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灤州皮影-歷史長河中的民間藝術星芒

灤州皮影-歷史長河中的民間藝術星芒

「第一眼美圖」

2002年11月末的一天晚上,在灤縣高成子村狹小的村委會議室里,老藝人們支起影窗,敲起鑼鼓,拉起四弦胡,在自娛自樂地為村民們唱著傳統曲目《楊文廣徵西》。主唱的高老先生,是這個村小戲班子里年齡最大的一位,當時已經78歲,但老人的唱腔紮實,字正腔圓,唱到激昂處他還不時的跺右腳,入戲境界令人折服。在白熾燈黃色光線映襯下,老藝人那古銅色的臉,顯得尤為和藹可親,折射出老藝人們對灤州皮影藝術的那份由衷的熱愛之情。

「話說」

「一口評說千古事,兩手操縱百萬兵」,這是對華夏民族藝術的瑰寶——皮影最形象的描繪。而筆者故鄉的灤州皮影,也曾經在那璀璨藝術的星河裡熠熠生輝,在家鄉祖輩人的心中,她毫無疑問是最閃亮的一顆。在那裡,人們只說唱影、看影,在「影」字前絕不加「皮」字,後不加「戲」字。「走啊!看影去啦。」就是看皮影戲去啦!

在《現代漢語詞典》關於「影」字的解釋有一條:「皮影戲的簡稱:灤州影。」《辭海》里關於皮影戲的解釋:「由於流行地區、演唱曲調和剪影原料的不同,而形成許多類別和劇種,以河北灤縣一代的驢皮影和西北的牛皮影較著名。」另據《灤縣文化志》記載:灤州皮影又稱灤州影戲,初創於明朝末年,盛行於清初,十九世紀遍布冀東各地。

我國皮影戲的發展傳承過程中,其音樂唱腔的風格與韻律都受到了各自地方的曲藝、民俗等民間文化藝術的浸潤,灤州影戲自不例外。根植於冀東民間文化的沃土上,融匯了河北灤縣、灤南、樂亭等地民歌、小調、歌謠、方言等民俗文藝精華,灤州影戲逐步發展壯大,形成了以掐嗓唱腔著稱於世的獨特體系,進而派生出了「邊外影」、「雙城影」、「遼南影」各個流派,並且影響了北京的「蒲田影」。

灤州皮影是我國眾多皮影藝術門類中,唯一有專門的唱腔、伴奏和驢皮影人(皮影種類很多,但都沒有固定的唱腔,大多都是配合當地戲曲唱腔和伴奏表演)的皮影戲。其獨特之處是掐著喉嚨演唱,以求得獨有的唱腔效果。配合四弦胡獨特的音韻,結合沒有二聲的灤州方言,掐著喉嚨的高低、軟硬運用自如唱皮影的味道別具一格。

曾經,在冀東大地上,大大小小皮影戲班比比皆是,遍布鄉村城鎮,不僅民間流傳,甚至傳到官府、宮廷。農閑時節,人們便會湊份子請皮影戲團熱鬧上幾個晚上,樂一樂,除去農忙的勞累和疲倦。而在中秋、春節等重要的傳統節日里,皮影戲更是不可或缺的主角。幾百年來,鍘美案、西遊記、白蛇傳等劇目,已經被這些代代相傳的皮影藝人不知上演了多少場次,但是依然被冀東的父老所熱愛和痴迷,人們愛自己的「土戲」,更愛那驢皮影的舞動和唱腔。灤州皮影不但在冀東大地深受百姓喜愛,而且也贏得了日本、法國、德國、美國、義大利等國人民高度讚譽,被《歐洲時報》稱為「魔術般、閃電式的藝術」。1995中國郵票總公司發行了一套《中國皮影》郵票,其中一枚即為灤州皮影。

「攝游札記」

剛接觸灤州皮影,那還是2001年底,由於工作變動,瑣事纏身,令我無暇旁顧,遠行創作成為了「望塵莫及」。經過認真審視,我把目光轉向了身邊的「灤州皮影」這個題材,並決定將此作為民俗紀實創作的著眼點,充分發揮身邊題材的優勢,從而把極為有限的業餘時間、精力與創作題材有機結合起來,佔據天時、地利、人和,實現「人機合一」的最佳效能。

