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弱書生投敵叛國卻遭蔣介石重用為何中途幡然悔悟答案令人淚奔
中國的文人經常用「百無一用是書生」來自嘲,以此來說明書生在中國政治文化生活中的艱辛和無可奈何。這種由來已久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理念早已深入他們的內心深處。然而在民國時期,有這樣一位書生,曾經是北大的教授,卻跟著汪精衛走向了投敵叛國的道路。更令人驚奇的是,蔣介石非但沒有治他的罪,反而予以重任,當自己的侍從秘書。
到底是誰有如此大的魅力能夠得到蔣介石這樣的青睞?可以說他幾乎可以與胡適等文化界名人相比了,他就是著名的文人政治家陶希聖。說到他大家可能有點陌生,下面且聽小編娓娓道來。
此人出生書香世家,父親是河南省一個知縣,從小飽讀詩書,先後就讀於武昌英文館、北京大學法科,履歷可謂是金碧輝煌,是個人才。畢業之後,陶希聖就進入安徽省立法政學校教書,1924年前往上海商務印書館任職,同時在上海大學、東吳大學講授法學和政治學。
但是陶希聖的個人理想卻並不是一個簡簡單單的老師,一輩子當個普通教員。1927年,在北伐戰爭如火如荼的進行時,陶希聖來到武漢,擔任中央軍事政治學校武漢分校中校教官,開始參與到北伐的革命軍工作。單此時他還為正式從政。
1928年國民政府統一全國以後,陶希聖基本在國內各個大學任教,並發表了多個學術著作。直到抗戰爆發以後,陶希聖才棄文從政,開啟自己的政治生涯。這樣一位深受中國傳統儒家文化影響的文人,常理說應當是非常愛國,結果卻出人意料。1938年,居然跟著汪精衛一起投敵叛國,走上了一條不歸路。
在這裡阿甘不禁感嘆,中國傳統儒家文化就以忠君愛國為核心內容,這樣一個飽受傳統文化教育的人,居然完全拋棄了之前的理念,做了一個實實在在的大漢奸。實在是讓人非常痛心疾首。
不過好在,知錯就改善莫大焉。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以後,陶希聖幡然醒悟,逃到香港輾轉回到重慶,並大肆批評汪偽賣國,蔣介石知道後,並沒有因為因為他的漢奸身份而治他得罪,相反給予重用。
陶希聖先後擔任國民黨中央宣傳部副部長,蔣介石侍從秘書,中央日報董事長等職。可以說,回歸後的陶希聖徹底洗心革面,為中華民族的抗戰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儘管他曾經犯過一些錯誤。
陶希聖后來自己說:「當年那件事好比喝毒酒,我喝了一口,死了半截,發現是毒酒,不喝了,趕緊救回來了。」1967年,已經69歲的陶希聖在美國碰見自己的老朋友時還在感慨,當年之事至今後悔至極,希望後人能好好愛國。1988年,陶希聖在台北逝世,享年90歲。
如今,陶希聖迷途知返事件已經過去一個甲子的時間了,但是他留給我們的啟示確實值得深思的。歲月曾經在我們每個人身上留下痕迹,且已經遠去,但是永遠不會遮擋陶希聖身上閃爍的愛國主義光芒。去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我國舉行了盛大的閱兵式紀念當年那些為保衛祖國、保衛中華民族而做出犧牲的英烈們,向他們表示崇高的敬意。當然陶希聖的愛國主義壯舉也應當受到崇敬。






※這些中國冠軍為夢想放棄國籍 卻難逃「叛徒」惡名被罵叛國
※他讓祖國免遭侵略 卻被人民以叛國罪審判 死在唾棄聲中
※英國女議員遇刺案嫌犯出庭受審 稱「叛國者該死」
※林彪出逃為什麼被定性為叛國?林彪叛逃驚天謎案
※此人本是英雄,為何投敵叛國?
※東吳開國名將,三朝元老,忠心耿耿,兒子卻叛國投敵欲滅孫權!
※張學良一生最悔恨自己曾「叛國」
※殘酷殺害弟弟兒子後叛國的努爾哈赤,為何明朝居然還認為他很忠義
※殘酷殺害弟弟兒子後叛國的努爾哈赤,為何明朝居然還認為他很忠孝
※文秀為什麼要與溥儀離婚溥儀退位之後宮女們相當滋潤此人後投敵叛國被溥儀羞辱嚎啕大哭
※「叛國者」何智麗代表日本擊敗鄧亞萍之後,說的話讓人氣憤
※他被稱為「五姓家奴」、「倒戈將軍」,最後因投敵叛國而被活埋!
※朴槿惠拒認「叛國罪」,但默認關押不喊冤,真正原因令人大吃一驚
※為什麼說魏延謀反叛國是很牽強的事情就連編史官都不相信
※著名將臣袁崇煥赤膽忠臣還是叛國漢奸 崇禎處死袁崇煥有何隱情
※他是一個被動的叛國者,投敵真相的背後竟然是……
※這對父子真無奈,父親因劉備叛國,兒子為劉禪殉國
※「佔中」禍首被控妨擾罪再提堂 群眾怒罵叛國漢奸
※同樣是亡國之君, 為什麼明朝崇禎死社稷, 而清朝溥儀叛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