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一位京劇大師與他放不下的藝術傳承——追憶京劇表演藝術家梅葆玖

一位京劇大師與他放不下的藝術傳承——追憶京劇表演藝術家梅葆玖

新華社北京4月25日電 題:一位京劇大師與他放不下的藝術傳承——追憶京劇表演藝術家梅葆玖


新華社記者張漫子 梁天韻 鍾雅


京劇表演藝術家梅葆玖25日11時在北京逝世,享年82歲。

生命中的最後光陰,梅葆玖把他的最後一點精力留給了京劇傳承。


最後的心愿被他寫進提案——「讓傳統文化活起來,讓京劇藝術後繼有人」,這是他一生心心念念的事。身為全國政協委員的他,生前多個提案都與此有關。


他最後一個生日與愛好京劇的年輕人一起度過。明媚的春光里,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的學生們興奮地迎來了梅先生和他與京劇的傳奇經歷。大學生們說,「那天,他精神很好,吐字卻有些吃力。」次日,在外用餐的他,因突發疾病被送進醫院。


他的最後一次登台,依舊與69年前的首次登台並無二致,日漸消瘦的他首先給在座的觀眾認真作了一個揖。

「傳承梅派藝術,先生盡了孝道。」曾與梅葆玖生前共事的晚輩松雷說。


「最放不下的是京劇傳承」


他生命中的70年,都奉獻給京劇文化的傳承。多年來,傳統戲種的沒落,一直令梅葆玖心頭隱隱作痛。


11年前,初學京劇、16歲的魏麗清見到了71歲的梅葆玖。身為高中生的他告訴梅先生,學校開設了一門選修課,叫《京劇藝術》,先生聽後很是興奮。可當聽到「大部分同學都去選修英美文學、藝術鑒賞了,京劇課的修習者僅有十名」時,先生默默地垂下眼睛,眼神黯淡了許多,「是啊,孩子們都喜歡外來的東西,聽不進京劇了……」


自從扛起梅家的百年大旗,如何讓年輕人接受古老又傳統的戲曲,成為他每日必思的問題。他經常問自己:如何能讓京劇活起來?

他慢條斯理地在意著這件令他有點「著急」的事。不少戲曲藝術家勸他:這些基礎的推廣的事,讓小字輩去做就行了,還勞德高望重的您做什麼?


他卻堅持自己做。他說,「得給孩子一個愛上京劇的機會」。京劇傳承得從娃娃抓起,因為孩子對京劇的喜歡是更加天然的、發自內心的。他還建議,小學最好也開京劇課。


2014年是梅蘭芳先生誕辰120周年。自那時起,一直從容不迫的梅葆玖明顯加緊了工作的步伐。


「我們現在要培養的不是演員,而是觀眾。」也許是覺察到自己身體不甚樂觀,他開始在各地奔波,組織梅派藝術研習班,為全球紀念梅蘭芳巡演活動而操勞,不曾停歇一天。他說:「這是弘揚民族藝術、發展民族京劇的大好機會,不能錯過。」


那段日子雖然操勞,梅葆玖卻越發精神矍鑠。他信心滿滿地說:「我們的京劇定會越走越好!」

「玖爺為京劇事業的發展,盡了自己最大的努力。」梅蘭芳基金會副秘書長、梅葆玖生前秘書葉金援說。


「一生只為一事來」


嗓音甜美圓潤,唱念字真韻美,表演端莊大方……梅葆玖的扮相、演唱、神韻都像極了父親梅蘭芳。


生在上海思南路57號「梅宅」的他,是梅蘭芳第九個孩子。紋絲不亂的頭髮,白皙的面容、眼角深厚的輪廓、挺直的鼻樑、微薄的「梅家嘴」,讓見過他的人感嘆:很像梅蘭芳,真像!

