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復活節起義100周年:愛爾蘭隆重紀念背後有何意味

復活節起義100周年:愛爾蘭隆重紀念背後有何意味

今年3月17日是愛爾蘭主保聖人聖帕特里克的紀念日,也是愛爾蘭共和國的國慶日。在此前一天,愛爾蘭總統邁克爾·希金斯發表了電視講話,向「愛爾蘭人民、全世界愛爾蘭同胞及國際友人」致以節日問候。有趣的是,希金斯沒有提及當年聖帕特里克在愛爾蘭傳教的事迹,而是大談特談100年前的另一個宗教節日——復活節。1916年4月24日復活節後星期一,愛爾蘭首府都柏林爆發了反抗英國統治的武裝起義。



復活節起義100周年:愛爾蘭隆重紀念背後有何意味


2016年3月16日,愛爾蘭總統希金斯發表聖帕特里克節講話。


從殖民到自治


1916年的復活節起義不是反抗英國第一槍。愛爾蘭自中世紀就被英格蘭統治,1542年英王亨利八世稱「愛爾蘭國王」,1801年英愛議會分別通過聯合法案,名義上獨立的愛爾蘭王國正式與大不列顛王國合并,成為「大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但在以新教為國教的英國國內,信奉羅馬天主教的愛爾蘭人一直保持獨特的身份認同。從17世紀到19世紀中葉,愛爾蘭的貴族、農民和知識分子多次揭竿而起,但均被英國當局鎮壓下去。


愛爾蘭人的反抗當然不僅出於宗教原因。蘇格蘭歷史學家尼爾·弗格森稱愛爾蘭為「英國殖民統治的試驗場」。的確,英國當局日後在其他殖民地的種種勾當,均可在愛爾蘭覓得蹤跡。都鐸時期英王就開始鼓勵英格蘭和蘇格蘭的新教徒移民愛爾蘭,建立種植園,並給予政治經濟特權;而講蓋爾語、信奉羅馬天主教的愛爾蘭本地人則被同為白人的英格蘭人和低地蘇格蘭人視為化外的「野蠻人」,許多權利被剝奪,廣大民眾生活貧困;英國政府對19世紀中葉肆虐愛爾蘭的馬鈴薯瘟疫漠不關心,任憑成千上萬人餓死,上百萬人背井離鄉;英軍還大量招募愛爾蘭人入伍,並派往海外充當炮灰;就連在愛爾蘭即將獲得獨立時,倫敦方面也沒忘玩「分治」的把戲,以至於南北愛爾蘭至今也沒能統一。

不過在1916年,拿起武器並不是唯一的選擇。作為英國本土的一部分,愛爾蘭擁有其他殖民地所沒有的權利——在英國議會下院擁有席位。19世紀70年代開始,愛爾蘭掀起了自治運動,「愛爾蘭議會黨」等溫和民族主義黨派試圖通過議會手段爭取自治權利。自治法案曾兩次闖關失敗,但為打破1910年議會選舉的僵局,自由黨再次提出自治,試圖拉攏愛爾蘭議會黨。經過一番討價還價,《愛爾蘭政府組織法》於1914年最終生效,決定成立愛爾蘭議會,並廢除愛爾蘭首席大臣的管轄權。如果該法得以實施,愛爾蘭將成為英國第一個實現自治的構成國——威爾士和蘇格蘭的權力下放是上個世紀90年代的事,而英格蘭至今沒有獲得自治權。



復活節起義100周年:愛爾蘭隆重紀念背後有何意味


愛爾蘭議會黨領袖雷德蒙德檢閱愛爾蘭志願軍



自治的進程並非一帆風順。愛爾蘭北部阿爾斯特地區、以新教徒移民後代為主的統一派強烈反對自治,於1913年組建「阿爾斯特志願軍」,以阻撓自治的實施,而愛爾蘭民族主義者也針鋒相對地成立「愛爾蘭志願軍」。兩支武裝均逾10萬之眾,頻頻舉行武裝遊行,向對方及英國政府示威。自治法案通過的同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自治的實施被暫時擱置。不過時人普遍認為戰爭將很快結束,為了體現對英國依舊忠誠,包括大批愛爾蘭志願軍在內、超過20萬愛爾蘭人在英軍中服役,但仍有約1萬志願軍拒絕為英國而戰。

