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蘇艦機曾多次「危險接近」:事故催生規則
本月,俄軍兩架蘇-24戰機在波羅的海公共水域低空掠過美國驅逐艦超過10次,後者當時正在參加北約演習。這件事讓外界體認到俄美軍事對抗的緊張,事實上,這類「險過剃頭」的較量在冷戰歲月里經常上演,美蘇雙方在一系列鬥爭中互相摸出對方底線,從而達成了1972年的《防止海上意外事件協定》。
「海空危險接觸」頻頻發生
冷戰初期,美蘇發生多次軍事摩擦,並且屢屢釀成「機毀人亡」的惡性事件。1950年4月8日,美國海軍在靠近蘇聯利耶帕亞港的波羅的海進行演習,其間一架PB4Y飛機鬼使神差地靠近蘇聯領海基線,蘇聯國土防空軍立即出動4架拉-11飛機攔截,由於美機拒絕按照蘇方要求迫降,結果被蘇軍斷然擊落,造成10名美國飛行員死亡。事後,美蘇通過外交渠道,試圖商討雙方機艦在公海避免「危險接觸」的可能性,然而隨著6月25日朝鮮戰爭的爆發,協商中斷。
既然談判桌上商量不出規則,那就只能靠軍人「逞勇鬥狠」去「塑造」規則。上世紀50年代末,蘇聯遠程航空兵獲得巨大發展,圖-95戰略轟炸機形成戰鬥力,抵近偵察、遠程巡邏是其拿手好戲。蘇聯遠程航空兵索性直接在公海「顯示存在」,拿美國和北約海軍「試刀」。「既然美國人把『小動作』顯擺到我們家門口,我們也可以給他們製造點『小麻煩』。」當時的蘇聯國防部長馬利諾夫斯基如是說。在1960年以後,美國海軍編隊上空經常出現蘇聯飛機(它們大多是能攜帶重型導彈的「煞神」)。更讓美國鬧心的是,1959年古巴革命成功後,蘇聯迅速在那裡建立「戰略橋頭堡」,沿著格陵蘭島與冰島、冰島與英國之間的兩條空中通道,展開對美國和北約的不間斷空中偵察,美軍乾脆把這條密布蘇聯飛機的空中走廊稱為「CUGIUK高速公路」,即古巴、格陵蘭、冰島、英國國名的首字母縮寫。一系列驚心動魄的「海空危險接觸」就在此發生。
玩過頭就會機毀人亡
1963年1月27日至2月27日,「星座」號、「企業」號、「福萊斯特」號航母在大西洋上「享受」了來自圖-95機群的「親密熊抱」。在亞速爾群島(北大西洋東中部)西南水域,「福萊斯特」號航母上的雷達發現200海里以外的空中目標,而且目標與自己的距離越來越近,於是美軍立即出動F-8艦載戰鬥機起飛攔截。
美國飛行員弗雷德·斯塔登邁爾描述自己攔截蘇聯飛機時的情景:「我們從航母上起飛時,圖-95已經佔據高度優勢,所以我的座機只能做出從下向上攻擊的姿態,儘可能迅速地靠近它。垂直距離、太陽位置、雲層情況什麼的,都不用考慮。只要貼近它,我們的任務就完成一半。之所以要貼近,一是出於限制對手航線並予以驅逐的需要,更重要的是防止圖-95發射導彈,圖-95攜帶的高速反艦導彈安裝有35萬噸當量的核彈頭,一旦發射將是美國航母的噩夢。為防萬一,我們要盡量把圖-95趕得遠遠的,同時對其進行貼身監視,目的很簡單——如果他們發射導彈,立即摧毀發射平台或目標引導飛機,以使導彈失去引導。或者,直接摧毀處於加速階段的導彈。我們在模擬器上受過專門的訓練。」
可是,斯塔登邁爾使出渾身解數,但突防能力極強的圖-95已經從最佳的航路捷徑飛到航母編隊頭上,「圖-95最終在離航母編隊約19公里遠實現突破,它迅速降低高度,從152米處掠過航母。如果是戰時,我們的航母已經完了。但這時我們仍然要做出攔截的姿態。」事發後,當時的美國防長羅伯特·麥克納馬拉在2月28日接受記者採訪時稱:「我們並沒有發現這種飛行有什麼威脅,我們承認任何國家的偵察機都有權在公海拍攝別國艦艇。」美國海軍副參謀長威廉·斯庫切中將認為,蘇聯此舉有兩個目的:一是擊碎美國人試圖用航母統治世界的野心,讓蘇聯人民相信航母已經過時,蘇聯海軍不再需要航母了;二是這種飛行可以讓蘇軍飛行員接受最接近實戰的模擬演練。
