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白鹿原》:20年間不可開交的爭論繚繞不去

《白鹿原》:20年間不可開交的爭論繚繞不去

2016年4月29日晨7:40左右,著名作家,茅盾文學獎獲得者陳忠實,因病去世,享年73歲。


陳忠實在中國文學界是個極為獨特的存在。他靠一部超越意識形態的作品,奠定了自己的文學地位,並深刻地揭示了鄉村的倫理錯位、人事悲劇,成為一部跨度數十年的中國史詩性品格的作品。而此後多年,他再無作品。《中國新聞周刊》記者2012年專訪他時,他誠實地回答:沒做成。


陳忠實為人也是如此保持著厚道、誠實與某些儒家的傳統內涵。他說過:?「世事你不經它,就摸不准它。世事就倆字:福禍。倆字半邊一樣,半邊不一樣,就是說,倆字相互牽連著。????所以說,你么,得明白,凡遇到好事的時光甭張狂,張狂過頭了後邊就有禍事;凡遇到禍事的時候也甭亂套,忍著受著,哪怕咬著牙也得忍著受著,忍過了受過了好事跟著就來了。」

2012年,這部被認為是反映大時代變遷的史詩作品,經歷了20年的曲折與掙扎後,終於被搬上了電影熒幕。這20年似乎也反射了一個新時代轉型期的精神掙扎。今天推送2012年電影上映前夕《中國新聞周刊》對陳忠實的專訪,發表於2012年總第580期,同時推送另一篇專訪《陳忠實:我真實地寫了那段歷史中人們的苦難、掙扎、奮鬥和被傷害》。

《白鹿原》:20年間不可開交的爭論繚繞不去



電影《白鹿原》劇照。

命運多舛《白鹿原》


《中國新聞周刊》記者|萬佳歡


本文首發於2012年總第580期《中國新聞周刊》


作為當代中國最歷盡周折的小說之一,《白鹿原》衍生出一部更加歷盡周折的電影似乎在預料之中。


二十年來,不可開交的爭論似乎在《白鹿原》里繚繞不去。這部氣局堂堂的作品從一出生便路途艱辛:小說刪改後才終於獲得茅盾文學獎,影視改編遲遲不批,獲准拍攝後又數次易主,一波三折。

而好容易拍攝完畢,初剪版本還得到了李銀河、洪晃、崔永元、崔健等眾多文化界人士的交口稱讚,這部無政黨衝突、情慾場面拍攝得體、相比原著已經柔和很多的情節劇,卻還是接連遭遇政治考量、資本運作和市場發行的夾擊,最終以一個受到刪減、戛然而止、欲說還休的結尾登上了大銀幕。


「我看了三個半小時的版本,還是很不錯的,」小說原作者陳忠實告訴《中國新聞周刊》(微信ID:china-newsweek),「到後來縮減到兩個多小時,就有點缺憾了。刪掉太多了。」


即便如此,陳忠實還是保持某種程度上的樂觀。「這個事情不是太順利。……好在我還活著,還能看得見,」陳忠實說,「我們的時代已經進步得非同小可。」


刪節後獲獎


1992年春,陳忠實小心翼翼地把一疊厚厚的手稿交給兩個路過西安的人民文學出版社編輯。給他們的是正式稿,「表示對人家的尊重」,自己則留了一份托朋友從政府機關里複印出來的複印稿。

「我害怕弄丟,」他回憶說,「防萬一。」這部原來叫作《古原》、後來定名為《白鹿原》的小說,從構思到寫作完成,花去他整整7年時間。動筆前,陳忠實就發憤,要讓這本書在他將來離開人世時,可以隨他躺在棺材裡當枕頭。


