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探訪三十年後切爾諾貝利核事故現場

探訪三十年後切爾諾貝利核事故現場

>

探訪三十年後切爾諾貝利核事故現場


30年前的4月26日凌晨,位於烏克蘭北部靠近白俄羅斯邊境的蘇聯切爾諾貝利核電站4號機組突然發生爆炸。這是人類和平利用核能歷史上最嚴重的事故,逾8噸強輻射物質泄漏,6萬多平方公里的土地遭到直接污染,320多萬人不同程度受核輻射侵害。


30年後的今天,在烏克蘭,普通人可以「有條件地」出入這片禁區中的一部分區域,通過旅遊公司就可以辦到。

【「有條件」的「一日游」】


探訪三十年後切爾諾貝利核事故現場


記者通過「旅遊公司一日游項目」於19日探訪了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事故禁區。首先要說明的是,這種「一日游」還不是完全放開的。旅遊公司需要拿到政府有關部門的專項資質,每天都需要將遊客名單報告給禁區管理當局,每天進入禁區的遊客人數有嚴格限制。據觀察,當天在「景點」的全部遊客大約也就20至30人。


探訪三十年後切爾諾貝利核事故現場

其次,遊客參加這樣的旅遊項目必須簽訂特別協議,主要內容是承諾不從禁區帶走任何東西,嚴格聽從導遊安排,任何人必須在導遊視線範圍內,不能擅自離隊,拍照需在規定區域等。


再次,遊客的著裝也有要求,需要穿長袖衣服,盡量少暴露身體皮膚,夏天再熱也必須如此,尤其不能穿涼鞋和赤腳,因為土壤是受污染最嚴重的。


【禁區並未「怪物橫行」】


探訪三十年後切爾諾貝利核事故現場


記者參加的這個團隊一共13人,分乘兩輛小巴,每輛小巴上都有一名導遊陪同。我們這批遊客來自義大利、西班牙、法國、烏拉圭、日本和中國,清一色外國人,其中有不少媒體記者。

導遊是一名叫安德烈的小夥子,全程用英語講解。他介紹說,從2015年開始,報名到這裡旅遊的人數逐漸增加,今年是核事故30周年,遊客報名參團更加踴躍,眼下已接近26日紀念日,已經出現一票難求的情況。


安德烈說,儘管這是一種具有探險性質的旅遊項目,但如果抱著不切實際的獵奇心理,想邂逅什麼核輻射形成的怪獸等,那會很失望。


探訪三十年後切爾諾貝利核事故現場


記者看到核電站周圍有大量的森林,也發現了遠處的野馬和野鹿。導遊說,這些動物在事故發生前就存在,烏克蘭其他地方的森林中也有很多,事故前後它們的數量也不見得有多大變化。核事故發生時,遭到大劑量輻射的動物以及人類都會在很短時間內死亡。核事故波及地區確實出現過不少新生兒畸形和動物畸形的情況,但他強調,禁區里並不像有些媒體報道的那樣出現了動物大量繁殖、野獸和怪物橫行的情況。


探訪三十年後切爾諾貝利核事故現場

在一座橫跨核電站冷卻水渠的鐵橋上,導遊把麵包扔進水中,有很多魚浮上來爭食。從外觀上看,這些魚同正常的魚沒有區別,偶爾能看到一米多長的大鯰魚。導遊說,廠區水渠中魚多的主要原因是因為這裡禁止釣魚。在這裡餵魚,讓遊客稍作觀賞,已成為「一日游」的固定節目。


【「能源城」變「鬼城」】


探訪三十年後切爾諾貝利核事故現場


切爾諾貝利核電站附近有兩座主要城市,一座叫普里皮亞季,城市名稱取自流經該地區的同名河流,另一座城市就是切爾諾貝利。說是城市,實際上就是因為核電廠建立後,大量工人及其家屬聚集到這裡而形成的。當時每座城內都居住了上萬職工和家屬。

探訪三十年後切爾諾貝利核事故現場


在導遊的帶領下,記者有機會進入普里皮亞季城內參觀,這座「能源」城建於1970年,目前已是一座「鬼城」,林蔭大道上樹木肆意生長,一些死掉的大樹橫七豎八地倒伏著,雜草四處蔓延。


探訪三十年後切爾諾貝利核事故現場


市中心廣場上,包括灌木在內的植物從商店、文化中心、餐廳和酒店大門前的石頭台階縫中滋長出來。市中心文化公園內的摩天輪仍然挺立著,但已銹跡斑斑,它是遊客們老遠就能望見的設施。公園旁邊一個足球場的看台上,木質座椅已經全部朽爛,昔日的球場目前已經成為樹林。


探訪三十年後切爾諾貝利核事故現場


在一所規模不小的中心學校里,到處是厚厚的塵土和破爛的課桌椅,課本、教具和碎玻璃散落一地,有一間教室的地上滿是被遺棄的防毒面具,據說當時救援人員曾把這裡當倉庫,救援指揮部也設在不遠處另一棟樓里。


探訪三十年後切爾諾貝利核事故現場


導遊說,事故發生後的最初10年,在普里皮亞季一直有救援人員駐守,他們負責控制污染擴散和清理污染土壤的危險工作。學校旁邊有一個體育館,裡面有室內籃球和足球場以及游泳池,據說這些救援者在工作之餘曾在這裡運動。他們中的很多人為此健康受損,甚至早早過世。


探訪三十年後切爾諾貝利核事故現場


在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發生爆炸的四號機組大門前的廣場上,一尊紀念核事故的雕塑矗立在那裡。雕塑展示了一雙粗糙而有力的人類之手小心捧起一座核電站的畫面,寓意在和平利用核能的道路上應該既重視核能又關注安全。


的確,在屬於二代核電站的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發生事故之後,世界各國的核能科研人員從中吸取教訓,對正在運行的400多座二代核電站進行了不同程度改進,其安全性和經濟性都有了提高。目前,第三代更加安全的核電站也已投入使用,而更先進的第四代核能系統已在研發之中。(文字陳俊鋒、戴天放,攝影陳俊鋒,編輯王申,新華國際客戶端報道)

您可能感興趣

切爾諾貝利核事故發生三十多年後的今天
實拍:切爾諾貝利核事故後30年後的「鬼城」——普里皮亞季
切爾諾貝利核事故三十多年後,這裡竟然變成了商人獲得利潤的場地
切爾諾貝利核事故30年:輻射仍未散去
切爾諾貝利核事故31周年祭 真相到底如何?
切爾諾貝利核事故三十年前後的對比,城市已長滿了灌木叢
切爾諾貝利核事故31周年 鬼城依舊荒涼
切爾諾貝利核事故三十周年| 乘坐VR時光機,探望時間滯留的城
核事故對切爾諾貝利的影響長達三十年,如今反增就業率
前蘇聯切爾諾貝利核事故30年祭:災難,謊言與英雄
切爾諾貝利核事故現場的大象之腿 人類接近一分鐘足以致命
切爾諾貝利核事故,是他們拯救了全歐洲
最新揭秘!1958年蘇聯核試驗危害竟超過切爾諾貝利核事故
切爾諾貝利核事故30年 走近烏克蘭「死城」普里皮亞季
切爾諾貝利核事故30年:放射性野豬橫行中歐
從切爾諾貝利認識什麼是7級核事故
日本網民吐槽:切爾諾貝利核事故31年後 彷彿成了一個樂園
切爾諾貝利核事故到底死了多少人?
切爾諾貝利核事故30周年:蘇軍飛行員冒死封閉核反應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