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中國設「航天日」,地球文明邁入宇宙時代曙光初現

中國設「航天日」,地球文明邁入宇宙時代曙光初現

4月24日,作為航天大國的中國將迎來自己的首個全民航天節——國務院已於3月8日批覆同意:自2016年起,將每年4月24日設立為「中國航天日」。


今年是中國航天事業發展60周年。1956年10月8日,中國第一個導彈研究機構——國防部第五研究院宣布成立。這一歷史性的紀念日,標誌著中國有了自己的導彈與航天事業。北京決定在2016年設立「航天日」,其承前啟後的里程碑意義顯而易見。


「中國航天日」最終確定為4月24日,則是因為在1970年這一天,「長征一號」火箭將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送入太空,拉開了中華民族進軍太空的序幕。放眼世界,蘇聯/俄羅斯、德國等早就有自己的「航天日」(稱謂略不同),中國設立「航天日」即相當於是在國家層面向全國人民和全世界宣示:發展航天事業已經成為中國最重要的國家戰略之一。

新一輪井噴


隨著「航天日」正式設立,中國航天在2016年也將迎來新一輪井噴。其中最受矚目的項目當屬新一代運載火箭「長征五號」和「長征七號」首飛,以及「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與「天舟一號」貨運飛船首次對接。


「長征五號」的近地軌道運載能力高達25噸,與美國「宇宙神」5、歐洲「阿里安」5,以及俄羅斯「質子」M屬同一級別,是中國現階段最強大的火箭。而「長征七號」13噸的近地軌道運載能力只比現役最強的「長征三號乙」稍多,但性價比更高,未來將承擔包括「天舟一號」貨運飛船在內的中國大部分空間載荷的發射。


載人航天版塊,「天宮二號」與「天舟一號」的對接將驗證空間站在軌燃料補給技術。載人航天器大多在較低軌道運行,受地球引力影響,需要經常進行軌道保持,由微型發動機提供額外推力來對沖引力影響。但航天器本身自帶的推進劑是有限的,載人空間站長期在軌,必須通過貨運飛船補充推進劑才能始終保持在軌運行。

經過數十年積澱與發展,在強大綜合國力與科技實力支撐下,中國航天正以讓外界側目的「火箭速度」躋身「航天超級大國」行列。從近年來的項目規劃看,中國不僅可以集中力量重點完成某一項重大航天任務,其同時進行多個重大項目的多任務管理能力業已形成。除了美俄兩國,在這個星球上,恐怕也只有中國具備在這個資本技術雙密集型產業內齊頭並舉、全面發力的底氣與雄心。


馬斯克革命


成績固然喜人,但仍應清醒地看到,與美國相比,中國航天的差距仍然是全方位的。這裡無意贅述雙方具體的相關理論及科技水平。實際上自冷戰結束後,美國人也明顯放緩了探索太空的腳步,載人登月、登火星,下一代太空梭、空間站等重量級項目要麼一推再推,要麼乾脆取消。


然而,進入21世紀的第二個10年,一位出生在南非卻已成就「美國夢」的「太空鋼鐵俠」(美國新興航天企業SpaceX公司總裁埃隆·馬斯克——編者注),正以驚人的效率顛覆著宇宙拓荒的傳統模式,從而向一度萎靡的美國航天注入了新的強大動力,並有可能為宇宙探索帶來劃時代的重大突破。這是包括中國在內的所有其他宇航國家都必須正視的。


傳統上,在航天領域,即便在「自由」的美國,各大私營航空航天企業也基本都是在給美國宇航局打工。政府主導了幾乎所有航天發射與科研項目,企業以承包商身份賺取政府撥出的項目預算,按照政府提出的具體要求研發產品或提供服務。從這個角度上看,美國航天業的「國營性質」與俄羅斯和中國沒什麼不同,這是由航天業的超高風險、超高投入,以及幾乎看不到任何商業回報的特點決定的。

2010年5月,Space X公司CEO埃隆·馬斯克在公司網站上發表了一篇題為「Space X費用內幕」的文章。文中提到,沒有政府立項和預算撥款,由Space X自行研製的「獵鷹」9號火箭當時的標準發射費用為5400萬美元,聯合發射聯盟(ULA)平均每次發射則需要高達4.35億美元,即使是相對廉價的中國長城公司「長征三號乙」火箭,單次發射費用也在6000萬美元以上。


不僅如此,馬斯克認為Space X的發射價格還能進一步下降——已經成功完成陸上和海上回收試驗的「獵鷹」火箭未來將可以重複使用。


面對巨大的經濟利益,美國宇航局對Space X的態度也從最初的懷疑轉為支持,政府逐漸看到了民營資本開發宇宙的潛力——既保持了美國的航天競爭力,又節省了不少預算。在太空梭退役後,美國宇航局已經開始利用Space X這樣的私營公司將物資送入國際空間站,從而打破了俄羅斯飛船的壟斷地位。


除了承包政府業務外,馬斯克對普通民眾的太空旅遊也給予厚望。Space X的載人「龍」飛船可以搭載7名乘客,每張船票僅需2000萬美元,比俄羅斯的「聯盟」號船票低至少5000萬美元。馬斯克未來甚至還打算把普通人送上火星。