編輯們離開西安後,陳忠實在家裡等消息,忐忑不已。其實他幾個月前就寫完了小說,這幾個月里,除了對小說進行修改、潤色,另一個重要的原因是「之前風氣比較緊」。


寫作時陳忠實就意識到了這個作品的敏感性。小說從大清覆國、軍閥混戰一直寫到國共內戰,各色人物的命運在大時代下動蕩。其中涉及意識形態和一些性描寫,在當時看來頗為出格。一直到鄧小平要南巡的消息傳出,陳忠實才給人民文學出版社打了電話,他覺得這時「改革的步子會更大一些」。


二十天後,兩個編輯的回信終於寄到陝西。他們在火車上看了一路,對小說「相當肯定,而且評價很高,我一下就……」陳忠實輕輕拍拍胸口,「放心多了」。

彼時,1980年代的文學熱和思想熱在那個十年尚存餘熱,日後的商業大潮尚未開始,那些被「二渠道」書商推動的商業寫作還不見蹤影,作家和讀者被懸掛在一個尷尬的縫隙中等待。陳忠實也抱著自己的《白鹿原》處於等待之中,日後他將與發表《廢都》的賈平凹一起被媒體當做「文學陝軍東征」的頭領,而被一起提及的除了地域特色,還有他們作品中有些肆意的性描寫。只不過,當時,陳忠實不會意識到這些,他能知道的是自己的作品需要刪改。


在對性描寫進行一些刪節後,小說先刊發在《當代》雜誌1992年6期和1993年1期上,刪了兩章,大概四五萬字,編輯部的意見是「不能因小失大」。不過,陳忠實對《中國新聞周刊》(微信ID:china-newsweek)解釋,拿掉那兩章是因為「量太大,容納不下」。


但明眼人都能看出這部小說的分量,評論界認為它是一部具有史詩性品格的作品,讀者的反應也強烈得出乎意料。1993年6月,《白鹿原》便推出單行本,在文學低迷的背景下,小說首版首印一萬四千多冊,在西安人民廣播電台和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先後進行小說連播後,引發了讀者的購書熱潮,出版方只好連續加印三次。


小說同時也因「意識形態傾向與情慾方面的大膽描述」引發了爭議。1997年5月,《白鹿原》在天津評選的「八五」(1991-1995)優秀長篇小說出版獎中落選,又在「國家圖書獎」評選中敗北。


1995年,第四屆茅盾文學獎啟動,《白鹿原》以全票的成績通過初選。兩年後的總評選中,老評論家陳涌極力支持這部小說,並強調其傾向性不存在任何問題,作家很熱情地歌頌了革命,只不過不是那種簡單化的處理方式。


這番話為《白鹿原》爭取了票數。但陳忠實還是針對評委會的兩條意見——朱先生「翻鏊子」的說法容易誤導讀者;比較直露的性描寫應當刪節——做了大約兩三千字的調整和刪改。如此「略加修訂」的《白鹿原》最終獲得茅盾文學獎,由此也創造了茅盾文學獎評獎歷史上修訂本作品獲獎的先例。


「屢立屢敗」


1993年,《白鹿原》小說出版後,西安電影製片廠便有了拍攝這個題材的念頭。前西安電影製片廠廠長吳天明從美國給陳忠實遞來希望購買改編權的消息。


接著找上陳忠實的還有謝晉,「當時找來要改編版權的二十家都不止,但都沒有拍成,」陳忠實對《中國新聞周刊》回憶,「沒獲得批准。」據他在一次採訪中透露,《白鹿原》出版後,一條內部處理意見是:只許繼續印刷,不準搞影視,不準批評,不準說好或者不好。


1997年,《白鹿原》獲茅盾文學獎後,電影拍攝的傳聞又起,但直到2000年,版權歸屬和導演問題還是沒能確定。


2003年,西安電影集團與陳忠實簽訂了終身買斷電影版權的協議,並且終於在2004年拿到了准拍證。王全安在編劇蘆葦的大力推薦下成為導演人選,「他們看到我的第二部電影《驚蟄》,認為陝西氣息和質感把握得比較好,」王全安對《中國新聞周刊》(微信ID:china-newsweek)說。


