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陵王:自古名將如美人,不許人間見白頭
公元564年,北周與北齊之間的邙山之戰
使一位歷史名將一戰成名
他就是千古美名揚的蘭陵王
蘭陵王名高肅,字長恭
東魏權臣高歡長子高澄之子
因其封地在徐州蘭陵郡
故被世人稱為「蘭陵王」
一
現代的社會,有一個詞叫顏值
而蘭陵王在整個古代都是一個顏值超高的人
他與潘安、宋玉、衛玠同為古代四大美男
那麼蘭陵王美到什麼程度呢?
《北齊書》說他「貌柔心壯,音容兼美」
《舊唐書?音樂志》中說他「才武而面美」
《隋唐嘉話》中說他是「白類美婦人」
總體來講,
蘭陵王的美麗是一種陰柔的美
而並非那種崇尚武力的美
然而,在狼煙烽火年代中
誰會懼怕一位貌美如花的將軍呢?
為此,蘭陵王每次征戰必會帶上一副面具
用面目猙獰的面具以震懾敵軍
這幅面具給了他信心,憑藉這副面具
他躍馬沙場,刀劍翻飛,縱橫馳騁
一派虎將的霸氣威風,在連年征戰中屢立戰功
最終成為東魏政權極為強勁的支柱
蘭陵王的面具,成就了他的戎馬生涯
二
這樣又貌美又戰神的蘭陵王
還有著無比的低調、謙遜和寬厚
《北齊書》中說他
「每得甘美,雖一瓜數果,必與將士共之」
邙山大捷後,武成帝賞其功
為他買來美妾20人,他卻不過「唯受其一」
照舊專情於王妃鄭氏
《北齊書》還記載了這樣一個細節
說他某次上朝時
「僕從盡散,唯有一人,長恭獨還」
事後,蘭陵王不以為意,「無所譴罰」
可見他平時對待下人是非常寬和的
不僅如此,即使對自己的「政敵」
他也能夠做到寬厚以待
當初長恭在瀛州時
因一位名行參軍陽士深的誣告而被免官
等到高長恭東山再起,引兵進攻定陽時
陽士深剛好在高長恭營中聽命
因此非常害怕高長恭會藉機報復殺害自己
為此,高長恭安慰他說:「吾本無此意。」
可陽士深心中仍不踏實,非要央求懲罰
高長恭只好找了一個小過失
打了陽士深二十板子,好讓他安下心來
在北齊那樣動輒殺人砍頭的瘋狂時代
蘭陵王寬厚仁和的風範尤其顯得難能可貴
三
功高品潔又深受愛戴的蘭陵王
難免引起君王高維的警覺猜忌
為保安全,蘭陵王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
他決定自污形象,消弭高維的警惕
於是,他開始故意明目張胆地廣受賄賂
全然擺出一副極其貪財的面目
此後他的門前,賄賂的人竟然排起了長隊
俗話說,面具戴久了,就摘不下來了
蘭陵王給自己戴的這副貪財的面具也不例外
很快,他的極度貪財再次引起了皇上高維的警覺
加上有一些奸佞小人在皇上耳邊讒言
也日漸加深了高維心中對蘭陵王貪財的疑惑
如此高貴的身份卻還極其貪財的理由只有一個
——為謀反籌集大量的軍費!
四
這副假面具終於為他引來了殺身之禍
公元573年,北齊皇帝高維設宴請蘭陵王
共賞那曲因為他而誕生的名曲《蘭陵王出陣曲》
酒過數巡,高維感慨
「入陣太深畢竟危險,一旦失利,追悔莫及啊!」
而此時,蘭陵王卻無心快語道
「家事親切,不覺遂然。」
蘭陵王萬萬不曾想到的是
「家事」二字讓高維心中長久的猜忌頓然堅定
蘭陵王將國事當作家事,其稱帝之心昭然若揭
不日,高維的一杯毒酒送至蘭陵王面前
蘭陵王至死不解
自己的殺身之禍究竟是在哪裡埋下的禍端
五
蘭陵王的兩副面具
一副成就了他戎馬生涯的赫赫威名
另一副卻將他引向了黃泉路
成也面具,敗也面具
看來面具戴久了必然會迷失自我
自古名將如美人,不許人間見白頭
名將蘭陵王使人思之腸斷神傷
圖片來源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我們用文化和匠心釀了一壺好酒






※自古美人如名將,不許人間見白頭
※自古名將如美人 不許人間見白頭——彭德懷在朝鮮戰爭的幾件小事
※「自古美人如名將 不許人間見白頭」歷史上真實的趙雲是什麼樣子
※抱病後小鳳仙,紅顏自古如名將,不許人世見白頭
※周志芳:美人不遲暮,英雄不白頭
※世間再無金剛狼,不許英雄見白頭
※為愛的人,許一個青絲到白頭的承諾
※李宗盛:寫盡女人心,難得白頭人
※美人遲暮,英雄白頭,歲月無情,凡軀易老
※同樣是丑,黃月英與諸葛亮白頭到老,他卻將對方氣死
※趙本山白頭人送黑頭人,他才是趙本山最得意之徒
※自古不許英雄見白頭,這些老將們新賽季會有怎樣的表現?
※從風華正茂到白頭!父子兩代人為楊靖宇將軍守陵60年
※塔羅占卜白頭偕老的會是你愛的人嗎?
※當卓文君遇見司馬相如:願得一心人,白頭不相離
※真人案例:如此說話的女人,婚姻才能白頭到老
※青山不老,與君白頭
※詩話|白頭宮女在,閑坐說玄宗
※年輕人長白頭髮,千萬不可小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