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高手讀史的三個境界:讀權術、讀大勢、讀歷史,你到第幾層了?

高手讀史的三個境界:讀權術、讀大勢、讀歷史,你到第幾層了?

絕大多數人對於歷史的愛好僅限於聽故事圖個熱鬧好看,拿評書和歷史劇當歷史,熱衷於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之類的演義八卦,這不叫讀史。高級一點的,認為真實歷史比小說有意思,比如說喜歡看二戰史,對德軍高級將領如數家珍,這也僅僅能算對歷史的入門而已。就好比喝酒不是為了解渴一樣,「讀」不是「看」,要想談論讀史的境界,光了解人物事件不行,關鍵是自己要能從中得到思想。


高手讀史的三個境界:讀權術、讀大勢、讀歷史,你到第幾層了?


本文研究讀歷史的三個境界。

讀史的第一個境界是權術。很多人可能看不起試圖從歷史中學習權術,其實懂得權術的人才是成熟的人。


真正讀懂歷史,最起碼的一個認識就是人沒有絕對的好壞之分。拿《封神演義》當歷史的人可能會認為周文王好的不得了,而商紂王壞得不得了;可是如果你去讀 正經書《淮南子》,《孟子》,可能會發現商紂王也不像小說里描寫的那麼變態;如果你去讀專業史書《史記》,可能會發現周文王也許不像小說里描寫的那麼神 聖;如果進一步去讀更早的《左傳》,《尚書》,你的最終結論甚至可能是周文王和商紂王,這兩個人誰是好人誰是壞人還真不好說。


中國人一向喜歡用道德標準去衡量歷史人物,然後非得整出一個忠奸善惡來,然而真實歷史完全不是這樣的。用善惡標準看待歷史是非常危險的事情,最大的受害者可能是萬曆皇帝朱翊鈞。當他發現自己原本無比尊敬的張居正先生居然也有奢侈腐敗行為,美好形象破滅以後對社會徹底失望,乾脆來個幾十年不上朝。現在的家 長只讓孩子看PG-13的電影,培養出來的都是朱翊鈞,殊不知R級片才能訓練真人才。


高手讀史的三個境界:讀權術、讀大勢、讀歷史,你到第幾層了?

第一次把政治鬥爭中很難區分好人壞人這個思想在老百姓中普及的可能是當初一部叫做《雍正王朝》的電視劇,其實這個片對雍正還是有點故意美化。等到《走向共和》出來以後,大家思想徹底崩潰,發現怎麼李鴻章慈禧也做有道理的事啊,一直到最近開始有人呼籲給秦檜平凡甚至批評岳飛,人們已經見怪不怪了。既然現實如此殘酷,不如多學點權術吧。整天看《雍正王朝》的人跟看《還珠格格》的人玩辦公室政治,那還不是視之若掌上觀文么?


《百家講壇》的《王立群讀史記》走的就是這個路數,幫你分析權力鬥爭中的成敗得失。很多政治人物,比如張學良,非常喜歡讀《明史》,大約也是出於與人奮鬥其樂無窮的意思。當今在權術 史學方面的大家當屬吳思先生,他的《潛規則》早已深入人心成為現代漢語新辭彙,其跟後來的《血酬定律》的合訂本,叫做《隱蔽的秩序》,副標題「拆解歷史弈局」,權術味道十足。我記得記者問他你是否擔心有人把你的書當官場指南看,吳思笑說那也沒辦法,簡直是做廣告。


其實權術也有高級的,比如說《戰國策》就比《厚黑學》高級得多,兵者詭道也,一點都不丟人。


達到讀史的第一境界的人,他的思想已經進入不知道善惡的狀態。


高手讀史的三個境界:讀權術、讀大勢、讀歷史,你到第幾層了?