王全安隨即向西安電影集團提了兩種創作想法:一是全部採用原生態業餘演員出演,做一種「更尖銳的表達」。他過去大量使用業餘演員,對掌控這樣的演員比較有把握,「一群陝西農民的質感,和他們強烈的爆發力所製造出來的戲劇性,會比靠化妝的那種演員要好。」王全安對《中國新聞周刊》(微信ID:china-newsweek)說。


二是根據資方要求,採用全明星陣容;但不是說誰紅誰來,而是「有針對性地使用明星」。他當時欽點了幾個演員,比如張藝謀演白嘉軒——他認為張藝謀的氣質很堅韌,遇事不太張揚;陳忠實可以演白嘉軒他爹;陝西人顧長衛、張朝陽也都在構想之列。「我覺得他們本身其實也有明星的效果,但他們的氣質是典型的陝西氣質,可以有創造性地準確使用。」王全安回憶。


與此同時,他們開始創作劇本,「立項是很困難的,屢立屢敗,」王全安說。最早介入這個項目、創作過劇本《霸王別姬》《活著》等名作的蘆葦為電影又做了一稿《白鹿原》劇本,但沒能通過。


「我當時對《白鹿原》還是有很多構想的,就自己寫了一個劇本,」王全安回憶。他記得那時脖子有點落枕,就一直歪著頭坐在電腦前面敲字,「泄憤一樣『嘩』地寫下來」,居然16天就寫完了。


這個劇本隨後竟然通過了審查,「原來我們想的時候處處是禁忌,反而通不過。我寫的時候根本沒想那些事,一下子通過了。」王全安說。


當時,就連女主演都已經確定為余男,不想又生變數。媒體報道,資方與王全安因劇本改編產生分歧而導致項目擱淺。而據王全安對《中國新聞周刊》(微信ID:china-newsweek)說,他那時感到項目的運作不順暢,便找到當時的監製黃建新「把脈」,發現原因是資方「沒錢了」。


「為什麼他們要找明星來演?找明星就是要融資,」王全安回憶,當時資方甚至提議讓韓國演員加入,「我就明白了。我說這個戲你們要唱就讓別人來唱,我就算了。咱別在這撐著了。」當天下午,他便解散了劇組。


幾乎與此同時,由林兆華導演,濮存昕、郭達、宋丹丹等主演的北京人藝版話劇《白鹿原》開始排演。林兆華甚至從陝西請來14位秦腔演員和12位老腔演員充當群眾演員,成為一大亮點。


電影就沒那麼好的運氣了。王全安與資方分道揚鑣後,西影集團把《白鹿原》賣給了北京一家公司,蘆葦的劇本一稿稿地出,最後竟然寫到了第七稿。為了尋找導演人選,蘆葦曾找過陳凱歌,但後者時間無法協調;還找到過張藝謀,剛有了點眉目,張藝謀卻又接下了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總導演的任務;甚至蘆葦自己也一度成為影片導演的接班人。即便如此,《白鹿原》還是很快沒了下文,再一次擱置下來。


重掌《白鹿原》


2010年,《白鹿原》項目又回到了西影集團手中。4月,西影集團拿到了廣電總局電影局下發的「關於故事片《白鹿原》延期拍攝的批覆」,將拍攝有效期截至2011年2月,而憑藉自己新組建的光影先鋒公司成為投資方,王全安重拾《白鹿原》。


此時,王全安剛好結束了《團圓》的製作,又萌發出拍攝《白》的強烈願望。「《團圓》在柏林時,我在領獎台上真就想了一下《白鹿原》那個事,覺得很溫暖,我偏愛的那種劇打開了的感覺,」他說,「就覺得可以做這電影。」


他找到的投資夥伴是陝西旅遊集團公司總經理張小可。張小可此前並沒有接觸過影視投資製作,但對《白鹿原》所展示的陝西文化很有熱情,「靜下心來,你可以用幾天時間把這本小說讀完,但我們用了十多年才有機會把它搬上銀幕,」他對《中國新聞周刊》說,「前前後後那麼多年,是什麼概念?都快到兩個抗戰的時間了。」兩個月後,張小可決定投資,成為《白鹿原》四個投資方中資金投入最大的一個。


