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徐海燕:一帶一路視域下哈薩克經濟發展戰略及中哈合作

徐海燕:一帶一路視域下哈薩克經濟發展戰略及中哈合作

>

作者系中國社會科學院政治學研究所副研究員


文章來源:《俄羅斯學刊》2016年02期、國關國政外交學人微信公眾號編輯


當前,哈薩克正在優化投資環境,調整經濟結構,在基礎建設、能源開發、綠色經濟方面充滿商機。中國企業在走進哈薩克的過程中也面臨與哈薩克多方面對接不通、大國利益博弈以及哈薩克引資偏好的挑戰。中哈之間的共同合作基礎紮實,互補性強,基礎設施建設有良好基礎,資金充沛,2015年8月簽署的產能與投資合作框架協議,為兩國今後的合作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空間。

哈薩克是絲綢之路經濟帶上一顆明珠,獨立二十多年來,哈國在強人總統納扎爾巴耶夫的勵精圖治和全體國民的不懈努力下迅速發展


在獨聯體國家中,綜合國力是僅次於俄羅斯的第二大經濟體,正在努力向世界發達國家前三十強的目標邁進。



1哈薩克全面務實經濟戰略及改革


當前,哈薩克正制定基礎設施、工業、能源、社會和文化等全面發展規劃,積极參与全球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

中國提出絲綢之路經濟帶倡儀之後,中哈之間的產能合作、科技合作、融資合作和企業合作有了更多的空間與機遇。


但在另一方面,由於中哈國情、歷史、發展階段、治理方式、政治制度、法律制度、社情民意等方面的差異,兩國的產業合作,特別是中企西進合作存在著一定的風險。


對哈薩克國家治理與經濟改革的認知就顯得尤為重要。在全球性金融危機的背景下,哈薩克以「全面務實經濟」為核心, 制定了對舊有的「思維和方法進行徹底顛覆」的經濟戰略方針。


主要歸結為三個核心詞:改革、增長、發展。內容包括以企業管理、經濟轉型為核心內容的新型私有化改革;實行稅收優惠,營造優越投資環境;政府管理部門的現代化改造等。


(一)從「哈薩克含量」到「國有資產新型私有化」

改革所謂「哈薩克含量」是指哈薩克獨立初期提出的擴大內需、加大境內企業購買本國產品的力度、實施貿易保護的政策。


主要是針對政府採購以及有關地下資源開發利用合同的總價值中哈國商品、工程勞務和服務所佔比例過低問題而提出的。


實施「哈薩克含量」的目的是,國家從招標階段開始監控,推行本國產品替代進口產品,提高本國基礎產業、本國附加值產品、服務和人員在項目採購中的比重。


1996年1月27日頒布的《地下資源和資源利用法》2007年6月21日頒布的《政府採購法》、2009年1月21日第733號總統令頒布的《關於企業和國家機關採購商品、實施工程(服務)過程中「哈薩克含量」的若干問題的規定》指出,在政府採購和地下資源開發領域內


應強制有關部門和企業在購買和經營活動中增加對哈國勞動力、商品、工程和服務的使用比例,同時加大對非資源領域的投資 最終在2015年前使政府採購和地下資源利用合同中的「商品哈含量」達到50%—60%、「工程和服務哈含量」達到90%的目標。

與此同時,哈政府還公布有關「哈薩克含量」的計算方法,要在國家機關和機構、國家股份大於等於50%的法人及其分支機構、國有控股集團及其分支機構、地下資源開發者及其授權人、其他法律規定的企業或機構中普遍推行。


在政府大力推動下,這一政策效果顯著:2009—2011年,哈政府採購中的國產商品比重分別是51.8%、76%和71%;本國工程勞務比重分別是83.3%、85%和85%;本國服務比重分別是91.1%、85%和87%。


「哈薩克含量」政策作為發展和鼓勵國內經濟的一項保護措施,在確保哈薩克國家利益的同時,對於國外跨國投資者提出更高的門檻和要求。


自該政策實施以來,有效地保護了哈薩克國有資產, 同時也使7000餘家國營企業得到進一步支持和發展。 但正如2015年11月哈薩克總統納扎爾巴耶夫在國情咨文中指出的那樣

「哈薩克含量」政策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企業創新力的發揮」,「還將眾多的私營投資者以及良好的創業項目擠出了自由競爭的市場」。


因此,「在當前,解除對國有資產私有化的限制具有重要意義」。應在公開、公正的競爭原則下「對國有資產進行新的私有化計劃」,以保證「國內和外國投資者儘可能地參與到私有化進程」。


