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將京劇藝術推向世界的梅蘭芳

將京劇藝術推向世界的梅蘭芳

將京劇藝術推向世界的梅蘭芳



中國京劇的歷史並不長,迄今不過200多年的時間。自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四大徽班」(豐慶、四喜、春台、和春)進京形成京劇以來,作為國劇的京劇在這200多年間,出現了難以數計的京劇名伶、大師。但若問京劇史上其表演藝術最具代表性,且傳播最廣、影響最大的是誰?答案應該是不會有爭議的——梅蘭芳。

將京劇藝術推向世界的梅蘭芳



京劇「四大名旦」產生80多年來,業界和廣大觀眾一直為此津津樂道。「四大名旦」藝術上確實各有千秋,相互之間的某些藝術特點也沒有什麼可比性,所以長期以來業界對「四大名旦」的排序有爭議,蓋有三種意見:一是「梅(蘭芳)、尚(小雲)、荀(慧生)、程(硯秋)」,二是「梅、荀、尚、程」,三是「梅、程、尚、荀」。這三種意見中,無論尚、荀、程三位怎樣變動,梅蘭芳總是居於冠首,由此可見梅蘭芳在京劇界的地位。


梅蘭芳(1894-1961),名瀾,又名鶴鳴,字畹華,藝名蘭芳;原籍江蘇泰州,生於北京。他8歲學戲,擅演青衣、花旦、刀馬旦各行當劇目,並與有「通天教主」之譽的王瑤卿一起將這三個行當的表演特點融為一體,形成了京劇的「花衫」行當,表演端莊華貴。他創演的代表劇目《宇宙鋒》《貴妃醉酒》《霸王別姬》《抗金兵》《太真外傳》《遊園驚夢》《天女散花》等,不僅成為京劇藝術的經典,飲譽海內外,而且成為京劇界一代又一代演員的傳習劇目。抗戰時期,他留居香港、上海,在敵偽統治下蓄鬚明志,堅拒演出,表現出高尚的民族氣節。他病重期間,周總理從北戴河專程回京到病榻前看望。梅蘭芳去世後備極哀榮,其治喪委員會由周恩來總理等61人組成,陳毅任主任委員。治喪委員會共收到280多封唁電,引人注目的是40多封來自於海外。

將京劇藝術推向世界的梅蘭芳



一位中華民族的京劇藝術家,為何逝後引起海外如此廣泛的關注呢?應該說,這與梅蘭芳作為一位文化使者將中國的京劇藝術推向世界有直接關係。


有資料準確記載的,梅蘭芳一生中曾3次赴日、1次赴美、4次赴蘇,1953年還曾赴朝慰問抗美援朝的中國人民志願軍,時間跨度41年!前後9次赴海外演出,傳播了中國京劇藝術,增進國際友誼,讓世界了解中國,其貢獻本身,已遠遠超出了藝術範疇。梅蘭芳海外巡演,書寫了中國京劇藝術史上濃墨重彩的篇章,現在雖不敢妄說「後無來者」,但迄至今日可肯定地說「前無古人」。


三渡扶桑,島國颳起「京劇旋風」

梅蘭芳第一次赴日演出,也是第一次出國,時在1919年4月。


當年,25歲的梅蘭芳在京劇界已是聲譽鵲起,尤其是在演齣劇目上,他勇於創新,排演的古裝新戲不僅國內觀眾歡迎,而且各國外賓也頗感興趣。在此之前,北京茶園式的戲館裡幾乎看不到外國人的蹤跡,可是在一次旅京美籍職員舉辦的聯歡會上,梅蘭芳應邀演出《嫦娥奔月》,受到熱烈歡迎。從此,中國戲館裡有了國外觀眾。梅蘭芳為了迎合觀眾的觀賞習慣,凈化舞台,革除陋習,不久就有開明(今北京珠市口電影院)、真光(今中國兒童藝術劇院)等新式劇場開張,對號入座,使觀眾感到舒適衛生。


此後,梅蘭芳的外事活動日漸頻繁。一些國家的報刊及個人紛紛來函索取照片,尤其是同中國近鄰的日本友人,到了北京幾乎都要看京劇演出。當時外賓到中國旅遊,往往向外交部提出三點要求:一是觀光長城;二是遊覽頤和園;三是訪問梅蘭芳。梅蘭芳在布置的極富民族色彩的綴玉軒接待外賓。他先後接待了印度詩人泰戈爾,瑞典考古學家、王儲古斯塔夫六世阿道爾夫,美國電影明星范朋克,日本歌舞伎名演員守田勘彌、村田嘉久子等一批又一批的國際友人。這些來賓均由梅蘭芳自費接待。


日本人對中國京劇的了解,要先於歐洲人。早在1918年,日本帝國劇場董事長大倉喜八郎來北京旅遊,觀看了梅蘭芳演出的《天女散花》,一下子被吸引住了,於是決定邀請他赴日演出。