為使創作達到有的放矢的目的,在灤州皮影創作規劃確立後,我查閱了大量的文獻、史料,詳細了解灤州皮影的起源和盛衰過程。為拍好這個選題,我還翻閱了大量攝影刊物和網路資料,搜集其他作者拍攝的皮影作品,從中汲取經驗。同時,通過各種關係聯繫民間的皮影雕刻藝人和皮影戲團,成為追逐皮影戲班演出的「追星」者。但真正讓我下定決心,把記錄灤州皮影當作自己的一個使命去踐行的,則是源於81歲高齡的皮影雕刻匠曹守仁老先生的去世。

2002年1月26日,老家灤縣的一個朋友幫我找到一位年屆81歲高齡的皮影雕刻匠——曹守仁。但因當時正值年初,單位的總結安排、各種會議和事務接待等忙得我焦頭爛額,一時抽不出時間。而老人由於家境貧寒,未安裝電話,無法聯繫。於是,我讓那位朋友替我去老人家一趟,以便通過朋友的手機與老人通話。31日,朋友驅車趕到曹守仁家,在電話中我與老人約定大年初二去他家拍攝雕刻皮影。在通話最後老人樸實地說:「好!咱們大年初二見,我等你來。」

2月13日,大年初一下午,我乘坐火車連夜趕回灤縣老家,第二天一大早,與朋友一同驅車趕往曹守仁家。汽車剛行至老人所在的小村西口,就從車窗外傳來出殯送葬的嗩吶聲,我心裡不由一跳,不祥的感覺油然而生。汽車拐進曹守仁家住的那個衚衕,但見門口的引魂幡上赫然寫著「曹守仁先人千古」。霎時,我的大腦一片空白,自己木然的隨同伴步入老人的家,在司儀的高聲招呼下向老人遺體行禮。

聽老人的兒子曹富貴講,老人是大年三十夜裡去世的,按照灤縣民間習俗,初一不能發喪,所以今天為老人發喪、送葬。老人自幼痴迷影人雕刻,中年喪妻後,陪伴老人後半生的就是皮影雕刻用具和驢皮,但老人樂此不彼。他一生拮据,靠賣些糧食和農產品所得的一些微薄收入,幾乎全部用在了購買驢皮上。製作的影人,他都無償地送給民間的皮影戲班和四鄰的孩子們。老人身體一直硬朗,常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只要讓我刻皮影,我永遠沒病」。三十那天中午,老人還吃了除夕的「大餐」,但晚上就覺得不舒服,半夜就過世了。老人臨終時囑咐兒子:把生前用過的雕刻蠟版和刻刀,刨制好的兩張驢皮全部放進骨灰盒中,以陪伴自己在「極樂世界」繼續自己對皮影藝術的鐘愛。

聽到這裡,我不能自已,眼淚奪眶而出。我深知,影人製作用的驢皮,需要用水浸泡、漂洗三四次,歷時半個多月,而後刨毛,再將皮子進行自然風乾後,才得到呈乳白色的影人雕刻材料。雕刻製作要經過選皮刮漿、拓樣、雕刻、著色、塗油、拼釘、裝箭桿幾個步驟,僅雕刻一個「王官」的頭像,就需要4000多刀,一刀都不能發生錯誤,必須是精雕細琢。由此可見,老人對皮影的摯愛有多深。

沒有豪言壯語,沒有可以名垂青史的事迹,皮影雕刻匠——曹守仁,他把自己的今生和來世都交給了摯愛的灤州皮影藝術,終生無怨無悔,他那對灤州皮影的無限眷戀正是無數民間藝人的真實寫照,也是灤州皮影得以傳承400餘年的根源所在。

在沉重中,我感覺到有一股無形的力量湧向心頭,似乎是一種使命、一種責任,讓我暗下決心,去追尋灤州影戲曾經輝煌的歷程,去定格那日漸微弱的星芒。徵得老人親人的同意,我用相機把老人生前用過的、將要陪伴自己去「極樂世界」的自製影人、蠟版和刻刀一一拍攝下來……