「國有資產新型私有化」符合2050年戰略「創建有效的私營經濟,發展國家—私營夥伴關係,刺激和鼓勵出口」的目標


也是哈薩克在新的國內國際形勢下審時度勢的戰略選擇。當前哈薩克針對國有資產的新型私有化改革,是以公平的市場價格,在公開、公正的競爭原則下進行的。


其中,企業股票在交易所上市以及進行公開拍賣成為了私有化的重要機制;為使國內和外國投資者儘可能地參與私有化進程,政府取消企業股東對出售股份的優先購買權,確保所有參與者的平等權利。截至2015年12月25日,哈薩克政府通過了2016—2020年新一輪私有化名單。


在新的名單中包含了國有企業和准國有企業在內的65家大型企業、薩姆魯克卡澤納基金會企業、巴伊捷列克控股公司企業、哈農公司企業等。預計2016年年中將制定相關法律,取消進行私有化企業股東享有的企業股份優先收購權。


(二)制定稅收優惠政策,改善投資環境


應當承認,經過政府的不懈努力, 哈薩克的投資環境已經有了較大的改善。據有關資料統計, 2014年在獨聯體國家中哈薩克已經成為僅次於俄羅斯的最具投資吸引力的國家。


2015年末,哈薩克總統提出當前「應創造優越的投資環境」,繼續「加大哈薩克對投資者的吸引力度」,尤其是要「吸引大型跨國公司對哈薩克的投資」,並為此實施兩項重要舉措。


一是簽署稅務大赦法案,規定對2014年1月1日前登記註冊的納稅人,包括公私機構和私營企業主,在2014年10月1日前所拖欠的稅款利息和相關罰款進行註銷,納稅人無須承擔法律責任,減輕納稅人負擔,鼓勵他們將資金用於發展商業活動。


二是2015年11月納扎爾巴耶夫總統簽署了 《關於對哈薩克有關法律條款就哈薩克公民、歸國哈僑以及持有在哈長期居住證人員的資產公開進行大赦豁免等問題進行修改補充》法案,以簡化資產和資金合法化程序,延長資產合法化活動的期限。


此外,2015年哈薩克議會審議並通過80多項涉及政府管理、教育、衛生以及為中小企業發展提供行政便利的法案,這些法案於2016年1月1日起開始全面生效。所有這些措施將提升國家、社會以及國民經濟在面臨危機時的承受和應對能力。


(三)優化引資環境


2003年哈薩克頒布《投資法》、《哈薩克吸引外國直接投資的優先經濟領域清單》,目前哈薩克投資環境較為寬鬆,雖然保留了通過立法設立禁止投資領域的權力,但並未明確禁止外資進入特定產業。


2015年11月,哈薩克總統責成各級政府制定並呈報旨在改善投資環境的詳細方案,成立以吸引投資者、優化投資環境為己任的政府委員會


引導投資者參與當地具有重要意義的項目。近年來,哈國力圖為招商引資打造寬鬆環境, 但是外國投資企業在投資設廠的過程中依然面臨諸如信息不確定性、市場風險性和外部環境(包括國內、國外市場)易變性的考驗。


由於哈薩克作為中亞大國強國地位在國際社會中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一些世界性的權威組織紛紛將哈薩克作為考察對象,通過一系列比較直觀的量化指數,對其招商引資的環境進行評估。


雖然部分量化指標帶有西方意識形態的偏見和「水土不服」的缺陷,但還是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其投資環境的真實情況,因此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美國傳統基金會和《華爾街日報》每年公布的全球「經濟自由度報告」,世界銀行發布的年度營商環境指數表明,2007—2015年哈薩克的經濟環境總體向好,經濟自由度指數從2007年以來呈現出逐步提高的趨勢(見表1)在世界經濟論壇發布的《2015—2016年全球競爭力報告》中,哈薩克名列第42位,較前一年上升8位,創下歷史新高。

徐海燕:一帶一路視域下哈薩克經濟發展戰略及中哈合作

在世界銀行公布的《2016年營商環境預測報告DoingBusiness2016》中,哈薩克名列第41位,較前一年上升12位。世界銀行對哈薩克與其他中亞三國2016年營商環境預測指數進行對比(詳見表2)發現

