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媒稱中國展望北極改變海運格局:穿過北冰洋抵美國
>
圖片來源於法國國際廣播電台
參考消息網4月21日報道 外媒稱,全球氣候變暖是全人類面臨的嚴峻挑戰,但對於中國來說卻可能產生一項附帶的有利後果。由於北冰洋冰蓋融化,中國正試圖開闢一條穿過北冰洋抵達美國的遠洋航線。
法國國際廣播電台網站4月20日以《展望北極航線 中國冀圖改變海運格局》為題報道稱,北京或許從中發現了一個重塑全球商業航線的機會。中國交通運輸部海事局日前發布一份長達356頁的《北極航行指南(西北航道)2015》,為計劃航行北極「西北航道」的中國籍船舶提供海圖、航線、海冰、氣象等保障信息服務。
所謂北極「西北航道」,是指從太平洋經白令海峽進入北冰洋,通過美國阿拉斯加北岸、加拿大北極群島、格陵蘭島再進入北大西洋的航線。這條 「西北航道」 可以繞開巴拿馬運河,顯著縮短中國和美國東岸之間的航程。預計和太平洋航線相比,可以縮短三分之一的航程。
交通運輸部新聞發言人劉鵬飛就此表示,現階段實現北極航道商業化運營仍面臨著一些風險和挑戰,但將來會有中國籍船舶首航北極西北航道。
此前,交通運輸部已經於2014年發布《北極航行指南(東北航道)2014》。這兩項舉措可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2015年,中國航運巨頭中遠集團曾表示,將開闢經由「東北航道」抵達歐洲的航線。
2014年9月,加拿大「努那維克」(NUNAVIK)輪從該國東部的迪塞普申(Deception)灣起航,途徑西北航道抵達中國營口,成為世界上首艘成功穿行這條航道的遠洋商船,標誌著西北航道在特定時段已初步具備了通航條件。
不過到目前為止,西北航道在全年大部分時間裡都是不可通航的。儘管中國出版了相關航行指南,但交通運輸部海事局仍然持謹慎態度,主要問題包括冰情難以預測、基礎設施滯後、運輸效率較低等等。
報道稱,中國和北冰洋並不接壤,在北極地區也沒有領土要求,但近年來展現出對北極地區越來越大的興趣,並於2013年獲得北極理事會的觀察員地位。
【延伸閱讀】俄媒揭秘海軍新統帥:建功北極 曾參加核潛艇遠征
參考消息網4月11日報道 外媒稱,據紅星電視台報道,俄羅斯海軍已經換帥,在總司令奇爾科夫因健康問題請辭後,北方艦隊司令弗拉基米爾·科羅廖夫上將被委以重任。
據俄羅斯《獨立報》4月8日報道稱,事實上,科羅廖夫自3月14日便已正式執掌俄海軍,只不過最後一刻才公開人事變動是國防部一貫的傳統。儘管如此,在海軍內部,科羅廖夫的升遷早無懸念,尤其是在莫斯科與西方圍繞對北極的控制權展開全面對抗之後。
2011年,時任黑海艦隊司令的科羅廖夫受命執掌北海艦隊,後者被視為俄軍最重要的攻擊力量之一。履新第二年,俄羅斯軍艦便重返北極,海軍陸戰部隊甚至完成了在新西伯利亞島的首次登陸。2014年12月,繼科拉半島防空部隊、獨立摩托化步兵旅、北極旅及空軍加盟後,科羅廖夫開始統帥實力顯著增強的北海艦隊聯合戰略司令部。自此,俄羅斯廣袤的北部地區,從北海洋沿岸至東部的楚科齊自治區,皆屬於他的防務責任區。而後,俄開始在北極地區大舉興建軍事基礎設施。
61歲的新海軍總司令年富力強,擁有毋庸置疑的職業水平。他畢業於享譽全球的伏龍芝最高海軍學院及庫茨涅佐夫海軍學院,參加過核潛艇及軍艦的18次遠征,榮譽等身,曾獲「蘇聯軍隊為國服役」三級勳章、「為國立功」四級勳章等多項重大表彰。(編譯/童師群)
資料圖:弗拉基米爾·科羅廖夫上將。
(2016-04-11 00:07:00)
【延伸閱讀】西媒:北極冬季冰層縮減到1979年以來最小
參考消息網3月30日報道 根據美國國家冰雪數據研究中心和美國航天局的數據,北極冬季冰層面積已連續第二年創歷史最低紀錄。
據西班牙《阿貝賽報》3月29日報道,每年,漂浮在北冰洋及其附近海域表面的冰層都會在春夏兩季融化,並在秋冬兩季重新增長。而在每年的2月到3月間,冰層面積會達到峰值。
3月24日,北極海冰覆蓋面積為1452萬平方公里,這是自1979年開始通過衛星記錄數據以來最小的冬季冰層面積。該數值略低於去年觀測到的1454平方公里,而後者也是此前的歷史最低記錄。衛星記錄中排在前13位的低值均出現在過去的13年中。
冰層面積的歷史新低伴隨著全球和北極12月、1月和2月創紀錄的高溫到來。美國航天局戈達德航天中心科學家沃爾特·邁耶表示,大氣的炎熱可能導致了最小冰層面積的出現,在冰層最薄的冰冠邊緣地帶,氣溫比平均水平高出6攝氏度。