「愛爾蘭的轉機」


其實,並不是所有愛爾蘭人都擁護自治。一個成立於19世紀50年代的秘密會社「愛爾蘭共和兄弟會」在志願軍、工會組織、本土文化團體和比議會黨更激進的小黨「新芬黨」中發展成員,致力於使愛爾蘭成為完全獨立的共和國,這個團體正是1916年復活節起義的始作俑者。當時在愛爾蘭共和派圈子裡流行著這樣一句話:「英格蘭的危機就是愛爾蘭的轉機」。這個「轉機」對兄弟會而言,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戰。



復活節起義100周年:愛爾蘭隆重紀念背後有何意味



「軍事委員會」七名成員:從左到右依次為托馬斯·麥克唐納、約瑟夫·普朗克特、肖恩·麥克德莫特、托馬斯·克拉克、詹姆斯·康納利、埃蒙·坎特和帕特里克·皮爾斯。

本以為可以很快結束的戰爭,在犧牲數十萬的英軍官兵之後,進入了僵持階段,不但勝利遙遙無期,英國本土還遭到德軍飛艇和戰艦的襲擊,甚至還有人認為德國將贏得戰爭。1915年夏,兄弟會領袖肖恩·麥克德莫特和湯姆·克拉克先後拉攏志願軍作戰部長帕特里克·皮爾斯和工運領袖詹姆斯·康納利等五人,組成「軍事委員會」,打算趁英國陷於苦戰,於1916年4月23日復活節星期日在都柏林和全國各地發動起義。


然而,起義的準備並不順利。從德國走私的一批軍火在復活節前幾天被英國皇家海軍攔截;志願軍領袖麥克尼爾也在節前獲悉起義圖謀,大為光火,緊急下令取消復活節的動員令。但軍事委員會並不甘心,臨時決定將起義推遲到4月24日復活節後星期一,全國重新動員也已經來不及,只能口頭通知部分在都柏林的志願軍成員。


起義與失敗


1916年4月24日中午,愛爾蘭志願軍及其婦女組織「愛爾蘭婦女協會」,連同工人糾察隊「愛爾蘭國民軍」共約1600人,走上都柏林街頭。他們佔領了市區五處地點,並奪取市中心的郵政大樓作為總部。起義者在郵政大樓上升起一面寫有「愛爾蘭共和國」字樣的綠旗和一面綠白橙三色旗,帕特里克·皮爾斯則站在樓外,沖著看熱鬧的圍觀群眾宣讀他起草的「獨立宣言」《愛爾蘭共和國臨時政府告愛爾蘭人民書》,宣告「愛爾蘭共和國」成為「主權獨立國家」。復活節起義就這樣爆發了。


復活節起義100周年:愛爾蘭隆重紀念背後有何意味


皮爾斯在郵政大樓外張貼「獨立宣言」



英國當局對起義並非毫不知情。1916年3月底,軍情五處破譯了德國方面的密電,稱愛爾蘭在4月22日前「可能會發生叛亂」。但戰時內閣面對堆積如山的前線戰報,竟忽視了這條情報,更沒有通知都柏林當局。這導致起義爆發時英國軍警的防備幾乎完全空虛:愛爾蘭首席大臣比雷爾和駐愛英軍總司令弗蘭德少將都不在愛爾蘭,駐都柏林英軍軍官正在城外觀看賽馬,2400名士兵只有400人在崗。30名愛爾蘭國民軍逼近英國在愛爾蘭的統治中心都柏林城堡,開槍打死一名手無寸鐵的警衛,而當時城堡內僅有的六名衛兵正在做飯,隨身武器並沒有子彈,整座城堡唯一有武裝的軍人是正在開會的情報官普萊斯少校。他連忙衝出會場,用佩槍朝庭院里的起義者射擊——這可能是起義爆發時英軍唯一的抵抗。