梅蘭芳欣然接受了邀請,他說:「我出去的目的,一方面想把中國戲曲介紹到國外,另一方面是藉此觀摩吸收外國藝術來豐富我們的民族藝術。」

梅蘭芳赴日演出團,陣容強大,名角濟濟,行當齊全,計有:姚玉芙、姜妙香、貫大元、高慶奎、芙蓉草(趙桐珊)、何喜春、陶玉芝、董玉林、王毓樓;還有齊如山等。準備赴日訪問演出的劇目,梅蘭芳主演的有《天女散花》《御碑亭》《黛玉葬花》《貴妃醉酒》《春香鬧學》《遊園驚夢》《虹霓關》《千金一笑》《琴挑》《游龍戲鳳》《嫦娥奔月》,其他演員的劇目有《戰蒲關》《文昭關》《思凡》《烏龍院》《鴻鸞禧》《武家坡》《洪羊洞》《監酒令》《烏盆記》《舉鼎觀畫》(到日本後應劇場要求又增加了《空城計》)。


梅劇團於1919年4月21日起程,坐輪船於24日下午到日本下關,然後轉乘火車於25日晚到達東京。在東京車站,日本各界歡迎者如堵,演員們幾分鐘也難走動一步。


據許姬傳著(徐國航整理)《梅蘭芳傳略》記述,在東京,梅蘭芳演出的《天女散花》,由貫大元飾文殊師利菩薩,高慶奎飾摩詰居士,姚玉芙飾花奴,趙醉秋飾伽蘭。(在梅劇團回國後,日本劇團學演了《天女散花》,不少名優模仿梅蘭芳的舞姿,稱為「梅舞」。)《御碑亭》演出時,許多婦女掩面而泣,因為像王有道休妻的事,在日本是屢見不鮮的。戲中由梅蘭芳飾孟月華,高慶奎飾王有道,姜妙香飾柳生春,趙醉秋飾德祿。梅蘭芳與姜妙香演出的《玉簪記》中「琴挑」一折,姚玉芙演出的《孽海記》中「思凡」一折,引起了專門研究中國戲曲的青木正兒的重視。他曾著文系統分析崑曲源流並評述「琴挑」與「思凡」的表演技巧。


梅劇團在東京演出後,又赴大阪、神戶演出,於5月26日離開神戶,取道下關回國。梅劇團第一次赴日演出月余,場場引起轟動,日本《國民新聞》《東京朝日新聞》《讀賣新聞》《大阪日報》等報紙,發表了大量評論,都認為梅蘭芳的表演是卓越的,無與倫比的,是象徵主義的高超藝術。報道說京劇不使用布景,只用簡單的道具,但演來有聲有色,令人欽佩。還說看了梅蘭芳的戲,糾正了他們過去對中國的一些錯誤看法。

1924年10月,時年88歲的大倉喜八郎董事長再次邀請梅蘭芳訪日演出。梅劇團一行40餘人於10月9日取道天津赴日,10月14日到達東京。(原作者:王德彰)梅蘭芳第二次赴日本巡迴演出時,正值日本大地震的第二年。梅蘭芳為了支援帝國劇場的復興,所以在東京演出的時間比較長,還義演募捐,救濟日本災民。隨後,又到京都演出了《貴妃醉酒》《洛神》《奇雙會》等,併到小阪電影廠拍攝了《廉錦楓》《紅線盜盒》《虹霓關》三部無聲黑白片,使梅派藝術在日本產生了更廣泛的影響。


梅蘭芳第三次訪日演出是在1956年。與第一、二次赴日演出不同的是,此時已是新中國成立第八個年頭,抗日戰爭勝利也已11年,中國的國際地位與聲譽今非昔比。這一年,為了恢復和發展中國人民同日本人民的友好關係,中國政府決定,派出以梅蘭芳(時任中國京劇院院長、中國戲曲研究院院長)為總團長,歐陽予倩為副總團長和以馬少波、劉佳、孫平化為副團長的中國訪日京劇代表團赴日演出。這是梅蘭芳歷次率團出國陣容最整齊、規模最大的一次,由86人組成。演員有李少春、姜妙香、李和曾、袁世海、梅葆玥、梅葆玖等,樂隊有王少卿、白登雲、姜鳳山等。


據劉彥君著《梅蘭芳傳》記載,對於這次赴日演出,開始接受任務時梅蘭芳心裡很不是滋味,思緒萬千。八年抗戰,日本侵略軍的罪行歷歷在目,而自己蓄鬚拒演的隱居生活更是刻骨銘心……彷彿是洞察了梅蘭芳的心思,周恩來總理約梅蘭芳談話。一見面,總理便進入了正題:「我看,你心裡有疙瘩。當然啦,你是愛國的藝術家,現在到日本演出,送戲上門,可能有點兒想不通。要知道,當初侵略中國的是一小撮法西斯反動軍閥。這些人,大部分已經得到了應有的懲罰。我們中國訪日代表團到日本旅行演出,是唱給日本人民聽的,日本人民和中國人民一樣,都是在戰爭中的受害者,我們要對他們表示同情,他們一定也歡迎我們。」周總理還說,這是政治上的一件大事,也是藝術交流的重大事件,訪日代表所負的責任是打開中日兩國人民的友誼大門。文化和經濟是兩個翅膀,現在文化打先鋒開路。這次一定要打勝仗,接著我們的經濟團體也將前往……梅蘭芳這才明白,此次訪日不僅僅是一般意義上的藝術演出,而且肩負著巨大的政治任務。他堅定地說:「我遵照您的指示去辦。」