北極在1月和2月間的風向也不利於冰層的增長,因為風會從南方帶來熱空氣,阻止冰層覆蓋面積的擴張。但邁耶最終表示,在北極冰層面積未來的變化過程中,海水升溫可能會發揮更為重要的作用。
邁耶說,人們可能會在未來繼續看到更小的冬季冰層面積,因為除了大氣在變暖,海洋也同樣在變得越來越熱,這將導致冰層的邊緣無法像以往那樣向南方擴張。
報道稱,雖然根據冬季氣候條件的不同,每年的海冰面積可能會變化很大,但人們目前看到了一個重要的下降趨勢,而且這與大氣和海洋的變暖有關。自1979年以來,這一趨勢導致的冬季冰層縮減的面積比得克薩斯州面積的兩倍還大。(編譯/蘇佳維)
(2016-03-30 16:01:59)
【延伸閱讀】日媒:日本擬加入北極國際漁業協定 緊跟美國提議
參考消息網3月15日報道 外媒稱,日本政府確定方針,準備加入北極海域的國際漁業協定。該海域不僅被視為氣候變暖導致冰釋後的重要漁場,還因為新航線、礦產水資源開發等成為焦點。日本政府希望通過積极參与美俄等沿岸國推進的國際規則的制定,確保協定成立後獲得一定的權益。
據日本《產經新聞》3月14日報道,談判是以美國、俄羅斯、加拿大、挪威、丹麥這5個沿岸國家為中心推進的。日本政府已通知相關國家,希望加入協定和參加談判,並將參加4月下旬在美國華盛頓召開的非正式磋商。日本加入協定不僅可以展示存在感,還可以抓住北冰洋商業漁業的商機。
報道稱,北冰洋目前在領海和專屬經濟區外側的公海方面沒有制定漁業規則。沿岸五國去年7月以需要制定規則防止濫捕為由,達成了一份協議,要求在確定規則之前禁止商業漁業。目前,美國正在主導規則的談判,去年12月還邀請主要漁業國家的日本、中國、歐盟等,召開了非正式會議。
關於協定內容,美國提議各國開展聯合科學調查,調查漁業資源,並設定管理捕魚量的國際機構。日本準備響應美國的提議。不過,俄羅斯對制定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協定持慎重態度,談判預計會進展緩慢。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3月10日在官邸與來訪的芬蘭總統尼尼斯托舉行會談,就合作開發北極圈達成協議。
北冰洋因為氣候變暖,可以在夏季實現航行,航程比經由蘇伊士運河縮短約40%。此外,北冰洋還蘊含著石油、天然氣、鎳等豐富的地下資源。(編譯/張誠)
資料圖:北極
(2016-03-15 00:12:00)
【延伸閱讀】外媒:日本芬蘭就北極圈資源開發合作達成一致
參考消息網3月11日報道 日媒稱,日本首相安倍晉三10日在官邸會見芬蘭總統尼尼斯托,雙方就推進蘊藏豐富資源的北極圈開發、合作利用將成為亞歐間最短航路的北冰洋航路等達成了一致。
據日本共同社3月11日報道,兩國首腦在會談後發表了寫入會談成果的聯合聲明。安倍在聯合記者會上表示:「圍繞北極達成合作共識是重大成果。為了國際社會的和平與繁榮,將與芬蘭開展密切合作。」
雙方在會談中就俄羅斯合并烏克蘭南部的克里米亞半島共同表達了對「用實力改變現狀」的關切,並確認應維持基於法治的秩序。
報道稱,針對朝鮮10日發射彈道導彈等情況,雙方商定將堅決應對,推進防衛領域的雙邊合作。
(2016-03-11 11:21:05)
※廈大劉志雲新著《國關與國際法跨學科研究-探索與展望》
※玉山國際撞球文化城之評價篇:弗格森盛讚並展望藍圖
※地產:如何從德國和新加坡模式展望我國長效機制
※「五圈」對「五新」:阿里巴巴與中國電信的合作藍圖展望
※亞洲經濟展望
※世界經濟展望:英國脫歐後果嚴重 美國經濟放緩
※展望中國海軍未來核動力航母 作戰能力直逼福特級
※「噩耗」:德國政治擔憂?市場策略師:歐元最新前景展望
※法國前政要展望十九大 高度評價中國外交成就
※海峽兩岸盆景交流合作之展望
※標普維持英國負面評級展望
※中國海軍後續驅逐艦發展展望 國力強大想不突破都難
※國內外深海資源探測技術應用綜述及展望
※中國聯通物聯網生態大會巡展:展望5G 暢想未來
※韓媒展望明年半島局勢:朝核博弈「危」「機」並存
※中國信通院與GSMA聯合發布中國5G市場展望報告
※古佳妮2017美國巡演回顧暨台北、歐洲首演展望
※脫歐與否 英國房地產市場長期展望積極
※奧本海默:診斷地球—藝術與科學的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