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傳統皮影戲遇上95小鮮肉:無錫商院大學生拍攝皮影戲微電影

傳統皮影戲遇上95小鮮肉:無錫商院大學生拍攝皮影戲微電影

[提要]次聽到要學做皮影,這群95後的大學生們很好奇、也很期待:上網查了很多資料和視頻,對皮影戲也有了初步的認識。對這群創意十足的95後而言,劇本、人物、拍攝和後期製作都不是問題,難的是如何「演」這個皮影戲。

傳統皮影戲遇上95小鮮肉:無錫商院大學生拍攝皮影戲微電影


光明網無錫4月25日電(通訊員陳敏記者蘇雁)一群江南地區的95後大學生,一個陝西特色鮮明的非遺項目,皮影戲和小鮮肉是如何遇上的?一年半時間,他們又如何從一無所知到自己創作劇本、製作皮影人物、編排動作,然後自己排演、拍攝、製作了四部皮影戲微電影?近日,記者來到無錫商業職業技術學院,採訪到了這群一不小心「撞」上非遺的95後小鮮肉。

人物形象設計、機器雕刻鏤空、上色、魚線連接關節、製作操作桿……眼前無錫商院數字媒體學院的空教室,便是95後大學生的皮影戲藝術工作室,團隊成員們正各司其職、有條不紊地製作著皮影人物。「這其實是一個和尚造型,我們正準備下一部皮影戲《三個和尚》。」團隊主力、2014級數字媒體專業的吳鵬強告訴記者。


說起如何遇上皮影戲,這不能不提他們的老師――項東紅。一年多前,《形態與色彩》的專業課上,項老師向大家偶然介紹起陝西的社火馬勺文化。濃烈的色彩、粗獷的造型、奇特的想像,一下子讓學生產生了感興趣,後來學生還自己在馬勺上創作、舉辦了一場馬勺文化藝術展。

傳統皮影戲遇上95小鮮肉:無錫商院大學生拍攝皮影戲微電影


學生對傳統馬勺的喜愛和激情,讓項東紅很感動,也很感觸:也許讓學生多接觸我國傳統文化,他們會更感興趣呢?最好還能與數字媒體專業相關,項東紅立刻想到了我國最早的二維動畫――皮影戲。同為光影藝術,一個注重藝術,一個突出技術,兩者結合一定會碰撞出新的火花!

第一次聽到要學做皮影,這群95後的大學生們很好奇、也很期待:上網查了很多資料和視頻,對皮影戲也有了初步的認識。皮影戲被認為是電影的始祖,可追溯至中國漢朝,是漢族廣為流傳的傀儡戲之一,精湛的雕刻技術和巧奪天工的造型具有極高的藝術性。而通過民間藝人們對一個杆子的控制,就能讓皮影人物做出說話、點頭、鞠躬、翻跟頭的動作,好神奇!


但隨著時代發展,電視、電影和網路視頻的普及和迅猛發展,皮影戲漸漸淡出了人們的生活,現在的年輕人甚至都不知道這種民間藝術的存在,「用傳統的皮影戲做元素,用我們所學的拍攝技術來製作微視頻,讓大家更多地來了解和關注皮影戲,這是我們的初衷」。


為了賦予皮影戲以時代色彩,團隊還結合當下的「低頭族」、「手機黨」現象創作了劇本《只願我一個人》,從一個孩子的視角講述作為家中獨子、卻被手機爭寵的故事,呼籲大家放下手機、多陪陪身邊的親人和朋友。

傳統皮影戲遇上95小鮮肉:無錫商院大學生拍攝皮影戲微電影


對這群創意十足的95後而言,劇本、人物、拍攝和後期製作都不是問題,難的是如何「演」這個皮影戲。一來,這群學生對皮影戲幾乎都是零基礎;二來,網上的資料大多是皮影戲「幕前」的呈現,「幕後」卻鮮有涉及;二來,皮影戲有很強的地域性,身邊根本沒有可以請教的皮影專家。

怎麼辦?通過網路上的零散資料,慢慢拼湊出皮影戲的製作和操作方法;再通過萬能的淘寶搜羅到了不少賣皮影戲道具的店鋪,賣家大多都是陝西的,借著購買材料的機會跟店主請教。但是,作為一門民間手藝,賣家哪會輕易道出「訣竅」,學生們只能跟拼拼圖一樣,一次次摸索、一次次嘗試。


