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過、李錦都是李自成的侄子 但不是一個人
小時候,那年清末節,父親騎自行車帶我回老家太平村祭祖。從父親工作的富縣牛武公社,到本縣寺仙公社太平村,有90多公里的路程,早上凌晨出發,晚上黃昏才能進村。
那是我第一次參加祭祖。也就是那次祭祖,讓我知道了祭祀神軸上那兩位老人畫像,一位是李自成,一位是高桂英,他倆是我們的祖先。
後來知道,我們太平村李姓共有三個支系,都是李自成侄子家。傳說,是一位老人挑著擔子,帶著三個孩子,從陝北米脂逃荒要飯來到太平村。又說,是從山西洪洞大槐樹移民來的。
2004年,我從深圳回太平村重修家譜時,排除了山西洪洞大槐樹移民的說法,確定是米脂來的這一說法。既然是米脂李,就必然與李自成有一定的關係。
因為,那年清明節,我知道太平村李氏是李自成後裔。但是,這一歷史秘傳,太平村知道人少之甚少。大多數家族人極力發對我的觀點和論斷。
好在,從外村一家族人那裡,發現了富縣太平村《李錦家譜》複印件。原件存於富縣檔案館。在《李錦家譜》序言中,記載了與李自成的關係是同黨。
為此,我提出要到米脂尋根溯源時,村裡許多人認為我是相依歷史名人,極力反對我去米脂考察。我們的族長竟然在會上說我,「咱修咱的家譜,與那李自成又沒有一毛錢的關係。」
我實在是無奈。畢竟我是重修家譜的發起人,又是主編。我決定自費去米脂考察個究竟。於是,與家族李彥忠兩人,專程去米脂尋根問祖。
在米脂,通過李自成行宮,知道了李錦就是李過,而且是李自成唯一的一支後裔。解放後,國家一直在尋找這支人。據說李錦支人隱居在雲南。
同時,了解到了李錦的身世,知道他是李自成的侄子,原名李過。兵敗後,撤退到南方,實行聯明抗清路線時,改名為李錦。這一切似乎合情合理,無所質疑。
於是,解開了富縣太平村的神秘面紗,一個個歷史謎團迎刃而解。深厚的歷史文化遺迹,和大量的大順非物質文化相繼被發現,讓太平村一下子成為延安市歷史文化名村。
在為家譜命名時,依據歷史記載,考慮李自成無後、無子這一問題,按照中國傳統的家族觀念,以及為子為侄,一子頂兩門的繼承方式,故將《李錦家譜》改為《李自成家譜》。以此來填補李自成無後的歷史空白。
在太平村《李自成家譜》編纂開始進行普查登記時,藉此機會,在專家們的指導下,我專程赴湖南石門、慈利茅庵村、湖北通山等地,進行過考察調研。發現了李過改名李錦後,出家為僧,以野拂之名,往來張家界武陵山和常德一帶。
考察回來,開始進行整理資料,編纂彙集階段。此時,我犯難了。竟然發現李錦和李過不是一個人。
原因是,李過父親名叫李自立,又名李鴻名,是李自成的哥哥。李自立比李自成大近20歲。李自成比李過只大4個月。傳說,李自成的父親李守忠,得了兒子後,不久又得了孫子,雙喜臨門,便給孫子起名:雙喜。
李過出生2個月後,其父李自立去世。李守忠感覺這個孫子是剋星,剋死了自己的大兒子,又給孫子改名為:「過」,即李過。李過長大後,知道此事,曾給自己改名為「補之」,即:「有過補之」。
由此可見,李過的父親李自立(李鴻名),在李過出生後2個月已經去世了,李過不可能再有弟弟。那麼,富縣太平村《李錦家譜》序言中,明確記載是弟兄4個,太平村有3支,也就是弟兄3個,有一支至今沒有找到。那麼,這3個弟弟又怎麼解釋。
歷史記載,李自成弟兄三個,大哥李自立是父親李守忠前妻所生,李自成和三弟則是一母同胞。太平村是李自成三弟李自良所生。這樣就與傳說是李自成的三個侄子相吻合了。於是,可以排除李過不是這個家族的人。
因重修家譜,讓我步入了專職專業研究李自成的行列。在後來研究和考察中,發現李過與李錦不是一個人的歷史記載和跡象越來越明顯。尤其是幕阜山大順文物檔案的發現,以及李自成創建洪門天地會於廣西恭城的歷史發現以後,許多事實依據,充分證明了這一點。
因為有了這種觀點,所以,在太平村歷史文化展覽室布展中,在李錦塑像上寫的是:李錦,而沒有寫李過。
對於李過和李錦不是一個人這個學術觀點,一直沒有正式向外透露的原因是,手頭沒有足夠的歷史資料和事實依據。如果你宣布李過和李錦不是一個人,那一定會有人問你:李錦不是李過,那李過去哪了?
