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美國歷史上的「爭議」大選(一)
1800年的總統大選是美國歷史上的第四次大選,也是美國第一次具有爭議的大選。當時美國主要的政黨是兩個:一個是以時任總統亞當斯為首的聯邦黨;另一個是以傑斐遜為領袖的民主共和黨(現美國民主黨和共和黨的前身)。
當時美國的大選制度是這樣的:每個政黨出一、兩名候選人,所有候選人共同參加一場選舉,得票第一的人為總統、第二則為副總統。亞當斯做總統的時候,他的副總統就是敗選的傑弗遜。在1800年大選中,民主共和黨再次推出的是傑斐遜和一個「陪太子讀書」的阿倫·伯爾。
阿倫·伯爾
因為亞當斯在總統任期內樹敵頗多,聯邦黨又爆發嚴重的內鬥,所以民主共和黨兩個候選人都輕鬆贏得了大選。
但此時卻出現了意想不到的麻煩:民主共和黨的兩位候選人——傑斐遜和阿倫·伯爾獲得的選票竟然相等(同為 73 張)。面對觸手可及的總統寶座,阿倫·伯爾也顧不上什麼領袖權威,堅決表示要和傑弗遜爭到底。剛成立不久的美國突然面臨著無法選出總統的政治僵局。
按照當時的美國憲法規定:兩位總統候選人得票相等時,應由眾議院決定誰當總統。在眾議院選擇總統的投票中,每個州的議員只能集體投一票,得票過半數才能當選。當時美國是十六個州,所以必須獲得八票以上,才能當選總統。
1801 年 2 月 11 日,美國眾議院舉行了總統再選。據說當天風雪交加,有個生病的議員還是用擔架抬進去的。
而眾議院的第一輪投票,傑斐遜獲得八票、伯爾六票、兩票棄權,均未超過半數。於是,眾議院接連舉行了三十五次無記名投票,竟然每次都是這種結果,解決問題的希望變得越發渺茫。
就在這個膠著的時刻,一個意想不到的人站出來支持傑斐遜。他就是聯邦黨實際上的黨魁——亞歷山大·漢密爾頓。
要知道從建國以來,漢密爾頓和傑弗遜就是一對死敵。二人政治理念的對立鬥爭,對今天的美國都有很大影響,華盛頓當年最頭疼的一件事就是這兩個美國奇才之間的矛盾。
十美元紙幣上的「漢密爾頓」頭像
不過漢密爾頓和傑斐遜雖然有很大矛盾,但他跟伯爾更是不共戴天。在「兩害相權,取其輕的」情況下,漢密爾頓決定支持傑斐遜當選。於是,他積極遊說本來支持伯爾的佛蒙特、馬里蘭兩州,轉而支持傑斐遜。最終在漢密爾頓的操縱下,傑斐遜以十比四的結果擊敗伯爾,成為美國第三位總統。
傑斐遜
說起來「因果報應」的是,阿倫·伯爾後來在一次決鬥中,親手殺死了導演自己敗選的「罪魁禍首」漢密爾頓。而在這次大選後,美國修改法律,決定將正副總統的選舉分開進行,每個政黨只能出一個候選人參加選舉。
※文史宴|歷史上那些說翻就翻的友誼小船
※神奇逆轉:美國歷史上最具爭議的一次大選
※歷史上美國對中國的七大幫助,說得很客觀!
※翻一翻歷史上中國和日本鬼子的幾大戰役的具體情況
※中國歷史上的三大盛世,最後一個頗具爭議
※中國歷史上最大的一次「黨爭」
※美國歷史上的大皇帝
※中國歷史上的十大古都
※秦檜、劉瑾、和珅,誰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大老虎」?
※中國歷史上的五次偉大盛世,第一無可爭議
※中國歷史上的十大戰神
※中國五大古都之一:歷史上要感謝兩個「姓孫」的人!
※中國歷史上的七大忽悠
※外媒評選的歷史上十大最野蠻的戰爭武器,中國有兩樣上榜
※中國古代歷史的五大暴君:乾隆上榜,第一名沒有爭議
※歷史上此聯邦是唯一事實上擊敗美國的邦國 還一把火燒毀了白宮
※一人滅一國——中國歷史上最牛的外交大使
※中國歷史上唯一的男皇后
※蘇聯歷史上第一屆選美大賽,美女一下子都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