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科學共識:超過90%的氣候科學家認為人類正引起全球變暖

科學共識:超過90%的氣候科學家認為人類正引起全球變暖

科學共識:超過90%的氣候科學家認為人類正引起全球變暖


4月22日,《巴黎氣候協議》自去年12月12日初步達成的5個月後,終於在紐約聯合國總部開放簽署。在開放簽署首日,共有175個國家簽署協議,創下國際協定開放首日簽署國家數量之最。


根據巴黎氣候變化大會決定,《巴黎協議》開放簽署時間將一直延續至2017年4月21日。只有當佔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總量55%以上的、至少55個《公約》締約方交存其批准、接受、核准或加入文書之日後第30天起,協議才能正式生效。在22日簽署協議的同時,斐濟等15個國家已將批准書交存聯合國。中國、美國等國家當天表示,計劃在今年內完成加入協定的國內法律程序。

《巴黎氣候協議》是《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下繼《京都議定書》後第二份有法律約束力的氣候協議。協議致力於控制溫室效應氣體的排放,以確保從工業化之前到2100年的全球平均氣溫升高不超過2攝氏度,並且朝著不超過1.5攝氏度的目標努力。這份協議來之不易,是各方漫長的談判、博弈所能實現的最好結果。


這份協議的未來也註定坎坷,各國簽署協議只是其生效的第一步,之後還需要各國完成國內相關批准程序。此外,協議的具體執行及效果取決於各國政界人士、商界人士、科學家、工程師、公民社會等的集體努力。而在這個努力過程中,氣候變化懷疑甚至反對派必將持續不斷地質疑、攻擊氣候變化與全球變暖,各利益相關方的減排意志或多或少將受到影響。


所以不斷強調、宣傳科學家對於氣候變化與全球變暖達成的共識對於氣候決策與氣候行動至關重要。但早在2013年,當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University of Queensland)全球變化研究所氣候傳播研究員約翰·庫克(John Cook)發表研究成果「97%的科學家同意人類正引起全球變暖」時,很多人對於這一研究結果的詫異讓他驚愕不已。


事實上,約翰·庫克的研究這並不是第一項發現類似科學共識的研究,也不是第二項,更不是最後一項。

然而,他交談過的人竟無一知曉針對類似科學共識的研究。很多民眾以為在人類活動是否引發全球變暖這個問題上,科學家仍在進行激烈辯論,而且支持的聲音與反對的聲音勢均力敵、旗鼓相當。


對於人類活動引起全球變暖這一科學共識缺乏認識,可以通過美國共和黨總統候選人、議員泰德·克魯茲(Ted Cruz)近期的一番言論體現。他聲稱:97%的科學家同意人類活動正引起全球變暖的說法是基於一項不靠譜的研究。


為何美國的總統候選人要攻擊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關於全球變暖科學共識的研究?


其實,泰德·克魯茲的這番評論只是美國數十年質疑科學家關於氣候變化共識的最新片段而已。早在2002年,一名共和黨民意測驗專家就建議保守派攻擊科學家關於氣候變化達成的共識,以贏得關於氣候政策的辯論。保守派遵從了他的建議,從2007年到2010年關於氣候變化的討論中,保守派的第一條論據就是「科學家沒有針對氣候變化達成科學共識」。


最近的心理調查顯示,保守派持續的反面宣傳已經混淆了公眾對於氣候變化科學共識的認知,並帶來顯著社會後果,因為人們對於氣候變化科學共識的認知程度緊密影響其對氣候變化、氣候行動的接受與支持程度。

因此,傳播97%的科學家同意人類活動正引起全球變暖這一共識非常重要,尤其是對於最可能反對氣候科學的政治保守派。


換句話而言,鑒於公眾在氣候變化議題上的兩極分化狀態,「科學家已經就人類活動引起全球變暖這一議題達成共識」的信息尤其具有中和作用。


科學家的共識


社會科學家們一直在敦促氣候科學家就氣候變化科學共識進行交流,反駁他們在此議題上存有分歧的誤解。


但怎麼反駁這項97%科學家達成的共識僅僅基於一項研究呢?

其實,約翰?庫克在研究里彙集了所有關於氣候變化科學共識領先論文的作者,並由此合成所有現有研究,也就是說針對大量以往定量研究的進行系統的定量分析。最終,他以之前7篇最有影響力的研究論文為基礎,形成新的研究成果發表在《環境研究通訊》(Environmental Research Letters)。


在研究關於氣候變化科學共識的過程中,一個最常見的主題是對此議題的贊同程度與氣候科學專業程度有關。在氣候科學方面的專業程度越高,也就越贊同人類活動引起全球變暖這一說法。


不出意外的是,最為同意人類活動引起全球變暖這一說法的是發表過同行評議論文的氣候科學家們。但有趣的是,最不同意這一說法的是經濟地質學家。




科學共識:超過90%的氣候科學家認為人類正引起全球變暖圖1:科學家對於人類活動引起全球變暖這一說法的贊同程度

約翰?庫克重點引用的7項研究對氣候科學家的文章或論文進行了定量分析,發現人類活動引起全球變暖的支持度為90%-100%。


所以97%的共識度是由一系列研究得出來的,這也是為何這個數據被廣泛引用。包括美國總統奧巴馬、英國首相卡梅倫、美國民主黨總統競選人伯尼·桑德斯等都在其公開演講中引用了這一數據。




