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切爾諾貝利核事故30周年:蘇軍飛行員冒死封閉核反應堆

切爾諾貝利核事故30周年:蘇軍飛行員冒死封閉核反應堆

來源:中國國防報-軍事特刊 作者:苗鶴青


本月26日是切爾諾貝利核事故30周年之日。這場事故被認為是歷史上最嚴重的核電事故,災難所釋放出的輻射線劑量是二戰時在廣島爆炸的原子彈的400倍以上。事故發生後,蘇聯國家緊急事故肅清委員會面臨巨大壓力,其決策將影響多個城市、大量居民,以及一些鄰國的命運。核電站的封閉任務責無旁貸落在蘇聯軍隊身上,其中,兩個蘇軍機組奉命用一個半球形水泥穹頂,將出事的核反應堆覆蓋。他們是如何完成這一「自殺性」任務的呢?


為出事反應堆造個「墳墓」

核事故發生後,不論蘇聯還是其他國家都沒有應對這種事故的經驗與方案。由於輻射量巨大,靠近反應堆是件非常危險的事。爆炸後產生的巨大能量,使礦石、混凝土和瀝青塊封堵了通往反應堆的道路,大型特種裝備根本無法靠近。蘇聯緊急從西德、日本進口的機器人投入現場救援僅20分鐘,便因輻射量過大而報廢。


通過分析,聚集在切爾諾貝利核電站周圍的專家們得出結論:反應堆正在像火爐一樣燃燒,投入其中的所有物質都將被燒成灰燼,並且隨著熱氣與核物質上升到空中。春風裹挾著核電站的爆炸碎片四處飛舞,以地面推進來封堆的處置手段不僅達不到控制災害的目的,還會對周邊環境造成更大的污染,形勢越來越嚴峻。


為解決核污染,國家緊急事故肅清委員會從全國各地招集了大量專家與主管領導,其中包括航空專家、核專家和化學家等,最終確定一個方案,即先用直升機向爆炸的反應堆堆芯中投放鉛硼沙混凝土,降低輻射強度,然後用一個半球形水泥穹頂覆蓋反應堆,這種方法可以壓斷堆芯內的碳棒,將所有物質完全封閉在一個「墳墓」內,從而徹底解決核物質外泄的問題。


莫斯科米里設計局和基輔安東諾夫設計局是蘇聯最主要的兩個大型航空運輸平台的科研生產聯合體,米里設計局領導人兼總設計師馬拉特·基里申科被國家緊急事故肅清委員會召到基輔,要求其與安東諾夫設計局方面密切合作,在最短時間內拿出救災的相關設備。

安東諾夫設計局接到嚴令,在幾十個小時內研製出特殊掛鉤,用來吊裝一張大網,網裡可以放置一些裝有沙石與鉛屑混合物的袋子,蘇聯空軍直升機就能吊著這些沙袋飛抵反應堆上空。


冒死尋找穹頂的投放位置


客觀而言,要向堆芯集中投放掩埋物,並將核反應堆用水泥穹頂覆蓋,必須出動最專業的直升機與飛行員。當時具備長時間外掛懸停作業經驗的只有蘇聯空軍的米-26直升機。蘇聯空軍大尉古爾根·魯賓諾維奇·卡拉佩季揚是米里設計局的首席飛行員兼試飛員,屈居第二的是他的好友戈羅莫瓦·安納托利·戈里申科。考慮到任務的複雜性與危險性,緊急事故肅清委員會要求這兩名飛行員及其所在機組做好執行任務的準備工作。


執行投放任務前,要進行預先演練。這一任務聽起來簡單,但實際操作起來卻非常困難。米-26以及奉命輔助行動的米-24直升機,不僅要將水泥穹頂覆蓋住反應堆,還要將一條650米長的消防水帶拖曳到核電站內,通過注水的方式為反應堆降溫。演練按時進行,但結果卻並不樂觀,執行任務的日期也被迫推遲。