做皮影戲的材料是牛皮,淘寶寄來的都是卷的,做人物時總是翹、根本沒法固定在幕布上怎麼辦?試了好幾種辦法,學生們最後用老式熨斗燙,既保證濕度又能壓平。原以為很容易的白色幕布,第一次買來卻發現太厚根本透不過光,換了紗布又太透、又發現沒有明顯的光影效果,試了無數次,才確定了最終的白色幕布。


操作桿怎麼做?剛開始學生們想用棉線,可是線太軟根本沒法固定、更別提操作;再嘗試用了吃飯用的筷子,可是又太粗,投影到幕布上嚴重影響視覺效果;後來,也不知是誰想到了自行車鋼圈裡的鋼絲,一頭系在皮影人物的特定部位,一頭綁上一截筷子方便進行操作,居然成功了!


這樣的例子太多了!團隊成員、14級數字媒體專業的秦學文告訴記者:「製作皮影戲的老式熨斗、自行車鋼圈裡的鋼絲、魚桿上的魚線、筷子這些東西,現在大家看到都是會心一笑,但當時為了找到這些合適的材料,我們可真的是嘗試了無數種可能啊!」


在這個漫長而又艱辛的過程中,大家也曾一度絕望到想放棄,甚至有人提議讓皮影固定拍成照片、再通過後期製作出動態效果,「可如果這樣,我們做皮影戲的意義不就失去了嘛」。靠著對皮影戲的尊重和堅持,在無數次的失敗和嘗試中,去年12月份,第一部現代皮影戲微電影《只願我一人》終於面世!

「完全靠自己摸索、能摸索成這樣,已經很不錯了!」當時,通過網路聯繫到的陝西皮影戲老師看到視頻嘖嘖稱讚。


有了第一次的經驗後,團隊決定從我國傳統故事裡尋找素材、多操練幾部皮影戲的製作和動作操作等,於是《豬八戒背媳婦》、《三打白骨精》兩部皮影戲很快製作完成。在朋友圈被瘋狂點贊後,學校師生和身邊的親人、朋友,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皮影戲、關注這群做皮影戲的年輕人。


春節期間,傳媒出生的他們特意拍攝了一組微視頻《光影的故事》,向大家講述了他們一不小心遇到皮影、一不小心愛上皮影的故事,「我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其中有很多很好的內容,不該被遺忘。我們希望大家都來關注非遺,關注傳統文化」。


吳鵬強還跟記者透露,前不久,無錫育紅小學領導聽說他們做皮影特別興奮,通過學院聯繫到他們、想請他們為小學生表演一場皮影戲,「《三個和尚》就是為他們編排的,希望能向小學生們傳遞合作的真正意義」。

臨走前,記者轉身看到:幕布前的皮影戲人物從形態、神情到動作都活靈活現、有模有樣,白色幕布後,這群95後小鮮肉們的臉上寫滿了認真、投入和滿足,談笑風生間。傳統的皮影藝術,年輕的青春活力,竟也如此和諧而美好。


原標題: 傳統皮影戲遇上95小鮮肉:無錫商院大學生拍攝皮影戲微電影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南海網 的精彩文章:

微信時代:「閱讀腦」會被數字化嗎?
大學心理學老師醉心做匠人 都市慢木匠:木作是心靈良藥
渡江碰到探照燈 子彈嗖嗖射過來
天琴座流星雨23日極大將「扮靚」夜空
您可能感興趣

探索當今影視藝術的鼻祖——皮影戲
皮影戲|光影下的精靈,鄉間的國際大片
皮影-光影之美
工匠精神,山西人看的最古老的「電影」——皮影戲
中國廈門皮影戲走向沒落 民間藝人靠皮影戲無法生存
孝義皮影戲,中國皮影戲的一朵奇葩
中國傳統藝術瑰寶——技藝精湛的皮影戲!
小皮影大哲理
雲岡石窟的皮影戲 棒棒的
洛坤府少年學習皮影戲 傳承泰南傳統文化
探訪湖北襄陽越調皮影戲唯一傳人 自救非遺皮影戲近60年
皮影戲:即將消失的傳統文化
灤州皮影-歷史長河中的民間藝術星芒
泰國選美小姐演繹華麗皮影戲服
最早走出國門的戲曲藝術——皮影戲
她家的皮影戲傳承百年,范冰冰曾跟她學皮影戲!
江南皮影:無人接力的「獨角戲」。
泰山+岱廟+皮影戲汽車純玩周末游
趙翠蓮:從農家女到皮影戲藝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