另一方面,《白鹿原》的拍攝得到了中共西安市委的關注和重視。甚至,中共陝西省委宣傳部2012年確定重點宣傳的兩部電影,一部是《錢學森》,一部就是《白鹿原》。


得到資金和政策支持後,王全安著手建組拍攝。他選擇的劇本還是自己16天寫出並過審的那一稿,「我看當時的東西還覺得挺好,就拿著這個開始拍了,我有一些新的感受,」他說,「實際上只能用它,它是通過的。」


這個劇本跟蘆葦幾乎已經沒有什麼關聯。「蘆葦看過了,也覺得是這樣,」王全安對《中國新聞周刊》說。在最後的影片字幕上,導演、編劇只署了王全安的名字。


與此同時,影片預算也從7000多萬漲到了1億——為了在批准日期內拍攝完成,他們先是在陝西反季節種植三百畝麥田,後來又在內蒙古呼倫貝爾買下了幾百畝麥田備用。由於外景效果,王全安最後選擇前往呼倫貝爾,於是整個劇組300多號人、近百輛車浩浩蕩蕩前往內蒙古,一直拍到冬天。有人計算,他們的日常消耗大概需要每天30萬元。


此外,劇組還決定搭建一個永久的白鹿原影視基地,作為永久的景點。而白鹿原原址的建設設計滯後,趕不上電影的拍攝,他們乾脆買下了一個大部分居民已經遷走的村子,再把鄰村的一些建築物買下來,挪過去參加拍攝。

《白鹿原》:20年間不可開交的爭論繚繞不去



2012年9月《白鹿原》在西安首映式上陳忠實與主創人員合影。圖|新華


「最難審的片子」


電影《白鹿原》一共拍了140多場戲,但王全安第一次粗剪後,片長竟然達到了5個多小時。他把《白鹿原》當作一個契機,「這種機會不多,我願意做得很豐盈。」


2011年8月,王全安最大程度地保持了自己的想法,把影片剪到了220分鐘。這也是他認為最理想的一個版本。


影片在不失節奏感的長鏡頭中緩緩展開,一些文化界人士紛紛給予溢美之辭。崔健評價它「既能保持銳度又讓我們的環境包括電影局能夠接受」,李銀河則稱讚電影「史詩般的恢宏」。就連陳忠實觀影后,也認為「超出了我的想像,作品的主要思想和精神都表現出來了」。


表面上看,此時的《白鹿原》無限風光,人們對它在柏林電影節的表現寄予厚望。


可電影接下來又開始杳無聲息。事實上,它的審查時間足有半年多,有媒體說總製片人張小可跑了20多趟電影局,「我沒跑那麼多,但是我們的人為這事跑了何止20次?遠遠超過。」他對《中國新聞周刊》說。


據王全安形容,電影局也覺得「這是最難審的片子」。「它不同於一般的商業片,屬於重大題材,關注的層級高,關注的人多,」張小可說,「你想這部書出來都輾轉了這麼多年。」


張小可完全沒想到會等那麼長時間。一開始他們一直等著,後來只好不停去催。「上上下下都想讓這部片子成為一個好片子,在這一點上,我覺得我們跟電影局是達成共識的,只是他們有內部的管理要求,」他說,「當然他們希望的角度和我們還是有差異的,他們是行政管理審查部門,和我們投資方或普通觀眾是有區別的。」


隨後,人們發現《白鹿原》在柏林的放映版本僅為160分鐘。「公演之前電影局最後的意見是希望那樣一個長度,那樣一種方式去講故事,我們也接受了。」張小可對《中國新聞周刊》說。


