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蔣經國在大陸:從隱身形象到反腐鬥士 他已不是蔣介石的小跟班

蔣經國在大陸:從隱身形象到反腐鬥士 他已不是蔣介石的小跟班

文|李岩 轉自騰訊思享會(微信ID:ThinkerBig) 本文已取得授權,請勿擅自轉載


蔣經國在大陸:從隱身形象到反腐鬥士  他已不是蔣介石的小跟班


《建國偉業》中張國立飾演的蔣介石 和陳坤飾演的蔣經國形象

1980-90年代 似有若無的老蔣兒子:一個幾乎隱身的形象


兩岸和解期 蔣經國成統戰對象


在蔣經國接班以前,大陸言台灣必提蔣介石。在漫長的蔣介石統治時期,蔣經國都是那個跟在父親身後亦步亦趨的乖兒子形象。彼時的兩岸關係還處於敵對狀態,稱呼蔣介石為老蔣,蔣經國為小蔣,兩人共同構築了惡名昭著的「蔣家王朝」。


蔣經國1978年接任台灣地區領導人後,兩岸關係並未立刻緩和。大陸方面真正對蔣經國重視起來,是與對台政策的變化有關的。改革開放後,兩岸都有打破堅冰的政治、文化需求,從敵對轉向對話是必然的。1979年,中央對台工作領導小組恢復運作(此小組初創於1954年,「文革」後撤銷),由德高望重的鄧穎超擔任組長,大陸對台灣當局的政策也從敵對轉向統戰。而蔣經國作為台灣地區最高領導人,自然成為統戰頭號對象。

客觀地講,當時的統戰工作相比如今更有優勢,因為當時健在的很多人在早年都曾有私交,便於溝通。時任中央對台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國務院僑辦主任的廖承志,與蔣經國的關係就非同一般。利用這層關係,通過半私人半公開的方式與對岸進行溝通,成了當時中央高層的共識。


他們二人的父親廖仲愷、蔣介石同為國民黨元老,廖承志、蔣經國又曾經是莫斯科中山大學的同窗,關係好到晚上睡覺同蓋一件大衣。


蔣經國在大陸:從隱身形象到反腐鬥士  他已不是蔣介石的小跟班


《廖承志致蔣經國先生信》當時是在《人民日報》頭版頭條刊發的


1982年由廖承志執筆給蔣經國寫了一封公開信,以「經國吾弟」開頭,先表達「瞬逾三十六載」的思念,再將當時中央的對台政策以拉家常的方式敘說,最後引述魯迅名句「度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勸說其「共圖振興中華之大業」。

這封信在對台統戰工作的歷史上佔有很重要的位置,可惜次年廖承志去世,「勸說蔣經國」的工作未能更進一步。但通過私交緩和關係、釋放善意的舉動,在那個年代是頗具開創性的。


影視表演:戲裡給老蔣面子,戲外給小蔣面子


在大陸老百姓這個層面,蔣經國的知名度可謂被他父親「完爆」。即便是蔣經國在位的1980年代,以及剛剛去世的1990年代,大陸影視劇中都鮮有他的身影。與此對應的是,幾乎每一部紅色題材影視劇中,都有蔣介石,圍繞蔣介石這一角色,能有多達四五位特型演員。


要知道,沒有足夠大的出鏡率,是不可能「養得起」多位特型演員的,即使是鄧小平這樣的黨和國家主要領導人,真正的特型演員也只有盧奇一人。能夠有四五位特型演員的角色,數下來只有三人:毛澤東、周恩來、蔣介石。


相比父親的「風光」,蔣經國在大陸影視圈基本是個隱形人。在很多電影中,威風凜凜的蔣介石身後都跟著一個亦步亦趨的年輕人,主要動作就是點頭,不管蔣介石說什麼,他都頻頻點頭。如果不出字幕,觀眾並不知道那是他的兒子,更多地會以為那是個秘書。

蔣經國在大陸:從隱身形象到反腐鬥士  他已不是蔣介石的小跟班


人們印象中的蔣氏父子大體是這樣的,蔣經國一直是亦步亦趨的小跟班形象


蔣經國在大陸影視圈的隱身,主要還是因為他並沒有直接與大陸打過交道。戰爭年代,他一度在蘇聯當「人質」,後來又跟在父親身後做事;主政後,也從未與大陸的領導人見過面。蔣介石頻頻在大陸電影、電視劇中拋頭露面,是建立在我們的重大歷史題材影視劇需要一個「對手」的基礎上的。而蔣經國,並未直接成為大陸的對手,因此沒有哪部紅色劇能涉及他。


然而,影視劇畢竟是統戰工作的重要工具,不能直接寫蔣經國,那就寫他爹。拍攝於1986年的《血戰台兒庄》就是個很好的例子。

這部影片填補了中國電影的兩項空白:第一部反映抗戰時期國民黨正面戰場的影片,也是第一部對蔣介石進行正面刻畫的影片。片中蔣介石在現場為犧牲的將領王銘章主持追悼會,面對日軍飛機的掃射轟炸,鎮定自若。