讀史的第二個境界是天下大勢。如果說達到第一境界的已經是人中之俊傑,達到第二境界可謂鳳毛麟角,因為只有把歷史讀通才能達到這個境界。


是人改變事情還是事情改變人?只有把握了天下大勢才能真正理解那些歷史人物:他們想的不光是自己的權力和地位,他們也有關於中國應該往何處去的理想。達到這一境界,不但不會去劃分好壞人,而且會發現用道德標準去評價歷史人物其實沒什麼意義。比如說武則天。大多數人可能對武則天的"面首"問題最感興趣,並 以此來批判她;第一境界的「歷史學人」會從宮廷鬥爭角度去評論,總結一個女人怎樣稱為女皇,怎樣屠殺異己。但是如果你看的是天下大勢,就會更加註意儘管當 時朝廷上腥風血雨,老百姓的日子其實過的還不錯。


看天下大勢首先要看大局。中國史書特別愛寫宮廷鬥爭,而對經濟和社 會的大局描寫不夠。如果100年後有人找出我們這個時代的報紙,很可能得出結論說最近幾年的高等教育改革是失敗的,因為搞得學費那麼貴,大家怨聲載道。但大局是什麼呢?是2006年高校招生540萬,是1998年的五倍!那些今天抱怨學費貴的大學生,如果不改革的話可能連上大學的機會都沒有。現在我國高等 教育的毛入學率達到23%,這就叫大局。


高手讀史的三個境界:讀權術、讀大勢、讀歷史,你到第幾層了?


其次要把大局放在前後歷史中去看。三國的天下大勢不是什麼「分久必和合久比分」,而是中國統治集團從貴族階級到士族階級過渡的大局中的一個插曲。如果把 握了這個大勢,就會更加註意袁紹和荀彧這樣的人,而不是呂布和貂蟬。易中天最近的《品三國》最後幾集講述了這個天下大勢,其境界顯然遠高於王立群的宮廷斗 爭。

研究天下大勢的人根本不會在意朱元璋殺戮功臣,朱元璋廢除宰相制度和推動八股文才是更重要的事情。雍正用不用血滴子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的攤丁入畝土地政策。


研究天下大勢,看政治主要看制度的演變,看經濟主要看政策和數字。明朝為什麼滅亡?從崇禎的性格去解釋,其實不如從整個明朝的稅收政策,稅率偏低導致國家沒有力量干大事這樣的角度去分析有道理。


但是把握天下大勢是非常困難的,而且歷史學界根本沒有定論,只能靠個人自己體會。中學歷史課本其實一直都在強調天下大勢,但郭沫若的那一套把中國分成奴隸社會到封建社會的理論到底對不對?郭沫若從個人品質入手去分析李自成兵敗,《甲申三百年祭》到底有多少道理?很難說。


就算知道了政策比道德品質重要,那麼一項具體的政策到底是對是錯,其實也不知道。比如說雍正的攤丁入畝,把以前的按人頭徵稅改為按土地面積徵稅,顯然對 老百姓大大的有好處,是好政策沒錯吧?也不一定。正是這個政策導致人口暴增,而在沒有先進灌溉技術的情況下,人口暴增可能是乾隆以後中國積貧積弱的最重要 原因。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百花社 的精彩文章:
您可能感興趣

讀史的三個境界:權術 大勢 歷史
讀書有四層境界,你讀到哪層了
讀《紅樓夢》的三重境界,你讀到哪一層?
讀書的最高境界:讀書讀到無書可讀
讀書的四大境界
讀好五類書,做個高境界的人
讀好五類書,做個高境界的人!
錢穆:讀好五類書,做個高境界的人
讀好五類書 做個高境界的人
錢穆:讀五類書,做高境界的人
讀書的境界決定你的高度,多讀一些古籍,會凈化你的心靈
讀書的四種境界
讀《紅樓夢》的三重境界 你到了哪一層?
錢穆:讀好5類書,做高境界的人
連載3:閱讀《紅樓夢》有三個境界你到了哪一層?
王陽明:讀書的五重境界,也是人生的五個階段!
讀的最高境界是讀出靈魂,把被讀的生命與自己的生命讀在一起
男女之間感情的5層境界,你們達到了第幾層?——好書細讀之中國哲學簡史03
讀好這三本書:養大格局,成大境界,教子必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