刪減後的影片結尾顯得有點唐突:鹿子霖瘋了,日軍飛機扔下炸彈,白鹿村戲台被炸毀,只有牌坊還孤零零佇立在麥田。而白孝文、黑娃等人物的下落尚未交待。影片最後只獲得柏林電影節攝影銀熊獎。


3月8日,《白鹿原》終於過審,公映版本時長為156分鐘。這一時長的確定,除了審查原因,還有發行方面的考慮。「當然電影的審查也不是特彆強調片長,後來我們覺得現在這個長度較之三個小時的更安全一點,」張小可告訴《中國新聞周刊》,「分成上下集其實比較尷尬,觀眾不會像《赤壁》那樣等三個月(看下集)。所以從發行方來講,從對市場的認知講,現在這個片長可能更科學。」


即便如此,刪剪後的《白鹿原》仍然超過了145分鐘的《金陵十三釵》,成為近年來最長的中國電影。這部折騰了十餘年的電影終於跌跌撞撞地走向了中國的大銀幕。



版權聲明


1、本公號刊載的全部文章圖片包括原創、翻譯、改編等內容,版權一律歸原作者以及出版單位所有。


2、本公號所有內容,未經許可不得轉載。如需轉載:


1)提前與本公號後台聯繫。


2)保持文章圖片完整性;


3)不得以之盈利;


4)完整標註文章版權信息。


5)完整標註,來自微信公號:中國新聞周刊雜誌(china-newsweek)。


china-newsweek

《白鹿原》:20年間不可開交的爭論繚繞不去



總第754期《中國新聞周刊》現已上市


關鍵詞目錄


人物


候孝賢


劉德華


范偉


譚維維


黃怒波


毛大慶


陸琪


倪超


馮小剛


李嵐清


鄭鈞


陸川


賈樟柯


俞可平


……


調查


外灘踩踏


聶樹斌


留學作假


東方之星


五常大米


信訪銷號


電梯危情


天津爆炸


貪二代


白雪山


假法王


傳媒大學


毒跑道


電信詐騙


……


特稿


故宮


南水北調


MH370


同志圈


巔峰救援


冥王星


性別決定


活佛


復旦投毒


單身


貧窮


小三勸退師


80後離婚


虛擬飯局


……


回復


「人物目錄」 「調查目錄」 「特稿目錄」 「往事目錄」


提取更多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新聞周刊雜誌 的精彩文章:
您可能感興趣

起個國名鄰國很不滿,兩國為此鬧得不可開交,紛爭20年還未落定
不幸逝世後,家人為爭遺產鬧得不可開交,六親不認的5大明星
不幸逝世後,家人為爭遺產鬧得不可開交,六親不認的5大明星!
1928年中國正是多事之秋,軍閥打的不可開交,一個地宮也是
人窮志短!當年和英國打的不可開交,如今竟落到這般境地
最能生孩子的母親,15年內生下10個兒子,每天忙得不可開交!
NBA歷史4大前鋒,第1無疑問,二三名卻吵得不可開交!
年近50的兩大中國娛樂圈女神 網友為她們爭的不可開交
最近這幾天火爆了一個河北小縣,歷史上有兩個大國爭得不可開交!
2017迅速走紅娛樂圈的5位小鮮肉,白敬亭上榜,最後一位如今紅得不可開交!
海賊王865 十億將星忙的不可開交 九億將星打醬油?
因為一座千年古廟,兩個小國斗得不可開交,都說自己是「受害者」
兩個妹子為了搶一束花,弄得不可開交
巴鐵、印度邊防沒有戰爭,每天都斗到不可開交,中國卻一起巡防
長輩房間千萬別放三樣東西,否則家人不和,經常吵得不可開交!
夫妻間鬧得不可開交,這些星座女會怎麼辦?
大吵三六九,小吵天天有,在一起經常吵得不可開交的情侶星座CP
美國的這倆「鐵杆奴才」老給中國添堵,如今懟得不可開交!
為了爭退休金和房產 長子與84歲父親鬧得不可開交 老人有家不敢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