徐海燕:一帶一路視域下哈薩克經濟發展戰略及中哈合作徐海燕:一帶一路視域下哈薩克經濟發展戰略及中哈合作

哈薩克在開辦企業和保護破產企業的投資者利益方面優於其他三國,企業註冊申請的時間和費用較低,企業破產後的可收回資產率高。指標基本未變的部分是貸款環境方面。哈薩克營商環境指數說明,在保證經濟自由化的同時,政府在管理經濟成效方面發揮了不可忽視的作用。



2哈薩克經濟環境及發展重點


當前,哈薩克正處於經濟結構調整、改善民生、深化區域合作時期。對哈薩克經濟規劃各項指標進行評估,有助於了解哈國的經濟環境


(一)哈薩克政府對經濟的管理


一般來說,政府的法制化程度越高,腐敗程度越低,經濟就越自由,就越有活力;政府如果能有效進行制度安排,減少市場准入與競爭壁壘


確定激勵機制,降低不確定性給企業帶來的經營風險,增加企業發展機會,就會吸引更多的投資繁榮國家經濟。世界銀行關於國家政治發展的評估指數,重點關注國家及國家機構的穩固性、政府工作效率、立法與法制質量、國家民主化程度、國內和平環境等排名。


以世界上政治發展最好和最差的國家為標準進行衡量,可以看出,哈薩克的政治發展指數取得了一定的進展(見表3和表4)

徐海燕:一帶一路視域下哈薩克經濟發展戰略及中哈合作徐海燕:一帶一路視域下哈薩克經濟發展戰略及中哈合作

從國家的穩定程度上看,哈薩克在中亞地區屬於唯一較為穩定的國家,其他三國均處於較危險的風險國家行列。


但是與發達國家相比,各項指標的指數偏低,尚需進一步努力在對腐敗的治理方面,哈薩克不斷推行包括財產公示在內的舉措,加強對腐敗的治理。從2017年1月1日起


全民財產公開化制度將正式生效並執行, 哈薩克的「所有公民無論身在何處,如需查清其收入來源和納稅情況,哈薩克將在經合組織等國際組織和其他國家的協助下,採取必要措施,確定其資產和賬目情況」。


從腐敗印象指數上看2000-2014年哈薩克的腐敗指數始終在2—3區間,2014年得分為2.9,在全球174個被考察國家中名列126位,總體上仍屬於腐敗比較嚴重國家,但從年度走勢看,總體上正朝著好的方向發展,詳見表5。


哈薩克已從較不自由經濟體逐步轉變為中等自由經濟體在此值得關注的是按照西方國家的評估,儘管哈薩克民主化水平不高(143/167)


屬於威權體制的國家,但是國家脆弱性指數顯示,哈薩克屬於低危險性的國家(111/178),顯示了亞洲地區民主化與政治文化傳統的特殊性。

徐海燕:一帶一路視域下哈薩克經濟發展戰略及中哈合作

(二)哈薩克經濟發展的重點領域與國際合作現狀


第一,交通及物流基礎設施建設領域。交通及其物流基礎設施建設是哈薩克的重點建設領域之一。由於地處歐亞大陸的中心,哈薩克是天然的交通物流聚集地。


當前亞歐之間約1萬億美元的貿易總量中有20%是通過哈薩克完成的。但由於受到各種條件限制,哈薩克的基礎設施建設一直較為落後。


2014年瑞士洛桑國際管理髮展學院對包括哈薩克基礎設施在內的綜合競爭力狀況做出了評估,哈薩克的基礎設施在57個參評國家中排名第44位,排名比較靠後(見表6)。


哈薩克要想在2050年成為中亞的貿易、物流和商業的樞紐,並且在2020年前達到過境運輸能力比2013年增長1倍、到2050年增長9倍的目標,基礎設施顯然是一個瓶頸加強交通及物流基礎設施建設,特別是生產性交通物流設施的建設是當前哈薩克國家發展的重要方向,是國家規劃的重要內容。


哈薩克2050年戰略提出:要通過組建合資企業方式「建設生產性交通物流設施」,「在有出海口的國家建設港口碼頭」


「在世界的交通過境樞紐點建設運輸物流港」。目前哈國正在進行博加克特—葉爾塞、阿拉木圖—楚河鐵路以及庫勒克港渡口建設。2015—2017年期間投資90億美元用於實施「光明之路」。


應當說,哈薩克要實現基礎設施發展計劃有一定難度,不僅需要與國際標準統一,而且更需要強大的資金做後盾(目前主要依靠能源開發領域的儲備資金支持)。哈薩克對基礎設施領域的高度重視,使全球領先的跨國公司看到了商機,紛紛在哈薩克投資建廠。