復活節起義100周年:愛爾蘭隆重紀念背後有何意味



「獨立宣言」《愛爾蘭共和國臨時政府告愛爾蘭人民書》。愛爾蘭蓋爾語「Poblacht」一詞為皮爾斯生造,意為「人民」或「共和國」。


其實起義者的準備也不充分。由於不知道都柏林城堡的虛實,30名起義者面對普萊斯少校的還擊,竟然掉頭撤退了。起義者嚴重缺乏軍事鬥爭的經驗,起義前不久才臨時抱佛腳,去圖書館借閱戰爭史的書。他們的策略是坐等英軍到來,然後堅持儘可能長的時間,以引起國內外輿論的關注。他們既模仿19世紀法國革命者構築街壘,又模仿一戰法國前線,在地勢低洼的聖斯蒂芬公園挖掘戰壕;佔領無險可守的郵政大樓作為起義總部,卻沒有切斷電話線,讓緩過神來的都柏林當局得以儘快通風報信。



復活節起義100周年:愛爾蘭隆重紀念背後有何意味



英國當局宣傳品中的起義形勢圖。地圖左下角寫著「新芬黨叛亂」,其實當時新芬黨只是鼓吹君主立憲制,並不主張用暴力建立共和國。


當時英國當局摸不清起義的規模,也不知道起義是何人指使,一度稱之為「新芬黨叛亂」。都柏林英軍一開始採取守勢,沒有與起義者進行大規模交戰。起義第二天,愛爾蘭總督溫伯恩子爵宣布愛爾蘭全島進入緊急狀態,英軍兩個旅從本島開赴愛爾蘭,愛爾蘭其他地方的英軍也乘火車前來增援。雖然起義者一度憑藉地利進行頑抗,但戰爭的天平還是偏向了火力佔優的英軍。英軍用機槍火炮向起義者的陣地進行猛烈射擊,打得他們毫無還手之力。都柏林市中心燃起熊熊大火,繼續抵抗除了殃及更多無辜市民之外,已沒有任何意義,於是29號星期六,被推舉為「愛爾蘭共和國總統」的皮爾斯下令向英軍無條件投降。堅持了六天的復活節起義宣告失敗,共造成近五百名起義者、英國軍警和平民死亡,兩千多人受傷。


紀念的政治


今天的愛爾蘭共和國並非復活節起義的直接產物,但愛爾蘭官方卻大張旗鼓地紀念復活節起義。愛爾蘭廣播電視台(RTé)在1月播出了表現復活節起義的5集電視劇《起義》(Rebellion)。3月27日復活節,都柏林舉行了盛大閱兵式,其中一名愛軍上尉還站在郵政大樓外,大聲朗讀《愛爾蘭共和國臨時政府告愛爾蘭人民書》,模仿當年起義的情景。相比之下,真正導致愛爾蘭獨立的1919—1921年獨立戰爭,紀念的規格就要低調許多——紀念包括獨立戰爭在內歷代「抗英烈士」的陵園還是在1966年復活節起義五十周年時建立的,足見復活節起義在愛爾蘭共和國歷史記憶中的特殊地位。