5月26日,以梅蘭芳為總團長的中國訪日京劇代表團登上飛機,下午3時45分到達東京機場,日方舉行了歡迎大會。日本前首相片山哲在所致歡迎詞中說:「感謝中國人民向日本人民伸出了友誼之手。」梅蘭芳在答詞中也道:「中日兩國在文化藝術方面,有著密切的悠久的歷史關係,我們都希望這種關係能夠得到不斷的加強。」現場人聲鼎沸,歡迎的人群唱起了《東方紅》《東京—北京》等歌曲……


5月30日,代表團在東京進行首場演出,演出的劇目是四個折子戲:《將相和》《拾玉鐲》《三岔口》和《貴妃醉酒》,引起轟動,票價是1800日元,轉讓價是10000日元。


訪日期間,代表團先後在東京、福岡、大阪、奈良、京都等地演出,將全島演遍。


演出期間,日本觀眾反應強烈,島國颳起「京劇旋風」。他們雖然不懂中國話,但對劇情和京劇表演的上馬、開門、過橋、登樓的虛擬動作,大部分是能夠理解的。比如《將相和》中廉頗向藺相如負荊請罪的一場,《拾玉鐲》的做針線活兒、轟雞,《三岔口》的摸黑兒開打,《貴妃醉酒》的過橋、看雁、聞花、銜杯等身段都引起強烈的反應。每場演出,劇終謝幕多次,日本各界朋友紛紛上台獻花,群眾有節奏地鼓掌。


代表團演出期間還有一個「插曲」。那是第一天在東京演出《貴妃醉酒》,當梅蘭芳扮的楊貴妃上場後,忽然聽見三樓有人怪叫一聲,接著撒下許多傳單,有些落在觀眾身上,但觀眾不去理會,依舊聚精會神地看戲。第二天,《讀賣新聞》的晚刊上登載了這個消息:「有些壞小子向梅蘭芳的舞台上扔反共傳單,這些混蛋像垃圾一樣,在任何角落裡總有一些的。」孫平化把撿到的傳單給梅蘭芳看,只見上面寫著:「抗日的梅蘭芳先生為何來到日本?」梅蘭芳看了付之一笑,把他撕碎,隨手扔到便桶里去了。


在中日兩國未恢復邦交的情況下,日本國會議員破例在國會大廈招待中國訪日京劇代表團的梅蘭芳、歐陽予倩等主要成員。代表團還在廣島車站觀看了原子彈受難者的畸形面貌,大受觸動,梅蘭芳、歐陽予倩創意,義演兩場,收入悉數捐獻給受害者。


7月17日,代表團圓滿完成演出任務,乘飛機回國。此行,梅蘭芳不僅向日本傳播了京劇藝術,更主要的是發揮了「和平使者」的重要作用。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史精華 的精彩文章:

魯迅因何離開廈門大學
武安儺戲
邯鄲賽戲
勝境河北:雄縣古樂
勝境河北:昌黎地秧歌

TAG:文史精華 |

您可能感興趣

中國京劇表演藝術大師梅蘭芳畫作
驚訝!——京劇藝術大師梅蘭芳的作品
魯迅的藝術世界
梅韻流芳 京劇大師梅蘭芳弟子、京劇表演藝術家李毓芳在京逝世 享年91歲
藝術無國界!請欣賞澳大利亞藝術家《艾瑪·范的剪紙藝術》
吳茀之將浙派中國畫藝術推向新高峰
玉石文化中的藝術境界——翡翠
邱漢橋繪畫藝術紅的壯麗
超現實主義大師的版畫展:西班牙藝術家納蘭霍的奇幻世界
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清 樊圻 為玉翁畫山水冊
法國巴黎經典建築藝術欣賞之旅——盧浮宮
走進紫辰院 感受史蒂文·洛克菲勒二世的莊園藝術
西沐:藝術衍生品的發展方向
三江侗族農民畫:從深山走向藝術殿堂的當代浮世繪
看藝術大師的超級藝術生活!東商平台企業家走進盧光華竹編藝術館、陳一中木雕藝術館
世界莎士比亞大會:塑造與重塑莎翁藝術
和梅蘭芳有關的男性藝術大師
佳士得紐約春季拍賣將推「藤田美術館藏中國藝術」專場
美麗的雪峰山—中國·挪溪鄉村雕塑藝術創作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