焦急的總設計師基里申科決定為直升機安裝一種特殊噴霧器,它連接著機艙內的大水箱,裡面存放著食用糖漿廢液。這些糖漿來自於水果糖廠,無毒無味,下雨後易溶解。他安排米-26噴洒糖漿的目的,是為了在地面上形成一個黏膜,以阻止沾染了核物質的灰塵、樹葉和碎屑擴散。

5月2日,緊急事故肅清委員會向部長會議國家計劃委員會主席沃羅寧彙報搶險作業方案,沃羅寧表示贊同。隨後,機組人員和設計局專家們都得到一份演練方案,接下來的工作就是如何高質量地完成封頂任務了。投放穹頂的工作必須非常精密,直升機的飛行時速不得超過80千米,這也意味著機組成員將在輻射度極高的區域停留更長時間。


經過幾次機場演練後,參與行動的直升機開始進行實地演練。其中,米-26直升機採取了一系列安全防護措施:整個機身都被加掛鉛板,機艙地板上的鉛板厚達22厘米。風擋處加裝含鉛玻璃,以最大限度降低輻射水平,飛行員也穿戴了防化服。卡拉佩季揚駕駛的米-26飛抵反應堆上空,此時機艙內進氣壓力系統已經打開,它可在兩分鐘內檢測出機艙內的氣壓是否升高,以預防有毒氣體進入機艙。隨後,機組人員開始觀察穹頂投放位置,同時檢查發動機會不會因遭受核輻射而自動關閉。


演練結束後,由於擔心機組人員遭受輻射量超標,幾次實地演練後,卡拉佩季揚機組被禁止再次飛往反應堆上空。但由於封鎖區域的情況每天都在發生變化,為提高行動的成功率,卡拉佩季揚和戈里申科還是說服緊急事故肅清委員會和米里設計局的專家組,改用米-24直升機前往距離核電站1500米外勘察地形。


為了尋找適合投放的區域,他們竟然一度不顧危險地接近到距堆芯不到100米的地方。在強大輻射的影響下,米-24直升機上的電子設備很快出現問題,起初在顯示屏上可以清晰地看到核電站,但很快顯示屏就模糊了,後來乾脆黑屏了。


「水帶之憂」

經過嚴謹而科學的技術摸索,專家們認為,實施反應堆封頂時,除了用直升機同步向穹頂表面注水,以降低其溫度外,還要在穹頂內放入感測器,以隨時檢測反應堆的輻射量。此外,為使穹頂穩妥地安放在反應堆上面,還需要在反應堆周圍安裝一個環形構件,以阻止空降的穹頂因傾斜而從反應堆上滑下去。構件要留有一個固定消防水帶的裝置,安裝完穹頂後,必須拆除構件,然後將水帶從直升機上解下來,扔在現場即可。整個作業過程只能由一架直升機完成,時間限制在3分鐘內。


然而,工作人員遇到一個麻煩,那就是在風力作用下,原定650米左右的消防水帶,長度不能超過100米,否則可能會影響飛行安全。由於風力大小與風向都難以預測,專家們決定再進行一次演練。這一次,由卡拉佩季揚和戈里申科兩個機組同台競技,結果戈里申科機組用了3分鐘,卡拉佩季揚機組用了1.5分鐘,原因是後者參加演練的次數更多一些,經驗也更豐富。


演練期間,兩個機組都採用了250米的消防水帶,結果操縱起來非常困難,它在空中不停搖晃,根本沒有辦法注水。面對「水帶之憂」,米里局總師基里申科與同事經過精密測算,最終決定將消防水帶的長度壓縮到120米,但這意味著直升機需要在離目標150米的高度實施飛行和注水作業。這是一個頗為殘酷的抉擇,因為此前的檢測結果顯示,在150米高度時,現場核輻射量為280倫琴,遠超過可允許的輻射量,也就意味著直升機組將做出巨大的自我犧牲。


歪打正著蓋住堆芯

1986年5月11日,工廠做好的穹頂運抵前線搶險指揮部,卡拉佩季揚機組的米-26直升機首先將穹頂構件安裝到事故現場,整個過程花費50分鐘,大大超出原來的預算時間。好在直升機懸停較高,輻射量相對較小。向指揮部彙報完這一情況後,大家開始等待莫斯科方面的指示。沒過多久,他們就接到進行下一步行動的命令,封頂任務繼續交由卡拉佩季揚機組。


