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他被尊稱為「國叔」,卻在革命成功後急流勇退,他是誰?

他被尊稱為「國叔」,卻在革命成功後急流勇退,他是誰?

他與孫中山是結盟兄弟,追隨偉人創辦興中會,創造共和偉業;他被尊稱為「國叔」,卻在革命成功後急流勇退,辦實業、振鄉務;他在香港創辦中國民主革命派的第一張報紙——《中國日報》,以筆為槍喚醒民眾。而他就是陳少白。


他被尊稱為「國叔」,卻在革命成功後急流勇退,他是誰?


辛亥百年,南方日報記者來到這位傳奇人物——陳少白位於廣東江門的故居,走訪了他的外孫女、80歲的江門市人民醫院退休醫生潘慶超。她說,外祖父留下「不要做官,要做實事」的遺訓至今影響著後人。

少年「大寇」,孫中山的結盟兄弟


推開陳少白故居的大門,滿眼青翠。望著外祖父的大照片,滿頭白髮的潘慶超給我們細說家史。


她說,陳少白出生於廣東新會外海的鄉紳家庭,原名聞韶,自幼天資聰穎。就讀於私塾時,他寫字作文樣樣在行,提出來的問題有時候讓塾師都難以回答。1888年,廣州格致書院(嶺南大學前身)創辦,陳少白成為書院的第一批學生。在校期間,陳少白接觸到大量外國新思想,造就了他學貫中西的視野。


1890年,陳少白赴香港求學,結識了孫中山先生。兩人一見如故。二人又認識了楊鶴齡和尤列,四人經常縱論時事,暢言革命,時人稱為「四大寇」。陳少白和孫中山尤其親密,二人義結金蘭,孫長三歲為兄。陳少白是革命黨中與孫中山以兄弟相稱的唯一一人。因為這段關係,民國建立後,革命黨尊孫中山為「國父」,而敬陳少白為「國叔」。他被尊稱為「國叔」,卻在革命成功後急流勇退,他是誰?

在孫中山的革命生涯中,陳少白始終是他的堅定支持者。1894年孫中山向李鴻章上書,以及後來香港、橫濱、台灣幾處興中會的建立,背後都有陳少白的身影。為了壯大革命隊伍,陳少白積極聯絡會黨,先後加入三合會和哥老會,還曾歃血為盟。


雖說是個讀書人,陳少白乾起革命來卻是個行動派。1895年,陳少白和戰友一起襲擊廣州提督府,擊殺清廷官員,衙門懸賞三千兩白銀求購孫中山、陳少白首級。逃避追殺的過程中,陳少白在同情革命的僧侶梵月幫助下,躲入廣州海幢寺的大粥鍋。和尚在粥鍋下架起柴火,假作煮粥狀,成功打消追兵的疑心。現在,這口粥鍋已銹跡斑斑,收藏於陳少白故居,潘慶超經常向人們講述這個傳奇故事。


孫中山和陳少白去世後,孫陳兩家的私交仍然不錯。抗戰時期,陳少白的遺孀楊志為躲避戰禍而寓居澳門,經常與孫中山的原配夫人盧慕貞來往。盧夫人纏過足,來拜訪陳家必坐黃包車。潘慶超回憶說:「每當聽到黃包車的鈴鐺響,我就喊:『婆婆,孫夫人看你來了。』」


以筆為槍,在香港創辦《中國日報》他被尊稱為「國叔」,卻在革命成功後急流勇退,他是誰?


革命黨早期起義失敗後,決心通過報紙傳播革命思想。1900年1月25日,《中國日報》在香港創刊,化名服部次郎的陳少白擔任社長兼總編,從此革命黨有了自己的喉舌。

《中國日報》言辭犀利地宣傳革命思想,揭露清政府的腐朽無能,與保皇派報紙《商報》展開激烈辯論,為擴大革命思潮的影響作出了傑出貢獻。陳少白也因此被稱為「中國革命機關報之元祖」。電影《十月圍城》中,梁家輝飾演的就是這一時期的陳少白。


《中國日報》報館還有一個秘密身份:革命志士的落腳點。1900年惠州起義失敗後,起義軍成員多避入報館,徐圖後計。潘慶超提到外婆給自己講的故事:有一次很多革命者前來吃飯,風捲殘雲之後已經沒菜了,只剩桶底的一點點鍋巴。外婆就泡點白水,將就著吃。潘慶超的母親陳英娥是陳少白長女,生於1898年,從小由外婆在報館裡帶大。在那個風雲際會的年代,夫人操持家務,為陳少白免去後顧之憂,以女人特有的方式為革命做出貢獻。


陳少白年輕時才華出眾,琴棋書畫無一不通。報館工作之餘,陳少白髮現粵劇深受民眾歡迎。於是陳少白編撰了新粵劇《文天祥殉國》、《黃帝戰蚩尤》等,宣揚民族主義和愛國主義思想。他創立采南歌劇團、振天聲劇團,在喚醒國魂的同時,也為革命募集經費。