科學共識:超過90%的氣候科學家認為人類正引起全球變暖圖2:關於人類活動引起全球變暖科學共識的研究


對共識的質疑是人為製造的


氣候科學專業程度與對人類活動引起全球變暖的支持度之間的關係,是理解氣候變化科學共識的關鍵。不幸的是,這恰恰也給拒絕接受這一共識的人提供了機會,並人為製造對於該共識高支持度的質疑。


他們通過利用在氣候科學方面專業程度不高的科學家,製造科學家在人類活動引起全球變化方面達成的共識度很低的錯覺。這種技巧其實就是「偽專家」(Fake Experts),是否認科學的五種技巧之一。


比如,可以將在氣候科學方面不具備專業知識的科學家包含進調查,從而降低關於人類活動引起全球變暖這一說法達成的科學共識程度。這正是美國共和黨總統候選人Rick Santorum採取的技巧,他稱關於這一議題的科學共識度只有43%。


「偽專家」策略的另一應用是引用不具備氣候科學背景科學家的請願書。俄勒岡請願事件就是典型的例子。超過3.1萬具備科學學位的人簽署聯名信,聲稱人類活動並不影響氣候。然而,在這3.1萬簽名人中,99.9%不是氣候科學家。


由此可見,僅僅傳播科學遠遠不夠,誤導性信息可以使準確科學信息的效果大打折扣。除了傳播科學,也應指出、解釋誤導信息所採用的技巧,如「偽專家」策略。「這也是為何不僅要傳播我們通過研究發現的壓倒性科學共識,更要解釋反對派質疑該共識時採取的策略與技巧。」約翰?庫克說。


只有讓人類活動引起全球變暖的科協共識深入人心,《巴黎氣候協議》才有成功執行的基礎與可能。


延伸閱讀:否認科學及其五種技巧


倫敦衛生與熱帶醫學院研究人員馬丁·麥基(Martin Mckee)在其與帕斯卡·迪特爾姆(Pascal Diethelm)聯合發表的論文《Denialism: what is it and how should scientists respond?》中指出,否認科學是指採取辯論修辭,使原本不具備合法性的辯論看起來似乎合理,從而達到拒絕科學共識存在的終極目標。否認科學通常包括5種技巧:陰謀論、偽專家、擇優挑選、不可預測性、邏輯謬誤。


1.陰謀論


當科學共同體就某一科學議題達成共識時,反對派往往指責科學家的研究不夠獨立、公正、客觀,涉及複雜的、見不得人的陰謀。陰謀論往往用於攻擊科學家個人,比如反對派指責科學家人為操控氣候變化數據,從而轉移人們對於海平面上升、極低冰川加速融化等物理證據的關注。


2.偽專家


指那些聲稱為專家,但其觀點與科學共同體已有科學知識系統不一致的個體。如上文所說,用非氣候科學領域的科學家降低關於人類活動引起全球變暖的科學共識度。


3.擇優挑選


也被稱為選擇性失明。指故意挑選有利於預設結論的證據,忽略不利證據的做法。


4.不可預見性


如氣候模型的不確定性通常被用於拒絕理解氣候模型的借口,甚至被用於拒絕接受全球變暖的所有證據。


5.邏輯謬誤


指論證中不符合邏輯的推論,分為形式邏輯謬誤與前提錯誤謬誤。比如,很多氣候變化懷疑人士稱「二氧化碳不是氣候變化的唯一因素」。確實,幾乎每個科學家都同意這一說法,但有足夠多的證據顯示「二氧化碳是目前最主要、增幅最大的誘因」。「氣候一直在變化,現在的氣候變化也是自然現象」的說法也有類似的邏輯謬誤,就跟「雷電曾導致森林火災,所以沒有什麼森林火災是由人為縱火導致」的說法一樣荒謬。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學媒介中心 的精彩文章:

星際旅行何以能夢想照進現實?
人類拿什麼來捍衛地球古老的文明
您可能感興趣

全球變暖真的是由人類造成的嗎?科學家:概率超過99.999%
英媒:科學家模擬人造怪物4000年消滅人類
人類歷史正被顛覆,科學家發現2.9億年前人類腳印
科學家聲稱人類壽命極限為125歲
把人冷凍50年後「復活」美國科學家的發明 超出人類認知
美科學家表示人類壽命已達上限
30個國家的科學家啟動人類首次環南極科考
兩科學家繼續打賭人類能活150歲
科學家正在利用這個動物,讓人類可以活到200歲
科學家:雞可達到人類7歲推理能力 擁有24種雞叫
科學家預測:未來100萬年人類將變成半機械人類
科學家預言人類移民火星最多能活2個月
科學家相信200年內人類會進化出半機器人
美國科學家認為 人類壽命可以向基因再借500年
全球25名科學家聯名宣布10年內合成完整人類基因組
科學家預測2050年人類將和機器人結婚
美國科學家為人類嗅覺正名:誰說弱爆了?
人類30歲才算成年 美科學家提供大腦數據印證
科學史與人類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