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印度公布中型隱身戰機AMCA 劍指殲31和殲20存在差距

印度公布中型隱身戰機AMCA 劍指殲31和殲20存在差距

說起印度國產戰鬥機,大家首先想到的一定是以「跳票」而聞名於世的LCA「光輝」(Tejas)輕型戰鬥機。不過,由於LCA遲遲不能形成戰鬥力,且性能已經難以應對周邊國家發展的新型戰鬥機,特別是中國發展第五代戰鬥機給印度造成了相當深刻的刺激,印度航空發展局 (Aeronautical Development Agency,簡稱 ADA)於2010 開始研發第五代「先進中型戰鬥機」(Advanced Medium Combat Aircraft,簡稱 AMCA)。前不久,ADA再次發布了一組AMCA戰機的設想圖,從圖上來看,修改設計後的該機體現出了一些以往設計上沒有的新特點。這是一款怎樣的戰機呢?我們不妨一探究竟。


印度公布中型隱身戰機AMCA 劍指殲31和殲20存在差距


圖註:日前印度媒體披露的AMCA的新版設想圖

AMCA在噸位上是一款介於LCA與蘇-30MKI的中型戰鬥機,印度空軍計劃用該機替代現役的米格-29和「幻影」2000H。ADA表示AMCA 將採用多種先進技術,除在機身設計上採用隱身技術外,還將通過採用彎曲進氣道和機身彈艙削減雷達反射面積。在材料工藝上,AMCA將大幅採用碳複合材料等先進材料。同時,AMCA也將具有先進的機載設備,如機載主動相控陣雷達(AESA)和具有寬幅液晶顯示的座艙系統。AMCA還將採用多種先進的武器裝備,其中計劃採用的空戰武器為印度自行研製的「阿斯特拉」(Astra)中距空空導彈,在執行對地攻擊任務時則可採用各種防區外精確制導武器。除空軍型外,AMCA還將發展艦載型號,預計將搭載在印度下一艘國產航母上。對於AMCA,印度方面毫不掩飾其在國產兵器方面一貫的自信,宣稱AMCA重約20噸(印方未說明是空重、正常起飛重量還是最大起飛重量,據推測應為正常起飛重量這個指標介於米格-29的16.8噸與F-35的22.5噸之間),將成為世界首款中型隱身戰鬥機。從噸位上看,AMCA確實屬於中型戰鬥機的級別,但考慮到前有F-35後有FC-31(即俗稱的「殲-31」),AMCA顯然算不上世界首款中型隱身戰鬥機。


需要注意的是,AMCA在設計上曾經幾經變更。從項目內容上看,AMCA應該是早期的MCA的繼承者,但MCA在布局上類似完全無尾布局(既沒有水平尾翼也沒有垂直尾翼)的LCA放大版,與後來的AMCA差異極大。在此之前,ADA曾公布過AMCA的概念圖,當時的AMCA 外形類似俄羅斯T-50戰鬥機的縮小版,但也存在很顯著的差別。AMCA採用了類似T-50的大面積截梢三角翼和直邊條,以及較小的平尾和外傾雙垂尾設計,但機頭截面則為類似F-22的V字形。而在此次公布的AMCA,在設計上又出現了一些新特點。其中最明顯的一點,在於其機翼由帶邊條的切尖三角翼變為菱形翼。同時,其平尾改為採用類似F-22的切根梯形且面積上明顯比以前更大,垂直尾翼面積也有所增加。新版的AMCA在布局上有些類似F-22與YF-23的綜合,雖然採用了常規布局,但是其機翼與平尾的間距卻比較大。同時,新版AMCA還在機身尾部兩台發動機的尾噴口之間增加了一個形狀細長的尾椎,其用途尚不明確。應該說,此次AMCA公布的設計已經和T-50不存在太多共同點,這很難說是ADA對於AMCA根據試驗進行優化設計的結果,反倒更像是盲目模仿別國的設計經驗。而放大了平尾與垂尾的面積,很可能是由於印度自行編寫的飛控系統無法通過較小的尾翼實現控制,因而不得不退而求其次。


