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秦始皇苦苦找尋的長生不老葯:太歲

秦始皇苦苦找尋的長生不老葯:太歲


太歲,又稱肉靈芝,為傳說中秦始皇苦苦找尋的長生不老之葯,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也確有記載肉靈芝,並把它收入「菜」部「芝」類,可食用、入葯,奉為「本經上品」,功效為 「久食,輕身不老,延年神仙」。據《神農本草經》記載:「肉靈芝,無毒、補中、益精氣、增智慧,治胸中結,久服輕身不老」。《山海經》稱之謂「視肉」、「聚肉」、「太歲」、「封」,乃古代帝王養生佳肴;經中科院吳階平、石學敏院士等專家研究發現-「肉靈芝」主要成分PQQ用於免疫力調整、癌症等疑難雜症治療效果明顯,冠有「生物和氏壁」之美稱。



秦始皇苦苦找尋的長生不老葯:太歲


一次偶然發現,引出千古神話傳說; 一塊奇怪的肉團, 掀起生物界軒然大波; 有人說它長生不老不老的仙藥, 有人說它太歲出世,世人認為是不祥的預兆 ;有學者認為是一種菌類,科學界認為是一種活體生物!一時間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它究竟是什麼?

民間傳說歲星太歲是凶神。一說為木星(歲星),一說為主四時寒暑之神,一說為十二時辰之神。自西漢始,人們認為凡建築,遷徙,嫁娶等吉凶皆與其方位有關。若犯之而動土,便會挖到一肉塊,即凶神之化身,並將招致災禍。舊俗每有建築動土之事,必先探明其方位以避之。元明後設有專壇祭祀。後世亦以名兇惡之人。俗語「竟敢在太歲頭上動土」,即源於此。意為膽大妄為。太歲共有六十名,而每年即由一位主管當年之神,管治民間百姓當年內發生之事變。若是開罪或沖犯,則會帶來以上之效應。所以俗話說:「太歲當頭坐,無福便有禍,無喜必有災。」我國相傳如犯太歲之人,可用拜太歲安太歲之祈福方法來消災解難。人的出生生肖與太歲有著刑衝破害的不利關係,因恐冒犯太歲,故便有拜太歲的風俗傳統,


在中國民間,「太歲」向來被人們看作是一種神秘莫測的力量,一種能在冥冥之中支配和影響人們命運的力量。它無影無蹤,而又無處不在。其實,「太歲」實際上是古代人假設的一種天體。作為一種具體的生物,「太歲」是真實存在的。「在太歲頭上動土」是中國的一句老話,它表明一種文化忌諱。過去人們認為,不信這種忌諱、真的會招致災禍。唐代《酉陽雜俎》一書記載:有個叫王豐的人,「於太歲頭上掘坑,見一肉塊,大如牛,蠕蠕而動,遂填,其肉隨填而長。豐懼,棄之。經宿,長塞於庭。豐兄弟奴婢數日內悉暴卒,唯一女存焉。」《廣異記》中也說:晃良貞不怕鬼怪,每年者要在「太歲」頭上挖土。有一次挖出肉塊,用鞭子打了幾百下,扔到大路上了。當夜有人看見有些神人騎馬坐車來慰問那肉塊,並問:「太歲兄,你為什麼受他辱打而不報仇呢?」回答是:那人血氣方剛,我也沒辦法。天明後「太歲」就不見了。


在《山海經》、《本草綱目》等古籍中均有詳盡記載,稱其為「肉芫」,「視肉」、「土肉」、「聚肉」、「封」等。在中國神話史書《山海經》中,就有對「肉芫」的記載:聚肉有眼而無胃,與彼馬勒頗相彷彿,奇在不盡,食人薄味。「視肉」最早是作為古代帝王生前喜歡食用的物品出現在古帝陵前的。具有 「食之盡,尋復更生如故」,「食一片復一片」 的特點,也就是說吃一片,它自己可以再次生長。