復活節起義100周年:愛爾蘭隆重紀念背後有何意味


2016年3月27日,都柏林舉行盛大閱兵式,紀念復活節起義100周年。



希金斯總統在聖帕特里克節講話中說:「當我們在國慶日紀念我們的『愛爾蘭性』時,我們不僅應該回憶建國的時刻,也要藉此機會想一想,愛爾蘭還可以成為什麼樣的國家。」「愛爾蘭性」(Irishness)或許是理解復活節起義的關鍵詞。一些修正派歷史學家強調復活節起義只是一小撮人的密謀,而當時愛爾蘭大多數人擁護的是自治。但更多學者則指出,起義代表了不同於自治的另一條道路,有其深刻的歷史背景。在歐洲民族主義、浪漫主義思潮的影響下,19世紀末愛爾蘭興起了「凱爾特復興運動」。雖然這場運動提倡蓋爾語文學、歌曲、戲劇,主要局限於文藝領域,但它強化了愛爾蘭的身份認同,影響了那一代的愛爾蘭青年——包括皮爾斯和另一「軍事委員會」成員托馬斯·麥克唐納在內,不少起義者都是熱衷於蓋爾語文藝的詩人、劇作家或戲劇演員。在他們看來,自治不過是一幫老謀深算的政治家玩的黨派遊戲,只會把愛爾蘭變成另一個盎格魯—撒克遜自治領,是一條英國式的、城市的、上層階級的道路;而他們要走一條愛爾蘭式的、田園牧歌的、代表全體愛爾蘭人民的道路,必須和自治一刀兩斷。這樣的思想背景也塑造了起義者的行為:佔據主幹道上的郵政大樓、構築街壘、起義領導者佩戴軍刀等,都具有強烈的戲劇效果,而幾乎沒有任何軍事意義。或者說,起義者根本不指望能最終戰勝英國人,他們自認為在模仿凱爾特神話中的英雄庫胡林,通過犧牲自己的鮮血來喚醒人民。



復活節起義100周年:愛爾蘭隆重紀念背後有何意味


閱兵式上,愛軍上尉彼得·凱勒赫在都柏林郵政大樓外朗讀「獨立宣言」。



某種意義上說,復活節起義確實喚醒了人民。雖然被起義殃及的都柏林市民一開始對起義非常不滿,很多人向被俘的起義者投擲雞蛋和爛蔬菜。但起義後英國軍警在街頭槍殺無辜市民、秘密審判處決16名起義者等暴行,激起了愛爾蘭民眾對獨立事業的極大同情。大批起義倖存者加入新芬黨,將其改造為追求獨立與共和的政黨,並在1918年戰後首次選舉中大敗議會黨。新當選的新芬黨議員拒絕去倫敦赴任,而是於1919年1月在都柏林組建「愛爾蘭國會」,宣布成立共和國,而財政部長邁克爾·科林斯則領導「愛爾蘭共和軍」展開游擊戰,最終贏得愛爾蘭的獨立。


然而,「愛爾蘭性」面臨著頗為尷尬的現實。一方面,愛爾蘭和英國的關係「剪不斷,理還亂」,愛爾蘭近衛步兵團還在白金漢宮門口站崗,而愛爾蘭雖和美國一樣,不是英聯邦成員,但愛爾蘭公民卻享有英國議會下院議員的被選舉權,也可以參加英軍預備役。另一方面,雖然愛爾蘭共和國把愛爾蘭蓋爾語作為官方語言,但其實際地位卻不斷下降,國內將蓋爾語作為居家語言的人數不僅遠低於英語,甚至還不如法語、波蘭語等外來語言。今年的紀念活動還鬧出了不大不小的烏龍:新落成的起義遇難者紀念牆上,愛爾蘭蓋爾語「éirí」(起義)一詞竟被錯寫成「Eírí」。



復活節起義100周年:愛爾蘭隆重紀念背後有何意味


包括「軍事委員會」七人在內的十六名起義者被英國軍事法庭處決



因此,愛爾蘭官方在紀念復活節起義時,不僅強調其「愛爾蘭性」,也突出其某些更為崇高的價值,這就是希金斯總統所謂的「愛爾蘭還可以成為什麼樣的國家」。他在講話中提到,「獨立宣言」及其背後的理想主義貫穿了愛爾蘭的建國曆程,也催促著今天的愛爾蘭人將「共和」建設得更加名副其實。這份《愛爾蘭共和國臨時政府告愛爾蘭人民書》中所主張的「宗教及民事自由」、「平等權利」、「平等機會」、「追求全國及各地區的幸福和繁榮」,這些價值恐怕英國人也是不敢反對的。在性別政治頗為敏感的今天,「宣言」是以「愛爾蘭的男人和女人」(Irishmen and Irishwomen)為開頭,在大多數西方國家尚未開放婦女選舉權的1916年,自然被視為進步的象徵。值得一提的是,復活節起義雖然和法國革命一樣打起三色旗,但卻不像後者那樣拿教會開刀;在紀念基督復活的節日舉行起義,本身就頗具宗教含義,而「宣言」也是以「天主及歷代先輩」的名義發布,並宣稱將「愛爾蘭共和國的事業置於至高天主的庇佑之下」,充分尊重了愛爾蘭悠久的天主教傳統。



