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願軍在入朝之初仗打得那麼漂亮,為什麼後來會變得越來越困難?
(志願軍攻入漢城後,和朝軍在漢城的國會大廈前聯歡)
彭德懷對於朝鮮戰爭的獨立思考為他引來了麻煩。蘇聯駐朝鮮大使拉佐瓦耶夫直接向斯大林報告,說彭德懷「右傾保守,按兵不動,不乘勝追擊」。
斯大林是指揮過二戰的國家元首,並不是一個沒有見識的人。他認為彭德懷能夠指揮劣勢裝備的志願軍打敗美軍,乃是「當代天才的軍事家」,關於停止追擊的意見也是對的,不存在什麼右傾保守。
斯大林複電拉佐瓦耶夫,讓他不要再胡亂髮言,並且強調:「彭德懷是久經考驗的統帥,今後一切聽彭的指揮。」
彭德懷停止追擊,並一度主張接受美方的談判建議,乃是深知中美雙方在軍事力量上的實際差距,以及志願軍在朝鮮戰場上所必須面對的種種困難和挑戰。
在志願軍入朝之初,由於美軍自高自大、疏於防範以及不熟悉志願軍戰術等原因,中方確實擁有優勢,但事實上,這種優勢到一九五一年便不復存在。這是因為志願軍向南方推進得越遠,部隊的補給便越困難,而聯合國軍方面卻是越往南撤,越靠近他們自己的補給站和港口,同時也佔據了更加有利的地形。
(美軍吃飽的同時還能省出一些吃的來養只小狗,這在志願軍方面來說是完全不可想像的)
朝鮮戰場的形勢開始朝著對聯合國軍有利的方向發生轉變,在這一過程中,李奇微起到了很大作用。
論資歷,李奇微比沃克還要淺,更不用說麥克阿瑟這樣的軍界巨擘了。李奇微自述說,他最早認識麥克阿瑟時,還只是西點軍校的一個年輕上尉,而麥克阿瑟卻已經是西點軍校的校長了。
然而李奇微以後在朝鮮戰場上的種種表現,卻足以說明這其實是一個深藏不露的高手,一個真正的狠角色。見引誘志願軍南進不成,自一月十五日起,他即對志願軍實施了反攻。
彭德懷對敵軍會發起反攻並不感到意外,他想不到的是,李奇微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就能夠把第八集團軍恢復起來,並且這麼快就發起反攻——一月八日中朝聯軍停止進攻,到聯合國軍發起反攻,其間僅僅相隔一周時間。
志願軍前沿部隊隨即組織小分隊,以伏擊、夜襲和麻雀戰等戰法來對敵軍的進攻進行牽制。經過接觸,發現聯合國軍只投入了一個加強團的兵力,彭德懷遂讓大部隊繼續休整,他自己也把主要精力放在了準備對方的春季攻勢上。
李奇微發動的進攻實際上屬於試探性質,也就是在大規模交戰之前,通過小部隊來測試對手的虛實。在此期間,他還親自乘飛機對志願軍的陣地進行了空中偵察。
(李奇微在視察前線時總要在胸口掛上手榴彈,稱不願被俘虜)
一番試探和偵察下來,在志願軍為什麼沒有乘勝南追這一點上,李奇微找到了答案。他的結論是,由於運輸線延長,志願軍已不能有效地進行作戰,特別是東線的第九兵團,自第二次戰役後就再沒能夠向前推進,很明顯是第一線的兵力損耗太大,又未能及時得到補充之故。
脆弱的後勤保障確實是志願軍的致命弱點。在李奇微眼中,中國士兵儘管普遍英勇頑強,但他們沒有飛機,沒有重炮,沒有穩定和可靠的糧彈補給,每名士兵隨身攜帶的乾糧,都只能吃五到七天,這是連續作戰的大忌。
李奇微馬上決定乘志願軍疲勞和補充困難之際,重奪漢城,並將中朝聯軍壓回「三八線」以其以北地區。一月二十五日,他集中五個軍共二十三萬兵力,向中朝聯軍兩百公里的防禦正面發起了全線進攻。
(節選自關河五十州《彭大將軍》)
實體書《彭大將軍》已出版上市。





※志願軍入朝時仗打得好為什麼後來越來越困難?
※美軍打得過兇殘的日軍,卻打不過志願軍,這是什麼原因?
※難以想像!志願軍在如此艱難的情況下竟將美軍打的這麼慘
※志願軍入朝作戰勝利後,還留下來做了這樣一些事
※朝鮮戰爭:志願軍打完這一場戰役,就讓敵人看不到贏得希望了!
※這款武器令人印象深刻,德軍被壓的抬不起頭來,看看志願軍怎麼說
※他們在朝鮮戰爭出兵第三多!卻被志願軍打得退出了這段歷史
※這個國家的軍隊曾經一次就被消滅一半,以後再也不敢跟志願軍叫囂
※志願軍剛入朝作戰時,很多炮是士兵們扛上去的
※志願軍的炮出了問題,愣是沒人會修!最後這樣解決
※徹底震驚:除了打仗,志願軍在朝鮮還做過這些事
※淚崩!朝鮮戰爭是怎麼打贏的?看到志願軍們的食譜,心酸不已
※初入朝鮮時志願軍打的美軍軍節節敗退,為何後期變得如此吃力?
※過了一趟鴨綠江,偷渡一個媳婦來,這個志願軍也是很膽大啊
※美軍被志願軍銳利的攻勢嚇呆了,而且作戰時他們最怕聽到這種聲音
※對越反擊戰期間,越南老百姓為何會給志願軍送飯?真相讓人後怕
※他是志願軍軍長,不幸遇難後 毛主席哭泣著說了一句話
※原來,「為了勝利,向我開炮」背後還有志願軍這麼多炮戰秘密
※戰爭結束前,美國耍小心機,本想偷襲志願軍,卻沒想到吃了大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