晉代著名學者郭璞在注釋《山海經》時,對「視肉」做的解釋是:「聚肉形,如牛肝,有兩目。食之無盡,尋復更生如故。」唐代著名學者虞世南的《北堂書抄》中也有一條關於「土肉」的記載,他的史料轉錄於《臨海異物志》,文中說:「土肉,正黑,大如小兒,臂長五寸,中有腹,無口目,有三十足,大如釵股,堪炙食。」

到了明代,名醫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把「肉芫」收入「菜」部「芫」類,稱其為「本經上品」,並將芫分為五類,其中對「肉芫」是這樣描述的:「肉芫狀如肉,附於大石,頭尾俱有,乃生物也。赤者如珊瑚,白者如截肪,黑者如澤漆,黃者如紫金,皆光明洞徹如堅冰也」,同時,《本草綱目》「芫」類條目中還列舉了幾部以「芫」為主的藥方,說明「芫」類對一些疑難病症有特殊療效,其共同特點是:「久食,輕身不老,延年神仙。」


據《史記·秦本記》記載:秦始皇統一六國後作為一國之君的皇帝,聽說東方有一種仙藥,食用以後能長生不老得道成仙,於是在秦二十八年親自率將東行尋找仙藥,他來到了山東省的琅琊鎮,尋訪到了非常出名的方士名醫徐福,命為其尋找到長生不老的仙藥,並賜給徐福大量的人力、物力。徐福隨即率五百童男童女東行,來到了山東蓬萊尋找仙藥不成。於是徐福又修造船隻率三千童男童女東渡扶桑,到達了古代瀛洲、方丈也就是現在的日本列島一帶繼續尋找仙藥。據說秦始皇讓徐福尋找的仙藥當中就有肉靈芝。然而2000多年過去了,徐福和他的尋找船隊消失在歷史長河裡,而它夢寐以求的仙藥也化為了歷史傳說。但是首次在陝西周至縣發現的不明生物體,卻再次把人們與肉靈芝聯繫在了一起。


據報道,從1992年至太歲出現以後,據不完全統計,在各地出現了近200多個所謂太歲的物體。「太歲」表面為土黃色,色澤不一致,越豐滿的地方越接近橙紅色,裡面有一些類似血管狀的東西。摸上去有粘糊糊的感覺,就像是牛蹄筋一樣,刀割上去很費力,看上去有很多水分。伴隨著這些不明生物體的出現,引起了各種不同的說法。有的說這是太歲出世,有的說它是神丹妙藥。一時間種種說法充斥其中,對太歲是個什麼東西也莫衷一是。那麼到底這些不明生物體是什麼?民間一直奉為神靈的太歲為何會是一塊不腐不臭的像肉一樣的生物?它真的能治病救人甚至於長生不老嗎?一次這種叫著 「太歲」德的東西被蒙上了一層神秘面紗。


1992年9月,西北大學生物系教授受命到發現第一塊叫做「太歲」東西的陝西周至縣農民吳風蓮家進行科學調查。經過實地勘看和通過呼吸試驗結論:這是個不明活生物體,是一種生命演化過程中介於原始菌類向植物動物演化過程中的粘菌複合體。其他地方雖然這個粘菌的普遍存在,但是這麼大的複合體來講,這又是第一次發現。因為當時我們研究完了之後,形式一個初步結論就是說它是處於原生動物和植物之間的過度類型,這本身就是說明了它在生物界裡面進化方面的一個奇特性,所以當時價值體現的比較大一些,所以就引起了科學界很多學者的關注,尤其是像當時在日本先皇(他是一個海洋生物家)參觀了以後說了一句話:說這是生物學界的一大發現,這個價值初步肯定的。