封頂工作需要非常小心,為此,機組又專門演練了兩三天。最初的幾次演練都沒有成功,因為他們沒有長時間外掛重物作業的經驗,原裝掛架上有一把電子鎖,用於固定搭載的穹頂,但這把鎖因承受不了較高的核輻射而失靈。


為避免一些不可預見的情況,設計人員專門在掛架上又安裝了一個特製螺栓,可以承受17噸的拉力。如果拉力過大,特製螺栓也會斷裂。但飛行員們不知道這一點,所以在後來真正執行任務時,當搭載的水泥穹頂在空中搖晃時,其拉力超過螺栓的承受極限,從而使穹頂直接落下,砸壞了下面的構件。萬幸的是,碩大的穹頂歪打正著地蓋住了熊熊燃燒的堆芯。


為永久性關閉反應堆,不讓高溫燒壞穹頂,防止核物質再次泄漏,還需要在反應堆周圍安裝通風設備。卡拉佩季揚沒有參加後續行動,所有工作都由戈里申科機組完成。由於參與反應堆事故處理工作時間太長,戈里申科遭受了非常嚴重的核輻射,他不能再駕駛直升機,身體狀況也急劇惡化。後來,以美國、芬蘭為首的多國頂級醫學家為戈里申科做了骨髓移植手術。成功的手術並沒能挽留住英雄的生命,1991年7月4日,戈里申科去世。為紀念這位英雄,美國西雅圖舉城降半旗,並將這一天定為哀悼日,西班牙也在自己的一個空軍基地為戈里申科豎立紀念碑。


切爾諾貝利核事故30周年:蘇軍飛行員冒死封閉核反應堆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解放軍報融媒體 的精彩文章:

湖北某預備役高炮旅9名待轉業幹部站好「最後一班崗」
中國軍人丨朋友圈模糊了 但他們永遠清晰
楊希柱:學習魚雷專業就像談戀愛
從獵潛艇轉戰輕護艦的那些事
國防部:中國軍隊將採取一切必要措施,維護國家主權和安全
您可能感興趣

對IS戰事陷膠著,俄羅斯蘇-24戰機敘利亞失事2飛行員亡
印空軍米格-23在拉賈斯坦邦墜毀,印網友:難道飛行員是醉駕
核電站事故炸飛50噸核燃料,飛行員冒死救援,自己卻少活10年
一名德國19歲飛行員駕駛飛機降落莫斯科 之後蘇聯300多將軍失去工作!
蘇27墜落,誰的錯?俄羅斯告飛行員玄機:這樣的應為是作死
照片揭秘:失蹤80年之久的女飛行員或許是被日軍俘虜囚禁
看俄羅斯小熊飛行員如何「駕駛」蘇-24戰機
巴西最幸運飛行員:曾遇到11次飛行事故大難不死
俄在敘利亞損失一架蘇-24和兩名飛行員
蘇-35近戰秒殺美軍最強F-22 俄羅斯飛行員很自信
伊朗空軍一架蘇-24戰機墜毀 飛行員成功彈射逃生
每日軍情:殲15飛行員劫難後再復飛 伊政府軍與庫爾德武裝發生衝突
俄蘇24戰機在敘墜毀飛行員身亡,這是近日來俄羅斯的最大損失
美軍兩天摔毀三架戰鬥機,F-35首批飛行員舒爾茨少校墜機身亡
軍方——泉州飛機墜毀事故:2名飛行員失聯
家屬是傷心欲絕,俄羅斯為犧牲的蘇-24飛行員舉行葬禮
902號班機事件:蘇軍飛行員差點擊落韓國客機為何還受到誇獎?
印巴戰爭:45秒之內,巴軍飛行員駛殲-6連續擊落兩架蘇-7
蘇27戰機操作失誤墜毀致,78名群眾死亡,兩名飛行員被判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