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流傳鄂溫克手工藝:盛開在傳承路上的「太陽花」
中新網呼和浩特4月28日電題:千年流傳鄂溫克手工藝:盛開在傳承路上的「太陽花」
作者 張瑋 董佳靜 玲麗
「皮質的花蕊、棕毛制的花瓣,精巧的珠線將它們整齊地連接到一起,成為一朵聖潔的『太陽花』。這就是鄂溫克族人奉為吉祥的象徵。」來自香港的黎女士捧著胸前掛著的「太陽花」如是告訴記者。
4月末,大地回暖,位於內蒙古自治區東北部的鄂溫克草原也逐漸開始泛起綠意。「五一」小長假前夕,遊客的提前來到將這裡的文化傳承「攪動」起來。
鄂溫克族是跨越中國、俄羅斯居住的跨界民族,也是中國「三少民族」之一,其最大的聚居區位於內蒙古境內的鄂溫克自治旗。千百年來,作為善於遷徙的狩獵民族,鄂溫克形成「索倫、通古斯、使鹿」三個部落,並創造了屬於本民族的獨特服裝服飾和手工藝品。
56歲的烏雲巴圖大叔是鄂溫克族有名的手藝人,他一邊靈巧地穿針引線,一邊和記者聊起了傳承千年的鄂溫克族服飾和工藝品。
「我從小就和母親一起製作鄂溫克服飾,還把剩下的邊角料縫製成鄂溫克特有的小掛件。」烏雲巴圖說,從那時起,鄂溫克獨特的文化符號就深深地刻在他的腦子裡。
「鄂溫克族人很信奉『太陽姑娘』的傳說,是她帶給生活在密林深處的鄂溫克人光明與溫暖,使森林變成了充滿生機的五顏六色的天堂。」作為「太陽花」和「太陽姑娘」手工藝品的創作者烏雲巴圖說,他用手工藝品作為載體,將鄂溫克人的信仰和文化傳承下去。
如今,烏雲巴圖成為鄂溫克手工藝品傳承人,「太陽花」和「太陽姑娘」也被列入「內蒙古自治區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中。
旅遊的季節到了,鄂溫克民族文化中心裡的遊客也變得熙熙攘攘,鄂溫克手套、使鹿部落服裝、毛皮項鏈、珠子耳環……這些原生態的手工藝品都成為遊客們爭相留作紀念的「祥物」,「太陽花」最受歡迎。
北京遊客魯新告訴記者:「太陽花是用鹿皮、動物皮等為原材料,做成項鏈、墊子和掛件等,象徵吉祥如意。我給身邊的親友帶了好多,這都充滿了原始部落的神秘感。」
鄂溫克民族文化中心負責人烏仁說:「通過這種最淳樸、最簡單的方式,讓越來越多的人去了解最原本的民族文化,也讓其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傳承和弘揚。」
記者了解到,近些年,鄂溫克民族文化中心秉承傳承鄂溫克民族歷史文化的信念,研發鄂溫克部落手工藝品100多種。除了參加旅遊、文化、學術討論等領域活動外,還接待俄羅斯莫斯科、雅庫特共和國和布里亞特共和國等周邊地區的學生、專家學者參觀,並進行學術交流;同時,與澳門相關單位簽訂協議,共同開拓民族手工藝品國際新市場。
烏仁說:「這不僅是一種民族文化的傳承,更是對民族精神的繼承。我們會一直做下去,把部落里最原生態、最美好的東西都保留下來,傳承下去、發揚出去。」
鄂溫克旗旅遊局局長趙艷文表示,這樣可以更加直觀地了解鄂溫克非物質文化遺產、探知原始部落文化,而流傳千年的鄂溫克手工藝就是傳承路上開出的最美麗的「太陽花」。(完)



※千年傳承手工紙雕蘇離傳
※一門傳承久遠的傳統手工技藝——花絲鑲嵌
※山東沂源:傳統手工藝 創業致富路
※傳世臻品 穿越上古洪荒 歷經萬年滄桑 極品帝王木 手工黃財神
※江西贛縣陽埠鄉的腐竹手工製作工藝 已有數百年的歷史
※「燕京八絕」匠心精神——傳統手工藝的傳承
※幼兒園夏天主題手工:西瓜太陽小海星等,幾張卡紙帶你玩出夏的味道
※挽救近乎失傳的皇家貢品,遍訪大江南北手工藝人,他們這十年來的七夕都在路上
※日本民俗:傳統手作的傳承,祇園祭上那些漂亮的手工提燈!
※花絲鑲嵌——曾經在皇宮中風光無限的極致奢華的傳統手工藝!
※幼兒園手工摺紙:玫瑰鬱金香荷花等,在自己的華麗綻放,超美
※即將失傳!傳承350年的揚州純手工假花
※北京最大的「手工花絲、鑲嵌金器店」在哪?
※瀕臨失傳的合陽民間手工藝—擀氈
※中國珠寶七大傳世手工藝,驚艷世界的美!
※山東海陽市「隔壁老王」的故事:人到中年又下崗,手工活創業再成功!
※非遺文化傳承:民間手工彩扎藝人 堅守十餘年自製燈籠
※傳承:刀劍的手工「金銀錯工藝」
※永不凋零的花瓣:來自日本的手工布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