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不讓寶寶流口水呢?媽媽們看看
一歲前的嬰兒正值口腔期,喜歡把到手的物品往口中放、不時地流口水等,是幾個最常見的特徵。隨著寶寶慢慢長大,許多父母都想要幫他們「收涎」,除了希望寶寶健康長大外,也希望不要再不停地流口水。然而,從發展進程來看,耕莘醫院復健科語言治療師賴怡如表示,其實這方法並無任何實質作用。
口腔控制的能力,主要就是要靠寶寶的嘴唇。最基本的口型變化,如發出「啵」或「啾」的聲音,其實都要依靠嘴唇來進行的。接下里跟大家將介紹四項基本嘴唇技巧和平日訓練方式。
1 吹
藉由小遊戲,讓寶寶更樂在「吹」的過程中,如小一點的寶寶可吹小紙片、衛生紙,大一點的寶寶可吹泡泡、紙捲笛,只要一開始教他怎麼吹,接下來他自己就能熟悉和學會。
2 吸
建議可運用吸管,從喝飲料開始。吸管從大到小,愈小支愈難吸;飲料從水到奶昔,黏稠度愈大愈需要力量;這些都有助於唇部的訓練。通常有在用吸管的孩子,吸的能力在一歲半就會出現,兩歲時會更成熟。
3 抿
例如在孩子嘴唇表面,塗上他愛吃的食物(果醬),讓他想辦法運用嘴唇吃到東西;或可使用木製冰淇淋匙(或壓舌板),讓孩子抿住,父母稍用點力去拉,但不要拉掉,像拔河般;這些都能訓練嘴唇閉合的力量。
4 咀嚼
有些大一點的孩子,臉頰力量可能不足。建議可給他嚼不爛但有味道的食物,如魷魚絲或軟糖,讓他放在口中咬,就能直接用到咀嚼肌的部分。但需注意食物不要太大顆或太長,以免被噎到,且要在大人的監督之下才能做喔!
練習時注意事項
在訓練寶寶控制口水的過程中,爸爸媽媽們不要太心急,應循序漸進強化其能力,但是寶寶的健康是第一要務,做好基本照護。
1、漸進改變質地
從泥狀到固狀的飲食改變,爸爸媽媽們要時刻注意寶寶的章台的變化。賴怡如治療師這樣子說,如從泥狀到帶點顆粒,可以現在食物裡面加入一點,接著看寶寶含入口中的情況,要是寶寶可以在嘴巴內多處理(咀嚼)一下再吞下去,這樣子就說明接下來可以慢慢轉換食物形態(到完全顆粒狀);這樣子一來可漸進式強化其口腔功能。
2、隨時保持清潔
口水裡面有著酵素,要是一直留在皮膚上,有有很大的可能性會得濕疹;要是流太多而弄濕胸前衣服,寶寶也許會一不小心感冒。
賴怡如治療師這樣子說,隨時保持口腔周圍的乾爽清潔是很關鍵的,特別是吃完飯以後一定要注意。可是,因為嬰兒皮膚嬌嫩,所以最好用一些不含酒精的濕紙巾、或可用柔軟又吸水的紗布巾擦拭,減少酵素和酒精對嘴唇和下巴的刺激。
素材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母乳的寶寶真的不用喝水嗎?媽媽們都要看看!
※哄寶寶睡覺不能搖晃?來看看媽媽們怎麼說的
※聽說「有溝必火」?看看這些寶寶,媽媽自愧不如
※她做的食物讓媽媽看會沉默,寶寶看了流淚!
※寶寶咳嗽的原因及怎樣護理?媽媽們趕快看看!
※寶寶防晒霜買不買?看看這些媽媽怎麼說
※夏天 媽媽怎樣做讓寶寶不受涼?
※寶寶不吃奶粉怎麼辦?媽媽快來看看!
※寶寶愛流口水到底是不是病?媽媽得注意!
※給你一盤這樣的水果,寶寶能不喜歡嗎?媽媽來看看!超棒
※如何做到讓寶寶遠離蚊蟲叮咬,媽媽們請注意了!
※如何才能讓寶寶不再依戀媽媽?
※如何與您的寶寶做遊戲,初為人母的媽媽們都來看看
※為什麼寶寶除了媽媽,誰都不讓抱?
※夏季寶寶厭食?媽媽們快來看看如何應對!
※寶寶如何斷奶才正確?媽媽們是怎麼做的呢?
※舊衣服如何變廢為寶!媽媽們趕緊來看看吧!
※媽媽不知如何給寶寶餵奶!
※你留意過你的爸爸媽媽嗎?!看時淚水會不自覺的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