經歷這件事情以後,我對灤州皮影這個題材一發不可收拾,並成為我傾注激情、萌發靈感的動力源泉。也是基於此,我真正領悟到了:紀實攝影最大的難題是把情感融入作品,以作品來展現自己的情感。因為攝影不但囊括了物理、化學、光電學、微電子等諸多學科,而且也不僅是學會構圖、用光以及景深控制等基礎知識,就可以大功告成的,它還與文學、歷史、地理、氣象、音樂、美術等諸多藝術門類相互通,所以攝影是一個典型的以點帶面的瞬間藝術。

能夠把上述凝聚在按動快門的一瞬間,真的很難,難於上青天!但是,記錄攝影最難的還不僅僅這些,它如同文學一樣,拍到最後所展現的就是作者對事物的感知、理解、觀點和認識,說白了就是拍的自己真性情。

「皮影製作」

對於雕刻藝人而言,自製的簡陋蠟版,加上自製的、形狀各異的刻刀,就是灤州皮影雕刻藝人充分發揮藝術創作的全部家當。僅雕刻一個「王官」的頭像,就需要4000多刀,一刀都不能發生錯誤,真的是精雕細琢。這樣的場景適合高角度拍攝。由於蠟版是黑色,驢皮是白色,所以拍攝的時候最好用點測光模式,或者加減曝光補償。同時,這樣的場景也適合拍攝藝人的環境肖像,體現製作家庭作坊的現狀。

著好色的影人,需要上清漆,為了保證影人漆好後有極佳的通透度,雕刻藝人們都是摒棄了刷子,用手掌為刻好的影人進行著漆,以確保漆的濃淡適度。這樣的活,只有靠藝人的手感,這也是影人製作中的重要一環。此時,由於皮影著漆後透光效果好,適合用側逆光拍攝上漆的過程。最佳時間點是冬季室內進入光線多的情況下,會取得很好的光影效果。

等漆自然風乾以後,再把影人的頭、軀幹、四肢用針線來接起來,並串上手條和高粱桿,這樣影人全部製作完畢。仔細觀賞,這些貌似相同的小小影人兒可謂千人千面,無不凝聚著製作工匠們的點點心血。此時,可以拍攝雕刻藝人和影人的特寫,以表現藝人面對作品的喜悅和成就感。並且,拍做好的皮影人頭像特寫也是不錯的選擇,尤其是「王官」和「小丑」,很有代表性。

普通的皮影戲班一般有七八個人,而唱影戲的女士很少,大多都是「純爺們兒」。演出的人物則相當齊全,分有生、小(旦)、髯(老生)、大(花臉)、花生(丑)等。操縱影人的演員一般為二人,分為上線和下線,併兼伴唱。伴奏二人,分弦樂和擊樂,一人操四弦琴兼司鼓,一人操鑼鈸兼伴唱,全班每一名演員幾乎是手、口、腳並用。皮影演出舞台進出的門一般在後面,這裡適合拍攝整個舞台的全貌。

影戲的演出方式是設立影幕,俗稱影窗,演員在影窗後操縱影人做各種形象逼真的表演,同時有配音的演唱以及燈光、布景、音樂等的烘托。影人是五分側面形象,道具是五分平面圖案,沒有層次,沒有深度,所以人和影物不能重疊。此處適合在舞台正面拍攝影窗上的表演劇情。

演出的影檯子,先用木棍綁起四個支架,然後用木板鋪成平台,台板用竹竿支起篷架,前台邊緣裝放一長條桌形案板,案上裝起影幕,再用幕布蒙遮呈尾狀。台內演影時,拿線的演員把影人、景物貼近窗幕,擺放到一個適當位置,用燈光將影照射於窗幕,再按劇情進行操作、配音。這個場景適合在舞台前面兩側拍攝,可以同時表現影窗上的劇情和現場的觀眾,建議開演時趁天邊的餘暉拍攝大場面,這樣可以使畫面細節得以更多的得以展現。

在演出前,表演藝人為了影人換場方便,演出影檯子的左側都繫上鐵絲,把影人按照出場順序依次掛上去。因為每場演出,都要用幾十、乃至百餘個影人和各式道具,故而戲台兩邊的影人「隊伍」非常的壯觀、宏大。這裡往往會吸引很多觀眾在演出前來欣賞,故而適合通過前景拍攝情趣瞬間。