馬斯克提出的登陸火星計劃,比美國宇航局的類似計劃在時間節點上激進得多,這至少表明了民間資本對太空探索的急迫慾望,其背後自然有現實利益驅動。同時,Space X敢於涉足登陸火星這樣的超高投入與超高風險項目,也足以證明私營企業絕不僅僅只能參與近地軌道的中小型太空項目。

從運營模式來看,21世紀的新技術與新理念讓普通人參與航天事業不再高不可攀。民營企業在自身利益驅動下開拓的航天業務顯然更適應市場,也更符合商業規律。企業家精神在這裡取代了捉摸不定的「國家意志」。他們有足夠的動機盡全力開發價廉物美的產品與服務,這些產品與服務既可以賣給政府,也可以直接賣給有需求的民眾或企業。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在馬斯克等人推動下,人類正在迎來航天事業「從國家主導向民間資本與公眾生活全面滲透」的黎明。恐怕也只有這樣,航天大發現才能改變原有的精英屬性,成就整個人類文明的飛躍。


航天大發現


航天對人類到底意味著什麼?從1957年蘇聯發射第一顆人造衛星以來,美蘇兩國在這項事業上投入的巨量資金和相關資源,似乎並未獲得足以讓人滿意的經濟回報。現實主義者批評政府為了虛無縹緲的尊嚴毫無節制耗費國家財富,更有學者指出蘇聯在航天競賽中的嚴重透支正是導致其最終崩潰的原因之一。

短視者的邏輯往往極具迷惑性,其潛在危害也更大。對於中國這樣的航天后發國家來說,如果信奉「航天燒錢無用論」更可能意味著錯失民族崛起的新一輪機遇。


回望人類數千年文明史,探索未知一直是人類作為智慧生物的原始本能,甚至是人類文明前進的源動力。正如第一位太空遊客,美國富商丹尼斯·蒂托所說:「太空探索是人類的又一次地理大發現,這個過程同開發美國西部、澳大利亞以及海洋開拓是一樣的。」


的確,15至16世紀的航海大發現不僅帶來了文明的飛躍,率先參與這場勇敢者遊戲的歐洲也迅速走出中世紀的愚昧與黑暗,不僅對東方文明實現反超,更是制定了延續至今的世界近現代文明標準。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無論麥哲倫還是哥倫布,他們並未給歐洲直接帶來香料和黃金,其個人命運也堪稱悲劇。但如果沒有他們向未知大陸和海洋揚帆遠航,人類文明又如何進化到今天這般繁榮,甚至過度成熟的狀態。


從這個角度看,對宇宙的探索很可能為人類文明繼航海大發現後注入新的活力,並帶來新一輪飛躍。那些率先投入這項事業並在宇宙中領跑的國家和民族,不僅將佔據未來太空商業開發、星際移民、宇宙資源攫取,以及防務安全等各領域制高點,更有機會在航天大發現時代擁有文明領導力和話語權。


同時,在國家地緣政治博弈及武裝力量競賽中,除了傳統的陸權、海權、空權與電磁權外,制天權概念隨著航天大發現的進展也迅速浮出水面,在大國之間的下一場戰爭中,缺乏制天權的國家幾乎喪失了取勝的可能。


可以說,如果把「斯普特尼克」1號飛上太空作為航天大發現的起點,到今天埃隆·馬斯克所開啟的私人商業太空事業爆發,人類對宇宙的探索已經走過了原始積累階段,文明從地球時代邁入宇宙時代的曙光初現。


這恐怕才是中國設立「航天日」背後真正的戰略遠見。


(「宏亮瞻局」繫上海交通大學國家戰略研究中心特約副研究員王宏亮為澎湃防務開設的個人專欄,力求在兼顧分析的深度和厚度的同時,在前瞻性、敏銳度上更上一層樓,每周一期,不見不散)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千世界 的精彩文章:

我國全面推進航天重大工程
給外星人拍照的「黑科技」 1億美元只夠前期啟動
上海航天從哪起飛?南匯老港發射場,錢學森掀起中國火箭序幕
南非獅子爬樹踩空跌落 故作鎮定扮酷
宇宙深空中的超級酒缸,或隱藏著關於生命起源的線索
您可能感興趣

人類末日來臨?美國宇航局發現X行星正在前往地球?
天文奇觀「水星凌日」光顧地球
地球文明是宇宙中唯一的文明嗎?
美國宇航局驚曝:發現另一個「地球」
美國宇航局衛星拍攝地球絢麗極光
美國宇航局的宇宙飛船捕捉到了地球表面神秘的閃光
彗星接近地球瞬間 宇宙珠寶誕生於宇宙
宇航員拍攝地球夜景:城市路網分明 街道燈火輝煌
空間站宇航員實拍:地球上驚現棋盤?
浩渺宇宙、美麗地球
驚奇!地球海洋底部發現「平行宇宙」
《龍珠:超》宇宙生存篇再曝新PV 地球最強10戰士現身
月球與地球之間發現黑洞橋 平行宇宙大門開啟
英媒:霍金研發航天器探索「第二地球」
美國宇航局公布地球外部空間中存在著數千個未發現的小行星
中國航天未來任務:地球、月球、火星和更遠!
清華美院學生:為地球授「月亮時」
美國宇航局從太空拍下的地球夜景
月球發現地球岩石 證明在太陽系同一時期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