急流勇退,成民國版「陶朱公」他被尊稱為「國叔」,卻在革命成功後急流勇退,他是誰?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陳少白北上廣州,擔任廣東軍政府外交司司長。南京政府成立後,陳少白辭去公職,投身實業。他組織粵航公司,購得輪船二艘,運營省港航線。1915年,陳少白又與李煜堂合辦上海保險公司,並出任公司主席。雖然像春秋時代的陶朱公范蠡一樣遠離廟堂,遊歷經商,但陳少白仍關心革命,多次以自己經商所得支援困境中的孫中山。

1921年護法運動中,陳少白短暫復出,任總統府顧問,襄理外交。1922年「六一六事變」爆發,陳少白厭倦了官場爭鬥,徹底去職,回到新會,投身故鄉建設。經歷了前半生的革命生涯,陳少白認為故鄉的發展要依靠教育和交通,歸鄉後,陳少白親自擔任鄉立第一小學名譽校長,聯合鄉紳捐資修建校舍,現在的江門市幼兒師範學校,就坐落在鄉立第一小學的原址上。陳少白還在故鄉自費興建了白橋和念橋,組織鄉親修築馬路,開通了外海到江門的班車,造福桑梓。


歸隱之後的陳少白,終於得到閑暇,可以發揮吟詩作畫的專長。他的畫作一如其人,技法上融匯中西,落筆是國畫的技術,整體構圖卻採用西洋水彩畫的透視法,別有一番趣味。1924年,他揮毫畫下自畫像一幅,並題詩一首:「亂離思樂國,動輒話羲農;哪識瓜棚下,羲農好夢中。」這幅畫現在收藏在陳少白故居的堂屋裡,潘慶超駐足畫前,回憶著外公避世而居的晚年生涯。


「國叔」留遺訓,後人多從醫或當記者


1934年12月13日,陳少白病逝於北平。軍政要人紛紛發來唁電。于右任為陳少白作輓聯:「黨論共尊陳仲舉;高風遠挹介之推」,以陳蕃的志向和介之推的風骨總結了陳少白的一生。最後陳少白歸葬故里,國府主席林森親筆題寫墓碑。

「他一生見慣風雲變幻,告誡後代:不要做官,要做實事。」潘慶超感慨地說,陳少白早年曾經學醫,後來又多年主持報館,陳氏後人多有從事醫療和媒體業者。他被尊稱為「國叔」,卻在革命成功後急流勇退,他是誰?


潘慶超之父潘夢雲就是一位醫生,他出身貧寒,全憑自己努力,考取北洋軍醫學堂,畢業後回到廣州行醫。陳少白見到長女與這個鄉下窮小子相戀,並不因門不當戶不對而棒打鴛鴦,而是樂見一對新青年的結合。潘慶超也是一位資深的公共衛生專家,退休後還被返聘12年,發揮餘熱。她兒子現也在江門市人民醫院工作。「我阿姨在美國從醫,二舅當過編輯,弟弟則曾在香港做記者。」


先驅雖已遠去,但他的家訓仍然影響著後裔。潘慶超說,陳氏後人散居海內外,卻都能堅持祖先遺訓,憑藉自己的才能多做實事。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史歌長輪 的精彩文章:

他是革命烈士,蔣親批「處以極刑」,事後陳毅誓要他們用血償還!
八路軍「一等戰鬥英雄」,打仗賽猛虎,大刀奪取日軍的三八步槍
他和朱德是拜把兄弟,是什么原因让他们非得兵戎相见,血染干戈?
昔日叱吒風雲的歐洲驕子,一生傳奇,其死因究竟是何?
俠骨柔情林覺民:不負天下人,卻唯獨辜負了一人
您可能感興趣

破敵之後,此君對他尊稱:救命恩人 但恩人卻把他送上了斷頭台
漲姿勢,在中國歷史上,被後來人尊稱為才女的妹子們都有誰?
他因奇醜無比,差點官都沒做成,反對慈禧,卻被慈禧尊稱為「翁」
印度丑牛臉上長出了一根棒子,卻被當地人尊稱為神,還要給它娶妻
他是中華三祖之一,被尊稱為「戰神」,現在卻被醜化為魔鬼!
這個中國男人,在歐洲被人尊稱為上帝,是西方人心中「永遠不能忘記的中國人」,今天我們更是不得不提他!│原創
民國妓女心中的神靈,原來是耗子,尊稱灰八爺,從來不趕抓!
他被尊稱為聖人,卻陷害無辜女子又納兩個尼姑為妾?
他是中國人,卻在外國當了皇帝,被當地人尊稱為「神」
她,本是一介女流,卻勤學武藝,輕功無人能及,海燈法師尊稱師叔
看懂了它們的人,都被尊稱為思想者
此人被盜墓界尊稱為「祖師爺」,被抓後笑稱:我在考古不是盜墓
尊稱「聖人可汗」,雄才偉略,一身功績震古爍今!
鱷魚一直被尊稱「水中霸主」,但看了它對同伴的舉動後瞬間寒心了
被軍民尊稱為王卻自謙不受,19成為將軍,最終卻落得凌遲千刀
此人身經百戰,一生從不追求名譽,被人尊稱為將聖
她出道就驚艷了娛樂圈,被無數人尊稱為「女皇」
還恬不知恥的尊稱俄為戰鬥民族?這就是一種自我矮化和恐懼
解放軍為何被人尊稱為仁義之師?看反擊戰一動作就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