,孩子大概在4歲~5歲開始出現對不公平的厭惡。她想了解的一個問題是:為什麼孩子拒絕不公平?為什麼他們有時會放棄自己的資源而剝奪其他人得到更多獎勵的機會?


為了了解這一點,McAuliffe 在2014年成對招募了一些孩子,從4歲到9歲不等。他們發現,如果得到的不公平的獎勵,即使是小孩子也會表現出怨恨,他們會更願意兩個都得不到糖果而不是只讓一個孩子得到更多。這就是說,他們不僅拒絕不公平(會有挫敗感),他們還要讓另一個孩子受到一點教訓。


所以,這對父母意味著什麼?


首先,無論是糖果、玩電腦的時間或者其他事情,如果孩子沒有得到公平對待,他們就會不高興。所以,想要讓孩子相互配合保持合作,首先應該確保公平。


第二,雖然對大人來說,如果得到太多糖果,就會感到不公平並且認為應該退回一些,但孩子不是這樣,他們在8歲左右才會有這樣的意識。如果他們在合適的年齡表現對出公平的關心,那就說明正變得公正和慷慨,這對他們適應這個世界非常重要。


第三,孩子可以學會如何合作。這需要一定耐心,甚至一些決心。但是,一定要堅持,這會管用的,因為博弈論已經證明了這個結果。


博弈論的其他應用


睡覺的最後通牒


為了減少孩子賴著不肯睡覺的時間,家長可以用最後通牒遊戲的原則——不睡拉到。在睡覺前,讓孩子玩剪刀石頭布,贏得孩子可以選擇睡前故事的讀物,如果其他孩子不答應,那麼所有人都沒有睡前故事。


挑食難題


怎麼對付挑食的孩子?有一個簡單的方法。如果你在孩子碗里就放一種他不喜歡的食物,他估計就不會吃。但是如果你放四種不同的食物,孩子就會挑兩種吃掉並覺得「賺到了」,因為只吃一半是談判的」勝利「。但是對於家長來說,孩子吃了更多種類的食物,他已經中了」圈套「。


關注「把科學帶回家」 (ID:bringsciencehome),給你的孩子最好的科學教育!


不過癮?請戳


兒童習得性無助:孩子的失敗感來自哪裡?


這樣教育孩子的話會讓孩子具有暴力傾向


為什麼大多數神童都變得默默無聞?


轉載請聯繫kids@huanqiukexue.com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把科學帶回家 的精彩文章:

睡前科學故事 超人的故鄉氪星長什麼樣?
仙女來跳舞,蘑菇圍成圈
深海怪物,我打賭你一個也不認識
"你一個, 我一個", 讓孩子學會分享的11個訣竅
您可能感興趣

怎麼判斷自己好不好看?一根手指測試美醜,你敢試試嗎?
想瘦又想美?試試這個食譜!
想瘦腿?試試這樣做!
有辦法讓你的腦子更聰明 你想試試看嗎?
小露美肩的誘惑,你想試試嗎?
「貞子版」美甲,你敢不敢試試?
彩虹美食,你想試試嗎?
想吃餃子又怕胖?試試「低碳」版!
想要瘦身?不妨試試輕斷食
由糞便可破解健康信息,你想試試嗎?
如何讓孩子心甘情願寫作業?也許可以試試這個辦法
男士髮型誰剪誰帥你想不想試試
女人想要性慾更強?不妨這樣試試!
你們見過這樣的坦克嗎?小編都想上去試試了, 你們想嗎?
一圖看穿你內心真實的自己,你敢試試嗎?
適合跟孩子一起聯繫的瑜伽動作,媽媽們要試試嗎?
妹紙,這麼想試試刺激的呢!
楊冪范冰冰都不適合劉海,你憑什麼想試試?
妹子你試試這味道怎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