蔣經國在大陸:從隱身形象到反腐鬥士  他已不是蔣介石的小跟班


影片《血戰台兒庄》中,蔣介石在現場為犧牲的將領王銘章主持追悼會的場景


這部影片最大的影響是直接引起了蔣經國的注意。他看完本片後說:「從這個影片看來,大陸已經承認我們抗戰了。這個影片沒有往我父親臉上抹黑。看來,大陸對台灣的政策有所調整,我們相應也要作些調整。」


在看完電影《血戰台兒庄》約一年後,蔣經國解除了自1949年開始的戒嚴令,開放台灣同胞赴大陸探親。儘管並不能認為是這部影片讓蔣經國下定了決心,但其統戰作用也不可低估。


這種通過影片釋放善意,戲裡給老蔣面子、戲外給小蔣面子的做法,可能也只有中國人能夠運用自如,並且雙方都能心領神會。


2008-2012 意氣風發的青年小蔣:逐漸在影視劇中出彩


馬英九高調紀念蔣經國百年誕辰


蔣經國去世以後,他的兩個繼任者——李登輝、陳水扁,都是持「台獨」政見的。在他們的治下,兩岸關係許久沒有進展,呈現「政冷經熱」的景象,在國民黨再度上台後,馬英九高調紀念蔣經國的百年誕辰既有利於他們籠絡那些依舊懷念小蔣的選民,而對馬英九個人而言,蔣經國是提攜他的伯樂。


蔣經國在大陸:從隱身形象到反腐鬥士  他已不是蔣介石的小跟班


馬英九(中)曾任蔣經國(左)英文秘書


當年從哈佛大學畢業後,馬英九回台灣的第一份工作是擔任蔣經國的英文秘書,並以此步入政壇。在紀念蔣經國的文章中,馬英九著重肯定了其在兩岸和解上的功績:「海峽兩岸隔絕38年,台灣人民終於可以到大陸探親了。開放探親,不但為兩岸失聯近40年的親人提供團圓的機會,也為兩岸關係解凍踏出歷史性的第一步。這個政策,叫好又叫座,在國際社會也獲得極大的肯定。」


實現兩岸三通,高調紀念蔣經國,高度評價其為兩岸關係解凍做出的貢獻,這些都可視作2008年上台的國民黨政府向對岸釋出的善意。


影視表演:《建國大業》如實反映上海「打虎」


多年以來,大陸影視作品中鮮有蔣經國的身影,一個重要原因是沒有合適的題材。他在台灣的幾十年中,一直高舉「反共」大旗,這段經歷自然不會被大陸影視劇採用;而早期隱藏在父親身後的年代裡,又很難把他當主角塑造。選來選去,1940年代後期在上海的反腐經歷,成了最合適的突破口。


2009年,當對岸高調紀念蔣經國百年誕辰之時,大陸也在慶祝建國六十周年。在獻禮片《建國大業》中,陳坤飾演的蔣經國讓很多人眼前一亮。人們沒有想到一線娛樂男明星還能演這麼重要的歷史人物。然而片中陳坤的表演令人信服,他與張國立飾演的蔣介石之間的一段父子對話,也堪稱整部影片的題眼。


《建國大業》中的蔣經國形象之所以令人信服,演員的選擇非常重要。出演蔣經國時,陳坤33歲;而1947年蔣經國赴上海懲治貪腐案件時,也不過37歲,年齡上很相近。而《建國大業》的獻禮性質,也決定了蔣經國不會是主角,出場時間有限,無需極高的演技來塑造出人物的多面性,只需一兩個點很打眼就足夠了。


陳坤恰恰能滿足這些。作為偶像派,他的演技無法與片中的陳道明、姜文等眾多老戲骨相提並論。但蔣經國這個角色只需要演好兩點:查貪腐時的嚴厲決絕,以及和父親對話時的困惑迷茫。再簡單地說,能裝酷,會賣萌,就基本差不多了。


於是我們在影片中看到了這樣兩幅畫面:面對馮小剛飾演的杜月笙時,小蔣酷酷的;面對張國立飾演的父親時,他又變成了萌萌的。


蔣經國在大陸:從隱身形象到反腐鬥士  他已不是蔣介石的小跟班


蔣經國在大陸:從隱身形象到反腐鬥士  他已不是蔣介石的小跟班


《建國大業》中查貪腐時的嚴厲決絕、酷酷的蔣經國


蔣經國在大陸:從隱身形象到反腐鬥士  他已不是蔣介石的小跟班


《建國大業》中和父親對話時困惑迷茫的,酷酷的蔣經國


而這個角色能夠贏得廣泛的認可,更重要的原因是真實。蔣經國上海「打虎」的經歷,一直以來並不為大眾所知。影片中如實反映了蔣經國雷厲風行的反腐手段,以及最終未能清除腐敗的無奈。當蔣經國將反腐失敗的困惑告知父親時,蔣介石告訴他:「反,亡黨!不反,亡國!難啊!」一句話,道出了國民黨敗退台灣的原因。