西北大學生物系教授董兆麟說:它繁殖的很快,它沒有鼻子,沒有眼睛,什麼都沒有,它就那麼一塊肉,肉呢,它是死的,放了三天以後它就發了,但是它不發臭,所以認為它是一種活的生物體,但是這個生物體目前的話,人們在整個生物界又不知道它是什麼東西,沒有對它進行鑒定。根據研究人員對稱為太歲的東西在實驗室進行呼吸研究,發現能夠產生二氧化碳,說明有呼吸功能,燃燒試驗產生水和碳質,說明是碳水物質,符合生命特徵物質。以此可以肯定是活生物體。一直放在水中不臭 ,證明它對水中腐殖質具有吞噬功能,具有凈化水質的功能。

事隔12年之後,聽說又有人在黃河邊上揀到了一個與《本草綱目》記載更加相像的肉團,於是楊興中馬上到收藏者張安君家進行調查尋訪。這個不明生物體是張安君在2004年9月從黃河邊上的一個農民手中收購的。而經過對這個不明生物體的外觀觀察,楊興中認為它比1992年周至縣發現的那個粘菌複合體,更像傳說中的肉靈芝。這次楊興中只從外觀進行了鑒定,但是楊興中認為這個菌體與1992年周至縣發現的那個粘菌複合體無論從外部形態和內部結構都有很大的不同,可以說這個肉感更強,更接近於動物。那麼它是不是也是粘菌複合體,他認為必須在進行更嚴密的技術鑒定後,才能得出一個比較科學的結論。同時楊興中認為如果第一個肉團出現是偶然的,那麼再次出現的這個肉團就證明這些都是大自然的產物,而不是傳說中的神明。他希望這一次能夠進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從而最終通過科學的手段,揭開太歲和肉靈芝的不解之謎。


據吉林大學微生物專家解釋,俗稱的「太歲」是介於原生物與真菌之間的粘細菌,生活於土壤中,生命力極強,是自然界非常稀有的大型粘細菌複合體。吉林樺甸夾皮溝雲峰村雙合屯發現的「太歲」,被保存於紙盒箱中雖已半年有餘,依然不腐爛、無蟲蛀、不變質,「太歲」仍鮮活如初,無任何異味。


近年來發現200餘起北稱為「太歲」 的肉團,都被解釋為粘菌複合體,是一種介於菌、藻類植物和原生動物之間的種類。但從全國各地發現的「太歲」來看,他們形態、顏色、發現地點各異,粘菌複合體之說可靠嗎?


然而河北省農科院遺傳所研究員王朝江把在鹿泉市雙河工業區發現的一個奇怪的土黃色「大菠蘿」太歲表皮樣本帶回去,在顯微鏡下觀察卻沒有發現細胞結構。把在鹿泉市上庄被發現的太歲樣品帶回去,用1000倍顯微鏡觀察也沒有發現任何組織(一般菌種在顯微鏡下放大400倍左右就可以清楚看到菌絲了),隨即進行了消毒和培養試驗,將其切割成兩三毫米的接種塊,分別放到30個試管的培養液中。24小時後,這個在顯微鏡下看不到細胞結構的「怪物」,竟然長出了5毫米長的菌絲。王朝江將這些接種塊拿到顯微鏡下觀察後發現,菜豆形的孢子和一條條菌絲清晰可見,這一結果與「粘菌複合體」之說相去甚遠。研究結果表明這個「太歲」是真菌構成的組織體,而非粘菌複合體。「雖然各地發現的類似的東西都叫『太歲』,只是質感一樣,但形態上差距很大。這一研究結果至少表明這些不明生物體被統稱為『太歲』或是『粘菌複合體』的說法是不正確的,『太歲』至少包括和真菌兩種。」