復活節起義100周年:愛爾蘭隆重紀念背後有何意味


2006年英、愛合拍的電影《風吹稻浪》,講述了愛爾蘭內戰期間兄弟鬩牆的故事。



復活節起義不僅被賦予了崇高的價值理念,更重要的是,英軍行刑隊的槍聲使起義者成了殉道者,作為「愛爾蘭性」和崇高理念的化身永遠凝固在了歷史中。而1919—1921年的獨立戰爭雖然真正帶來了愛爾蘭的獨立,但曾經在復活節起義中堅守郵政大樓的科林斯吸取了經驗教訓,在英國軍警中安插間諜,派遣「機動縱隊」用暗殺、伏擊、奇襲等方式打擊英國人,就沒有復活節起義那麼光明磊落。而且獨立戰爭期間出現了以懲辦「愛奸」為名的同胞相殘,戰後又因對北愛問題及《英愛條約》的分歧引發了1922—1923年的血腥內戰,其遺留問題更導致了上世紀下半葉長達30年、造成3千人喪生的北愛武裝衝突。


如果紀念這段歷史,不僅顯得苦澀難堪,還難免會刺激北愛微妙的局勢;相比之下,紀念復活節起義就顯得「安全」得多。儘管北愛的統一派拒絕參加任何紀念復活節起義的活動,指責起義為愛爾蘭帶來了「暴力」的傳統,但英軍的鎮壓、愛爾蘭內戰和北愛衝突那種程度的暴力相比,帶有表演性質的復活節起義可以說是小巫見大巫,更何況僅限於都柏林的復活節起義沒有對北愛的統一派開過一槍。站在2016年看一百年前的復活節起義,不僅「偉大光榮」,政治上也頗為「正確」;紀念復活節起義,不僅是過去的歷史,也是現實的政治。


2011年,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在復活節起義紀念陵園敬獻花圈,這是獨立後英國君主首次訪問愛爾蘭。三年後,希金斯總統訪英,成為首位訪問英國的愛爾蘭總統。(文/廖平)


轉自澎湃新聞:http://www.thepaper.cn/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澎湃新聞 的精彩文章:
您可能感興趣

回望滄桑,感懷時代——李可染誕辰110周年紀念特展隆重舉行
紀念奧斯汀逝世200周年
俄羅斯漫畫家創作另類月曆,紀念十月革命100周年
紀念萊布尼茨逝世300周年
我市12項重點活動隆重紀念八一南昌起義暨建軍90周年
小說:八十年的歷史塵埃(為紀念抗戰80周年而作〉01
你好2017,讓「帕友」重獲新生 紀念世界發現帕金森病200周年
海賊王20周年的慶典還有倒計時29天,為紀念《海賊王》漫畫連載20周年夏季推出特別篇
他?為何稱?1848年是歐洲19世紀最值得紀念年
紀念成吉思汗辭世790周年
今天是辛亥革命106年紀念日
拉脫維亞重演一戰歷史 紀念聖誕戰役100周年
2009年的「八一南昌起義紀念館」
紀念宗教改革500周年:朱孝遠
夜幕降臨曼哈頓:「911事件」周年紀念@世貿中心雙塔遺址
海賊王連載20周年紀念雜誌,部分重磅內容!
尼康推出100周年紀念書
拆開檔案:紀念賴特誕辰150周年
紀念我2016的帶娃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