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我自橫刀向天笑:謁譚嗣同墓

我自橫刀向天笑:謁譚嗣同墓

我自橫刀向天笑:謁譚嗣同墓


按:這是湖南科技大學法學院劉鄂向法律讀庫的投稿。作者在小編的郵件中說,作為一名法律人,我對古代墳墓的法律保護比較感興趣,在遍訪古墓之餘,寫了幾篇關於明、清、民國陵墓的散記。我們從作者6篇來稿中擇一推送。


瀏陽一城,雖偏處古城長沙的東北群山之中,但因一曲《瀏陽河》,幾十年來倒是少無人知。但在清末民國,瀏陽之有名,是因人而非因河,此人即譚嗣同。譚嗣同乃瀏陽人,故時人又依其籍貫,稱其為譚瀏陽。

戊戍政變失敗後,譚嗣同與楊銳等人同受斬刑。幸得一眾義士之助,譚嗣同遺體得以送回瀏陽縣城安葬,並於1904年遷葬至同縣牛石鄉的小山上。青山有幸埋忠烈,有機會前往拜謁也是榮幸。3月13日,陰雨連綿中,我同幾位朋友來到譚公墓前。


我自橫刀向天笑:謁譚嗣同墓


低頭合十行禮後,靜觀譚公塋地。譚公墳冢的前方立有石柱一對,石虎、石馬各一雙。《大清律例·禮律》「服舍違式」條對職官墳墓規制的要求是,「四品,塋地六十步;五品,塋地五十步;墳高八尺以上,石獸並四」。1898年7月,譚嗣同扶病覲見光緒帝,因「奏對稱旨,皇上超擢四品卿銜軍機章京」。譚公墳前的石虎、石馬之數正好為四,合式。石柱上刻著同為瀏陽人的宋漸元所撰對聯——亘古不磨,片石蒼茫立天地;一巒挺秀,群山奔赴若波濤。默誦上聯,心中油然而生神聖感,就義時「慷慨神氣不少變」的譚公形象彷彿就在眼前。


走上拜台,已能很清楚地看到譚公的墓碑及墓上封土。

我自橫刀向天笑:謁譚嗣同墓


封土表層覆滿排列有序的青黑色石子,並有數條白色卵石縱貫其間,而尤有特色的是,墳正上方有一小圓頂,形似清代官帽帽頂。在拜謁譚公墓後,我們在這座墳山上還看到幾處如此形制的封土堆。返程後,我問一位老家為瀏陽的同事,瀏陽此種形制的墳冢多不多?他的回答是:一般墳冢沒有如此講究,但直到現在,家庭條件足夠好的瀏陽人家,在有地位的家人去世後,還是會採取在封土上覆蓋卵石並結墳頂的葬法。覆蓋卵石是求堅固以防盜,但結如帽頂的墳頂是何講究就不知道了。


譚公墳後墓碑有三通:正中一通寫著「清故中憲大夫譚公復生府君之墓」 。清代仿前朝之官制,官員有品有階,品階對應。譚嗣同系正四品職官,對應的正是階官中憲大夫。而墓碑所題譚公名諱,是因為「譚嗣同十二歲那年,家庭遭遇了一件至慘之事,長兄、二姐,與他的母親,在五天之內,相繼死於瘟疫……譚嗣同自己亦是絕三日而復甦」,因此其父譚繼洵「字之以『復生』」。


可嘆而可敬的是,瘟疫中死而復生的譚嗣同,於戊戍政變失敗後,在本有生機的情況下,毅然決定「日不出門,以待捕者」。當時,中日友人再三勸譚公東遊扶桑,以逃脫生天。他的回答是:「各國變法,無不從流血而成。今中國未聞有因變法而流血者,此國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請自嗣同始。」此語鏗鏘。其系獄後所提詩,「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更可看出為國事置生死於度外的決心。若非心堅如石,等死談何容易。


世間事,常以成敗論英雄。單論戊戍政變,維新一派固然難言成功。但滄海橫流,譚公其言其德,已足砥柱中流。以此觀之,此墓中人方為真英雄。

參考文獻 :《大清律例》、梁啟超《戊戍政變記》、高陽《清末四公子》、黃彰健《論譚嗣同獄中詩——與孔祥吉先生商榷》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法律讀庫 的精彩文章:
您可能感興趣

譚嗣同「我自橫刀向天笑」慷慨赴死,逃到日本的康有為怎麼說的?
解放前夕革命黨人慷慨赴義的老照片:我自橫刀向天笑
《獄中題壁》「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鑒賞
趣圖|我自橫刀向天笑,笑完我就去睡覺!
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大刀王五傳奇人生
我自橫刀向天笑,笑完我就去睡覺
我自橫刀向天笑,笑罷自宮練神功——且看大內總管,烽火戲諸侯
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譚嗣同的詩只有風骨,不見風塵
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並不是出自譚嗣同之手而是維新派另一位維新領袖篡改的
胡吃海喝的年後,如何輕擺蠻腰向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