在演出影檯子右側,是打擊樂器伴奏的場地,通常會懸掛一面鑼,影檯子上放鑔、板鼓、梆子等打擊樂器,依然保持著傳統的習俗,基本上體現了原生態皮影戲的表演形式。在這個角度拍攝,由於是「死角」,一定要事先徵得打擊樂藝人的同意,以免影響藝人演出。

表演影人的技藝可不是兒戲,沒有幾年的「真功夫」是不會達到爐火純青的。舞動影人的過程中,要取得最佳表演效果,全靠藝人們手疾眼快、千錘百鍊的默契配合。遇到武戲的時候,不僅雙手上場,而且嘴、肚子都要用上。拍攝這樣的場面,要掌握好兩個藝人的表演節奏,才能夠取得動靜虛實的理想效果。

灤州皮影在演出中,重要的伴奏樂器是四弦胡,主要是因其音色優美、獨特、抒情性強、表現力較豐富,其演奏技法中的大滑音、滑柔、打音等,與唱腔中的滑音、顫音高度和諧統一,而四胡獨特的音色,在皮影的演奏中更是其他樂器不可代替的。

明萬曆年間,灤州安各庄屢試不第的秀才黃素志改牛羊皮為驢皮刻制影人,尺碼縮小為一尺左右,用細長圓滑的高粱秸稈(灤州俗稱「箭桿兒」)操縱,並將影人造型創新,形成灤州皮影典型的「通天鼻,眉線高挑,眉梢彎曲回收與細長的丹鳳眼相連,櫻桃小口,下巴尖翹,五分臉,七分裝」的審美效果。從此,真正意義上的灤州皮影從經誕生,並逐步在冀東地區普及。

筆者追逐灤州皮影這個題材的十幾年中,目睹表演灤州皮影和製作影人的藝人因年齡太大而難以為繼,而幾乎又沒有年輕人願意加入到他們的行列。同時,這一劇種與其他民間劇種一樣,因受現代傳媒和文化的衝擊和排斥,演出市場逐步萎靡。因此,值得攝影者去多多關注灤州皮影的生存現狀,為這極具民族色彩光芒的灤州皮影去鼓與呼。

雕刻好的老壽星真是活靈活現

夫妻家庭式小作坊是皮影道具製作的最小單元

由於現代文娛方式的衝擊,皮影的觀眾也越來越少

2003年夏收以後在農家庭院的演出皮影的場景

為了確保上漆均勻,藝人都是用手為皮影著漆

功底十足的皮影表演需要表演影人藝人相互默契配合

在幾隻簡陋的畫筆塗抹下,著色後的影人頭像栩栩如生

精美的影人就是在這樣簡陋的蠟板上製作出來的

皮影演出的影棚內,只有7、8平米

灤州皮影「通天鼻,眉線高挑,眉梢彎曲回收與細長的丹鳳眼相連,櫻桃小口,下巴尖翹,五分臉,七分裝」的審美效果

編輯:楓光

撰稿:戚輝

攝影:戚輝

感謝愛心人士竇素艷:法名:蓮花妙珠、快樂大吉、沉默是金、海鷗,戚小明、L、道遠、新月、王士恩、西東等朋友為上期公眾號的打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善行攝影發起人戚輝 的精彩文章:

TAG:善行攝影發起人戚輝 |

您可能感興趣

歷史長河中的珊瑚島
歷史長河中的珍珠新娘
歷史長河中的孟子
歷史長河中的甘肅
中華玉文化長河中的奇葩——兩晉南北朝的食玉之風
璟彩珠寶藝術:翡翠傳說——跨越歷史長河的美麗
中華商業歷史長河中一顆璀璨明珠
穿梭在中國歷史長河中的紅木傢具
書院文化流淌在歷史長河中
歷史長河中的我!
時光長河中的大昭寺
亻朕匜法史長河中的國家寶藏
拓展:中國歷代繪畫大系,延伸中華歷史文化長河
流淌在文化長河中的古琴音樂
歷史長河中的孟子和中國的未來
消失在歷史長河中的神秘的大唐屬國
盛世典藏 歷史長河中的遺珠—西王賞功 金幣
秦國史上最耀眼的五顆將星,註定在歷史的長河中熠熠生輝
投資藝術:穿越時間長河的芬芳
屹立在歷史長河中的千年古城——台兒庄古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