此時,公布李過、李錦同是李自成的侄子,但他們不是一個人的主要依據,除以上太平村《李錦家譜》的分析外,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歷史曾經有記載,李過、李錦不是一個人。
查繼佐《罪惟錄》列傳卷三十一《李自成傳》:「自成於(順治二年五月)十三日出(西安)東門走藍田,由商州龍駒寨走武吳,以入襄陽,婦女細弱凍死於七盤嶺甚眾,宋企郊等道之去。時左師良玉已率眾南山,思挽依獻忠,而獻忠已入蜀。武昌屋無人,自成偕其妻,高氏、李錦、李過、妻之弟高必正,皆肺腑戚,諸將田見秀、袁宗第,劉體仁,劉芳亮,張鼎,吳從義,牛萬才等,眾尚數十萬,分為四十八部。」
吳偉業《綏寇征略》卷九《通城忠》:「自成走武昌,左良玉時已率兵南下,武昌屋無人。自成偕其妻高氏、李錦、李過、高必正,皆肺腑戚,諸將田見秀、袁宗第,劉體仁,劉芳亮,張鼎,吳從義,牛萬才等猶從之,其眾尚數十萬,分為四十八部。」
二、從李自成對李過的兩次評價,分析是兩個不同人的脾氣和性格。
2005年5月,完成富縣太平村《李自成家譜》(重修原《李錦家譜》)後,便開始進入李自成歷史文化研究領域。在研究李自成的同時,相對比較重視李錦、李過方面的資料收集和研究。
結果發現李自成在眾人面前曾評價李過是:「謀不足,勇有餘。」意思是:頭腦簡單,有勇無謀,人比較粗魯。結合太平村李氏後人現在的脾氣性格,相當吻合。
但是,在李過隱身幕阜山時,曾手抄李自成於永昌元年三月,寫的《大順帝戎子侄書》(致李通)的一封信。信中李自成向李通提到:「向李過兄學,他的為人作風良好,學養深,談吐不俗,是爾等兄弟中之表率。」從以上前後兩個不同的評價,說明李自成是對兩個不同性格侄子的評價。
三、李過記載的資料中曾多次提到過李錦和李赤心。
在發現的李過《永昌大事記》和《西樓尋夢》中,李過均有關心李錦情況,以及李赤心的記敘。在《西樓尋夢》中曾這樣寫到:「初,李赤心之,入廣西也。」;「忠貞營至梧州,而李赤心等已走賓橫二州」;「命封可望秦王,曰籍其力可制李赤心也」;「堵允錫念李赤心等不足恃,欲遙結孫可望為強援」等。
四、發現的大順文物檔案中有李錦的遺物。
在湖北通城縣張毅強收藏的大順文物中,有一個青瓷花瓶,在花瓶底部,有用鐵鏨子鑿刻的「李錦」名字,意為本物品屬於李錦個人所擁有。
五、武陵山一帶野拂活動軌跡與歷史記載,證明李過和李錦本不是一個人。
李過在幕阜山,率領大順軍主力隱蔽屯聚,後來隱身黃龍寺,至死沒有出過山。而武陵山一帶野拂活動軌跡與歷史記載,可以證明李過和李錦不是一個人,否則,李過不可能有分身術。
《永定縣鄉土志》有記載:「明季野拂自夾山寺飛錫此山。野拂為李賊餘黨,事敗,削髮為僧,竟逃天誅」。地方志雖然沒有明確野拂是李錦,但隱居在慈利茅庵村建造萬聖宮(萬壽宮)的野拂墓,有墓碑為證,證明此墳為野拂之墓。當地原住人,口述傳承,野拂是李過(李錦)。
張家界永定區文物局局長唐永才,在他的論文中寫道:「在天門山寺(天門山與天樂山可相互遙望)當過主持的野拂和尚該是李自成的心腹侍衛李二(作為李自成的心腹侍衛,武夫李二年齡小李自成20多歲,當時拜在夾山寺「奉天玉和尚」門下取法名野拂和尚,曾頻繁活動於大庸、慈利、石門一帶,實以和尚的身份出現則方便為李自成傳達命令)」
唐永才論文,提到「當過主持的野拂和尚該是李自成的心腹侍衛李二(作為李自成的心腹侍衛,武夫李二年齡小李自成20多歲」。這句話表明了野拂不僅是李錦,而且講明了他的實際年齡比李自成小20多歲。
事實上,李過與李自成雖然屬於叔侄關係,但他們倆同年生,而李錦是李自成三弟李自良的長子,自然要小李自成和李過20歲左右。按照陝北早婚習俗計算,應該大15至17歲。這樣計算,永昌二年,李錦也23歲左右了。
於是,根據以上五點,綜合分析,足以證明:李過和李錦不是一個人。尤其是,幕阜山李過的真實身份和歷史顯現後,李過、李錦不是一個人的論斷和觀點就能成立了。
※李自成的侄子李過原來寫了這麼多日記和回憶錄,但是,讀了不許笑喔
※李自成侄子李過原來寫了這麼多日記和回憶錄,但是,讀了不許笑喔
※李過、劉宗敏因冊封與李自成結怨,大搞追贓拷餉唯恐天下不亂
※李錦用李過之名聯明抗清 詐死隱退後統帥為李來亨
※李過號稱一隻虎 隱身出家黃龍寺 至死沒出幕阜山
※實拍:人和行李過安檢時,電腦上的畫面
※從明吳谷祥《湄水雜談》看李過率領大順軍將士堅守石牛寨(中)
※李過出家為僧隱身修水黃龍寺 統帥幕阜山四十八寨大順軍
※李過《西樓雄夢》記載幕阜山四十八寨石牛寨屯聚3萬人你信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