「梅家」的標籤成為梅葆玖最重要的人生切面。10歲學藝,13歲登台,18歲與父親梅蘭芳同台演出。從此,梅葆玖的一生再沒離開京劇。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梅葆玖接過了父親的大旗。面對命運的安排,這位梨園大師的幼子不得不收起心,一門心思繼承父親的技藝。十歲起,梅葆玖一邊讀書上學,一邊拚命學戲。在父親耳提面命下,他規規矩矩學老戲,一點都不敢改動。


傳承「梅派」,原汁原味尤其重要:尖團字,五工四法,一個都不能錯。京劇本體的東西,一點都不動。諸多程式,必須規規矩矩去完成。「只有傳承做到位,才有可能去創新。」梅葆玖曾說。


終於,旦角的神韻刻在了他的血液里。苦練多年,梅葆玖終於繼承了父親的衣缽。


實踐讓梅葆玖形成了成熟的戲劇理論。他將人類戲劇觀概括為兩種,寫實的戲劇觀與寫意的戲劇觀。寫意是中國民族戲曲的實質,生活寫意、動作寫意、語言寫意、舞美寫意,都在這裡。


理論也拔高著他的造詣。梅葆玖虔誠地對待每一次演出,將其視作寶貴的「文化標本」,當作是中國傳統的永恆經典來詮釋。


「別叫我大師」


「別叫我『大師』。一叫大師,咱們距離就遠了。」梅葆玖生前說。


乾麵胡同28號與梅葆玖家只有一牆之隔。老鄰居安女士的胳膊摔傷了,梅先生得知後親自前來探望。過節時候,還有京劇演出的票不時送來。鄰里眼中,「梅先生平易近人,沒有一點架子。」


在後輩們看來,脫下行頭的他,是一副謙謙君子面孔。謝幕時,西裝翩翩、盈盈下拜的模樣,有種難以形容的優雅;而台下的他更為紳士,不急不躁。「這樣溫潤如玉的性格令晚輩們不由自主想親近他,正因這樣的德行,才有了藝術上高深的成就。」魏麗清說。


他人生中有好多樂趣。他喜歡聽席琳·迪翁和邁克爾·傑克遜的唱片,也痴迷於摩托車、汽車,甚至改造過收音機。


梅葆玖自己也說,父親也是如此:詩詞、音樂、繪畫,他樣樣都通,並將這些文化的熏陶和藝術的嘗試,當作磨鍊藝術修養的途徑和辦法……對其他藝術門類的探索,經過時間的錘鍊,最終都融入梅葆玖的京劇表演中。


然而,對藝術的愛,對生活的愛、對京劇的眷戀,都沒有留住這位老人。無論是上世紀60年代的「挂帥」「西施」,還是80年代的「玉堂春」「生死恨」,都在曲終人散時,隨風而去。


一生只為一事來。他的堅持,讓中國傳統戲曲具有穿越時空的力量。抱著永恆的心愿走。在完成生命中最後幾次演出的他,對京劇的明天滿懷希望。


(責編:tibet)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西藏網 的精彩文章:

看浙里︱西湖音樂噴泉 五一華麗回歸
工藝大師「曬」絕技
中國「鼻祖」衛星曆經46年 依然屹立翱翔在太空深處!
2020年東京奧運會、殘奧會公布新版會徽
女航天員劉洋:萬里高空撐起「半邊天」
您可能感興趣

一片丹心,推「程」出新——追憶京劇表演藝術家李世濟
澳華人京劇表演藝術家弘妃將在悉尼歌劇院舉行演唱會
中國京劇表演藝術大師梅蘭芳畫作
著名京劇大師梅葆玖上午病逝 致力於梅派藝術傳承
晚清傳世京胡珍品在國家大劇院展出,著名京劇藝術家出席
將京劇藝術推向世界的梅蘭芳
驚訝!——京劇藝術大師梅蘭芳的作品
京劇藝術大師尚小雲國畫欣賞:演巾幗英雄出彩,畫傳統花卉出眾
京劇藝術中的女性美
京劇《大夢長歌》入選中國京劇藝術節
京劇大師離世 北京推京劇教材弘揚京劇
內蒙古民族藝術劇院京劇團——草原上的京劇夢
京劇《陳廷敬》亮相藝術節
中國京劇表演藝術家孫萍獲美查普曼大學榮譽博士學位
圖解京劇藝術:京劇的家世及其「小史」
陸毅女兒貝兒表演京劇
京劇四大名旦的書法,這才叫藝術家!
一代京劇大師與戲迷的書法佳作
最美京劇跨界實踐者裘繼戎,一位戲曲的傳承者和創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