2013年至今 光輝高大的建豐同志:誇大其反腐作用


十八大後掀起反腐風暴


2012年,黨的十八大召開。新一屆領導班子出重拳反腐,黨和國家領導人多次就反腐話題發聲,派出幾輪巡視組,「老虎」「蒼蠅」一起打,多名高官落馬,反腐風暴正席捲各地。影視行業也行動起來,一批反腐題材影視劇先後上馬。如何既能反映腐敗對社會造成的巨大危害,又能有很好看的故事來把反腐主題表達出來,成了業界的一個難點。在這時,人們又想起了曾經的「反腐達人」蔣經國。


影視表現:《北平無戰事》中誇大其反腐作用


2014年,一部投資1.5億,明星薈萃的電視劇《北平無戰事》登陸各大衛視熒屏。該劇以1948-1949在北平的反腐調查、國民黨力推的幣值改革為主線,塑造了國共兩黨幾十個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在近年來的國內影視劇中,算得上質量極為上乘的一部。


蔣經國在大陸:從隱身形象到反腐鬥士  他已不是蔣介石的小跟班


在上海主持反腐期間的蔣經國


在《北平無戰事》這部劇中,蔣經國這一角色始終沒有露面,然而他卻是不折不扣的主角之一。他的幾位下屬都通過電話與其溝通,並稱呼其「建豐同志」。建豐是蔣經國的字,下屬直呼其名,也塑造出蔣經國不強調層級,一心做事的形象。


整部劇中,「建豐同志」一直是高瞻遠矚、憂國憂民的狀態,與他主導的「鐵血救國會」一眾同仁一起,為了打擊腐敗、施行幣制改革操碎了心。看過這部劇的觀眾都會有這樣的印象:蔣經國是個好領導,真心反腐,敢想敢幹。最終反腐沒成功,幣制改革徹底失敗,都不怪他。


蔣經國在大陸:從隱身形象到反腐鬥士  他已不是蔣介石的小跟班


視頻截圖:《北平無戰事》中只發聲、不露面的「建豐同志」蔣經國


然而真正的歷史是這樣嗎?《北平無戰事》熱播後,台灣政治大學歷史系教授、國民黨史專家劉維開針對劇情進行了一番解讀。劉教授曾任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總幹事,專長於中國近現代史、國民黨史,是《北平無戰事》所涉及的那段歷史的權威。他直截了當地說:「其實幣制改革跟蔣經國基本沒有關係,他沒有那麼大的權力主導幣制改革。」


針對劇中蔣經國對北平反腐的遙控指揮,劉教授也認為與史實不符:「蔣經國被派往上海擔任經濟管制員,做的事情僅僅是上海地區的經濟管制。所以他管不到北平。」而且,1948年的蔣經國也並不如劇中所描述的那般意氣風發:「對蔣經國來說,(1948年在上海的經歷)是不太愉快的經驗,畢竟『打老虎』被賦予眾望但草草收場。」


綜合看來,《建國大業》中蔣經國的出場時間雖短,但基本符合史實。《北平無戰事》中對蔣經國進行了濃墨重彩的描寫,但與史實有些出入,文學化創作的痕迹較重,在一定程度上誇大了他在反腐上的作用。


結語:


蔣經國在大陸影視中的形象,經歷了從影視劇中罕見身影,到作為主要統戰對象被尊重,再到如實反映其歷史功績,甚至誇大其反腐成績,美化其形象的過程。而對蔣經國評價的逐步提高,是與兩岸關係逐漸和解幾乎同步的。

您可能感興趣

美國武器都搞隱身技術:中國反隱身部隊正在悄悄崛起
隱身大反派竟是他!
雖然已經擁有了航母和隱身戰鬥機,中國軍事實力依舊遠遜於美國
美看衰中國隱身數據鏈研製,非要逼著中國拿出真傢伙才肯認慫
伊朗已經研發出隱身戰鬥機?小編認為夢想總是要有的
美國使壞攪黃中國大合同:捷克沒給反隱身雷達一國早已交給解放軍
楊絳的孟婆茶與隱身衣
美國偷雞不成蝕把米,送給我國「大禮」,讓我國進入隱身戰機時代
中國開發出連美俄都沒有的隱身武裝直升機,美國嫉妒的眼都紅了
解放軍遠程隱身轟炸機已呼之欲出,中國要靠它追趕美國
隱身那些事兒:德國秘研飛翼機卻在戰後便宜了美國
我國隱身怪獸可從夏威夷隱秘向美國發射核彈:挨打都不知誰打的
反隱身技術從無到有,再實現超越,中國又一創造令世界驚嘆
超科幻隱身坦克來襲,隱身水平讓人吃驚,這是未來坦克發展方向?
巴鐵將研製隱身戰機,直言中國會幫大忙,印度卻被俄羅斯坑慘
中國新型的隱身戰鬥機讓西方國家眼紅,國人底氣是越來越足了
我國實在找不到如此袖珍的隱身機,打敗日本顯得勝之不武
俄羅斯頂著壓力向中國提供最強反隱身殺手鐧,但結果出人意料!
中國藏匿已久的隱身戰機突然露面,氣得美日破口大罵,是真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