著名的有:全球軌道交通、電力傳輸基礎設施領域的領先企業,以創新環保技術而聞名的法國阿爾斯通公司;以工業和物流基礎設施建設而聞名的迪拜世界集團以及歐洲、韓國、俄羅斯等國家知名企業。


其中,法國承接了哈薩克基礎設施建設、大型企業私有化規劃、建立阿斯塔納國際金融中心等項目


迪拜世界集團對位於裏海最主要的貨運碼頭——阿克套港提供管理外,還獲得了哈薩克—霍爾果斯特別經濟區和內陸集裝箱中轉站港口碼頭經營權;迪拜最大的工程承包商Arabtec公司還承接了阿斯塔納的國家住房和非住房建設項目


哈薩克—烏茲別克、西歐—哈薩克—中國西部國際運輸走廊改建工程獲得了歐洲復興開發銀行和亞洲開發銀行的資金支持、韓國電力公司和三星公司已經取得了巴爾喀什熱電廠的EPC合同及其他相關項目


美國第二大石油公司雪佛龍也計劃在哈薩克投資建設風力發電項目;歐洲復興開發銀行則提供了1000萬美元的貸款用於哈薩克污水系統升級工程等。


第二,能源開發領域。哈薩克是一個資源豐富的國家。在礦產資源方面,鎢、鈾礦儲量位於世界前列,鉻、錳、銅、鋅的儲量排名世界前五,是世界上第八大黃金產區。哈薩克還是亞洲石油、天然氣的最大生產國,豐富的資源正在為日趨走向地區性大國的哈薩克助力。


在科技發展日益日新月異的今天,哈薩克利用能源輸出加緊實現資金積累更加具有緊迫性。因為,「合成材料技術和新型混凝土技術的應用,已經使哈薩克的重要資源——鐵礦和煤礦儲備變得廉價」。


當前,哈薩克的能源開發項目更加強調計劃性和目標性,甚至提出了哈薩克能源經濟發展的「短期目標」和「長期目標」。


「短期目標」指出,要利用哈薩克得天獨厚的資源稟賦和礦產儲量優勢與特點,向世界各國輸出能源。在國際能源價格飛漲的情況下,抓住有利時機,積極擴大原材料出口實現資金積累。「不斷提高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實現到2025年GDP比2013年翻一番、到2040年翻兩番的目標。」


「長期目標」則指出,通過資金積累,最終實現從原料領域的行業出口轉變為非原料領域行業出口,使哈薩克最終加入非原料出口國行列。當前,哈薩克的能源經濟發展戰略在不斷推進之中。


2015年,哈薩克已經開始落實工業創新發展規劃第二個五年計劃,哈國正在著手建設不依賴於自然資源的經濟模式。實踐表明,能源出口為哈薩克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


創立於2000年的國家石油基金(資金來源於石油出口的創匯收入)總額已近200億美元,相當於哈薩克國內生產總值的14%。


從2014年起,國家石油基金開始為基礎設施項目融資,在就業保障、交通設施的建設與維修、城市和鄉村的規劃發展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2017年國家石油基金還將為世博會基礎設施建設提供資金保障。當前,哈薩克的石油天然氣綜合體仍然是該國經濟的火車頭。


獨立後,西方發達國家及其跨國集團在20世紀90年代初紛紛進入哈國投資設廠進行能源開發。著名的有:美國的謝夫隆財團、埃克森美孚公司、菲利浦石油公司,英國的阿莫克公司,日本國際石油開發株式會社(Inpex),法國道達爾石油公司(Total),荷蘭皇家殼牌石油公司(Shell),俄羅斯石油公司等。


其中,英國是哈薩克油氣開發、黃金開採、金融業務和航空領域的主要合作夥伴,共有453家合資企業。


英國天然氣集團 (BG)掌握卡拉恰干納克油氣公司32.5%的股份、裏海管道財團2%的股份以及阿斯塔納國家航空公司(哈航)49%的股份。


由多國政府及石油財團共同成立的裏海管道財團CPC持股比例分別為:


俄羅斯持股24%,哈薩克持股19%,阿曼7%。在累計外商投資比重的統計中,位列前五位的國家分別是:


荷蘭、英國、美國、中國和加拿大。從中國與哈薩克合作的現狀看,中國企業在哈薩克的市場份額、規模比重、行業與企業結構方面,也大多集中於能源領域。


第三,綠色經濟的發展方向。從擴張式增量發展到存量式的「綠色」發展是在全球性金融危機、資源日益枯竭的背景下每一個國家發展的必然之路。


打造綠色經濟也是哈薩克近年來經濟規劃的重要方面,為此國家提出了在多個領域的發展目標:在農業領域加快發展綠色生態農業在工業建設領域,使用最新型合成材料,注重技術性和環保要求