至目前根據他們的結論,這個不明生物體是一種生命演化過程中介於原始菌類向植物動物演化過程中粘菌複合體或真菌。這個結論說明了什麼呢?你看這是一株植物,這是一個動物,這是一株真菌,它們都有著共同的祖先。它們是由幾十億年前一種原始的鞭毛單細胞生物進化而來。這種生物叫做原生質生物,是生命的原始狀態。原生質生物生活在水中能夠遊動,它既可以像動物一樣通過吞噬其他的生物生活,也可以像植物一樣通過光合作用生活。前一種叫異樣功能,後一種叫自養功能。後來隨著演化按兩個方面發生分化:一部分原生質生物自養功能加強,運動功能退化,進化到單細胞綠藻由之發展成植物界。另一部分原生質生物運動功能和異養功能加強,自養功能退化進化到單細胞原生動物,由之發展到動物界。這個粘菌複合體,它的細胞結構和原始的鞭毛細胞的結構非常相似,不同的是這種細胞不含光合色素,按《生命起源及進化譜系圖》分析,它的位置應在菌、(藻)類植物和原生動物之間。也就是說處於生命演化的一個岔道口上,左拐呢就會發展到植物界,右拐呢就會向動物界發展,原地不動就變成了像蘑菇靈芝一樣的真菌類。由於非常少見,一直是生物演化研究的一個盲點,所以它對研究生命演化過程十分有意義。

但是這個大型粘菌複合體是否具有像人傳說的延年益壽的功能呢?為了進一步揭開裡面的秘密,研究人員發現這個大型粘菌複合體體內含有將近50%的蛋白質和核酸,這些物質對提高人體的免疫力十分有幫助。而且有時在它表面會形成一種類似塑料薄膜一樣的物質。那麼這個薄膜,而且在手上捻就是光光的,黏黏的那種感覺,至少是一種多糖類的物質,可以蘊含多糖類,那麼這個多糖類,這個在免疫這一方面有非常大的作用,就是至少作為一種藥物開發,或者保健品開發,它這個如果進入人體以後,可以激活人體的免疫系統,增強你的免疫功能,那麼這個從一個側面來說,那就達到了一個保健的作用,所以還是有一定道理,至於裡面含有其他物質,這個沒測量。


但是對於這個大型粘菌複合體,為什麼可以快速的生長,它生長的具體環境是什麼樣子,它的年齡有多大,是否真的具有可以開發的利用價值,這些未解之謎沒有揭開。但是可能預言這個東西體現的學術價值,體現其他方面的價值也是非常高的。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奧秘世界 的精彩文章:

新石器時代遺址發現史前人類骨骼 或真的存在食人族
盤點世界10大神秘無法解釋事件
您可能感興趣

秦始皇苦苦尋找的長生不老之葯是何物?如今超市就有賣的
大爺切開「肉木頭「,鑒定後竟是秦始皇苦苦找尋的長生不老葯
秦始皇苦苦追尋的長生不老葯,竟差點得到,你聽過么?
秦始皇尋長生不老葯的驚天內幕 太嚇人了!
秦始皇想要的「長生不老」,終於找到了!
秦始皇苦苦追尋的長生不老葯,竟被他享用,還帶到了日本
農民山上挖到一肉疙瘩,竟是秦始皇苦苦尋找的長生藥!
徐福東渡日本,為秦始皇找到的長生不老葯竟然是它!
秦始皇尋長生不老葯的前因後果
長生不老的唐僧是怎麼死的?
秦始皇終生苦求的長生不老葯終現人間,久服輕身不老
秦始皇真的找到了長生不老葯!真相令人震撼
秦始皇費勁心思尋找的長生不老葯,原來是這樣啊,我們都吃過!
震驚!秦始皇追求長生不老,獼猴桃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秦始皇苦苦尋覓的長生不老葯,2015年被一農民無意中撿到
皇帝說想長生不老,大臣說人人長生不老,還輪得到你做皇帝嗎?
漢武帝為了追求秦始皇的長生不老不惜一切代價
秦始皇真的找到了長生不老葯?這個女人到底是誰?
唐僧肉,長生不老的傳說,為啥永遠吃不到?