在後面幾個月里,美國海軍接到艦艇部隊多次的「危險接近」報告,特別是同年6月,「突擊者」號航母在航行至日本東部海岸330海里時,6架蘇軍圖-16噴氣式轟炸機居然齊齊從60米的高度掠頂而過。據美軍統計,1963年,蘇聯共有14架次戰機飛越美軍航母。
1968年5月,美國海軍派出大量戰艦在挪威海域參加演習,其中包括「埃塞克斯」號反潛航母。按照慣例,所有美國艦艇都會成為蘇聯水面艦艇和航空兵監視的目標。5月28日晨,兩架圖-16轟炸機從北德文斯克機場起飛,向挪威方向飛去,其中一架由亞歷山大·普利耶夫中校駕駛,另一架的飛行員是L·波波夫。這兩架圖-16給美軍帶來很大壓力,因為它們是專門為打擊航母戰鬥群研發的。
上午11時,普利耶夫發現「埃塞克斯」號航母,在通報完它的位置後,普利耶夫命令僚機波波夫駕駛飛機升高,監視美軍防空武器的動態,而他自己則降低高度,擦著「埃塞克斯」號反潛航母的桅杆飛越而過。突然而至的圖-16令美國人大吃一驚,低空飛越則讓他們心驚膽戰。圖-16在離開美國航母后,準備掉頭,再來一次。結果一個機翼觸碰到水面,飛機在巨大的海水阻力下扎進大海。隨後,圖-16在水中發生爆炸,燃油著火後形成一個小蘑菇雲。根據海上救援準則,美軍艦艇開往失事地點,試圖救援蘇軍機組人員,但機上所有8名成員當場死亡。
事發後,有消息說是美軍不堪圖-16的騷擾,向其開火,導致其受傷墜落。但這種說法並不可信,真正有說服力的結論是:普利耶夫在轉彎時半徑太小,機翼刮到水面,導致飛機栽入水中。
事故催生規則
隨著蘇聯海空軍「走出去」的步伐持續加快,特別是1967年「六日戰爭」結束後,蘇美各自支持阿拉伯國家和以色列,雙方在狹小的地中海屢屢發生「危險接近」事態,甚至因人為疏忽發生事故。1970年11月9日,蘇聯驅逐艦「威嚴」號在東地中海跟蹤一支美英聯合艦隊,艦長巴拉什魯莽地選擇了從上風面行進的跟蹤位置,結果當英國航母「皇家方舟」號為方便艦載機起飛而向上風面調轉航向時,導致航母艦艏直接撞進蘇聯軍艦的上層建築。這次教訓讓蘇聯和西方國家都意識到,必須制定一個規則,以避免造成不可收拾的局面。
1972年5月25日,蘇美國防部官員簽署《防止海上意外事件協定》,目的是針對公海上航行和飛行的艦船、飛機可能發生的各種情況,擬定規範,避免局部事件導致全面大戰。內容包括避免船隻相互碰撞的措施、不妨礙對方艦隊的編隊行動等。這套規則汲取了以往美蘇為預防雙方軍艦在公海上航行非預期遭遇時應對準則的經驗教訓,制定了一套標準作業程序(SOP),其精神與設計內涵後來成為其他國家制定類似規則的參照。▲




※上海虹橋飛機危險接近事件到底怎麼回事
※上海虹橋飛機危險接近事件到底怎麼回事?
※俄蘇35敢於開赴敘利亞,並且還敢「危險接近」美戰機
※美俄軍機危險接近?預警機與戰鬥機差點相撞才真奇葩
※伊朗海軍驅逐美軍戰艦:美伊艦機之間數度發生危險接近!
※激烈對抗!俄媒稱北約偵察機危險接近民航客機
※人類歷史上最接近滅絕的四次危機,下一次什麼時候?
※美軍戰機剛剛準備接近中國領空 緊急返航後 卻發現已接近報廢
※美淡化處理「中美軍機南海接近」,竟是怕攪黃特朗普這件大事!
※古巴導彈危機:最接近毀滅世界的冷戰事件
※金融危機或再次輪迴,美股接近崩潰邊緣
※俄軍方稱在敘遵守安全準則 未危險接近美戰機
※俄美軍艦「危險接近」 兩國隔空對罵陷入冷戰式對抗
※美俄在敘利亞「危險接近」,特朗普的模糊戰略還能撐多久
※印度最強戰機,即使墜毀多次,也要將其打造成接近五代機
※俄羅斯蘇35開赴敘利亞 還敢「危險接近」美國戰機
※一大波機娘接近中!
※此人登上美國戰艦,二戰也就接近了尾聲
※人類在發現外星生命後 我們該如何接近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