在對外引資方面,允許外商開採和使用能源的前提條件是,必須在境內採用生態化的、無公害的技術,「使用最新技術生產」、 「向我國提供最先進開採和加工技術」的外國投資者具有優先權。 哈薩克早就認識到走綠色發展道路的緊迫性,特別是在不可再生資源領域,已展開了多年的實踐和探索。


哈薩克目前是最早研究綠色節水經驗注重學習發達國家供水節水技術、引進澳大利亞地下水採集和節水技術的獨聯體國家而對作為不可再生的能源,哈薩克已提出 2025年國家將全面滿足本國市場符合生態新標準的燃料—潤滑材料的供應。


為了挖掘經濟的創新潛力,為未來經濟發展打下良好基礎,哈薩克提出將重點對智能技術、人工智慧、網路實體系統、未來能源、設計與工程學等領域進行開發。


在納扎爾巴耶夫大學設立的高新技術園區——「阿斯塔納商業園」以及在阿拉木圖設立的阿拉套科技園內彙集了大量科研型和創新型機構,成為科研創新體系的強有力基石。希望於2017年舉行的阿斯塔納世博會為國家在「綠色科技」基礎上推動新興能源發展創造良好契機。


中國企業走入哈薩克面臨的問題與解決方法


(一)面臨的問題


首先是與哈薩克互聯互通的對接問題。以「五通」為核心打造的中哈經貿合作還存在太多的「不通」,在基礎設施領域表現得最為典型。


由於雙方在運輸方面的協調與合作存在著不同標準的限制,依然存在著物流瓶頸。如中國與哈薩克之間因鐵路軌距不同,貨物在口岸還需換裝,制約了雙方之間大規模經濟合作。


科技產業領域、 傳統產業領域大宗商品進出口的標準、類別都存在標準化問題,「對接」問題廣泛存在於各個行業乃至科研院校的合作之中。其次是面臨其他國家的競爭。


絲綢之路經濟帶倡導的不是一個超國家的實體,是一個包容的開放的體系,是一個便利化、流動性的共生空間。


對哈薩克的發展規划進行審視會發現,發達國家經濟實體在哈薩克已經佔有較大份額,美歐俄日韓等其他發達經濟體均提出了各自的「戰略」、「倡議」、「計劃」和「構想」。


其中,美國的「新絲綢之路計劃」、歐盟的「中亞戰略」、日本的「自由與繁榮之弧戰略」、韓國的「歐亞倡議」、土耳其的「歐亞構想」等都對在絲綢之路框架下的中國與哈薩克的合作構成排他性挑戰。


哈薩克倚重西方技術、高新科技項目。2015年哈薩克總統出訪英國和法國時,雙方達成了價值115億美元的合作協議。


日本首相訪哈之行,使哈薩克首次擁有了生產豐田汽車的能力。在投資待遇與投資保護方面,哈薩克已經與美國、德國、法國、俄羅斯、荷蘭、土耳其、約旦、卡達等四十餘個國家簽署了雙邊協議,與歐亞經濟共同體等簽訂了多邊協議,均約定對締約方實行最惠國待遇。


而中哈並未簽署相關協議。第三是政治局勢和社會上的「排外」情緒。在政治領域,新舊政權的交替、老人政治的終結、人治社會的特徵、腐敗及人情經濟都會對中國企業走入哈薩克帶來阻礙。


特別是在社會領域,民眾對國有資源「私有化」懷有抵觸心理,尤其是在經濟下滑時期「排外」情緒日益高漲,對外資企業帶來的「環境污染」、外資企業員工的道德形象問題等反應強烈。


2015年7月,在東哈薩克州克托蓋市一個項目工地發生的中國有色金屬公司中國工人與哈薩克工人衝突事件,就是此類問題的典型體現。此外,在中亞地區存在的極端勢力及其暴恐問題,也在無形中增加企業的經營成本和維穩成本。


(二)解決問題的方法


1.以往中哈兩國經濟合作主要集中在資源開發與生產領域取得了顯著成績,為哈國的經濟發展、為我們國家的能源安全做出了貢獻。今後一段時間在上述領域的合作仍將是雙方合作的重要方向。