印度公布中型隱身戰機AMCA 劍指殲31和殲20存在差距


圖註:早期的AMCA方案設計模型。與目前的設想圖對比不難發現,該機的設計已經有了很大變化

在動力裝置上,ADA計劃為AMCA裝備兩台印度自研的「卡維利」發動機,該型發動機由印度的燃氣渦輪研究中心(Gas Turbine Research Establishment,簡稱 GTRE)負責研製,於1986年開始研發,原本計劃作為LCA的動力裝置。但由於「卡維利」發動機在研發過程中遭遇極大困難,直到2010年11月才進行首次高空試車,該發動機連配裝LCA都希望渺茫,更遑論用於AMCA。有鑒於此,從2006年開始,印度借從法國引進「陣風」戰鬥機之機向法方尋求在M88-2渦扇發動機的核心發動機基礎上研發新一代的「卡維利 2」發動機,但由於法印雙方在發動機訂貨數量上的爭執以及無法解決超重和推力不足的問題而進度緩慢。即便如此,ADA仍然要求「卡維利」2在裝配在AMCA上後能實現超音速巡航和矢量推力,這意味著本來就推力不足的「卡維利」2還需要進一步提升推力指標,對於印度的工業水平而言這個目標幾乎難以實現,這或許是AMCA修改設計的另一個原因。


由設計反覆更改的AMCA,不難想到與該機在設計目標上極為相近的FC-31。作為中國的第二款第五代戰鬥機、同時也是世界上首款實現首飛的第五代雙發中型戰鬥機,FC-31在設計上體現了與AMCA截然不同的發展思路。FC-31雖然在設計上明顯借鑒了F-22和F-35的一些經驗,以至於其氣動布局與後兩者存在很高的相似性,但如果對於其設計方瀋陽飛機設計所(即「601所」)和生產方瀋陽飛機工業公司(即「112廠」)的歷史有所了解,便不難發現FC-31更多地繼承的是601所和112廠在競標中國空軍第五代重型戰鬥機時的研究成果。從基本設計上看,FC-31非常類似上世紀90年代601所提出的「98方案」、「新93方案」、「新98方案」等第五代重型戰鬥機設計的縮小版,但進行了明顯的優化設計,特別是翼型有了很大變化,同時採用了DSI進氣道、新一代航電和武器設備等新技術。對於AMCA與FC-31在技術含量上孰高孰低,我們不得而知,但可以判斷的是FC-31的技術水準顯然不如高技術堆砌的F-35,也不如作為重型戰機的殲-20,總體而言屬於「入門」級的第五代戰鬥機。換言之,FC-31並不盲目追求高技術,而是更強調在對目前服役的第四代戰鬥機形成優勢的前提下盡量保證技術成熟,以控制成本並便於迅速量產化,事實上這也應該是第五代中型戰鬥機正確的發展思路。


印度公布中型隱身戰機AMCA 劍指殲31和殲20存在差距


圖註:中國的FC-31與AMCA同屬第五代中型戰鬥機,但與盲目「求新」的後者不同,前者在設計上更加穩妥


總的來看,AMCA雖然和FC-31難免會產生某些趨近的地方,但兩者的發展思路其實差異非常大。相比於中國在發展FC-31時的穩紮穩打,印度航空工業似乎更希望通過AMCA的研製迅速掌握先進航空裝備技術。應該說,對於印度的這種野心我們不能給予負面評價,但過度強調技術指標的「大躍進」,恐怕帶來的將是重蹈LCA項目覆轍的尷尬。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軍機圖 的精彩文章:

印度秘密進行潛射彈道導彈發射試驗 一技術指標落後中國30年
性能均衡還是過分隱身?055海試在即對比中美新一代大型驅逐艦
讀兵法搞演習和會打仗的區別在哪裡?
運-20、伊爾-78將不日服役 中國空軍將擁有超遠程打擊能力
您可能感興趣

打趴F-22與殲-20 印度計畫12年內開發出AMCA戰機
中國新型殲-10C戰機可隱身 有能力對付F-22
美軍F-35兩架原型戰機AF-01和AF-02編隊飛行
為應對殲20服役,印度一次性採購83架LCA戰機
印度研製Mk.2版改進型LCA戰機,研製費用1.2億美元
美軍15架F-22A猛禽戰機
中國殲-20戰機與俄羅斯T-50戰機類似角度對比
神秘的殲-13戰機:設計指標與F-16原型機接近
F-35II戰機向公眾開放
俄MiG-35戰機1月份試飛 將爭奪輕型戰機市場
F-16戰機
美國隱身戰機F-22
全球三款頂級戰機:殲20彈艙最大超F22和F35
F-35A型戰機已有勁敵,殲20作戰半徑可達2000公里
美F22、F35、B-21等隱身戰機成擺設,中國量子雷達崛起
中國空軍殲20「隱龍」戰機高低搭配的最佳伴侶之一殲10B-C
F-22能發現殲20隱身戰機嗎?號稱200公里距離鎖定殲20
俄媒曝光中國殲-20B戰機,綜合戰力超F22
俄研發輕型隱形戰機:或借鑒米格-1.44戰機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