與此同時,作為合作主體的企業需要轉換思路,要掌握哈薩克經濟戰略規定的發展重點,將合作領域更多地轉向哈國綠色發展上。


一方面在面對發達國家的企業時可以提高我們的競爭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得到哈國的政府支持和優惠化解當地居民對資源開發可能帶來環境問題的擔憂,樹立中國企業的良好形象。


2.關於互聯互通的標準對接、道路連接問題,不光存在於我們與哈薩克的合作中,這個問題也在影響中國與其他中亞國家的經貿往來。可以利用上合組織作為平台,通過多邊溝通談判予以解決。


2015年3月,國家發改委、外交部和商務部共同發布了《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強調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要利用好上海合作組織等現有多邊合作機製作用。2014年9月在杜尚別簽署了《上合組織成員國政府間國際道路運輸便利化協定》,要積極促進該協定的落實。


3.要注意風險防範。目前一些地方政府、企業對一帶一路參與積極性高漲,都在爭取搭上這趟開往西部的列車。


越是這樣越要防止頭腦發熱,要提醒企業提高風險防範意識。有學者認為,中俄經貿合作,「從長期建設角度看,中國應當建立一個規範的對外貿易和投資的審查機制」,應當更加註重資源配置與合作模式,減少政府干預,讓經濟回歸經濟。


這個建議同樣適用於中哈之間的合作。中國企業進入哈薩克面臨的挑戰並不意味著要悲觀地看待中哈兩國之間的合作前景。中國與哈薩克是傳統友好鄰邦,兩國高層互訪頻繁,合作的基礎條件良好。兩國擁有阿拉山口、霍爾果斯兩個鐵路口岸、兩個能源管道以及兩個航空口岸(烏魯木齊和喀什)和14個陸路口岸。


在2004年簽署的《中國與哈薩克建立中哈霍爾果斯國際邊境合作中心的框架協議》下,主要口岸已經實施了精簡流程的通關程序。


在資金方面,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籌建工作已邁出實質性步伐,絲路基金的啟動,已經穩步推進的一批基礎設施互聯互通項目,大大增加了中國與哈薩克的合作效應。


哈薩克獨立二十多年來,逐步確定了以贏利、投資回報和競爭力為原則的全面務實的經濟綱領。絲綢之路經濟帶所強調的「親、誠、惠、容」理念和互利共贏的合作模式以及在雙邊合作中培育新的經濟增長極和增長帶的新思路等都得到哈薩克方面的高度認同。


在2015年8月31日兩國簽署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與哈薩克共和國政府關於加強產能與投資合作的框架協議》中


雙方進一步確定了涉及冶金礦產、能源、機械製造、化工建材、以及基礎設施建設、交通物流、醫藥合作、工業園區、生物技術等多個領域,為兩國今後的合作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空間。


哈薩克總統在2016年度國情咨文中指出: 當前,哈薩克對外合作的目標是「優先建立可直達中國、俄羅斯和中亞國家市場」。中哈之間合作的前景十分廣闊。(注釋略)


小編:胖臉國關喵

您可能感興趣

塞爾維亞輿論熱盼「一帶一路」帶動塞經濟發展
「一帶一路」框架下的中波旅遊合作發展勢頭迅猛
巴基斯坦記者:「一帶一路」惠及南亞多國 為地區發展注入動力
湖南懷化中方:發展中醫特色 融入「一帶一路」
中外專家:「一帶一路」合作將為中東地區發展帶來機遇
孫海潮大使:「一帶一路」為民營經濟帶來廣闊發展空間
尼泊爾公使銜參贊表示「一帶一路」倡議促進區域經濟不斷發展
巴西·發展正逢時 特梅爾還應該感謝中國和「一帶一路」
特朗普宣布「南亞新戰略」:進一步發展與印度關係
「一帶一路」基建發展指數發布 東盟和中東歐地區勢頭強勁
「一帶一路」民族文化經濟合作發展高峰論壇在京舉行
海軍遠航訪問巴基斯坦 促進中巴兩國共同發展
中國駐約旦大使:「一帶一路」戰略推動中約經貿關係務實發展
斯隆、海沃德等現場觀看發展聯盟比賽
阿斯塔納世博會中國館正式開館 中哈關係將迎來新發展
浙江嘉善:縣域發展下的新一代「特色小鎮」
昌吉州「絲綢之路經濟帶旅遊創新區」迅猛發展
馬刺將貝爾坦斯和穆雷下放至發展聯盟
發展「中老鐵路」讓「一帶一路」建設前景更廣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